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德 王秀琴
【摘? 要】 新時代提升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是推進黨建引領協同育人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而部分高職院校在課程安排上重技能、輕文化,加之辦學理念偏頗、人文師資隊伍建設不足和領導重視不夠等原因,阻礙了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因此,高職院校要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健全人文素養教育的體制機制,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視課程體系建設,提升師生的綜合素質,增強自我培育能力等,從而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 新時代;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提升路徑
人文素養是指一個人成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在素質和修養,其核心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是大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條件和全面發展的基本條件。通過調研發現,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性雖已得到高度重視,也采取了相應的方法手段和措施,但從培養路徑、培養質量和成效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養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多數高職學生心理素質較差、自我調控能力不強,主動學習精神不夠;對學校事物判斷缺乏明確度,思想認識深度也不高,對事件結果缺乏深度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學校和社會的原因??傊瑥母呗毴宋乃仞B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來看,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條件。
一、重視頂層設計,創新人文素養體制機制
課題組重視人文素養機制體制建設,從健全領導體制、完善文件制度、強化隊伍建設三個方面做到組織落實到位、制度落實到位、隊伍落實到位。
1. 建立健全領導機構,做到組織落實到位。宣化科技職業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把此項工作列入學院院長辦公會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學院領導層面的人文素質教育領導小組,學院院長親自指導,并檢查督導。同時,各院系也成立了落實人文素養教育的領導小組,同向發力,把人文素養教育工作貫徹落實到位。
2. 建立完善制度體系,做到制度落實到位。宣化科技職業學院先后制訂了《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育實施方案》《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量化測評制度》,不斷建立完善與人文素養教育相關工作規章制度,并將培養情況填報《高職學生成長手冊》《班級量化考核手冊》,用數據記錄學生的點點滴滴,加強人文素養的規范管理,做到強化學生素質教育。
3. 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做到人員落實到位。宣化科技職業學院成立了以學院領導、中層干部、任課教師、輔導員、輔導員助理為團隊的五支人文素養教育管理隊伍,每月召開工作例會,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找出應對問題辦法,幫助提高行政人員、任課教師、輔導員、輔導員助理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切實把人文知識轉化為人文素養,提升人文素養的培養質量。
二、轉變教育觀念,確立人文素養教育理念
課題組重視人文素養教育觀念的轉變,從樹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和積極營造健康的審美觀念方面確立人文素養教育理念,提升人文素養教育質量。
1. 樹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宣化科技職業學院強化頂層設計,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學生自我改進、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逐步構建并完善學生成長向導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形成“六人一團隊、百日新定位、千日育人才”的教育管理新模式。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全面實施培育方案,發揮高職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育工作質量。
2. 積極營造健康的審美觀念。宣化科技職業學院積極落實高職人才培養工作,為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大力創新課程體系,創意德育教育途徑,將職業崗位與人文素養教育相融合,積極構建“四位一體”的第二課堂育人體系,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職業能力。目前,學院開設線上人文素養課程(博約課程)50多門,線下文化藝術體育類課程40多門,為實施“四位一體”的第二課堂人文素養的培育工作奠定了扎實基礎。
3. 思政與人文素養教育相融通。學院高度重視人文素養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在每周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和各專業課程中挖掘人文素養培育的元素,將多元化元素融入課程思政教育中,實現對高職學生的思政融通教育。此外,在主題班會思政教育中開展人文素養專題教育,開展系列育人活動,增強高職學生對人文素養教育學習重要性的理解。尤其在當前新時代背景下,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開展思政與人文素養教育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加強育人管理,整合人文素養教育資源
課題組把人文素養教育融合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整合人文素養培育的各類資源,在課堂教學、學生管理、崗位實習等工作,遵循師德規范,按照全員參與、全過程培育、全方位落實的要求,形成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推動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
1. 課堂主陣地育人。學院建立學生成長導師制,為每名學生指定一名成長導師,成長導師一般由任課教師或者輔導員擔任。學院實施思政、專業、文化、實踐“四位一體”的育人體系,將細致的人文素養教育融合在日常課堂教學管理之中,通過課堂教學細致入微的教育影響,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為高職學生規劃成長成才目標,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2. 管理多方位育人。學院建立進班級、進宿舍、進實訓室、進實習企業等“四進”制度,通過基層調研訪談的方式,了解班級、宿舍、學生及實習企業存在的問題,管理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實際訴求,根據學生們實際問題做出反應,協助系部管理教師開展各項人文教育管理工作,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同時,與學生溝通思想、解惑答疑,全過程滲透管理育人的理念,通過多方位育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3. 服務全過程育人。學院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啟動全過程服務育人的方式和途徑。通過一站式服務實現高職學生各類相關事務的辦理,周到便捷細致的服務更好地為在校學生辦實事,解決學生存在的困難,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維護學生權益,拉近師生的距離,融洽師生感情,人文素養教育得到深化提升。一站式服務拓展了管理育人全路徑教育模式,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4. 環境潤無聲育人。環境是無形的教育資源,學院把無形的資源轉化為有形的教育素材,加強實踐資源體系建設。在人文素養培育過程中,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學院內外校園環境因素進行深度挖掘,集結實踐性強可操作性的案例資源,充分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教育培養引導。通過環境資源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從而使環境育人的作用得到真正落實。
