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福棟


【摘要】課堂提問是順利完成教學活動的助推器.教師通過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可以將學生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具體的知識探究中.課堂提問要講究實效,不得隨心所欲,不得毫無尺度.因此,探究課堂提問的優化策略對順利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數學知識意義重大.文章立足小學數學教學實際,從不同角度探究課堂提問的方法策略,以期為教學帶來更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師生之間要開展積極的交流互動.只有交流互動,才能讓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促進學生進步.課堂提問是其中的主要交流形式,也是比較實用的一種方法.教師通過課堂提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教師提出問題時,學生都會積極思考,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正確答案,獲得成就感,這從客觀上為學生注入了學習的動力.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相互交流,從而做到相互補充,知識共享,這可最大限度地深化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師生之間的問答活動以及生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可活躍課堂氛圍,從而為知識探究搭建更好的平臺.文章結合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實際情況,聯系筆者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以師生互動為前提,開展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探究,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有價值的方法策略,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科學發展.
一、提高認識,了解課堂提問的實踐意義
課堂提問是促進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有效方式,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并鍛煉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平臺.要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效開展提問,教師要了解課堂提問的實踐意義.小學數學教學肩負著多元化的任務,既要通過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形成相應的能力,又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建立數學思維,提高思想覺悟,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在各種教學實踐中,課堂提問具有實踐意義.課堂提問并不是教師隨心所欲地向學生發問,而是依據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情況向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的提問必須是有效的.所謂有效的課堂提問,就是教師根據知識結構特點,在充分預判和準備的前提下,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探究知識,達到引領學生探究某一領域知識的目的,適時地向學生提出問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既是對教師提問的基本要求,又是提問的價值體現.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容易受外部條件影響,他們對探究數學知識比較感興趣,但其意志品質有待加強,其在探究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就容易退縮,甚至會產生放棄的念頭.因此,他們需要外部刺激來帶動,從而不斷獲得探究知識的動力.這樣的動力,更多的是來自教師,來自教師的提問.比如,為了讓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統計的相關知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站在路口,對經過的各種交通工具進行詳細統計,并做好記錄.回到教室后,教師安排學生對自己的統計結果進行整理.為了提高學生對統計的認識,在整理之前,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整理自己統計的數據最關鍵的是什么?”這時,學生就會積極思考,自己記錄的是一些凌亂的數據,只有經過整理才能讓別人看得清楚.經過七嘴八舌地議論后,學生最終達成了一致的看法,先要確定統計的依據,也就是進出車輛的類型.只有確定了依據,才可以按照這個標準對自己記錄的數據進行整理.教師的這樣一個簡單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一點,那就是如何整理數據.經過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學生發展了思維,從而達到了推動教學活動的目的,這樣的提問就是有效提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的課堂提問具有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引領的作用.數學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材.雖然教材中對知識的編排比較講究,是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但是對于具體的知識而言是通過多種方式呈現的.有些知識比較簡單,學生容易理解,而有些知識比較復雜,是通過多種現象和情境來呈現的,這就需要學生認真觀察分析、思考、推理才能有所收獲.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開展多種活動.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及時引導.而通過課堂提問就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比如,“相遇問題”是小學數學中比較重要的內容.教材是在學生獲得一定知識的基礎上才對這一問題展開研究的.其中,三個量(時間、速度、路程)之間的關系是理解各種相遇問題的關鍵.找準這三個量的關系是解決這一類問題的突破口.但相遇問題跟一般的路程問題又有區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相遇問題是‘行程問題中的一種形式,它跟一般的‘行程問題的區別在哪?”學生會想到,所有的相遇問題是兩個運動物體共同走完整個路程,出現了總路程、速度和.在交流中,學生提出了各個量之間的關系,基本關系式為總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時間,相遇時間=總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速度和=總路程÷時間,速度和=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甲的速度=速度和-乙的速度,乙的速度=速度和-甲的速度.經過教師對這一問題的引導,學生基本梳理清楚了相遇問題中各個量之間的各種關系.那么不管以后遇到怎樣的相遇問題,學生都有了解題的方向,一般就不會出現錯誤.就此而言,課堂提問是教學實踐的助推器,而有效的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走近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
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教師要順應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走下講臺,走近學生,跟學生促膝交談,平等相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下開展教學活動,可把探究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生享受生活的經歷,變成學生感知數學魅力的過程.在所有的教學活動中,對話交流非常重要,尤其是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其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修復師生之間的關系,活躍課堂氣氛.
