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紅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在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果進行衡量的過程中,核心素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指標,尤其是現階段我國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教學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逐漸形成正確的數學思想意識,持續地實現自我提升,教師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也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新的教學理念,進而達到促進新課程標準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文章就具體分析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的策略兩個方面出發,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1-0243-03
在具體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其對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核心素養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以及持續發展,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已經成為現階段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尤其是部分小學教師在教學中依然存在教學方式單調的問題,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想達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來說,一方面需要認識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積極價值,另一方面也需要積極地采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教學策略。文章就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一)強化學生學習自信
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訓練的目的。如果在對學生實施教學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整體的狀態過于死板,則會限制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的進一步發展,學生在實際解題的過程中思考問題的熱情則會逐漸下降,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信心逐漸減少。合理及有效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能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進而達到有效優化課堂教學整體氣氛的目的。課堂上,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問題教師需要多給予一些必要的關注,根據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情況多給予他們以及必要的肯定以及表揚,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有更加放松的狀態,如果學生出現了做錯題目的情況,教師也需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支持以及耐心的講解,多給予學生一些正向的引導,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的方式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案,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有效強化。
(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在任何時間以及任何地點,教師都可以有意識地開展數學教學的活動,因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小到每一分每一秒的流動,大到整體的星河宇宙,其中都可以發現數學知識的影子。從小學生的角度來講,教師在帶領他們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的基礎之上,重視培育他們的核心素養,強化他們的自學能力,這對于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以及未來的發展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也能逐漸形成良好的總結習慣以及觀察習慣,學生在持續發展自身核心素養的過程中,也能真正實現全方位以及更好的發展。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遭遇失敗,但是在發生問題之后要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向,教師要重視培育學生堅強以及頑強的意志力,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有積極的態度,主動解決問題,不氣餒。而教師在培育學生各方面核心素養的過程中,伴隨著學生核心素養的逐漸強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作用。
(一)借助數感培育強化學生數學意識
所謂數感,主要指的就是學生感悟數和數之間客觀關系的一種能力,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數感是他們需要形成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核心素養,更是學生在進行數學知識以及數學世界探究的過程中對生活的實踐體驗、思考以及觀察的重要體現,學生在有了一定的理解數的能力的基礎之上,他們才能更好地開展數學學習。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好奇、好動以及天性聰穎的特點。在充分考慮小學階段學生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規律的基礎之上,在對學生的數感進行培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實踐探究的教學模式引入至課堂,使得學生內在的需求能真正得到有效滿足,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有效的激發,促使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之中,對于數的使用價值以及形成能產生更好的認識以及領悟,減少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真正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
例如,“圓”部分知識教學中,就可以在教學中借助班級的多媒體設備,將一些現實生活中圓的使用的案例以及其他方面的圓的知識展示給學生,展示的內容可以是生活中常見的地球儀、馬車的輪子,也可以使各種不同的球類,使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對于圓能形成感性的以及初步的認知。之后,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帶領學生回顧自己既往的生活場景,說一說,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見到的哪些物品是圓形的,并且在觀察以及測量的前提之下,主觀把握圓的直徑以及圓的半徑之間所具有的關聯。后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測量工具、尺子以及圓規等在分組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在互相討論以及交流的基礎之上,認識到不同圓的半徑大小也是不同的,而依托不同的半徑來畫的圓的大小也存在十分顯著的差異,圓的大小和半徑的大小之間整體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在充分依托學生現實生活實際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在參與實踐操作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強化自身的數感,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以及自主觀察的基礎之上掌握相應的技能。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也能得到有效地強化,具有一舉兩得的教學作用。在上述基礎之上,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借助一系列的課外實踐活動,對于數的變化進行直觀的感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呈現現行的銀行利率表,引導學生對利息的變化進行感受,還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主題問卷調研的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數的感知。在多彩以及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之中,不僅實現了學生數感的進一步強化,同時,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親近程度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進而有效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觀的有效形成以及進一步強化。
