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春
摘 要:新課程標準重點強調了學科教學要突出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特別對于語文這種綜合性的學科而言,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落實更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重點落實在閱讀教學中,通過不斷優化閱讀教學策略來實現對學生語言思維的培養。文章就群文閱讀的概念、群文教學模式應用的積極作用、存在的不足進行簡單闡述,并就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優化策略進行深入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0-0224-03
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作用,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就需要從全方位著手,不斷優化并完善教學策略。通過以讀促寫、以寫帶讀,增強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更好養成。所以,要針對當前群文閱讀中存在的不足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從學生視角出發,從學科要求出發,科學的選擇閱讀資源,深入挖掘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制定有效的閱讀計劃,要求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做好讀書筆記,引導學生將閱讀成果運用于寫作教學中去。通過完善群文閱讀策略來培養有見識的閱讀者,有創意的表達者。
一、群文閱讀的概念
群文閱讀是眾多閱讀教學方法中的一種概念,是指針對閱讀內容,來對內容相似的文本、題材進行拓展閱讀的一種閱讀形式。群文閱讀可以針對同一作者的內容展開,可針對相似的主題展開。群文閱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效率,這是由于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各文本的題材、語篇、語境等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有利于學生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也有利于學生開展沉浸式閱讀。而且,通過群文閱讀能夠系統性地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形式與特點,這樣學生能夠在相似的知識背景下,更好地習得語法結構和語篇特點。所以說,群文閱讀是小學語文階段重要的閱讀教學手段之一。
二、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運用的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積累寫作素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與閱讀是同等重要的,閱讀是為寫作打基礎的重要手段,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是難以實現精準表達的,而寫作一直以來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難點所在。在能夠運用有效的語言文字,精準的表達所思所想,要能夠發揮創造力,豐富寫作內容與情感。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群文閱讀策略的應用,能夠通過相似文本的閱讀,使得一些素材的印象更深,更有利于詞匯的積累,這樣不僅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也很好地加深了閱讀理解,在理解詞匯深層含義的同時,形成深刻的印象,形成詞匯庫中的重要資源,這樣在寫作表達的過程中,遇到類似的場景或是內容時,就能夠自然而然的運用出來,有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二)有利于理解閱讀內容
群文閱讀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閱讀策略,特別對小學生而言,能有效鍛煉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小學生在理解能力的培養上需要循序漸進進行,而通過群文閱讀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率的閱讀,能夠通過相似的主題、文本內容、情節形式等,加深學生對閱讀素材的印象,了解不同詞匯在不同情景下的運用,在進行閱讀分析后,將能逐步深入掌握閱讀內容,提高理解能力。通常來說,小學語文的群文閱讀范圍多是根據教材單元的主題進行拓展,在這種背景下,就有助于學生在閱讀群文的過程中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這不僅能顯著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還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當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學生對語言背景知識的了解和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就自然而然能得到有效的積累與提升。而當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語文學習的質量就得到了自然而然的提高。
(三)有利于理解文本結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內容與難度都是遞進的,在閱讀上也是如此,從最簡單的逐字閱讀形成詞匯的積累,到對文本進行深入理解,再到能賞析文本并形成個人感悟,這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而群文閱讀策略的運用,有助于學生打好每一個閱讀階段的基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語言文字具有多樣性,對語言文字的運用方式不同,所形成的風格就不同。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環境下,語言文字的表達形式、表現手法等也有著巨大的差異性,這是語言學習的難點所在,也是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所在。也正是這些差異性,使不同文本內容形成了多樣化的文本結構。群文閱讀就是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學習任務群特征進行多文本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群文閱讀策略的運用,能借助大量的閱讀訓練幫助學生熟悉不同的文本結構,了解不同文本結構的運用方式方法、表現效果。以不同的文本結構豐富學生的語言思維,有利于學生形成對文本結構的有效理解,并在此基礎之上實現高質量的閱讀學習。
三、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
群文閱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人文素養等能力的培養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需要教師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以及語文教學的目標,對群文閱讀活動進行科學的設計與精心的組織,通過科學選擇文本、做好閱讀計劃、采取有效的指導策略等促進學生有效閱讀,高質量閱讀。但從當前小學群文閱讀策略實施的現狀與成果來看,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所產生的積極作用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當前,群文閱讀策略對學生詞匯積累、文本理解、眼界拓展的促進作用未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影響群文閱讀策略有效發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部分教師對群文閱讀策略的應用缺乏科學的規劃,具體表現在閱讀文本的選擇不合理,與學生的閱讀水平、閱讀喜好不相符,以至于學生的閱讀興趣難題充分地激發出來。例如,在文本內容的難度上超過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難以進行有效閱讀,進而影響閱讀質量與閱讀興趣。二是對于群文閱讀與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向不明顯,例如在寫作教學中群文閱讀所起到的作用體現不夠。閱讀與寫作間是互相促進的關系,群文閱讀是一種實用性閱讀策略,而寫作是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必然有主題、結構等要求,那么群文閱讀策略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就需要體現服務作用,圍繞寫作教學的重心與方向來開展閱讀活動,體現閱讀的實用性,但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以及群文閱讀策略應用的現狀來看,由于在閱讀資源的選擇上,閱讀活動的實施上,沒有與寫作教學的節奏、要求相結合,以至于無法發揮出實質性作用,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三是對群文閱讀策略的應用方法、應用效果等缺乏及時的總結與評價。這導致教師難以及時發現群文閱讀策略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影響了群文閱讀策略作用的發揮。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優化策略
