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丹娃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學改革進程中,大單元和議題式教學是亮點之一,也是實現課程核心素養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徑之一。基于大單元的教學視角開展議題式教學,不僅要對知識進行全局的考慮與謀劃,還要將難點、要點單獨呈現出來,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質和效率。本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基于大單元教學視角開展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有效策略,助力提升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的政治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大單元教學視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1-0163-03
在高中政治學科教學中引入大單元教學思想,并在大單元的視角下大力推行議題式教學,順應了政治學科的發展需要。“小課時”教學模式的局限在于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割,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碎片化”,較難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無法有效地推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大單元的視角下,教師在課堂上推進議題式教學,既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又可以促進他們的思維拓展。
(一)精選內容
在大單元下進行議題式的教學,并不是要搞得“高大上”,也不是盲目增加教學內容,而是要從大的視角來進行課程的設計,為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思考。議題式學習方式是系統性地設計學習任務,通過討論、交流、驗證、展示、反思等方式來促進學習進展。在大單元視域下的議題式教育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來進行綜合的設計,幫助學生制定一個明確的學習指導方針,明確各個大單元的議題學習目的,為將來議題任務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借鑒。
例如,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如下議題:從空想走向科學的社會主義、從理念到實踐的社會主義轉型、中國人民面臨著社會主義的歷史抉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再創輝煌……每個議題都設置了特定的學習目標,給出對應的學習要求,然后學生就可以進行研究學習了[1]。通過以上議題的研究,再進一步延伸學習內容,比如,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是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何是先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對全人類產生了怎樣的沖擊?學生對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和趨勢所涉及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當教師提出了議題的學習要求時,他們需要用一張清單的方式來展示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并將這些知識融入到議題的設計之中。教師以大單元的目標為視角,進行了課堂教學的組織,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設置程序
在大單元視域下進行議題式教學,這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的一種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選擇好教學銜接點,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教師要對教學情況和學情進行深入的研究再確定在大單元視域下的議題式教學課題,要對各種限制因素進行全面的考量,并對教學計劃的可行性進行詳細的分析,這樣才能得出一個科學的結論。
政治教科書中含有大量的教學實例,這就給教師進行課題任務的設計提供了參考,教師可以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從而找到合適的教學切入點,推動教學計劃的制定進程。在大單元視域下的議題式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教學計劃進行深度的研究,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將研究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并讓學生積極地進行議題思維和行動。在大單元視域下,預習任務、導學情境、教案方案、活動、訓練設計等都是議題式教學的內容與部分,因此教師要做好教學研究,提出合適的議題。
還是以“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為例,通過有目的的整理,找出合適的銜接點,推出議題型的任務,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討。例如“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有什么不同”等。學生以議題為中心進行學習研究,在班級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積極探究教學目的與需求,融入更多的知識內涵,對課題研究中產生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探究,從而作出精確的評價。
(一)優化情境
大單元議題的教學情境創設有很多種方法,教師要對其進行選擇和優化,同時要對議題活動的滲透與輔助進行充分考慮,使學生能夠很自然地融入到議題的互動中,從而促進議題活動的整體實施。在大單元視域下,設置議題任務、組織形式、呈現議題目標、投放議題素材等,都能激發學生研究探討議題的積極性。在優化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有創新的探究意識,以議題為中心,細心地組織好議題研學,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議題學習中去[2]。在大單元視域下,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議題式教學情境的優勢,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創造性的探究。
例如,在“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設計主題版塊,每個版塊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如在“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部分,教師提出了一個議題:在新時期,經濟發展戰略目標都包括了什么?我們將采取哪些主要舉措來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在議題介紹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對有關材料進行深入閱讀,并對他們的討論提出明確的要求,讓他們能夠很好地進行研究。圍繞議題,學生需要收集有關的資料,對資料和個案進行分析,并對“國家強經濟體系要強”的理論進行推導,對其在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特征進行剖析,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中汲取經驗,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有關的概念資料,并讓學生結合對教材的理解,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教師運用有聲媒介的方式來營造情境,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激發。
(二)規劃路徑