(二)體會符號意義深化數學價值認知
數學學科的語言自身具有符號化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想更好地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育,則需要使得學生的符號意識能真正得到有效的強化,對數學符號的內涵以及意義有更加深刻的感悟以及認知。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帶領學生針對符號給客觀規律以及數量關系帶來的影響進行觀察,進而更加深入的體會符號所具有的意義以及價值。在學生的核心素養之中,符號意識是重要程度較高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認知的手段,是學生在進行數學奧義探析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客觀來講,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學習過程之中,結合他們的所見所聞,很多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符號所具有的價值以及意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一些汽車的標識、公益組織的標志等不同的符號,不同的符號所揭示的客觀規律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通過帶領學生對他們熟悉的現實生活中的符號和數學學習中的符號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對不同的符號進行感受,這也能使得他們符號運用的能力能真正得到有效的提高。
例如,“簡易方程”部分知識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滲透方程知識的要義、認識用字母表示數進行問題探究的意義以及具體方法,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探究任務的設置。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這樣一個問題,小紅的媽媽給了小紅40塊糖,在第一天小紅吃了40塊糖的二分之一,請問此時小紅的手里還剩糖多少塊?這個問題的難度整體較低,學生很容易便能得到答案,即小紅此時手中還剩下20塊糖。而此時教師就可以繼續對學生進行提問,如果在第二天小紅又吃了手中二分之一的糖,那么此時他手中還剩下多少塊糖?第三天小紅又吃了手中剩余糖的二分之一,那么還剩下多少糖?學生通過累加的方式進行計算,初期很容易得出結果,但是隨著計算深度的逐漸加深,出錯的概率也會相應增加,此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如果想要通過更簡單的方式,對小紅每天吃掉的糖的數量進行表達,有沒有合適的方式呢?有學生提出可以借助符號的方式來進行表達,難度就會大幅度降低,即40×(1/2)n,n表示天數,如此學生對于借助符號來解決問題的優勢以及價值就能有更加深度的認知,進而在不斷地探究過程之中,強化學生在學習中對于符號意義的感知,進而更好地認識到數學學科所具有的使用價值。
(三)培育空間觀念發展學生形象思維
小學數學學科的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向學生滲透圖形和物體之間所具有的位置關系、大小、形狀和具體的變化過程進行探究,并且能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深化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更好地把握圖形以及空間相關的基礎知識,形成數學學科的基本技能,并且具備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而在對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育的過程之中,空間觀念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更是學生后續學習中空間想象力形成的最為重要的基礎條件。但是,從客觀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本質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能在充分考慮學生自身認知規律及年齡特點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在認識上、下、左、右、前、后、大、小的基礎之上,逐漸形成對于幾何知識的認知,因此,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引領,帶領學生對相應的幾何圖形進行觀察,進而促進學生空間知覺以及空間觀念的有效形成。
例如,“長方體與正方體”部分知識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班級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長方體以及正方體的形狀。引導學生從頂部、側面以及正面的若干個方位對于觀察到的圖形進行仔細的記錄,在此基礎之上,帶領學生進行合作以及交流,自主進行抽象以及猜想,想一想。長方體以及正方體是怎樣的圖形其是有哪幾個部分所組成的。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之中,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教師也可以積極地進行教學情境的構建。在有計劃以及有針對性的基礎之上,帶領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去進行幾何圖形的觀察,更好地了解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所具有的關系。在發展學生空間觀念,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形成的基礎之上,為學生后續更好地進行幾何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發展數據意識強化學生分析觀念
數學學科是一門具有較強抽象性規律性以及工具性的學科,其主要針對數量之間的變化關系進行研究,同時也致力于研究幾何圖形所具有的客觀限制。但是,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受到年齡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發展。要想更好地推導數學規律,合理地進行數據的收集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在分析數據的基礎之上,進而達到獲得結論的目標。因此,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之中,教師就需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據意識,引導學生在數據分析中探究數學知識,達到強化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目的,為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解決“雞兔同籠”相關部分問題的過程之中,很多學生會感到難度整體較高,進而在學習中產生挫敗感,認為自己學不懂、學不會。而客觀上來講,學生要想更好地實現雞兔同籠相關問題的有效解決,數據意識必不可少。教師要在帶領學生分析題目之中數量關系的基礎之上,通過分析找到題目之中隱藏的數量關系,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能真正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在對現象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之上,找到現象背后所蘊藏的基本規律,使得學生在面對不會的問題的時候,分析意識能真正得到有效的加強,尤其是對于數據能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具備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這也是小學生在實際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之一。而教師在教學中也需要有意識地打破以往單純為學生進行答案講解的模式,多為學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機會,帶領學生進行數據的收集以及數據的分析,在持續不斷的探究過程中,達到強化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
綜上所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更是小學數學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們綜合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因此,教師更需要認識到課堂上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積極意義,更是當下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實現持續的自我提升,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中,積極創新教學方法,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在班級內部營造濃郁的學習氣氛,助力我國整體教育改革的持續向前推進。
[1]付偉.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益智學習活動探究[J].山西教育(教學),2023(04).
[2]李星云.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評價體系的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23(04).
[3]馬成群.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下的代數思維培養[J].新教育,2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