摘要:課程思政是高校教學的重要內容,高職課程思政建設既要遵循課程思政的總體要求,又要兼顧職業教育的特質要求。本文以高職院校《零售實務》課程為例,充分挖掘課程思想政治元素,對教學探索與實施的情況做了介紹。從教學手段、教學資源、教學內容等途徑,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法律意識、職業操守,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團隊意識及自我激勵意識。
關鍵詞:《零售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102
0引言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2020年5月28日中國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指導綱要》中強調高等學校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構建全員、全程、全過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與教育地位決定了教師在教書育人、培養專門人才、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起著主導作用。為發揮教師在思政建設中的積極性,需要挖掘與設計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元素,把正確價值引領、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為社會主義大學課堂的鮮亮底色,真正做到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自然地結合。
1《零售實務》課程簡介
《零售實務》是高職高專市場營銷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研究零售企業經營、管理和發展的一門學科。通過課程學習,學生能夠充分認識零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零售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零售企業選址、商店布置、采購、物流配送、定價、顧客服務等經營活動的理論策略和技術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思維能力,為今后從事零售企業經營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專業課程的學習主要培養學生專業能力,但基于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作為一名出色的營銷人員,還應該具備社會責任感與職業操守。因此,應當以教師為主體,以課堂為載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融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服務意識等思政元素,潛移默化中實現《零售實務》課程的全面育人。
2 《零售實務》課程思政元素提煉與設計
2.1結合專業知識,挖掘思政內容
課程思政是以課程為載體,所以需要密切結合課程專業知識,充分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價值引領下進行知識傳授。實現課程思政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的關鍵,就在于教師對于思政元素的精準挖掘。
2.2借助反面案例,總結思政內容
課程思政除了要發揮正面教材的積極作用,還要善于利用反面教材,進行啟發式教育。這類案例展示現實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共鳴,又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理論思考,是思政教學中價值極高的案例材料。
在“零售促銷管理”章節的學習中,以藥店的促銷活動為案例,有很多日常熟悉的促銷形式其實都違反了《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比如,以會員積分形式為參保顧客兌換日用百貨、買藥贈藥行為、促銷信息變藥品“廣告”等。就促銷本身來說,首先保證促銷活動的合法性,才能保證促銷結果的有效性和長期可持續性。在“零售價格管理”章節的學習中,借助防疫期間價格違法案例,包括有哄抬價格、價格欺詐、不明碼標價等行為。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等法律法規,引導學生認識到企業合法經營,共同維護市場價格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性。在“零售采購”章節的學習中,借助“美加凈采購員違規吃回扣超十年 涉案金額256萬元”的案例,說明單位或者企業的員工利用職務便利收受他人錢財的行為是違反了《刑法》,必須要依法開展自己的本職工作。
在課堂中將反面案例融入專業教學,鼓勵學生多分析案例,從而來培養學生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從法律、維護法律的法治思維,提升遵紀守法的社會公德、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明禮守法的個人品德。
2.3剖析社會熱點,切入思政內容
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思政課課堂教學之中,不僅會使思政課教學更加充實豐富,富于活力,對大學生產生很強地吸引力和時代感,而且也會很好地幫助和促進大學生學會選擇正確的方法和視角觀察、分析、判斷和對待社會熱點問題,把握最新的經濟發展動態。
在“零售商品結構”模塊的學習中,對《2021新銳品牌數字化增長白皮書》進行解讀,里面包含了零售品牌的新變化、品牌長紅的新動力、數字經濟的新增長點以及未來的消費趨勢。新銳品牌的發展主要就是面向消費分級下的“新人群”,也就是現在的“00后”新消費群體,那么學生群體對這些新消費有很多深刻的感受和認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分析品牌“出圈”的方式。通過BI到AI的數據進階應用,幫助新銳品牌實現長紅,引導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用戶、商品、場所、內部組織等方面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思維的全面性。
2.4結合本土文化,豐富思政內容
在實施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深入挖掘企業家或英雄人物的故事以及地域文化中能夠體現愛國情懷以及創新精神等元素的故事。并且把歷史故事、企業家故事進行梳理,結合中西方零售業的發展、零售業態等模塊內容,加深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理解。
廣府商人、潮汕商人、客家商人是廣東商人中的三大主體,其中廣府商人主要在珠三角地區。在零售行業領域內,順德的家用電器、佛山的陶瓷、中山古鎮的燈飾、東莞厚街和順德樂從的家具、虎門的服裝等都是廣府商幫的成就。他們身上展現出來的勤勞、能吃苦,孜孜不倦地開拓市場,是當今青年學子應該學習的優秀品質。廣府商人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發揚自立自強、穩抓穩打的作風,能夠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粵商精神中的包容、務實、敢為天下先,隨著時代發展精神內涵也日益豐富。
2.5構建情景教學,培養職業操守
《零售實務》作為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對于學生未來從事營銷崗位的職業道德養成有重要的作用。市場營銷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指導方向應該與營銷崗位職業能力、職業道德要求標準相結合。
一是通曉各項業務流程,提供優質的服務。營銷人員要博學多才,業務嫻熟;要牢固樹立服務至上的營銷理念;要善于收集信息、把握市場行情;要靈活運用各種促銷手段,拉近與客戶的距離,成功進行溝通;要為顧客排憂解難,滿足他們的特殊要求。在學習《商圈分析及選址》中,要求學生以某個具體的小型商店為調研目標,分析其周圍的三級商圈,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與客戶、商家進行數據收集,提高自己的溝通與服務能力。
