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薇
摘要:“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高校教育全過程是對國家教育要求的積極應答。由于各種不確定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地方政府及各大高校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課程思政建設的效用并未完全發揮出來。目前,國內學者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已作過一定探討。本課題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民辦職業院校在課程思政上建設的特點、理論基礎和實施形式,并具體分析了民辦職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實踐,闡述了新時代民辦職業學院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民辦高職;課程思政;策略
大學思想政治教學工作是建立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必不可少而關鍵的環節,是先進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和道德規范。通過組織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和道德素質,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必要條件和關鍵措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歷來受到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教育部在2017年年底,出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清晰地明確提出“課程思政”教學理念,隨后全國各大高校紛紛推進“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實施。從某種程度上,“課程思政”可以說是近些年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改革的創新成就之一。
堅持以德樹人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過程中,追求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罢n程思政”建設是對教育理念的回應,該理念貫徹于大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由于各種不確定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地方政府、各大高校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課程思政建設的效用并未完全發揮出來。如何借鑒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建設方面的經驗,根據各地區各高校實際情況,推動課程思政建設不斷前進,充分利用課程思政建設這一渠道和機會,堅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總要求就顯得格外重要。
關于“課程思政”內涵和路徑的研究。我國學者一致認為應把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納入所有課程教學中。在“課程思政”的研究路徑上,國內諸多學者認為研究“課程思政”的路徑是全方位推進高?!罢n程思政”的主渠道,對于發揮高?!罢n程思政”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具有引領作用?;趯Α罢n程思政”價值和淵源的分析,認為教師是“教育思維”形成的關鍵因素,為“教育思維”的建設和改革做出貢獻,依靠教材,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立制度保障。“課程思政”要多層面、多角度構建“課程思政”體系,以課程建設為媒介,讓示范課程在學科中發揮主導作用。新時代高校的“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應該齊頭并進,切實落實同向同行的意義、目標要求和著力點。[1]二者雖側重點不同,但卻有著本質聯系。高校專業課教師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體,因此應優化專業課教師推進“課程思政”的路徑。從高校專業課教師的入手,可以作為高校專業課教師在實踐課程思政過程中的切入點及有效抓手,給課程思政的系統、長期開展持續注入新鮮活力。
“課程思政”的研究,本質上就是一種育人方式,需要貫穿于高校教育全過程的一種教育方式。課程不僅在于知識和能力的轉移,還在于教學實施過程中所體現的教育價值。
據已經了解的情況來看,各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一是校方上層領導普遍重視該項工作在全校的落實,均認真貫徹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和”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法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全體師生進行全面教育的重點課程,以及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精神;二是普遍注重加強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過程,比如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加強學生會、團委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建設的重視程度。具體表現在校方對思政課教學機構的重組重建,比如部分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就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獨立出來,單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再就是有的民辦高職院校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經費支持力。
(一)新時代民辦高職院校辦學特點
與其他普通公立高校相比,民辦職業院校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是辦學主體而言,民辦職業院校主體相對單一,由企業或個人投資,其日常運營必須依靠招生來維持學費和雜費等,而普通公立高??梢垣@得強大的資金支持,社會認可度略好于民辦職業院校;第二,辦學體制上,大多數私立職業學院和大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責任制,院長大多來自普通高校退休后的再就業,沒有民辦專業學院和大學的經驗;第三,從辦學時間來看,民辦職業院校的開學時間比較短,往往隨著市場經濟的需要而逐漸演變,師資隊伍不穩定,教育教學經驗相對缺失,教師大多來自退休后再就業或剛完成學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第四,在學校管理效果方面,民辦專業高校更注重經濟效益,招生人數直接影響學校的發展,以技能為基礎,專業特點更加明顯,專業培養則更加重視。
(二)新時代民辦高職院校師生特點
從生源構成看,民辦高職院系的學生主要有普通高中畢業生、中專生、職高生和技校生以及社會青年等等。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政治思想上,絕大多數民辦職業院校的學生能夠深刻認識思想政治對社會意識形態穩定的重要性,但有的學生對政治參與并不熱心,覺得自己不是“社會精英”,遠離政治生活,缺乏對社會的真正的、正確的知識,往往只靠自己的理解來看待問題;第二,行為特征上,最明顯的是他們不樂于學習理論知識,缺乏學習動力,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熱情不高,更樂于在創業和求職方面;第三,心理特征主要表現為缺乏自信和自卑感。[2]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未來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只有少數學生表現出積極的心理狀態,希望社會改變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社會認知。
