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麗妮 凌心卉
摘要:21世紀以來,在全球文化交糅錯雜的背景下,根植于中國民間故事與神話故事進行影視創作的動畫電影,突破傳統桎梏躍然于大眾視野之中,迎來全齡化中國動畫電影興盛時期。文章采用文獻研究法、對比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將《白蛇傳》作為母題創作系列衍生的動畫電影,展開有關其元故事建構的內容構擬與價值激活的探討:一方面通過元故事敘事理論探討動畫電影中母題與類型的劃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超級IP衍生具備借鑒意義,以榮格的原型理論探究元故事人物形象并且進行類型化人物設定的區分,以動畫電影突破物理界限堆疊多維度時空分析元故事情節的展開;另一方面,通過受眾的期待視野與認同理論進行影視價值探析,旨在通過探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影視內容喚醒民族認同感,并建構集體記憶。
關鍵詞:元故事;原型理論;動畫電影;期待視野;價值認同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1-0078-04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9年度溫州理工學院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媒體時代具‘政治性、時代性、內容性、技術性’廣告設計類課程群建設”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g20190663
2015年至2021年間,我國動漫產業蒸蒸日上,國漫電影在質量和效益上都有了根本轉變,國產動畫電影品質口碑不輸進口電影。2015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上映7天票房破3億元,以優秀的劇情和精美的畫面制作留下了口碑,受到觀眾追捧,最終以9.56億元打開了中國動漫電影市場。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50億元,是我國動漫史上票房最高的作品,直接帶動2019年我國動畫電影票房飆升至70億元?!督友馈窇{借其熱度和討論度也獲得16億元票房[1]。根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文化貿易藍皮書》中數據,2020年我國共上映動畫電影33部,總票房30.38億元,其中國產動畫電影數量占比為54.55%,票房占比56.85%,票房占比相比2016年的18.74%大幅提高。白蛇系列電影中《白蛇:緣起》票房為4.4億元,憑借經典的題材搭配新穎的故事線,優美的人物形象和悲情的電影風格獲得一片好評?!栋咨?:青蛇劫起》則是2021年暑期檔票房榜第三名,以5.62億元票房完美收官。
(一)故事母題:個體詢喚為主體
元故事是民間敘事深層結構的原初模型。19世紀初,眾多理論家積極地結合結構主義、語言學、歷史主義、敘事學等研究領域探討民間故事的基本模型,試圖從紛繁復雜的神話與民間故事中進行系統的文本理論研究,如早期的地理歷史學派理論家馮·哈恩(德)在1864年的《希臘及阿爾巴尼亞故事》一書中探討過北歐民間故事中俄羅斯祖先雅利安人的被驅逐與重回,奠定了有關英雄神話的元故事類型研究的基礎。1928年,俄國語言學家普洛普發表《俄國童話形態學》,突破了文本傳統敘事結構分析。雖然普洛普不是俄國形式主義的代表人物,但是其研究方式與之有共通之處。在搜集了眾多的俄國童話故事后,以母題與功能對民間故事進行劃分,甚至對故事中的人物進行“類屬情況”分析。
