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璐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小學數學教育也逐漸向信息化方向轉變。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家校共育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對促進學校和家庭之間的緊密合作、共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實現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重點探討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家校共育的策略,旨在提升數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家校合作水平,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小學數學;家校共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4-0118-03
信息技術為數學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資源,可以創造出更具交互性、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學習環境。數學教師作為信息化時代的引領者和實踐者,需要適應這一變革,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養和教學能力。家校共育模式強調家庭和學校的合作關系,將小學數學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實現教育的無縫對接,通過有效的家校互動措施,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數學教育更加全面和深入。信息技術也為小學數學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優越的條件和環境。因此,針對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家校共育展開探討,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小學數學家校共育的目的是通過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培養,家庭和學校共同為學生提供數學學習的資源和支持,使其在數學知識、技能和思維能力方面得到綜合發展。學校可以通過教師的專業教學和學校的教育資源,提供系統性的數學教學和學習環境;家長則可以通過與學校的緊密聯系,了解孩子在數學學習中的困難和需求,提供個性化指導和充分的家庭支持。通過雙方共同努力,可以幫助學生在數學領域建立扎實的基礎,更好地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解題能力。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則為小學數學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供了多樣化學習資源
家庭教育中,教學資源不足是很多家長面臨的主要難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解決這一難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環境為小學數學家校共育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通過數字化教材、在線學習平臺、教學視頻等方式獲取數學知識和教學內容。這種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學習體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靈活地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數學學習,提高學習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學生可以與家長共同探索并利用各種在線學習資源,如在線練習、視頻教程和數學學習軟件等,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獲得更好的家庭學習效果,提升數學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二)有助于家校緊密聯系與有效互動
完善便捷的家校溝通,是實現家校共育的基礎,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溝通交流方式與合作模式。信息化環境下的小學數學家校共育加強了家校之間的聯系與互動,建立了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家長可以通過微信、QQ等即時通信工具,以及在線學習平臺、電子郵件等與教師進行及時溝通,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和困難,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輔導。教師同樣可以通過各類信息平臺向家長分享學生的學習進展、課程內容和教學策略,提供學習指導和建議,讓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學校的數學教學安排、學習目標和評價方式,與教師協商制訂學生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家長的反饋和觀察,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興趣和特長,調整教學策略和資源,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有利于學生個性化與自主學習
信息化環境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機會,促進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個性化發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興趣進行學習,自主選擇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在線學習平臺和個性化學習軟件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反饋。尤其在家庭教育中,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和數字化學習資源,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興趣,自主選擇和安排學習內容和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節奏和理解程度進行學習,反復復習和鞏固。學習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平臺的互動功能,與教師和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分享學習心得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自主學習的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四)有利于學生的探究學習
信息化環境提供了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和工具,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學生可以與家長共同探索并利用各種在線學習資源,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家庭中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提出問題、收集數據、分析和解釋結果。這種探究學習的模式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了他們對數學的深入理解和應用能力。
盡管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一直以來得到了家長、教師的普遍認同,但從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家校共育的效果卻依然存在一些常見問題。比如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但很多優勢并沒有得到發揮,其中,以下的問題最為典型。
(一)家校之間缺乏暢通的溝通渠道
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渠道不暢通,信息傳遞不及時或不準確,這是當前家校共育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雖然當前信息技術為溝通交流提供了多元化渠道和更加便利的方式,但溝通不及時或不順暢可能導致誤解、信息缺失以及家庭對學校教育的不了解,以至教師難以充分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學習環境和需求,不利于教學計劃和方法的優化和完善,而家長也難以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可能缺乏對學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進而導致家庭和學校之間的目標和計劃不一致,影響了家校共同努力的效果。
(二)家庭教育的支持不足