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多數沒有設置獨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另有少部分學校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還有一部分民辦高等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與其他公共課設立在一個部門,有的叫做“公共教學部”,有的叫“公共思政部”,還有的叫“基礎理論教學部”。這些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論建設方面,一般都比較注重思政課課堂教學、對青年教師的講課技能培養等,而在思政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主要是高層次、高學歷、高職稱人才較缺乏,科研能力較弱。
(三)新時代民辦高職院校教學現狀
教學是民辦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民辦職業院校課程的思想政策和政策建設存在諸多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專業課程是職業院校學生發展專業技能的關鍵環節,學校領導和學生自己也非常重視專業課程,保證了專業課程的發展,不斷加強專業課教學而忽視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降低了課程思政在各科課程中的教學效能;第二,私立學院或大學為所有學生提供的公共課程主要包括大學語文,大學英語,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高等數學等課程,課程思政建設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開展起來,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只有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才有機會讓學生了解“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并沒有完全做到各科課程都有課程思政的教學,若短期內想要提高課程思政的實效性其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
根據以上新時代民辦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我們認為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程度不夠
大多數民辦職業院校的領導層都認識到“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也強調其相關性和效用性。然而,在講授特定課程的思想過程中,一些學校的管理人員對“課程思政”結構沒有深刻的理解,實施效果不佳。[3]有人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只存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同時,有一部分學校自身就對“課程思政”建設和“思政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到位,如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機構沒有獨立設置;思政課教師數量配備不足;沒有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隊伍對全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工作引領作用。
(二)意識不到位
民辦職業院校教育單位不具備進行課程思想政治建設的意識,沒有做好學科工作,沒有區分民辦職業院校課程思想政治建設的特點,就大多數民辦高職院校存在的實際問題,無論從課程思政建設和思政課程建設來看,師資隊伍極不穩定;缺乏教學學科帶頭人,相關基礎設施和配備也尚未完善,給課程思政建設實踐帶來一定的困難。
(三)缺乏有效評價標準
大部分高職院校對課程思政建設缺乏有效地評價標準,就真正展開課程思政教學的教師沒有明確的評價標準,有的只是口頭上的認可,但沒有具體的客觀公正的評價,沒有產生評價效果,很難激發更多地教師積極把課程思政建設融入到自己教學過程中,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對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更不利于學校更好地發展。
(一)強培訓
學校要提高對課程中思想政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而不能在形式上,不能只是表面的,學校各部門要掌握聯合管理,加強教師培訓,包括教師道德和教學作風、教學能力等專項培訓。擺脫對課程思政的誤解,不能僅僅把思政課程看作是思想政治理論的一門課程,它們之間有很多不同之處,必須強調課程思想政治建設的指導性,突出課程思政在教學活動中的目的性。同時要重合作,重視團隊建設,包括教學研究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一系列基層教學組織;學校要成立一個負責課程思想政治設計的小組,由學校負責人擔任組長,指導小組由教務室、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學生事務部、學校團委、后勤部以及學生所屬院系的相應負責同志參加,根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精神緊密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課程思政建設方案》,根據變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實行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真正做到每個高職院校教師深刻了解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
(二)重特色
教師融合學科和專業特點,深入課程的思想政治要素,有效融入課堂學習。如今民辦職業院校的主要方式和特點是學校和企業進行合作,需要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人才的目標與所合作的企業文化對人才素質的內在要求必須是一致的。[4]因此,在“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也應了解企業文化和專業特點,將創業精神、價值觀、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納入課程,讓學生同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教育,提高“課程政治思想”的有效性。
(三)樹表率
民辦職業院校推廣課程思政的最大制約因素,就是資金的扶持和不同于傳統公立院校的價值的出現,無論是國家政策還是地方政策,如果能給民辦職業院校政治鼓勵、資金支持、項目激勵,以客觀的眼光更好地保障課程思想建設。對于師生來說,民辦專業高校也應建立系統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在課程中思考政策。對于積極組織申報課程思政類研究的課題,建設課程思政示范課,舉行聽課觀摩活動。同時,還可以在教師考核職稱、績效構成、榮譽評選等方面建立課程的思想與政策的聯系,建立大學生的榮譽獎、選拔、學分評定等方面,做到真正以身作則、以身作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一步一個腳印的方式構建課程的意識形態。
以課程的意識形態為載體,探索“知識轉移與價值領導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推進思想政治課程體系改革,不僅是要開設幾門課程、增加幾項活動,更要在一門課程中培養和形成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校和教學過程中的一切課程中,實現寓教于人在課堂上學習的主要渠道中的內涵,讓所有的課程都能真正強調教書育人的價值,讓立德樹人真正做到走進每一堂課堂中。教師面臨諸多挑戰,仍需要全體教師、專家和領導共同努力,在理論和實踐上共同學習,以確?!罢n程思政”建設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左玲.通識教育視域下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困境與革新[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22(03):98-102.
[3]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31-34.
[4]周興志,張興,馬卓. “課程思政”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教師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2):263-264.
(作者單位:焦作工貿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