縱觀元故事到母題的理論發展與當今世界有關神話故事的影視作品演繹,不難發現基于同種結構的故事原型可以通過支線人物的情節展開形成具有開發價值的超級IP。中國獨有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融入了中國傳統元素,塑造了民族性的審美認知。響應國家提升文化軟實力的號召,迎合中國觀眾的文化需求,彰顯了中國學派動畫的民族化特點。以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封神榜》為例,可以建構起宏大神話背景下單一個體的主體性敘事,將故事母題中的支線人物進行主體化延伸,打造姜子牙、楊戩、哪吒等系列故事;以四大名著中《西游記》為故事本體進行個體故事延展的藝術化實踐也不在少數,如以孫悟空、豬八戒等為主體進行英雄母題的感性構擬,從而展開合理化的情節想象;以民間傳說《白蛇傳》為元故事,其中白素貞、許仙為主角,小青為助手,法海為反面角色等七種人物角色,與普洛普提出的31項功能相適應,也可將主角身份置換為故事中的次要人物,展開人妖相戀、正反方殊死相搏等情節,將個體詢喚為主體,從而形成神話故事到影視IP的想象性畸變。
(二)原型理論:類型化人物形象
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的主要內容是本能和原型。本能是先天的行為傾向,原型是先天的思維傾向。原型不能在意識中直接表現出來。榮格花費幾十年研究原型,認為原型的數目是無限的,但最重要的有四個:人格面具、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陰影、自性。
首先,在中國動畫電影作品中,人格面具的人物形象通常具備臉譜化特征。一方面,滿足受眾觀賞心理的保守性,承襲了一以貫之的人物外形與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人物在建構的故事空間內承擔著相應的社會職能,往往以某些特殊的激勵事件作為整個故事的發展開端。在白蛇系列動畫電影中,有關人物的人格面具體現可以聚焦于主角身上,從許仙的前世許宣的出場便能看出其活潑開朗、正義熱心的性格,制作組參考金庸小說《令狐沖》的人物形象來打造阿宣,與當下受眾追捧的仙俠類題材中男主角形象相吻合:放蕩不羈、幽默風趣的性格,膽識過人,技能超群,能夠滿足受眾的期待視野。人格面具要求主體為了適應環境的改變而對自身身份進行外在化的包裝,所以在阿宣降格為妖時,將朝夕相處的寵物的形態特征置換到妖化的阿宣身上,以此體現阿宣為了從人變成妖進行了身份特征的轉化。
其次,影視作品中常常以人物形象互補為目的,進行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的人物設置。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是榮格有關兩性關系的探討。阿尼瑪是男性心中女性部分的體現,男性通過以往社會對女性形成的群體印記,體驗女性的物質性與精神性存在;阿尼姆斯則是女性部分中男性特征的存在,以女性置換男性視角而對自身產生選擇性的影響。在北歐神話、荷馬史詩、印度傳說等多種民間故事與神話故事中不乏兩性互補的故事原型,如夏娃是亞當的肋骨所變等形象刻畫。在明代馮夢龍《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青蛇實質上是杭州西湖中一條修行千年的雄性青魚。后到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中,白蛇用法力收服青蛇,青蛇化身婢女一直跟隨其左右。而到1992年《新白娘子傳奇》中也以男性小青的身份進行故事架構,在為白素貞收服后,為方便結伴游歷人間,改為女性小青的形象。而在白蛇系列動畫電影中,小白和小青都是蛇族修煉的妖,幻化為美女的形象,小白展露的是清冷溫柔、傳統大方的淑女形象。小白的動畫形象承襲一貫中國學派中大青衣形象身段纖長與體態優美的特質,但在化身原型進行戰斗時,又集合蛟龍與蟒蛇的動物特征。而在《白蛇2:青蛇劫起》中出現性轉小白,與小青存在雌雄互補的特質。失去記憶的性轉小白仍不自覺地肩負保護小青的使命,甚至一度讓小青陷入愛戀與依賴的兩性關系中,但同時又具有本體小白的特質。他脖子上藏有碎片發簪法器的骨笛項鏈作為身份意象的伏筆,不斷重復向觀眾印證性轉小白的真實身份。
