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徐涵
【摘要】隨著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標為教師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教師需要著重關注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和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興趣,研究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趣味化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中,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知識的領會.教師需要讓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回歸學生生活,從而促進學生在趣味化活動中實現健康、全面的發展.鑒于此,文章研究了目前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存在的問題,深刻分析了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的實踐策略,以實現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的優化與創新.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著重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數學教學理念.因此,教師應基于新課標的要求,思考如何有效建設小學數學課程,設計更為趣味和多元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的激發和保持是教師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如果學生能夠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那么其能夠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這有利于其數學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基于新時代背景的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的實踐探索,改變傳統小學數學枯燥的教學模式,由此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印象,體會數學知識中的內涵,從而實現對較難數學問題的思考和解決.
一、基于新時代背景的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未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之中,部分教師沒有重視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沒有考慮影響學生解題能力和數學思維的具體因素,也忽略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更喜歡趣味化的教學模式.但是趣味化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受到一定的干擾,使學生難以沉浸于數學學習之中,因此其一旦遇到數學難題,就會因為知識點掌握不充足或者解題經驗不夠豐富而無法解決問題,同時會使學生不容易集中數學學習注意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數學學習的進程,影響了數學學習效率.此時,學生無法借助學習興趣思考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影響數學學習效率,難以發展數學綜合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未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忽略了數學教學的技巧和方法,無法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數學學習能力起到促進作用.
(二)數學方式過于傳統
小學階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控意識較為薄弱,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且其學習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如果教師仍沿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只為學生呈現數學公式,再提供一些較為簡單的數學習題供學生練習,那么很難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層內涵的思考,這不僅降低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進程.同時,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以學生為本”,只采用刻板、生硬的數學教學方式,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動態化發展過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惡感,難以保持學習熱情.
(三)部分教師缺乏積極的教學態度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在課前只是較為簡單地翻閱一下已有的教案和他人的課件,忽略了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創新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性,嚴重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的進程,難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學生一旦缺少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就難以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之中.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提高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的效率,使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課堂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二、新時代背景下趣味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重要性
(一)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需要意識到新課標對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記住具體的數學公式,還需要領會數學公式的應用場景以及應用方法,從而在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之中有效應用相應的數學公式.此時,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學習效率的提升,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公式和解題的基本步驟,還需要幫助學生在實際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應用數學知識,從而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并在一定程度上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在多樣的具體情境中深化數學學習印象,真正激發數學學習興趣,提升數學學科綜合素養.
(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教師需要注重靈活、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打造,借助趣味化教學的形式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厭惡感,有效幫助學生在趣味化的數學活動中加深數學學習印象,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教師應改變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學生在趣味化教學過程之中,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數學學習技巧,提高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從而不再局限于機械的數學公式背誦和模式化的數學問題解決之中,進而發自內心地愛上數學,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科學設置數學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體會數學內涵
教師在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設計中,應圍繞小學數學教學目標進行,從而使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不斷向小學數學教學目標靠攏.如果教師不改變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那么會使學生無法深入體會數學知識的內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制訂教學目標,改變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體會數學內涵.
比如,在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因數與倍數”的趣味化教學過程中,由于本單元的知識屬于數學理論的初步知識,其涉及的概念較多且對于學生而言較為抽象,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一定的學習困難,教師需要將數學學習目標定為基礎性的數學知識認知以及綜合性的數學知識認知.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著重通過趣味化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比如,在基礎性的數學知識認知過程中,教師可以著重為學生創設一些具體的數學情境,從而使學生初步認知因數和倍數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之間存在的聯系.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更為清晰地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針對實際問題從數學的角度提出數學問題,并且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提出的數學問題.
(二)積極聯系實際生活要素,重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之中,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發展是數學的根本”,過分關注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而忽略了學生的發展.教師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才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對數學知識的思考深度,才能使學生獲得數學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從而使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理論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又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提高.
比如,在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趣味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有關“正比例和反比例”任務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分析水平.教師可以根據“正比例和反比例”這一數學知識內容創設情境,先借助簡單的談話引入課題,引導學生說一說常見的數量關系.此時,學生聯系之前所學的數學知識可以快速地回答出速度、時間和路程或單價、數量和總價這些數量關系.鑒于此,教師可以簡單地出示生活中的相關案例,幫助學生在這一生活情境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回憶相關的數學知識,從而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并在一定程度上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在多樣化的具體情境之中深化數學學習印象,有效認識數量關系.教師可借助學生熟知的這些數量關系為其引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由此幫助學生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數量關系的意義,從而在任務情境的基礎上真正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其數學綜合能力.
(三)創設開放自由學習空間,激發學生數學探究興趣
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需要在較為集中的注意力下才能夠得到有效激發,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自由學習空間的構建,從而借由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小學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活動中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的趣味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提問:“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形狀是立體圖形.我們夏天最喜歡吃的冰激凌就裝在各種漂亮的盒子里.仔細觀察圖中冰激凌盒子的圖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思考并回答:“這些盒子都是什么形狀的?”教師繼續引導:“根據生活經驗,你能大膽猜一猜嗎?”學生回答:“左側4個冰激凌盒子的形狀都是圓柱,右側4個冰激凌盒子的形狀都是圓錐.”在學生尋找圓柱和整體感知圓柱環節,教師可以請學生拿出課前搜集的圓柱物體,并提出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學生回答:“茶葉盒、燈、窗簾桿、拖把桿……”有的學生還發現圓柱的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形的,且大小一樣.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開始尋找驗證方法:“我量了這個圓柱上下兩個圓的直徑都是12厘米,這兩個圓是相等的”“我把圓柱放在桌面上滾動一周,發現它是沿直線滾動的,它兩側的圓滾動的軌跡一樣長,這兩個圓相等”.這一自由學習環節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并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有關圓柱的知識,提升其數學學習能力.
(四)有效設置豐富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技巧
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不僅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而且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目前的數學學習情況設計合理、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從整體角度思考數學知識的應用,感受小學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發展數學綜合能力.
比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確定位置”的趣味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充分交流,從而掌握數學知識.教師首先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笛卡爾從小就是一名愛思考的好孩子.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圖中笛卡爾的位置.”這可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中探究位置的表示方法,從而引出課題———確定位置.學生在趣味化教學過程中,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數學解題技巧,提高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此時,教師可以總結:“圖中沒有標注時,大家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不便于交流.我們可以統一地以觀察者的視角從左往右標列數,從前往后標行數,這樣笛卡爾的位置就可以表示為‘第2列第4行或‘第4行第2列.”學生在這一任務探究的過程中可形成較為清晰的數學認知,從而有效掌握這一節課的數學重點知識,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基于新課標“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數學教學理念,思考如何有效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數學學習負擔,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可見,教師需要著重關注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和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興趣,研究如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創新趣味化教學模式,使學生投入數學學習,提高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3]金長余.數學閱讀是數學學習不可或缺的素養:以“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策略”課題為例[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21(6):1-4.
[2]張萬鈺.“雙減”背景下主題式數學課程助推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研究:以重慶市江北區蜀都小學為例[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2,35(5):75-78.
[3]胡曄.思維進階“雙減”背景下學生數學深度閱讀策略:以蘇教版小學第一學段“你知道嗎”數學閱讀拓展課為例[J].名師在線,2022(2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