(一)做好群文閱讀規劃
基于群文閱讀的特點以及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迫切需求,為了進一步發揮群文閱讀的積極作用,需要教師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教材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教材中的課文類型、語言特點、文本結構為群文閱讀活動開展的切入點,做好群文閱讀硅塊。圍繞教材組織群文閱讀活動,能使群文閱讀更好地為下一階段的教學活動創造條件和打好基礎。例如,以教材中單元的分類作為群文閱讀計劃制訂的參考點,在閱讀內容的選擇上,教師可以選擇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文本內容,并制訂相應的閱讀計劃,包括課內閱讀計劃與課外閱讀計劃,以此高效開展群文閱讀。課內閱讀計劃可以基于教材課文開展,課外閱讀計劃則以教材外的內容為補充,這樣能夠形成良好的課內外呼應作用,也更有利于學生理解閱讀內容,在完整的閱讀結構下體現出群文閱讀提升學生理解能力的實用性。
(二)整合群文閱讀資源
閱讀計劃是群文閱讀的前提,要想真正作用的發揮,還需要落實到具體的閱讀中。要想高效開展群文閱讀,需要對閱讀資源進行整合與提煉,選擇與群文主題適應性強、匹配度高的閱讀資源。因此,在閱讀資源的選擇與整合上,就需要體現針對性與科學性,如可以從課文特點的話題性為出發點選擇群文閱讀的資源,或是從課文中文本的特點為出發點選擇相應的群文閱讀的內容。例如,《生命的價值》以及《尊重生命》這兩篇課文都是從珍惜生命、了解生命為出發點的教材文本,那么,就可以對這兩篇課文及相關課外閱讀資源進行整合,在課內集中于閱讀探討生命的特點,而課外閱讀則以理解與尊重生命的多樣性為主進行課外閱讀,通過課內課外有效閱讀,加深學生對生命主題的印象以及對生命內涵的理解。與此同時,還要注意資源整合與閱讀計劃的一致性,這樣才能夠有序、高質量地推進整個群文閱讀活動深入開展。
(三)引導學生整理閱讀信息
作為一種實用性閱讀形式,群文閱讀要想充分發揮出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用,除了做好閱讀計劃和整合閱讀資源,還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引導學生整理閱讀信息,以此提升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例如,在《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的閱讀中,引導學生對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園子的特點、園子的故事、園子與祖父、園子與祖母、園子與我等相關信息進行整理。通過整理,就能夠對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解,其主要內容就是表達“童年”生活的,在這個單元中,與之類似的課文《冬陽.童年.駱駝隊》,《童年的發現》在閱讀上,也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信息整理,通過文本信息整理,引導學生了解類似內容的表達方法,并鼓勵學生在寫作活動中進行應用。
(四)引導學生梳理語言風格
群文閱讀策略的有效運用,最終要落實在實用性閱讀上。教師要通過實用性閱讀,幫助學生了解文本內容,解析文本內涵,促進學生內化知識與應用知識。還是以五年級下冊中關于童年的《祖父的園子》《冬陽·童年·駱駝隊》《童年的發現》群文閱讀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運用表格或思維導圖,對文中的語言風格進行梳理,結構化呈現各文本的語言風格。語言風格都是以第一人稱為寫作方法,從“我”的看法角度、想法角度進行語言表達的,通過對語言風格的梳理,有助于學生深度分析這種語言風格的優點與特點,能夠起到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閱讀進而獲得獨特感悟的效果。除了鼓勵學生進行語言風格的梳理之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對三篇課文進行差異化分析,對語言結構進行比較,以此促使學生掌握不同的寫作手法與表達個人情感的技巧。
(五)進行思辨性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無論是群文閱讀,還是其他閱讀形式的應用,其根本目的都是圍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這個大前提而展開的。閱讀的作用不僅僅停留在理解上,還需要拓展至表達上,而新的閱讀類型可以對應新的表達類型。在群文閱讀策略的優化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整理、提煉、梳理。再進行比較、推想,通過層層深入,不斷遞進,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與語言理解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的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得到同步發展,通過群文閱讀來體現閱讀的實用性,從文學閱讀和思辨性閱讀兩個方法來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得語文學科素養的四個方面更好地形成一個整體。
(六)總結評價群文閱讀效果
在群文閱讀策略的優化上,及時的總結與評價是重要的。教師通過對學生的群文閱讀過程、閱讀成果進行梳理,可以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面臨的困難,以及整體閱讀成果是否達到了預期,進而根據這些信息對群文閱讀計劃、閱讀資源、閱讀節奏進行相應的調整,通過持續完善,使閱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加適應,閱讀計劃與課內課外時間相適應,從而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要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角度出發,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教學的重點,通過不斷優化群文閱讀策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質量。教師要從實際出發,科學地組織與實施群文閱讀活動,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對群文閱讀過程的引導,及時總結評價群文閱讀教學成果,從而更進一步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平黃芬.小學語文注重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
[2]王華.淺析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價值與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20(94).
[3]劉芝蘭.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分析[J].知識窗(教師版),2020(10).
[4] 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 (06).
[5] 羅良建.群文閱讀:從“在閱讀”到“會閱讀”[J].教育科學論壇,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