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匠精神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匠精神所凝練的匠心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今社會文化的精髓。殘疾人文化、聽障校園文化是社會精神文化中具有特殊功能的部分。聽障高等職業院校要實現“立德樹人、扶弱助殘”的使命離不開文化育人,以工匠精神引領文化育人是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要求。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文化育人工程以弘揚工匠精神為主旋律,通過建設特色專業文化、創新校園文化育人品牌、發揚殘疾人文化精髓等有效措施,為聽障大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品質培養提供推動力和正能量。
關鍵詞:工匠精神;文化育人;聽障大學生;殘疾人文化;職業能力;職業素質
中圖分類號:D669.69;G4?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3(a)-0153-05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Improvement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View of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ZHOU Zehui
(Changsh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07, China)
Abstract: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is rooted i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raftsmanship culture condensed by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s well as the essence of today's social culture. The culture of the disabled and the campus culture of the hearing impaired are parts of the social spiritual culture that have special functions. To achieve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helping the weak and the disabl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hearing disabilities, cultural education is indispensable. Guiding cultural education with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hearing disabilities. The cultural education projec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hearing disabilities focuses on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Through effective measures such as building a distinctive professional culture, innovating campus cultural education brands, and promoting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e of the disabled, it provides impetus and positive energ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hearing 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raftsmanship spirit; Cultural education; Hearing-impaired student; Culture of disability; Vocational abil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文化,通過意識形態的指導作用,對人的思想、行為產生積極進取的動力[1]。殘疾人文化、校園文化是精神文化中具有特殊功能的部分。殘疾人文化的概念內涵較廣泛,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從現實來看,包括以殘疾人群為主體參與的文化活動或創作的文化產品的總和,彰顯了殘疾人群體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的源泉是優秀傳統文化,受殘疾人優秀文化因子和本地區人文歷史文化影響,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經過積淀,內涵越發厚重,辦學特色更加突顯。工匠們在一代又一代的社會勞動實踐中,傳承的不單是工匠技藝,還孕育了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工匠精神[2]。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義一般表述為“敬業、專注、精益、創新”。敬業體現了對職業的熱愛、敬畏態度,專注體現了一種執著,精益體現了一種對技藝的極致追求,創新體現了一種敢于突破、追求革新的精神。從目前來看,聽障高等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尚缺乏前瞻性、先進性,沒有充分發掘辦學歷史底蘊,文化氛圍不濃厚。同時,聽障高等職業院校師生對“工匠精神”也缺乏足夠的重視。聽障高等職業教育要實現內涵提質,需更新殘疾人職業教育的教育理念,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并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對聽障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影響,進而為聽障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樹立和職業發展提供動力及正能量。
1 聽障高等職業院校進行文化育人的重要意義
1.1 有利于激發聽障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殘疾人文化的主體是殘疾人,在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都受到殘疾人文化的影響,同時在各種活動開展中也不斷推進殘疾人文化的發展[3];殘疾人文化為提升聽障大學生的發展潛力進而服務社會發揮重要作用。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做到協同育人,校園文化中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為聽障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內生動力,校園精神文化引導聽障大學生自信自強、奮發進取,校園物質文化以厚道載物激勵聽障大學生自強奮發,校園制度文化倡導聽障大學生尊師重道[4]。聽障大學生對校園文化認知越深刻,對學校育人的宗旨與理念就越清晰,校園文化建設在聽障大學生的思想發展中發揮著指引作用。
1.2 有利于聽障大學生樹立職業自信,提升職業素質
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承擔著培養高素質的殘疾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但從聽障高等職業教育人才現有培養方式來看,重技術技能訓練、輕人文素質養成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如果只注重對聽障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綜合素質的提升,顯然已不能適應行業和企業的就業崗位的能力需求。核心素養培養視域下,聽障高等職業院校加強文化育人極其重要,文化育人是聽障高等職業院校“立德樹人、助殘扶智”的使命要求,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殘疾技術技能人才,促進聽障大學生樹立職業自信,立足職業生涯發展。