在大單元視域下的議題式教學中,教師要進行理性的思維,找出教學設計的切入點,制定出一條適合的教學路線,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研究方向,從而保證教學的效果。教師結合學情提煉單元議題的任務,進行課程的設計,將學生帶入議題研究的中心,通過學生積極地閱讀、思考、討論和總結,來構建一個單元的認知系統,從而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相對較強的自主思維,因此,在議題內容搜集、議題目標設計、議題方案實施及調整上,應做更多的計劃與準備,以保證議題式學習的順利進行。議題任務規劃不是單純的問題設計,教師要給出思路,制定明確的研究目標,同時也要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內容進行思考,從而推動知識體系的建構,培養出好的學習思路和學習習慣。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特定的學習活動,對教科書的內容進行整理,表達自己的看法,并進行互動交流,逐步地達成一致意見,完成議題研究報告的撰寫。在課程展示階段,教師針對課程議題進行專業性的評估,發現在大單元情境中進行課題研究是有效的[3]。以“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如下議題任務:我國是怎樣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它的影響有哪些?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討論,并將研究結果寫成議題報告。
(一)組織活動
大單元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程序,即教師將議題的內容與大單元的教學內容相聯系,并將其組織起來進行深度的研究與探討,逐步達成學習的共識。在學生進入議題研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做好程序安排、互動組織、方法指導,更要深入到學生群中,對學生的課題研學進行及時評價,從而能夠作出主動的反應,為他們制定一個明確的學習路線。在大單元視角下,學生對議題研討式學習的期望存在著差異,因此,要把握好學生的學習心理,以保證更多的學生能夠順利地參與到議題研討中來。在對議題操作流程進行設計時,教師要充分了解教學內容、手段、環境等教學情況,同時還要對學生的接受基礎、學習悟性、思考特點等引起高度關注,從而制定出更具科學性的議題研究計劃。
例如,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議題任務:“同伴合作,將該部分的重點內容進行梳理,熟記于心,內化所學知識。”在學生開始閱讀課本的時候,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必要的建議,讓他們從主題板塊的內容組織方面來進行梳理,包括解讀分析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概念內涵。還可以在議題討論中加入任務,并采用了協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良好的研討氛圍中準確梳理知識要點,對單元內容有更清晰的認識。教師觀察學生的研學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
(二)聯系熱點
在高中政治大單元的教學中,還可以利用社會上的熱點問題來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結合真實的社會環境,圍繞著議題進行探討,從而有效提升大單元議題式教學的質量,這對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創造力和實際應用能力也有非常大的幫助。借助議題式教學手段,要注重學生對各種社會現象、實踐活動及價值內涵的分析和認識。讓學生從法律的視角來理解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逐步建立健全的法律觀念,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本領[4]。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穩定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讓學生一起參加到議題的選取中來,讓他們能夠密切地關注大單元中的具體教學內容。采用群體協作學習的方法,以互聯網為載體,搜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熱門社會議題,教師和學生一起選擇一些有價值的社會議題,然后進行討論。這樣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掌握,逐步實現對知識的內化。
構建綜合性評價體系既能全面地反映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又能反映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成果。綜合評價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過去的應試教育中以期中、期末考試的分數作為主要內容的評估制度,通過提倡將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對學生的學業成效和人才發展進行綜合評估,使大單元的教學評價的結果更加完整和科學。
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即時地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方法,它可以讓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并對其進行實時的反饋,從而為持續改進教學規劃和規劃提供借鑒。在大單元視域下開展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要建立一個過程性評價系統,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學習行為和成績進行現場評價,并在評價的基礎上對教學計劃和課程進行適時的調整,激發學生進行再學習的動力,確保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要相適應。其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式進行評價要求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準備情況進行檢測,并對學生的行為意愿進行模擬,以此來評價學生對大單元視域下主題式教學方式的認同程度。學習行為和表現是用來對學生的核心素質和學習水平的提高進行評價的,并客觀評價學生在交流合作、表達展示、學習理解、創新遷移等方面的綜合學習能力。要注意的是,過程性評價的指標要按議題單元進行分級,以糾正學生的學習行為。
終結性評價是一種以定量評價為主的方法,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情況和結果進行測試,提供反饋信息以供后續學習。將終結性評價方法應用到高中政治大單元議題式教學中,可以根據新課標的學業質量水平要求,結合思想政治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單元作業進行分級、分類的設計,并對單元的學習目標進行分配。通過試卷和實踐試題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檢驗學生的核心素質[5]。
總的來說,在實施大單元視角下的議題式教學方案時,要充分評價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的適應性,并對教學進行適時地調整,為學生建立系統性的知識結構和發展其綜合能力提供一個優質環境。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基于大單元視角開展議題式教學,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進行具體的設計與組織,有效拓寬學生的眼界,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加快知識體系建設以及學科綜合素質的發展。
[1]張麗霞. 議題式教學模式與高中政治大單元教學的融合策略思考研究[C]//中國陶行知研究會.2023年第八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3:538-540.
[2]張香水.大單元背景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實踐探析[J].高考,2023(18):161-163.
[3]方旭.高中政治大單元與議題式教學融合策略[J].高考,2023(16):63-65.
[4]石文連.議題式教學模式與高中政治大單元教學的融合策略探究[J].教師,2022(29):51-53.
[5]孫立平. 分析高中政治大單元與議題式教學融合策略[C]//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國際院士聯合體工作委員會.課程教育探索學術論壇論文集(五).[出版者不詳],2022:33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