二是公平交易,誠信無欺,這是營銷工作者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巧妙運用營銷手段進行促銷,前提是不坑蒙消費者,不擅自壓價或變相提價;要恪守營銷承諾,決不圖一時之利損害企業信譽。以當前最流行的直播帶貨形式開展教學,組織一場課堂上的直播,學生通過宣傳話術進行帶貨。注重學生在表述上的嚴謹性,不能過度宣傳、虛假宣傳,以小組互評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到營銷過程中誠信的重要性。
三是公私分明,廉潔奉公。生產者往往賦予營銷工作者一定的職權,營銷人員應經得起利益的誘惑,不賺取規定之外的私利,不進行轉手倒賣等各種謀私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模擬經營、崗位仿真實訓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各崗位應該遵循的職業操守。教師通過一些情景模擬設置,讓學生參與到討論當中,比如,公司用車、客戶送禮等。即使是輕微的公私混同,也可能導致道德水準下降,不知不覺中毒害到整個公司。我們必須明確區分公私界線,嚴格自律,對日常的小事也不松懈馬虎。
3課程思政教學機制的完善策略
3.1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
按照教、學、做一體化的思路進行課程的教學設計,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程思政教學中采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堅定理想信念。
以“電子零售”模塊為例,通過線上平臺布置探究任務——A企業如何利用電子平臺進行運營管理,并上傳視頻資源——央視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第二集《創新活力》。通過觀看,學生了解中國在移動支付、無人零售、智慧物流體系、大數據、物聯網等電子零售領域的最新成果。在課上學生以分組的形式,分析A企業如何借助新技術促進商務發展;課后,以小組為單位,探討電子零售未來發展,并以視頻的形式上傳到在線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了解相關的信息技術、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能感受中國在電子商務領域飛躍式發展,增強學生的國家自豪感。同時,引導學生在樹立人生目標時,應始終心系祖國,把個人夢和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
3.2推行“雙元制”教育模式
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的最基本模式,將教育與職業直接對接,實現一體化辦學。那么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充分利用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持續開展的“雙元制”教育本土化實踐的資源,深化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也是融合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校企合作、教師辦企業是教學改革中的多種形式,以項目為紐帶,開展現代學徒制。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知、感悟與提升,不僅實現了知識轉化、能力提升,而且在實際工作情境中引導學生踐行工匠精神,增強職業責任感,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品格。
比如在“零售商品結構優化”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對商品規劃進行審視,調整商品結構,引入新產品,淘汰滯銷品。教師制定實踐方案,根據任務目標,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可以在市場動態變化中創新思維尋求商品組合最佳化。從職業道德、誠信創效、團隊意識、企業精神、價值追求、管理理念等方面,企業教師對學生的表現與職業素質進行點評與總結。課程思政對學生的影響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能更好地內化提升,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
3.3課程評價融入思政考核
實現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升,不僅需要從課堂教育上著手,還需建立和完善一體化課程評價體系,實現思政元素貫穿教學全環節。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效果考核,需要突破傳統形成性考核的模式,轉向注重思想政治素質提升的過程性考核和測試觀察相結合。
課程考核體系進行多維度設計,注重過程提升,以課程思政為導向,以項目為主線,利用新上線下兩個平臺,圍繞學生、學校、企業三方的內容綜合評價。與學生社會活動、價值認同、員工準則等內容聯系;將課堂參與度、課堂表現、紀律行為納入考核過程;將學生思考設計、問題解決、團結協作、價值追求和責任意識納入崗位考核。
4結論
思政融入課堂,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并自覺踐行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以及國家認同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扎實專業知識、良好職業道德、高尚人文素養和深厚家國情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作為教師應投入飽滿的熱情,不斷進行實踐與反思,為取得滿意的成效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 [EB/OL].(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周生虎,王田苗,吳秋陽.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需處理好的四組關系[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05):54-56.
[3]王璐.高校課程思政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J].陜西教育(高教),2022,(05):22-23.
[4]王莉.基于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教學要素及機制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2,(18):7-9.
[5]蔡桐青.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設計[J].中外企業文化,2021,(11):224-226.
[6]李春杰.新時代高職商貿零售專業課程思政的基本理念與體制機制研究[J].商業經濟,2021,(08):185-186+189.
[7]張卓遠.高職商貿零售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實踐問題與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21,(07):182-183.DOI:10.19905/j.cnki.syjj1982.2021.07.064.
[8]胡欣.“零售學”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7):104-105.DOI:10.16871/j.cnki.kjwha.2019.07.047.
[9]高紅艷,單文慧.職業院校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內涵、難點與實施路徑[J].對外經貿,2022,(05):115-118.
作者簡介:陳芷瑤(1998-),女,廣東廣州人,碩士,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