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黃蕓(1982- ),女,漢族,山東曹縣人,本科,中級,研究方向:高中歷史。
摘要:
當前,許多高中學校采用傳統的消防教育講座或消防演練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消防意識,這些模式雖然有一定成效,但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因此,高中學校應不斷創新消防安全教育方式,如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消防意識。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消防意識,能夠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將淺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消防意識的培養現狀,并提出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消防意識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消防意識
消防安全教育是高中需要長期堅持開展的一項教育工作,對在校學習、工作的學生與教師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消防意識,不僅可以增強歷史跨學科融合發展,還有利于學生自覺學習消防安全知識和自防自救技能。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進而推動整個社會關注消防安全、重視消防安全的良好環境氛圍。
一、在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消防意識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高中歷史教學目標明確指出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學習歷史,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逐步形成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而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富足,消防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因此將消防安全教育融入高中歷史教學對培育學生的消防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拓展中國古代消防技術和消防組織相關歷史知識,讓學生認識到消防安全自古就是日常生活生產的重要事項之一[1],進而在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消防意識。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講述有關歷史中的火災事故,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激發他們主動、積極參與火災防范學習的積極性,以實現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目的。
(二)有利于高中歷史教學創新發展
高中歷史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之一,消防意識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責任,應在歷史教學中得到充分重視和培養。高中教師通過將消防安全教育融入歷史教學活動,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消防意識,促進歷史教學的改革與進步。此外,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消防教育內容,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消防安全作為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部分,為學生拓展古代消防知識,能夠使學生對教材上歷史事件和歷史時期有更全面的了解。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科普古代城市建筑和水源與火災防范的相關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歷史的熱情,還能夠提升他們的消防安全素養,進而促進高中歷史教學創新發展。
(三)有利于保障師生在校人身安全
在現代高中校園中,雖然配備了相對完善的消防設備器材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預案,但大部分師生在日常工作學習中并沒有提起對這些設備器材和制度政策的重視。因此,消防教育應融入學科教育中。歷史學科作為一門人文基礎學科,對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有重要作用。高中歷史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生消防意識的培養,讓每一名學生都嚴格遵守“消防紅線”,以保障師生在校期間的人身財產安全。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為學生拓展古建筑消防安全及保護措施,讓學生聯系實際,思考在校園期間如何保護教室、教學樓的消防安全以及消防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消防意識[2]。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消防意識的培養現狀
(一)教學內容與消防教育缺乏聯系性
當前,高中歷史教學內容往往缺乏與消防相關的內容,導致學生的消防意識相對薄弱。對此,教師要不斷加強教學中的消防教育內容,以增強學生的消防意識和防火安全意識。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教師只是講述某一歷史事件的背景、意義和影響,如果教師此時突兀地開始進行消防安全教育,會讓學生感到割裂,從而影響學生消防意識的培養。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了解特定歷史時期的火災事故及相關防火措施,讓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火災對個人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從而增強他們的消防意識[3]。另外,學生對古代消防的認識大多來自影視作品,其中存在許多錯誤漏洞。教師應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為學生展示古代消防工具、消防裝備及預警系統,讓學生認識正確的古代消防歷史。
(二)教師消防安全知識素養有待提升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是起著重要作用的關鍵人物。然而,目前教師對于消防知識的了解不足,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消防意識產生了一定影響。教師應具備充足的消防知識,以便能夠將其融入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消防意識。一方面,教師應通過積極學習,掌握科學、系統的消防理論知識。只有教師具備了豐富的消防知識,才能夠將其融入歷史教學內容中,并通過生動的教學方法將消防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消防知識的不足將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甚至可能給學生帶來錯誤的認識。另一方面,一些歷史教師對于消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培養學生的消防意識與歷史教學無關,教師個人對消防教育的態度也是影響學生消防意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相對薄弱
由于許多高中校園消防安全教育開展方式為全校集體參與理論講座或消防演練,學生參與消防安全學習的過程略微形式化,導致部分學生對于防火安全的認識不足,對火災和滅火常識的了解匱乏以及在火災發生時缺乏正確的應對和自救能力[4]。另外,傳統的歷史教學活動與消防聯系并不緊密,所以部分學生認為消防與歷史是在“強行結合”。因此,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并不能自覺養成良好的消防意識。教師應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史為鏡”的學習理念,讓學生正確認識消防安全與歷史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系,進而樹立起對消防安全的重視,從而形成科學的消防意識。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消防意識的實施策略
(一)在古代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消防意識
