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學管理改革是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創新性人才培養成為教育的關鍵目標,需要高校教學管理從傳統的知識傳授型向創新性、實踐性和協同性轉變。本研究以創新性人才培養為視角,探討了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以人為本,系統性、協同性和開放性的原則,介紹了項目驅動模式、創新實踐導向模式、跨學科融合模式和個性化教學模式等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并探討了激發學生創新潛力、教師培養與激勵、教學內容更新與優化以及教學環境建設與創新等策略,以幫助高校實現教學管理改革的目標。
[關鍵詞]創新性人才培養;高校教學管理;改革模式;改革策略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高校教育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機遇。創新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而人才是創新的關鍵因素。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必須面對培養創新性人才的任務和責任。因此,探索創新性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新性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一)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變革,高校教學管理需要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無法滿足當代人才培養的要求。通過改革教學管理,可以引入新的教學方法、技術和理念,提供更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教育內容和實踐機會。
(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通過教學管理改革,高??梢愿玫貪M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強化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教學管理改革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素質,促進教學資源優化配置,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的效果和競爭力。
(三)增強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高校培養人才的核心要求。通過教學管理改革,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包括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問題解決能力、開展創新實踐和實習等。教學管理改革可以提供更多創新機會和資源,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四)促進產學研結合
高校教學管理改革有助于促進產學研結合。通過與企業、科研機構等實現更緊密的合作,可以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際案例和項目體驗,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1]。同時,產學研結合還可以促進知識與技術的創新,為社會提供創新人才和創新成果。
二、創新性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原則
(一)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是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核心原則之一。這意味著將學生的需求和發展放在首要位置,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和全面發展。教學管理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關注他們的興趣、潛能和發展方向,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支持和輔導。以人為本的原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成就感[2]。
(二)系統性原則
高校教學管理改革應該遵循系統性原則,教學管理改革不僅僅局限于某個環節或某種方法的改變,而要從整體上考慮,建立科學完整的教學管理體系。這需要教學管理從課程設置、教師培訓、評估體系等多個方面進行協同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相互促進的教學管理機制。系統性原則可以確保教學管理改革的協調性和一致性,提升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
(三)協同性原則
教學管理改革需要各方面的協作和合作,包括學校領導、教師團隊、學生以及社會資源的積極參與。教學管理改革要強調各方的共同目標和利益,加強合作機制和溝通渠道,形成有序的合作關系。通過協同性原則,可以整合各方的智慧和資源,形成合力,推動教學管理改革的落地和實施。
(四)開放性原則
高校教學管理改革應該遵循開放性原則,要主動借鑒和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和理念。同時,教學管理應該充分關注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與社會各界建立緊密聯系,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和專業機構的支持。開放性原則可以促進教學管理的創新和進步,增強高校的適應性和競爭力。
三、創新性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模式
(一)項目驅動模式
項目驅動模式是一種將項目作為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和載體的教學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通過參與真實的項目,進行實踐操作、問題解決和團隊合作,來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項目驅動模式追求學科知識與實踐應用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同時,項目驅動模式強調跨學科知識的整合與運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團隊協作能力。
(二)創新實踐導向模式
創新實踐導向模式是一種以創新實踐為核心的教學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校通過創新實踐課程或實踐項目,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和實踐探索。學生可以參與科研項目、創業實踐、社會實踐等形式的實踐活動,培養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實踐導向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三)跨學科融合模式
跨學科融合模式是一種將不同學科知識與技能融合的教學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校通過跨學科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活動,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和整合。學生可以在不同學科領域中學習和思考,培養綜合素養和跨學科的思維能力??鐚W科融合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復雜和跨領域的問題。
(四)個性化教學模式
個性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學習支持的教學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校通過靈活的課程設置、差異化的教學方案和個性化的輔導和評價,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和發展方向。個性化教學模式注重發掘學生的潛能,鼓勵他們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培養其自主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個性化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自我發展能力。
四、創新性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創新潛力
1.建立創新教育體系
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高校可以建立創新教育體系。首先,設計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課程可以包括創新方法論、設計思維、團隊合作等內容,以幫助學生培養創新的基本素養。其次,引入實踐性項目,例如學生可以參與企業合作項目、社會調研或創業實踐等,通過實際操作鍛煉創新能力。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創新講座、研討會和工作坊等活動,讓學生接觸到前沿的創新思想和實踐經驗。最后,建立創新導師制度,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發現和發展自己的創新潛力。
2.設立創新實踐項目
