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萬玲
摘 要:觀察和實驗是開展小學科學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及手段。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相對較弱,無法在教學當中提升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當針對以上情況,為學生創建趣味性課堂,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課堂效率及質量。由此可見,在教學實踐當中,為學生構建高效的趣味課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義。
關鍵詞:小學科學;趣味課堂;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4-0093-03
在新課標中核心素養的地位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科教興國”的背景下,對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的重視度逐漸提高。小學階段接觸科學的基礎階段,是教師培養學生科學學習興趣以及核心素養的關鍵階段,此時需要教師針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改善教學中的不足的同時,積極構建趣味課堂,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科學探究,提高科學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與核心素養。
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教師對高效課堂的追求越來越凸顯,尤其是小學教育階段的科學教學內容相對較少,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較強,是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時期。很多教師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始終堅持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更用心鉆研教材,努力設計科學、有效的教學活動。但在實際中教學中,我們發現科學教學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有時候課時甚至會被其他學科占用,教學課堂活動的趣味性也不足,這一點在低年級的課堂上表現尤為明顯,這導致學生興趣不足,教學質量自然也難以得到保障。與此同時,學校對科學這一學科的重視度不足,是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小學是教育的基礎階段,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時期,但是受家長理念、社會大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小學時期的科學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校教育通常將側重點和精力都集中在數學、語文等學科上,科學教師對學生的培養局限在課堂活動中。基于此,科學教學需要改變現狀,借助多元化、合理且有趣的教學方法構建趣味課堂,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小學科學趣味課堂以核心素養為基礎設計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的成長、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等都具有積極作用。首先,有利于提升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設計趣味課堂,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可以通過有趣的、直觀的方式感知科學知識,既方便提升整體教學質量,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建立科學思維,這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其次,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趣味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一些生活常見物品或者生活現象作為教學素材,很多時候教師會指導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操作的方式學習知識,全方位了解科學知識的形成、發展以及實際應用,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魅力,還能夠逐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最后,科學趣味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在核心素養下構建趣味課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科學教學的目標之一,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活動對學生加以培養。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和操作技巧,逐漸提高學生科學學習以及實踐能力等,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時思考“為什么”、如何使用語言闡述,這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尤其是在教學中經常開展一些趣味實驗活動,有利于學生養成好的科學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由此可見,核心素養下的科學趣味課堂構建具有積極意義。
(一)設計趣味化游戲活動
小學階段學生對游戲活動的興趣比較濃厚,如果教師在核心素養目標下構建趣味課堂,可以采取趣味化游戲活動的形式,學生的接受程度會更高,學習時會更加積極、認真,這不僅能夠帶給學生感官上的沖擊,還有利于幫助學生學好科學知識,逐漸提升其核心素養。趣味化游戲活動的具體形式有很多種,需要注意的是與科學這一學科內容有效地銜接起來,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認真思考,營造歡樂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等環節中滲透游戲,做好各環節與游戲的銜接,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學習。
例如,在教授《太陽下物體的影子》一課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對太陽和影子的了解的角度切入,在導入環節將學生帶到室外,觀察當時的太陽以及物體的影子,分析太陽的位置、影子的大小和方向,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彼此之間開展深入交流。首先,教師可以打開手電筒,將其看作太陽,將一支鉛筆放在手電筒的光源前方,并適當移動鉛筆的位置,此時可以看到影子會隨著鉛筆的移動發生變化。然后,教師提問:如果借助這個實驗表示太陽和物體影子之間的關系,那么你們要如何操作?學生會跟隨教師的思路和引導進行實驗操作,研究太陽變化時影子的變化。教師同步對學生進行跟蹤指導,與學生共同操作,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太陽下物體影子變化與太陽之間的關系。最后,讓學生在學校找一個合適的位置,測量太陽和物體的影子,對觀察的現象進行總結、歸納,找出規律。該游戲實驗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指導學生梳理實驗現象并總結實驗規律,讓學生逐漸形成對科學基礎認知。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天氣情況,要適合學生觀察,并且需要科學的依據支持,保證游戲化實驗可以順利實施[2]。