古代史作為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通過講授我國古代文化與社會發展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和掌握。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將消防教育融入其中,來提升學生的消防意識。在古代史教學中融入消防教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我國古代社會消防安全管理的認識,還能夠使他們從中獲得古人關于預防火災的實用消防知識和技能[5]。例如,教師在講授《兩宋的政治和軍事》這一課時,可以為學生拓展宋代的城市消防組織與消防設備。北宋年間,由于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火災頻繁發生,城市消防問題日益嚴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宋政府建立了負責城市火災防范和撲救的消防機構“天平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專門的城市消防機構。而南宋時期,更是在北宋的基礎上對消防制度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出現了如“水車”“水門”“水箱”“水旱車”等防火設備。教師通過講解宋代的消防管理制度和救火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理解宋代社會的生活環境和各個方面的發展情況。既使學生對宋代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又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他們的消防意識。另外,在古代史教學中融入消防教育還可以讓學生學習了解古代火災常見起因和預防措施,吸取古代火災事故教訓,增強自身對火災事故的防范意識。
(二)在近代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消防意識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近代史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和分析近代社會發展的歷史變革,同時也可以借此機會引導學生認識并關注消防安全問題。首先,教師在進行近代史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案例分析來引發學生對消防安全的思考[6]。例如,在講授《從局部抗爭到全面抗爭》時,教師可以以“長沙文夕大火”為案例,對學生分析和講解戰爭年代火災事故對城市建筑的摧殘及對普通百姓的傷害。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影視劇《戰長沙》相關片段,增強學生對這一案例的直觀感受。通過案例的學習,學生可以深刻理解火災事故帶來的巨大損失和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從而增強他們對消防安全的重視。另外,在近代史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與消防相關的活動來提升學生的消防意識。例如,組織“戰爭與消防”討論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其中,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和參與度。讓學生在自己查閱資料和與其他同學討論的過程中認識到戰爭與火災對人們日常生活的負面影響,從而在增強學生愛國情感的同時,提升其消防意識。通過近代史教學中的消防教育,學生將了解到火災帶來的嚴重后果,明白消防安全對于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將學會尊重生命、關心他人,并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習慣,為社會的平安穩定作出貢獻。
(三)在西方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消防意識
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環境的變化,消防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歷史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消防意識,對于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和防范火災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通過在西方史教學中融入消防教育,可以更好幫助學生了解消防知識,培養他們的消防意識。首先,在西方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介紹有關西方歷史中的火災事件和消防救援知識,來引起學生對消防問題的重視,讓學生了解火災對于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響。學生可以學習到火災成因、蔓延過程以及消防救援經驗和教訓,提高他們對火災的認知和警惕性。其次,在西方史教學中,可以運用教材和課堂討論來引導學生思考消防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教師通過結合西方火災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特點,讓學生體會到消防意識在社會進步和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進而形成對于消防安全的關注和責任感[7]。
(四)在實踐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消防意識
在高中歷史實踐教學中融入消防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可以通過具體的歷史事件和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消防意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歷史事件與消防的關系,同時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增強自身的消防能力與意識。首先,在高中歷史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歷史事件或場景,該事件或場景與火災或其他消防歷史事件息息相關。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解讀,學生可以更好了解這些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并理解火災對歷史的影響。仍以“長沙文夕大火”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當時的人們是如何應對火災的,他們是否具備應對火災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如何在當時的條件下進行滅火和自救,分析歷史事件中的消防教育意義。其次,歷史實踐教學可以走出課堂,讓學生在教室以外的環境體驗歷史與消防教育的深度融合。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一些歷史建筑,如近代工業遺址、消防紀念館等,讓學生目睹歷史上真實的消防遺跡,了解當時的消防救援情況和教訓。通過實地考察,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有效加深他們對消防安全的認識[8]。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消防站,了解消防員的工作職責和日常工作內容,讓學生更加直觀了解火災的危害性,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消防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充分重視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消防意識的培養,并通過在古代史、近代史、西方史教學以及歷史實踐教學活動等方式,加強歷史教學與消防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實現提升學生的消防意識的教育目的,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防范火災風險,保護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時,將消防安全教育融入高中歷史,也有助于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歷史學習資源,以提升高中歷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鄭強.古建筑歷史文化街區水消防技術應用探索[J].大眾標準化,2023(17):130-132.
[2]劉愛嬌.中國消防安全歷史的發展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6):151-153.
[3]王昆,王春寶,王楠.生命教育視域下增強學生消防意識共建高中和諧校園探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6):163-165.
[4]馬鴻睿.學校消防安全教育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4):154-156.
[5]付治鈞,劉晉軍,艾金毅,等.關于中小學生的消防安全教育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1,7(05):116-117.
[6]慕洋洋,王婕,董里,等.中小學消防安全教育模式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38(08):1174-1177.
[7]吳發珩,崔均明.百年水車承載百年消防歷史[J].現代世界警察,2018(04):132-133.
[8]王曄,格拉海姆·科林斯.歷史遺產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設計[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3(0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