5. 生活體驗化育人。生活化育人是最直接的育人途徑,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學院2021年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通過組建心理教育導師團隊,開展心理咨詢、心理講座等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組織開展系列講座,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營造良好的精神生活。此外,做好學生的后勤服務工作,設立100多個勤工助學崗位,設立“寒門學子”獎學金,關心生活困難學生生活,解決學生生活困難問題。
四、推進育人特色,創新人文素養品牌載體
課題組推進人文素養教育,從校園文化、專業實踐、愛心工程、情感教育和打造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特色,不斷創新人文素養品牌,提升人文教育質量。
1. 打造文化育人品牌。高職文化教育在學校教育管理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全民實施人文教育素質提升的基礎上,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加強高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利用社團活動開展“讀書月”“辯論賽”“演講賽”“歌詠比賽”等競賽活動,傳承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煥發時代活力,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文化影響,提高人文素養教育質量,打造特色育人新格局。
2. 推進實踐育人品牌。高職學生管理育人是在教育教學管理的基礎上,結合專業建設特點,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護理專業的“健康知識宣傳”“血壓檢測”、汽車專業學生“汽車檢測”、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園見習實踐”、空乘專業學生的“禮儀服務”等特色活動,積極探索“專業+社會實踐”的管理體制,在活動中融入人文素養培育的元素,形成實踐教育育人的特色品牌。
3. 創新情感育人品牌。高職學生的情感教育以活動為抓手,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開展開學第一課、紅色研學、德育講座等系列活動,邀請優秀畢業生做勵志講座。把人文素養教育積極融入活動中,通過網站宣傳微信公眾號推送等方式展開,全方位地進行人文素養系列教育活動。在推進情感育人過程中,應注重引導把學生愛黨、愛國、愛校的感情轉化成回報社會的行動。
4. 推行管理育人品牌。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通過深入基層行動,開展進班級、進宿舍、進實訓室、進食堂大調研活動,把管理工作融入師生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學習中。根據學生特點,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志愿者活動,實施學生成長積分評價制,學生成長手冊記錄成長歷程,營造管理育人的良好氛圍,提高育人質量。
5. 推進社會育人品牌。堅持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形成三方教育合力,明確告知、溝通和聯系制度,增強多方面教育合力,提升人文教育質量。建立和完善社會人文素養教育工作臺賬。重點關注訪談家長、社會評價的意見和建議,關注重點學生的教育問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針對性開展人文素養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改革評價機制,優化人文素養教育
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如何更好地發揮其重要性。因此,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念,既要尊重個人選擇,又要鼓勵個性發展,敢于創新培育模式和評價機制,以培養更適應社會的高職人才。
1. 建立全員評價機制。高職院校要制訂人文素養教育全員評價實施方案,讓所有教職工都參與進來共同研討人文素養評價實施方案和量化考核方案。在此基礎上,完善人文素養教育考核標準和評價系統,研發信息評價服務管理平臺,共同實施并完成全員評價,評價結果納入學生學業管理體系,形成易操作易管理的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
2. 改進教育教學評價。高職院校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相關制度,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完善評價考核標準。開展由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多元化評價活動,評價結果納入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管理環節,用《學生成長手冊》記錄學生成長過程性材料,探索出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維度評價體系,助力高職學生成長成才。
3. 推進專業考核評價。高職院校要重視專業建設的考核評價,支持鼓勵社會機構對學院辦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進行評估。通過考核評價促進高職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并積極探索與國內外知名教育評價機構合作,建立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文素質教育評價模式,促進高職職業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總之,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需要領導高度重視,需要全校師生團結一心踔厲奮發,高職院校進行人文教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成長環境,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學有所獲,健康快樂成長。高職院校管理人員需要從實際出發轉變育人理念,實施人性化管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保證學生通過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實現自我超越和成才,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 金瑛昊,何影. 新文科背景下英語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提升路徑研究[J]. 鄂州大學學報,2022,29(06):29-31.
[2] 柏鳳. 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現狀與提升[J]. 文教資料,2021(12):147-149.
[3] 甄曉東,羅娜,白銀. 工科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路徑探析[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