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欣瑩?佟玉英
[摘要] 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針對中小學課堂評價體系的內容也在不斷更新。目前,檔案袋評價法是小學教育評價的重要方式,適應了教育改革的需求。研究對檔案袋評價法的概況進行闡述,分析檔案袋評價法具體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小學教育;教育評價;檔案袋評價
教育評價旨在收集教育的過程、條件與成果等信息,對照教育目標進行價值判斷,展開調整并改進教育教學。新課程改革對過往的評價觀念及其機制提出了革新的要求。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方向是從知識評價轉向素養評價。小學教育質量離不開標準的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體系,而課堂教學評價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在小學教育評價中運用檔案袋評價是時代的應然選擇。
一、檔案袋評價的構成及評價原則
為了更好地適應教育改革的需求,小學教育評價中將檔案袋評價法作為重要的評價方式。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檔案袋評價取代了傳統檔案的紙質形式,將檔案資料以電子形式進行存儲與備份。檔案袋評價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主要表現為對學生的成績或作品的收集,隨后進行展現以幫助學生和教師掌握學習情況,進而提升教育質量。
檔案袋的內容,首先是學生的作品。作品是一個含義廣泛的詞匯,從已經完成的作品到根據課題研究、學習和培訓完成的作品。集中化收集的“作品”包含工作中命令、匯報、會話和原料。此外,還要收集評價和筆記,借此追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展。可以說,作品指的是所有能夠展現學生發展軌跡的材料。其次是學生自我評價的記錄。自我評價是學生尋找“我試過了嗎”和“我開心嗎”等問題的答案和感受到自身實踐活動軌跡的過程。最后是教師的指導與評價的記錄。要為學生準備好學習筆記和文件夾,教師的指導和評估記錄也十分重要,它可以表明教師指導的具體軌跡。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標注的形式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收集學生作品和創建檔案資料的實際操作中,需要盡可能遵循如下六項原則:一是創建檔案資料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工作;二是學生和教師需要共同累積作品;三是依據累積作品的系統性,要不斷地完成作品的更新;四是在創建檔案袋的過程中,設定檔案資料的運用場景;五是檔案袋探討會應當分階段地在學習的開始、中間與終結等節點進行;六是檔案袋評價具備長期性。
二、檔案袋評價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方法
(一)檔案袋的建立
在小學教育中運用檔案袋評價的第一步是創建檔案袋。一般來說,針對檔案袋評價,小學教師應當全方位把握學生學習的現狀和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隨后根據學生的現狀逐個創建檔案袋。例如,教師可以在班會時以檔案袋的創建為主題進行課堂展示,借此機會使學生對檔案袋評價形成基本的認知。與此同時,教師應當推動學生個體對檔案袋進行完善。學生要將平時積累的與日常生活和學習有關的信息存進檔案袋中并以自己的方式對檔案袋進行命名,如A學生以“小A成長記錄”為名創建自己的檔案袋。
(二)檔案袋內容的選擇
對檔案袋內容的選擇要以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基礎。除了成績表和其他作品外,教師還應在學生發展的不同階段拍攝照片并將其存入檔案袋。學生檔案袋資料還涵蓋了學生平時參加的課外活動及藝術比賽等信息,從多個視角展現學生的發展現狀。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的短視頻材料存入檔案袋。
(三)檔案袋內容的科學評價
檔案袋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完善工作的能力。需要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本人喜好和特有的學習狀態,圍繞檔案袋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綜合性的評價。同時,學生應當養成按時評估檔案袋中成績表的良好習慣,從而及時了解自身考試成績的變化軌跡,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來提升學業成績和學習能力。除此之外,還應當對學生檔案資料開展科學的評價,尤其對主觀能動性偏低的學生,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活動進行具體的指導,推動學生的發展。
(四)檔案袋評價結果的分析
對檔案袋評價結果的合理分析可以為教師調整課堂進度和教學計劃提供有力依據。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應特別留意對檔案袋評價結果的分析。這有利于教師在清晰地分析評價結果的基礎上尋找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例如,教師對于考試評價欠佳的學生,可以通過檔案袋資料尋找和分析其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達成提升課堂教學成效的目的。
三、檔案袋評價存在的問題
1.實際應用過于耗時。盡管檔案袋評價可以較好地實現預期結果,但在具體應用中費時費力。譬如,教師和學生都要在收集信息方面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還要時刻追蹤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狀況并適時地給出合理化建議,以協助學生收集和儲存檔案袋的內容;收集后學生需要開展自我評價和評估。
2.評價的有效性難以保證。本質上看,檔案袋評價屬于定性評價方式的一種,其目的性無法保證。學生收集的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代表他們已經熟悉和掌握了學習內容。這樣欠缺目的性的收集,很有可能會致使家長和教師否認學生的學習能力,影響他們對學生的判斷和行為。因而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評價的有效性,很多教師都關注學生作品的收集、評價標準的展現及評價的主要用途。
3.缺乏科學合理的評估。在運用檔案袋評價法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存在科學性和合理性不足的問題。例如,如何依據評價總體目標和被評價者的學習能力挑選評價者;如何選擇評估方式評估全部或單獨檔案袋;除去標識或評估數據,如何對每項工作的評估計算權重值;如何匯報和交流檔案袋收集的結果,上述問題與如何科學地處理評價結果密切相關。
4.評價標準化程度較低。實際的評價遠比設想中的復雜,因此當評估標準十分廣泛時,就無法保證評價的結果。為了切實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對教學內容的總體目標和檔案袋評價的關鍵架構有足夠的了解。但是,目前在檔案袋評價過程中對標準化過于重視,檔案袋評價欠缺其獨特性和適用性而逐漸流于形式。如何在檔案袋評價的標準化與個性化之間把握好尺度,是教育工作者們需要思考和處理的問題。