(二)使用多樣化教學工具
小學科學教學中有很多的實驗內容,而實驗與操作都需要使用很多的教學工具,首先要讓學生對教學工具產生興趣,才能更好地學習,因此需要教師堅持創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工具的準備工作中,教師可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工具設計活動,促使學生深入研究教學工具,并對科學教學內容產生探索的欲望,激活他們的學習思維。
在使用多樣化教學工具時,教師可以使用學校準備的工具,也可以帶領學生搜集或者自制工具。例如,學習《光》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準備好鏡子、手電筒等工具,同時,教師為學生準備水槽、三棱鏡等。首先,教師演示實驗流程和方法。拿出準備好的三棱鏡和手電筒,并提出問題“我們在使用手電筒時發現它發出白色的光,現在將它對準三棱鏡,會看到什么樣的現象?”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學生在教師操作過程中看見了色彩斑斕的光。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預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而后教師給出解答,并指導學生使用手電筒、三棱鏡、水槽以及鏡子等工具進行實驗,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了解。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分析實驗工具,制定方案,而后教師對每個小組的實驗情況加以觀察和指導。教師要引導小組中的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并且保證實驗操作分工的明確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實驗中有所收獲和成長。完成實驗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描述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數據、總結實驗結論。通過開展使用多樣化教學工具的活動,可增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構建趣味課堂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三)組織探究性教學活動
生活觀察、手工制作以及科學實驗等,都是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探究性內容,學生對此類活動有著極高的熱情,探究性教學活動是教師構建趣味課堂、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措施。科學涉獵的內容非常廣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的聯系,可在探究性活動中幫助學生培養科學核心素養。
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借助生活現象進行研究,教學效果會更好。例如,在《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植物?這些植物有哪些特點?隨后,學生主動觀察并收集資料,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觀察生活中的植物,記錄自己的觀察現象,而后對觀察的內容進行整理、總結,并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觀察結果,包括收集的植物資料、觀察到的特點以及整理的文字信息等,通過積極發言,闡述和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觀察結果進行總結,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肯定。
教師通過設計探究性活動,能夠成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探究活動中,使學生從活動中有所成長,更扎實地掌握科學教學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課堂上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是提升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措施。
(四)拓展訓練活動的維度
小學科學在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構建趣味課堂,需要教師設計合理的訓練活動,需要從學生成長和學習的實際需求的角度出發,創新訓練的形式和內容,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基礎上,教師訓練活動的設計有了更多的選擇。電子作業是促使課堂訓練活動多元化發展的一個主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微課等方式組織學生訓練,共享信息,設計并布置視頻、音頻等學習任務,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對于教材中具有操作性的科學知識,學生會產生很強的探究欲望,教師要抓住這一點,為學生投放相應的資源,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學習《簡易電路》時,需要提前準備好材料,包括回形針、小燈泡、導線、電池以及電池盒等;可把學生分為五個小組,制定制作簡易電路的操作方案,鼓勵并指導學生利用這些材料連接電路。首先,學生認真觀察、閱讀教材中的內容,然后小組內部開始討論,設計電路的連接方案并操作。當學生進入操作訓練后,教師需要來到學生身邊,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適當指導,確保每個小組都能正確操作。由于電路的連接訓練活動中,涉及電路設計、操作、驗證等多個環節,學生在訓練時容易遇到技術上的問題,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圖紙進行研究,分析電路連接的可行性,而后與圖紙進行對照,整理實驗訓練使用的材料,確定電路連接的方法。
教師需要在學生初期規劃和連接電路時給予指導,同時,提示學生安全用電,保證訓練活動可以順利實施。通過讓學生理解實驗用的小電池與家庭使用電路系統的區別,幫助學生積累生活常識和經驗,預防安全問題。
通過組織類似電路連接的科學趣味課堂活動,學生學習和實驗操作的機會更多,接受度和配合度也更高,加上教師的適時適當的指導,既可以保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可見,拓展訓練活動在科學趣味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價值,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關鍵措施。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科學教師,要從現實出發,充分且合理利用課內外的資源,努力構建趣味課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科學帶來的樂趣,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學好科學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提升科學實踐操作能力。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趣味化游戲、使用多樣化教學工具、組織探究性教學活動等措施構建趣味課堂,為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1]沈洋.小學科學趣味實驗項目化設計與實踐研究[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0,36(11):15-19.
[2]吳德雷.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探析[J].新課程導學,2020,{4}(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