1.3 有利于提升聽障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工匠們在師承為主導的技藝傳承中形成了以“守正創新”為核心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與優秀傳統文化中提倡的“敬業奉獻、一絲不茍”等優秀品質是一脈相傳的,工匠精神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工匠們的勞動實踐中延續、傳承并得以保持鮮活的生命力。工匠精神所凝練的匠心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今社會文化的精髓。社會文化和傳統文化是培育聽障大學生工匠精神的源泉,有利于提升聽障大學生職業發展動力。工匠精神秉承的人文道德關懷,使聽障大學生通過技能師傅的創造智慧與敬業精神全方位浸潤,進而不斷增進對技能光榮、技能偉大等工匠價值觀的感知,能夠熱愛崗位、誠實工作。弘揚工匠精神,讓聽障大學生深刻認識到,工匠雖默默無聞,沒有大富大貴的背景,沒有夸大的吹噓;但卻是一群可敬可愛、耐心鉆研、勇于創新的工作者。
2 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文化育人工程的建設方向
2.1 充分發揮地域特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
長期的歷史發展,使我國各地區普遍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文化資源,其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為地方高等職業院校“立德樹人”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育人資源。聽障高等職業院校要結合新時代特點和要求,充分利用好地域文化資源,精心挖掘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育人功能,全面拓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路徑,把“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文化育人工作落實落細落精,在增強聽障大學生的文化自省、文化自信過程中,實現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文化育人工作質量的提升。重視文化融合,建設有歷史底蘊的、能展示辦學特色的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文化育人工程。
2.2 以工匠精神為主導,注重文化融合,形成文化育人合力
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文化育人,應注重文化融合,實現弘揚工匠精神、創新專業文化、凝練校園文化、實踐提煉殘疾人文化等方面的環環緊扣,建設立體式的文化育人工程,建構獨特的聽障職業院校文化體系。要實現聽障大學生專業能力、綜合素質的大力提升,應將工匠精神培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要在強化專業教育的同時,塑造學生良好的職業品質,還要加強專業技術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為了增強聽障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機制運行的有效性,應該發揮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協同育人的作用,將聽障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塑造當作重點,確保聽障技術技能人才培育模式符合現代企業生產崗位對工作能力的要求。文化育人倡導合作包容,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現代學徒制”育人等是促進聽障高職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現代學徒制”作為特殊的校企合作方式,讓聽障大學生在專業教師、企業技師的共同培育下成長、進步,切身感受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技能師傅與聽障大學生結對幫扶的學習方式,讓聽障大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領悟和提升技術技能,體會“敬業、專注”對于做好崗位工作的重要性[5],并意識到職業生涯的持續發展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 工匠精神引領下的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文化育人工程的實現路徑
3.1 建設專業特色文化,提升聽障大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聽障高等職業教育應堅持德技并重的育人理念,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工匠精神融入專業文化建設中,將產業文化、地域文化、企業優秀文化融入專業教育中[6],培養聽障大學生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責任擔當、家國情懷,增強職業自信心、自豪感,以此加強聽障高等職業院校專業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實現聽障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工匠精神引領專業文化建設,對培養聽障大學生職業能力,綜合素質起著巨大推動作用。專業文化建設中,專業學習資源平臺、實習實訓場所制度、教學場所物質文化等都應成為專業文化的基本元素,并將地域紅色精神文化、非遺傳承文化引入專業教學、實訓場所,讓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互建、互融,形成合力,讓文化育人更好地發揮作用。
聽障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文化建設,應尊重專業辦學歷史特色和發展方向,以工匠精神培育為主線,充分挖掘包括地域非遺傳承文化等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7],并形成其鮮明的品質特征,主要表現為“吃得苦”的敬業態度、“霸得蠻”的拼搏精神、“耐得煩”的精益求精品質和“敢為先”的創新意識。專業文化育人中,每位聽障大學生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 必然有著自己不同的體會。 只有通過教師、企業技師的率先垂范,才能夠把工匠精神的真正內涵滲透到聽障大學生群體中。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通過工匠的真實案例分享,引導聽障大學生加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從而強化聽障大學生對工匠精神的體會和感悟,從而對聽障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聽障高等職業教育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中工匠精神能夠得到更好的培育和傳承,“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專業文化建設實現與企業對接,聽障大學生能充分體驗企業的技能要求、文化價值,有利于聽障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與企業用工需求無縫對接。
3.2 創新校園文化建設育人品牌
校園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需要提升文化品質,營造良好育人氛圍。校園制度文化、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文化育人中起到重要作用。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以教師、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陣地,將民族傳統文化、企業文化、地域非遺文化,以及學校歷史辦學特色文化進行有效融合。在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機制下,學校與企業進行交流與合作,學校打造企業文化長廊、文化大講堂等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創新育人品牌。為聽障大學生營造以弘揚“工匠精神”為主旋律的文化育人氛圍,增強聽障大學生的“工匠”意識。