再次,采用塑造“陰影”的方式展現人物性格中的潛意識。陰影是榮格原型理論中對潛意識的提煉總結,總體是指被外界壓抑、束縛的想法,也可以被稱為心理的陰暗面,具有混亂的真實性與動物原始本能的特質。影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過正義與黑暗、善良與邪惡等多種二元對立的性格特質凸顯其復雜性,且基于受眾審美接受方式嬗變: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人物形象設置出現在場化特征,即建構起投射觀眾語態表達的新型人物形象。在動畫電影的神話背景中,人物的個體語態須符合形象特征,呈現高度一致性,而被壓抑和束縛的想法就無從表達,通常以設立吐槽式人物的方式化解。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摒棄傳統仙風道骨形象的太乙真人,以帶有地方方言、行事怪誕夸張的人物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在《白蛇2:青蛇劫起》中,阿宣的狗在小白的法術下開口說話,在適當場景下以吐槽形式消解主人公情節延展的嚴肅性,甚至一度與影片中的彈幕內容高度吻合,形成打破物理空間的跨時空互動。
最后,人物性格的“自性” 指引命運走向。自性是個體無意識與意識統一的原型,是潛意識人格和集體無意識的內核。自性是個性選擇的統一體現,指引個體走向最終目標,對個體行為有著規范與制約作用。動畫電影中人物形象的設定都有潛在內核的體現,如白蛇的報恩、哪吒的叛逆等,在有限的情節合理化范圍內,不斷約束人物的行為。在《白蛇2:青蛇劫起》中,小青在進入修羅城后就化身現代化人物與裝扮。以墨綠色為主的小青穿著綠色抹胸和工裝褲,梳著高高的馬尾,手持短匕,這些都體現了其獨立剛毅、堅韌不拔的性格。影片中體現“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暗線主題,小青是現代女性的縮影,印證了當代女性獨立、自我意識強大和精神上的跨越。困住小青的修羅城為眾生執念所化,在這種境界里,弱肉強食、分幫結派、司馬氏和牛頭人的對立、地氣水火四劫幽靈怪物的侵襲逼迫小青成長,她領悟到只有靠自己的力量變強才能離開這里。
(三)時空設定:多維時空的嵌合
《白蛇:緣起》是《白蛇傳》的前傳故事,而不是主體,延展了電影內容的時空,創作者抓住相關聯的敘事空白,開發出了更廣闊的敘事空間,既保留了原著中穩定的人物性格、人物關系,又融入了創新想法,發揮了現代化的能動意識,建構了天馬行空的框架。影片開頭的背景代入文本融合了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的空間與時間,以蛇抵稅的政策逼迫在沉重的雜稅打壓下的百姓不得不去捕蛇,就此為國師與百姓、蛇族的矛盾埋下了一顆地雷。此外,影片中辟出獨特的賽博朋克空間——寶青坊,人妖關系的設定也發生了變化。寶青坊原本是為眾多妖怪打造法器之地,融入了現代制作工坊的元素,不僅以講述小白發簪的來源鋪陳了蛇族與國師之間的矛盾,更是以許宣由人降格為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凸顯出人妖地位更趨于平衡,打破了人位上妖位下的傳統觀念,用時代不同的視角詮釋了人妖處于平等地位的相愛關系。最后,五百年轉世后的許仙(前世名為許宣)再次撿到了白素貞的發簪,兩人在斷橋上相會,這一情節呼應了《新白娘子傳奇》的橋段,觀眾在熟悉的故事中找到了新鮮感。
《白蛇2:青蛇劫起》作為《白蛇:緣起》的續集推出承載了很多期待與壓力,影片圍繞小青的成長歷程講述了許仙出家,小白為救許仙水漫金山,青蛇與白蛇不敵法海,小白被法海壓在雷峰塔之下,小青則帶著一身執念被打入修羅場中打磨度化。最后法海與其斗敗坐化而去,小青帶著性轉小白留下的骨笛逃出了修羅城。經歷了原白蛇故事空間中白蛇被壓雷峰塔,到動畫電影改編虛構并且暗含隱喻殘酷現實社會的修羅城時空中的打打殺殺,再到破除困境必經的“黑風洞”時空的輪回式修煉?!栋咨?:青蛇劫起》完全跳脫出神話故事的框架,全新打造了一個現代感的動畫故事,與《白蛇:緣起》的發展截然不同,更加注重小青的自我成長。
(一)賽伯朋克風格突破觀眾的期待視野