四、小學教育高效應用檔案袋評價的策略
(一)關注檔案袋評價內容的有效性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應注重其對學生發展的教育意義。對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檔案袋評價的內容是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取得的典型成果進行整理和總結。任何一項評價都是以評價依據為基礎的,而評價依據是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工作或結果。通過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評價,使其綜合實踐能力、情感素質和知識水平得到全面發展。根據評價對象的不同,將學生評價分為三類: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和老師評價。不管是什么人進行評價,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推動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檔案袋評價的內容是提高評估工作質量的關鍵。老師要讓學生知道,資料袋里的資料不但包含了學生的日常表現、作品,還包括收集到的家長反饋,學生的反省和自我評價,以及其他能夠反映學生成長的資料。
(二)凸顯檔案袋評價內容的個性化
對于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來說,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是非常關鍵的。自主探究和自我發現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顯著特征。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和個人的發展。同一件事,不同的同學,檔案袋的內容差異很大,而學生的綜合實踐檔案袋的內容也五花八門。教師在確定文件袋的內容時,既要注意檔案袋的內容是什么,也應注重其內容的特色化,并注意學生個人的特色發展。如“中秋小報”這一課程實踐,精通計算機的同學可以使用計算機進行編輯;擅長畫畫的學生可以畫出一份報紙;有書法專長的同學可為小報題字;有攝影專長的同學可以給小報拍一張中秋節月亮的照片;有些同學研究中秋節的起源,研究各地的中秋節風俗的不同;還有的同學研究了月餅的地理分布和口味特征……以上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身的興趣點,并發揮自己的特長,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個性。而這樣個性化的檔案袋評價也會讓學生擺脫“評價就是比拼分數高低”這一傳統的應試思維,充分彰顯核心素養下的育人理念。
(三)豐富檔案袋評價的形式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是一種注重過程性、發展性和表現性的評估方法。對實踐活動進行評估,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評估方式,使評估活動更加有趣,使評估的教學價值得到提升。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檔案袋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種“綜合實踐活動的存錢卡”,從質和量兩方面對學生綜合實踐的成績進行追蹤評估。這張存錢卡實際上是學生在綜合實踐中的成績和成績的目錄,也是一種“業績銀行”,它直觀地反映出學生在綜合實踐中的態度和行為。一款小巧的“存錢卡”,既能對學生進行有效評估,又是提升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熱度的一件利器。
再如,在“綠色環保,變廢為寶”綜合實踐活動評估中,教師強調“存錢卡”對學生的發展性引導功能,讓活動課程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提高他們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指導學生認真記錄自己的真實情況,從主題、時間、活動分工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實踐活動指導,并對活動現場的照片、成果、報告進行整理。每一次實踐活動的流程和成果資料,都由師生共同編排、匯總、歸檔并記錄對應的數目,以形成每個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的價值。這是教師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進行評估的基礎和依據。
(四)拓展檔案袋使用的范圍
“共享”是當前網絡時代的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它有著無限的發展空間和進步潛力。人們把一種事物或一種信息的使用權與所有人共享,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生活、生產和消費方式。在此理念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擴大檔案袋活動的應用范圍,使檔案袋的評價工作由一個班級走向全校,并在全市推廣。
對小學生進行檔案袋評價,一開始可能僅限于某一班級。在綜合實踐中,同學們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資料,形式多樣,這成了他們珍貴的“財富”,記錄著他們的成長足跡。在綜合活動結束后,這些寶貴的成長材料也就成了活動評價的一部分。而在“資源共享”的理念指導下,師生可以把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作為“共享資源”。教師可以參考圖書館的運行方式,對其進行編輯、歸檔、整理,將所有的學生綜合實踐檔案化為學習參考資料,并將其上傳到網上,供全校、全城師生共享。這樣,每位教師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通過各種程序,從圖書館借閱綜合實踐資料,自行閱讀和學習,以期對自身的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發揮“檔案袋評價”的價值與能量[J].中國教育學刊,2021(08).
[2]劉恩山.《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變化及其影響[J].人民教育,2017(07).
[3]胡健.檔案袋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8(S2).
[4]余海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評價技術改進[J].中國教育學刊,2013(07).
[5]陸小玲.多元化教育評價視野下的電子檔案袋評價[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0(08).
[6]何心勇.檔案袋評價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2(06).
[7]孟娟娟,夏惠賢.檔案袋評價:關注學生學習與成長的評價[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02).
鄒欣瑩? ?黑龍江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佟玉英? ?黑龍江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