家庭是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最重要的場所之一,家庭教育是家校共育中的重要內容,家長的支持和參與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然而,一些家長因為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缺乏時間和資源參與到學校教育中,難以全面關注孩子的學習,這可能導致學生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夠的學習支持和鼓勵,影響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成績。另外,也有部分家長受自身文化程度影響,對孩子數學學習的幫助有限,或者部分家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熟悉,缺乏相關的培訓和指導,都難以有效參與到孩子的在線學習和互動中,這也嚴重制約了家校共育的效果。
(三)缺乏評估和反饋機制
評估和反饋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也是保證家校共育獲得理想效果的重要舉措。然而,在家校共育中,評估和反饋往往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和有效實施。一方面,學校在家校共育中缺乏有效的評估體系,學校常常依賴傳統的考試和作業評分來評估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這種評估方式只關注學生的成績,而缺乏對學生數學能力、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全面了解。另一方面,家長缺乏對孩子數學學習的全面了解和評價能力,只能憑借孩子的考試成績來判斷其學習的好壞,這種依賴于分數的評價方式忽略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綜合能力和發展潛力。
缺乏完善的反饋,或者反饋不具體性或不具有針對性,都將使學生難以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無法取得更好的成績和進步,也使家長與教師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難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指導。
面對當前小學數學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發揮其應用優勢,為更好地開展數學家校合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家校共育,應高度重視以下幾方面策略。
(一)運用信息技術,建立暢通溝通渠道
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各種信息技術,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以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教師可以與家長分享學生的學習進展、課程安排和教學資源,同時能及時了解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和需求。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微信、QQ等即時通信工具與家長進行日常溝通,還可以通過建立家長群,教師可以向家長發送學習提醒、教學策略和學習資源,以及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的溝通方式可以使家長與教師保持實時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狀況。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家校通信平臺或在線學習管理系統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發布學生的作業要求和學習計劃,向家長傳遞學校的通知和重要信息。家長也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學生的學習任務和進度,并及時與教師進行交流和反饋。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行線上家長會議或家長講座,利用視頻會議工具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通過線上面對面交流的形式,向家長介紹數學教學的內容和方法,解答家長的疑問,共同探討學生的學習問題,這樣的交流方式可以增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促進雙方的理解和合作。
(二)運用信息技術,保證家校共育同步
在小學數學家校共育中,保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同步性,能更好地發揮二者的合力,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學校教育是對學生的系統化教育,有著較強的計劃性和規范性。信息化教學在家校共育中的廣泛運用,構建了暢通的溝通交流渠道,只有家長對教學的目標、任務、計劃有清楚地了解,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有針對性地予以配合,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陪伴孩子對數學知識展開有效的探索。這樣既能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培養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方面的效果,又能對完善數學知識體系,實施針對性的查漏補缺起到積極作用。
教師可以利用家校共育平臺,將教學目標、教學計劃以及當前的教學內容發布出來,或者結合當前教學內容,發布學生可用于課外探索學習的資源或者學習渠道,以便家長指導和幫助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探索。比如,課堂上學習完圓周率相關內容后,家長根據教師的指導,可以結合當前的知識點,在課后帶著孩子一起利用網絡,搜尋人類在圓周率方面的探索歷程,了解割圓術的思維方式,了解祖沖之在圓周率探索方面的貢獻等,幫助學生對這一知識點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運用信息技術,創新家校合作模式
家校共育離不開家庭與學校的充分合作,傳統的家校合作方式基本上是以家長會、學校開放日和家長進課堂等方式來實現的。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家校合作的便捷性進一步提高,為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和緊密合作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能實現更好的小學數學家校共育效果。
比如學校可以引入在線家長教育講座和研討會,通過視頻會議工具,定期組織在線家長教育講座和研討會,邀請專家和教師分享教育理念、學科知識和教育方法。家長可以在家中參與這些活動,學習如何更好地支持和引導孩子的學習,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同時,家長通過在線的方式,更便利地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展開觀摩學習,了解學生的所學內容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提出意見或建議。
(四)運用信息技術,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完善教學評價機制,教師與家長可以實現更準確、全面和及時的學生評價,對學生的情況有全方位地掌握。這樣的評價機制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數學能力。
學校通過建立學習管理系統和電子學習檔案,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長情況,教師依托學習管理系統跟蹤學生的學習任務和進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品和反饋記錄在電子學習檔案中,形成學生的學習軌跡和學習成長記錄。
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數據分析工具,對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表現,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偏好、困難和需求,并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支持。教師要積極和家長共享學生學習檔案和學習數據,這樣可以為教師和家長提供全面的學生評價和發展情況,為個性化教學提供有力的依據。
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小學數學家校共育可以實現更高效、便捷和個性化的合作方式。信息技術能夠幫助學校和家長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保持同步的教育進程,創新合作模式,并提升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實現更加有效的小學數學家校共育,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數學學習。
[1]陳雨.融合“互聯網+”,城郊小學數學家校共育的探索與實踐[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3(04).
[2]張盼.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育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06).
[3]張蓮芳.基于“雙減”政策的小學數學家校共育方式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4).
[4]康曉崗.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家校共育的探索與實踐[J].中小學電教,2020(Z1).
[5]張婷.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家長,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