為了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高校可以設立創新實踐項目。這些項目可以是學生自主申請或由學校組織推薦,包括科研項目、社會實踐、創業項目等。高??梢越撔聦嵺`項目申請和管理的機制。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提交項目申請,包括項目的目標、計劃和預期成果等信息。學??梢栽O立專門的評審委員會,對項目進行評審和選拔,并為獲選的項目提供相應經費和資源支持。此外,高校還可以與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資源支持[4]。
3.提供創新競賽平臺
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高校可以提供創新競賽平臺。這些競賽可以包括學科競賽、創業競賽、設計競賽等不同類型。高??梢酝ㄟ^多種方式提供競賽平臺。例如,可以組織校內的創新創業大賽,為學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機會,并設置獎項和獎金作為激勵。
(二)教師培養與激勵
1.強化創新導向的教師評價體系
為了培養創新性人才,高校應該建立一個創新導向的教師評價體系。首先,評價體系要重視教師的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成果??梢酝ㄟ^考核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學設計的創新性和學生評價等來評估教師的教學水平。其次,要鼓勵教師參與創新項目和科研活動,并將其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指標??梢酝ㄟ^教師申報創新項目或科研成果來評價教師的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5]。最后,可以設立獎勵機制,對在創新教學和科研方面有突出貢獻的教師進行表彰和獎勵。
2.加強教師培訓與專業發展支持
為了提高教師的創新教學能力,高校應該加強教師培訓與專業發展支持。首先,組織創新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的培訓課程,幫助教師掌握創新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其次,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研討會和專業培訓班,提升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創新意識。同時,為教師提供學術論文撰寫和科研項目申報的指導和支持。最后,建立教師交流平臺,讓教師之間可以分享創新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促進教師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合作。
3.激勵教師參與創新項目與科研
為了激發教師的創新熱情,高校可以采取措施激勵教師參與創新項目和科研活動。首先,為教師提供專項科研經費和研究資源,支持教師開展創新項目和科研工作。其次,建立教師科研成果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包括發表學術論文、獲得科研項目資助、申請專利等。最后,推動教師參與學生創新活動和科研指導工作,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同時表彰和激勵師德師風建設和教育教學研究方面的優秀教師。
(三)教學內容更新與優化
1.引入前沿知識與技術
為了保持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優化,高校可以積極引入前沿知識與技術。首先,建立與行業和社會需求緊密對接的課程體系,及時更新和調整教學內容??梢蚤_設一些專門的前沿知識課程,邀請行業專家和學者進行授課,讓學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應用。其次,建立與企業合作的實踐項目,引入企業的最新技術和案例作為教學資源,提供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教學內容。
2.推動跨學科融合與綜合課程設計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梢酝苿涌鐚W科融合與綜合課程設計。首先,鼓勵教師跨學科合作,組織跨學科教學團隊設計和授課。例如,在一個課程中將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與藝術設計等多個學科融合在一起,提供綜合性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次,創設綜合實踐課程,讓學生通過跨學科的實踐項目來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這些項目可以由不同學科的教師共同指導,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
3.加強實踐與實驗環節的教學內容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高校應該加強實踐與實驗環節的教學內容。首先,提供更多的實踐課程和實驗課程,讓學生能夠親自動手、實際操作,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其次,積極與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合作,開展實踐項目和實驗項目。例如,可以與企業合作開設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基地,讓學生有機會參與真實的科研和產品開發過程。最后,利用虛擬現實和仿真技術,提供虛擬實驗和仿真實踐環境,讓學生能夠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實踐和實驗,培養實際操作能力。
(四)教學環境建設與創新
1.營造積極創新的學習氛圍
為了促進創新性人才培養,高校應該努力營造積極創新的學習氛圍。首先,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術討論和學術交流,組織學術研討會和學術沙龍等活動。可以邀請學者和專家來校演講和進行學術交流,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新靈感。其次,建立學生創新團隊和創業俱樂部,提供創新項目和創業支持,讓學生有機會實際參與創新活動并展示成果。最后,激勵學生參加創新競賽和學術論文發表,為他們提供展示平臺,樹立創新榜樣。
2.優化教學設施與資源支持
為了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支持,高校應該優化教學設施與資源。首先,改善教室設施和實驗室條件,提供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技術支持。例如,配備高質量的投影設備、實驗器材和計算機軟件等,以滿足不同學科和實踐需求。其次,建設創新實驗室和創客空間,提供學生進行創新實踐和項目開發的場所和資源。最后,增加圖書館的數字化資源和電子圖書,提供便捷的學術文獻和信息檢索支持,方便學生獲取最新的學術資料和研究成果。
3.推進在線教學與教育科技應用
為了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學需求,高校應該積極推進在線教學和教育科技應用。首先,建設在線學習平臺和教學管理系統,提供全面的在線學習資源和教學支持。學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遠程學習、在線討論和作業提交等,教師可以利用系統進行教學管理和評估。其次,培訓教師使用教育科技工具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在線教學能力和教育科技應用水平??梢蚤_設教師培訓課程、舉辦教師分享會議等,促進教師之間的學習和交流。最后,推廣教育科技應用,如虛擬實驗室、在線模擬實踐等,提供更多的學習途徑和學術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結束語
高校教學管理改革是實現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在當前快速變革的社會環境下,高校教育需要適應創新的要求,積極探索和實踐教學管理改革。通過對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改進、教師隊伍建設的優化以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強化,可以更好地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然而,教學管理改革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教育部門、高校領導、教師和學生都需要站在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高度,積極參與到教學管理改革中來。只有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高校教學質量才能真正實現質的飛躍。在未來的發展中,還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創新性人才培養視角下的更多領域和問題,不斷完善和優化教學管理改革的策略和措施。
參考文獻
[1]王立鵬,孟浩,劉志林,等.基于理論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22(44):50-53.
[2]盧鑫,郭婷,王貝.創新人才培養與高校教學評價改革[J].科教導刊,2021(35):37-40.
[3]倪偉,喬紅宇,程真啟.基于創新人才培養下的高校教學改革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10):44-46.
[4]梁既.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教學管理創新研究[J].現代交際,2021(16):105-107.
[5]陳瑜,劉孝國,王艷華.高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21):212-213.
作者簡介:黃林(1980— ),女,漢族,上海人,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