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將傳統文化進行了繼承、發展、創造轉化,遵循“開放包容、面向未來”的方向[8],更好地構建聽障大學生職業教育精神、價值,增強提升聽障大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內生力量,更好地指引師生發展。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責任擔當,聽障高等職業教育要準確定位自己、把握自己發展方向,構建制度、物質、精神三位一體的校園文化體系,形成工匠精神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圍,使聽障高等職業院校的校園成為“文化校園”,使聽障大學生“更有文化”。
3.3 以弘揚工匠精神為主線,強化殘疾人文化育人擔當
殘疾人文化的核心是弘揚人道主義,主旋律是自立自強,殘疾人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文化倡導平等友愛、包容互助,弘揚人道主義,謳歌自立自強精神[9]。殘疾人文化不僅具有其審美功能、教育功能,還是殘疾人實現就業的一條重要渠道。文化育人是聽障高等職業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文化建設應以開放眼界融合“守正、敬業、精益、創新”的匠心文化[10],以開拓的精神繼承和發揚學校辦學歷史文化,凝練殘疾人文化,提升專業文化內涵。以創新工匠文化傳承、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為主線打造文化育人工程,提升聽障大學生職業素養底蘊。弘揚殘疾人文化,需要經常開展大眾性殘疾人精神文化活動,這要有一定的經費、設施和工作人員隊伍作為支持。作為聽障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為聽障大學生文化活動提供支持條件,制定扎實有效的措施,在聽障大學生的文化活動中植入“文化育人”的工作理念。聽障高等職業教育離不開社會層面支持,需重點發揮殘聯、行業協會、企業等載體與橋梁作用,發揚殘疾人文化育人功能,以及文化及文化產業對促進聽障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橋梁紐帶作用。
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是實施文化育人的主力軍,要鼓勵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在文化育人工作上積極作為,將專業文化、校園文化、殘疾人文化的育人價值和工匠精神培育巧妙結合起來。聽障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還可以培育工匠精神為底色,以殘疾人文化為特色,開發聽障高等職業教育文化育人校本教材,在文化育人上形成自成體系又相互關聯的文化教育內容,將優秀文化的精神品格、價值觀念、修養追求等系統地推送給聽障大學生,實現工匠精神價值內涵的升華,提升聽障大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聽障高等職業院校在發揚殘疾人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時,還要充分把握黨和政府對殘疾人事業的大力幫扶和對工匠精神育人工程高度重視等有利因素,著力于工匠精神引領下的校企合作育人、專業教學改革、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升、校園文化內涵建設等環節,在工匠精神引領下,探索提升聽障大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有效途徑。
殘疾人文化與工匠文化是相通的。宣傳殘疾人非遺工匠,殘疾人創業就業典型的勵志故事也是弘揚工匠精神。聽障大學生參加各種技能比賽,向社會展示其自強不息、不懈追求的精神和勞動技能水平,彰顯了工匠精神的時代氣息。當下,聽障高等職業院校逐步孵化殘疾人文化產業的雛形,一些經濟較發達省份的殘疾人職業學校,殘疾學生在教師、非遺文化傳承人的帶領下,在繪畫、雕刻工作室,刺繡、泥塑手工坊等進行文藝創作,不斷有新作品在校園展出,這些作品不但能展示殘疾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和情感世界,還為殘疾大學生實現就業創業提供了新思路。
4 結語
不論是工匠精神培育,還是文化育人工程,都需要采取價值引導與措施激勵相結合的方式。聽障高等職業教育文化建設要以營造從容淡泊、永不放棄、精益求精的“匠心文化”為中心,以建設特色專業文化、創新校園文化育人品牌、發揚殘疾人文化為抓手,創新工匠精神育人機制,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實培養聽障大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為職業生涯的發展提供動力源泉。聽障高等職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是聽障大學生、普通大學生,還有廣大教師,因而聽障高等職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應秉持互助共享、平等友愛、殘健融合的精神理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繁榮發展,讓教師和學生既從校園文化建設的中受益,又不斷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陳建生.關于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三化”育人的研究——以龍巖技師學院為例[J].職業,2021(17):17-20.
[2] 韓露,陳敏蛟,陳夢云.論中華傳統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及其培育路徑[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8(4):128-131.
[3] 李家菊,馮其斌,周姊毓,等.基于知識圖譜的我國殘疾人文化研究可視化分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1, 42(10):102-107.
[4] 李冰雪.聽障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傳播學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20,40(7):45-47.
[5] 朱厚望,謝盈盈.航空工匠人才培育困境: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審視與突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5):4.
[6] 郝保權.明晰新時代文化育人的內在邏輯結構[J].中國高等教育,2019(1):56-58.
[7] 劉國蓮.湖湘工匠精神及其培育路徑探索[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20(1):6.
[8] 余娟.融合教育視角下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評《中國殘疾人文化權利保障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4):1253-1254.
[9] 徐沖,石開銘,李慶華.以“育人服務”提高殘疾人文化素養探析——以哈爾濱市為例[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9(5):98-103.
[10]陶曉鶯.文化自信視域下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J].對外經貿,2021(10):92-96.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工匠精神引領下聽障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XJK19BZY042)。
作者簡介:周澤輝(1977-),男,湖南湘潭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聽障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