《白蛇2:青蛇劫起》與《白蛇:緣起》在風格上截然不同,《白蛇:緣起》是古風唯美向,《白蛇2:青蛇劫起》是更符合現代審美中機械、金屬、賽博朋克的風格。兩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融入了水墨畫的中國元素?!栋咨撸壕壠稹放浜蠍矍橹黝}體現古風唯美的風格,開篇就滴墨入畫,渲染的濃墨,滿天飄揚的粉色花瓣,都隱隱暗示了白蛇心中的雜念。水墨相間,虛實結合,單一的電影畫面、留白的手法為故事內涵增生了許多遐想空間,水墨的詩情畫意迎合了大眾審美,為許宣與小白的情感渲染氛圍。此外,影片中對場景意象的選擇更加自然化,捕蛇村山峰林立、怪石峻峭,旅途中綠水青山,空曠遼闊,營造出種種意境。結尾處的場景又采用了水墨山水畫的特寫,亭臺、荷葉池、山水,西湖的美景,為小白與許宣的重逢增添了色彩,畫面更加飽滿。推翻、打造、潤色,杜曉杰和張靖池將《白蛇:緣起》歸為“疏野”之境,通過早期的《山水情》看中國古典美學的韻味,跨越人妖之別,逃脫世俗偏見和羈絆正是“疏野”之境率真自然的內涵[2]?!栋咨?:青蛇劫起》則是為體現出小青的成長基建賽博朋克的現代風格,故事場景以暗系色調為主,疏離的金屬色系符合修羅場的環境設定,修羅城是陰曹地府的變形,模糊了時空概念,描繪了混沌后的現代場景[3]。同時,修羅場高樓矗立、破損的工廠、鋼筋泥土,多彩的視覺元素仿佛一個視覺萬花筒,包容性強。影片中的打斗畫面比較多,通過色調光線的調試營造出了緊張的氛圍,打斗廝殺使小青的歷練生動而鮮活。
“期待視野”由接受美學代表人物姚斯提出,即對一部文學作品而言,它的第一讀者的直觀要求和期待心理是多樣的,可能是滿足、超越反駁或者是失望?;谶@種審美目的,文學作品的藝術性與期待視野以及這種視野的變化有關[4]。中國動畫電影的制作逐步轉變為受眾本位,尤其是近幾年精品電影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觀眾的看法和態度。受眾是受電影影響最直接的主體,這些主體的審美與心理機制在參與國漫電影的制作中必不可少。在對《白蛇傳》兩部電影的導演黃家康的采訪中,知悉《白蛇2:青蛇劫起》在放映之前做過將近20次的試映,團隊會根據觀眾的反饋修改電影的制作,包括線索的埋伏、臺詞的編寫,也會根據不同年齡層的觀眾來調整畫面的恐怖程度等。之前版本是比較血腥恐怖,幽靈怪物形象過于真實,這會引起小孩子的不適,這些問題都是在觀眾的反饋中解決的[5]。IP改編國漫電影是對團隊的挑戰,既要依托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又要符合現代觀眾的口味,這也是中國動漫團隊在不斷攻克的難題。
(二)個體認同、集體認同與民族文化認同
1.情感價值觀的共鳴——個體認同
中國動漫電影要講好中國故事,打造中國團隊,就要善于把想要傳達的情感價值融入動畫電影中,從畫面、主角與主角的交流中讓個體在情感共鳴中完成價值觀的共流。追光動畫團隊現在定位的觀眾是14歲以上的兒童,可接受的范圍也會擴大[6]。
在當下中國的文化構造中,女性形象作為一種文化敘述的手段或載體,主動或被動地被充分利用,展現出重要的文化價值。當下男女平等的時代,女性力量早已不同舊時代的沉默、退縮,更多的女性在各領域有了話語權?!栋咨撸壕壠稹分邪啄镒与m然外表柔弱,但內心是剛毅自主的,影片想要傳遞的是真善美的價值觀,人性的善良與自私是對立的,阿宣與小白平等愛情的內核。《白蛇2:青蛇劫起》中小青敢愛敢恨,自我成長的磨煉過程更是展現了顛覆以往人們認知的女性形象,“異世界”執念的人呼應現代城市奔波行走的大眾,而影片中眾多的女性形象更是表達出了勇敢、智慧、仁義的精神。在這些情感文化的加持下,動畫電影變得更加生動,IP的價值得以宣傳。個體在統一的社會環境下,將自身的境遇與心境投射于動畫電影的人物身上,以相似的喜怒哀樂感知個體的存在,實現個體認同。
2.受眾圈層的群體認同
如今動漫電影產業蓬勃發展,前景光明,不斷被注入新鮮活力,中國動畫電影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90后、00后的年輕力量開始加入這一行業,極大地影響著國漫電影的發展方向。2000年之后,中國動畫電影不再只是面對低幼兒童,不再只是被賦予教育教導功能的動畫電影,而是打開了受眾全齡化的格局,也能夠被更多青年觀眾所認可和接受,所以在題材的選擇和電影的制作上有了更強的包容性和選擇性。動畫電影的受眾群普遍年輕化,這個群體中呈現一定的文化圈層,他們建構了自己的話語體系與表達方式。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相似的交流方式形成群體劃分與圈層信息傳播,形成群體認同。例如,常有年輕人將動畫電影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人物對話“我命由我不由天”用以應對陷入日常心理困境的振奮口號,動畫電影《白蛇2·青蛇劫起》中青蛇呼吁“靠自己創出一片天”等。