有效的教學應該建立在平等的師生關系基礎上.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教學方法的新穎獨特、教學活動的豐富多彩、學生表現的積極敏銳、教學過程的精彩紛呈以及教學結果的扎實高效.而所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都應基于師生平等融洽的關系.只有師生和諧相處,才能相互信任,才能平等對話,從而讓課堂提問更加輕松、自然.
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習并掌握相關知識,而且要從多方面得到積極發展,并從中獲得快樂,而其中一種快樂就是融洽的人際關系.這是因為只有處在一個相對和諧的環境中,學生的心情才會舒暢,其才會從內心產生對這個環境的喜歡,進而產生學習的動力,從而積極投入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
那么,怎樣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從教師角度來說,教師要做到平易近人,積極向學生靠攏,用真情來感化學生,打消學生各種顧慮,使學生有話愿意向教師說,有心事愿意向教師吐露.特別是在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中,當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敢于向教師提問,這有利于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利于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有了師生之間的平等相處,有了教師和學生的和諧關系,就有了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如果把這個平臺搬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就可以進行順暢的交流,教師的有效提問才具備了實踐的條件.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向學生提問,激發學生思考,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立足學生,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提問

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要管住手,管住口,不要輕易地介入和干預學生的探究活動,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其進行充分思考,讓學生自己通過思考解決問題.很多教師有這樣的心理:為了加快教學進度,當其提出問題后,留給學生用于思考的時間極短,學生還沒有來得及認真分析思考,教師就讓其回答,這時大多數的學生只能保持沉默.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時,教師會馬上說出自己的想法.而課堂提問成了教師的自問自答.顯然,這樣的提問根本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提出問題后,教師一定要耐得住性子,讓學生進行充分思考,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代替學生說出答案.
四、標新立異,進行科學有效的質疑答疑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關注點集中在知識探究方面.小學數學教學主要以具體的問題探究為導向,以獲取相關的數學知識為出發點,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目的.要想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地迎合學生的心理期待.課堂提問是實現教學目標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這是因為教師通過課堂提問可以增加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機會,而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將教學活動推向高潮.
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要求問題的設計、提問的方式以及提問的時機都要恰到好處.首先,問題設計要新穎,要別出心裁,不落俗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富有感召力的問題.當問題出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會獲得新穎感,很快地進入思考狀態.比如,在進行“分數的認識”教學時,當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后,為了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的意義,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在你的生活中,運用分數時,最具代表性的是什么情境?具體說一說.”這一個問題會讓學生馬上把分數跟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能促使學生準確把握重點.學生可能會說:“媽媽買來了1個大西瓜,想分給家里的4個人,每人分得相等的1份,就是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可以獲得其中的1份.”其次,要用恰當的方式來提問.教師提問的方式要給學生帶來啟發性,讓學生樂于接受,并自覺思考.最后,教師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在最需要的時候提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從而利用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探究知識注入動力.
結 語
小學數學教學要不斷地將學生帶入實踐活動中,時時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不斷為學生注入探究知識的動力.而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意義的課堂提問.教師進行課堂提問,要緊扣數學教學的內容,針對理解起來有難度的知識點,把握好最佳的提問時機,從而使學生通過問題獲得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朱杰珍.芻議數學課堂提問的功能與技巧[J].山西青年,2013(2):45.
[2]石志達.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4):2.
[3]崔曉.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J].新課程學習(下),2014(3):36.
[4]林奕輝.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智慧,2019(20):86,106.
[5]趙少棠.智慧提問,有效教學: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技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