3.民族文化認同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各民族神話故事與民間故事體現了其復雜的互文性,將古代先賢的傳奇事跡流傳后世,既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記憶,又是引領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越來越多的文化創作者選擇國產IP改編動畫電影的道路,這是必然的發展規律。有價值的IP帶來的效益是無法估量的,要用現代視角解讀傳統文化,打造經典人物形象,為動畫電影注入傳統文化的韻味,融入民族性的符號。
現階段,我國動畫電影對IP的選擇主要集中于民間傳說《白蛇傳》、四大名著,如孫悟空、哪吒、姜子牙等,選取富有鮮明性格特點的人物,搭建新的框架,讓舊故事新寫,喚起人們的民族認同感。要將文化自信滲入細微的故事細節中,打牢故事的根基,才能為精神內核和價值核心塑造完美的外殼,深化故事情節。未來國漫電影在發展道路上應該挖掘更多的素材和人物,多尋找和開發更具中國特色的IP。
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作具備濃郁民族特色的動畫電影,傳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成為中國動畫電影沿襲的方向。原創是所有文藝創作者都應堅持的原則,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為動畫電影創作者營造了良好的創作氛圍,但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如題材選擇的同質化、民族性表達的缺失、主旨的失格等。例如,《西游記》一直是熱門題材,哪吒的形象就有《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等受大眾喜愛的影片,但長久下來也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或是同一IP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所以創作者更應該與時俱進,提煉出深刻的主旨,完善動畫故事創作機制。一部基于中國傳統文化衍生出的動畫電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需要創作者具備工匠精神。白蛇系列動畫電影作為優秀國漫的代表,為系列化電影的發展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在相同背景下衍生出的超級IP以復雜的互文性,通過主體母題中個體敘事的延展拓寬故事空間,建構更為豐富的支線人物故事,以多維時空的堆疊與多重感官的視覺景觀尋求受眾的個體認同、群體認同與民族文化認同,擴大文化傳播媒介的影響力,講好中國傳統民族故事與神話故事。
參考文獻:
[1] 李嘉珊.文化貿易藍皮書:中國國際文化貿易發展報告(2020)[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1.
[2] 杜曉杰,張靖池.“疏野”之境與國產動畫古典美學的意境呈現:以《山水情》《白蛇:緣起》為例[J].四川戲劇,2020(4):73-76.
[3] 張晗.《白蛇2:青蛇劫起》的跨媒介敘事創新[J].電影文學,2022(1):144-146.
[4] 史歌.“期待視野”與村上春樹小說在中國的接受[J].當代作家評論,2016(3):200-207.
[5] 黃家康,張晗,武瑤.《白蛇2:青蛇劫起》:中國傳統神話IP的改編與敘事創新:黃家康訪談[J].當代動畫,2021(4):40-46.
[6] 宋瑜.國產動畫電影的新女性敘事困境[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9(2):67-81.
作者簡介 瞿麗妮,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廣告學。 凌心卉,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影視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