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燕
摘 要?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的知識獲得,更要從推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角度落實“教學做合一”,讓初中化學教學更具探究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助力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養成。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做合一 探究性實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古至今,人們都非常重視在實踐中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深度推進“教學做合一”,以實驗教學促進學生理解知識,不僅是新時代對教師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實踐意識的重要著力點。教學做合一,是將教法、學法、做法有機統一,以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為核心,創新傳統教學方式,使初中化學教學更具探究性,引領學生充分參與化學學習,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展現化學學科魅力的同時,也為學生創新學習提供一個有力平臺。
一、在“做”中“教”,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初中學生對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欲,同時對一些復雜的問題會缺乏基本的耐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從理論層面來灌輸,而是要在“做”中“教”,運用形象直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觀察豐富的化學現象,并親自參與化學實驗,感受化學實驗的神奇魅力。
例如,在教授“常見的酸和堿”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演示一些變色實驗,讓學生親自見證化學變化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通過帶領學生發現有趣的化學現象,引導學生發現化學規律,還可以進行一些延伸性實驗,讓學生充分參與實驗過程,加深學生對實驗的印象,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二、在“做”中“學”,為學生探究創設有效氛圍
化學世界豐富多彩,而教師所能教給學生的知識有限。因此,教師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基于“做”中“教”,還要落實“做”中“學”。教師要為學生的實踐操作營造有效空間,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真正參與到化學課堂中,主動尋求答案,這樣才可以將“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充分貫徹到學習過程中。例如,讓學生分析,為什么有的沉淀會消失,有的不能消失?在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為他們拓展豐富的實踐空間,讓學生在“做”中主動“學”,以親密友好的師生關系,點燃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
再以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為例。這個實驗本身操作非常復雜,而且會產生火焰,同時一氧化碳的使用本身也帶有極大的危險性,因此,很多教師采用了電子實驗或隨堂演示的實驗來代替。這樣的一種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保證學生的身體安全,但是忽略了操作過程,不利于學生探究意識的發展。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科學探究意識的養成,教師可以在實驗正式開展前,詳細解說實驗步驟,尤其是突發情況處理事項。同時,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嘗試以實驗道具來模擬實驗過程,對其中的一些實驗要點進行有效講解和展示。在確定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并且可以順利掌握實驗步驟的前提下,教師再與學生一起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這樣一系列規范化流程的落實,不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探究意識,而且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縝密的思維習慣,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中的各項安全細節。基于“教學做合一”理念,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意識,讓學生熟練掌握正確的實驗操作規范。同時,這種學習模式可以舉一反三,引導學生在其他實驗的學習過程中也能有效落實。
三、在“做”中“悟”,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在化學課堂上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彰顯學生主人翁意識,讓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創新。“做”中“悟”的落實可以更好地凸顯化學學習的探究性,為學生學習提供有效幫助。
例如,“化學肥料”是一節拓展性內容,一般在課堂上涉及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但是為了更好地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他們通過有效的實踐、實地的調查,更好地了解目前農業生產中常見化肥的種類,用化學的語言去描述和分析各種化學肥料的物質組成,并讓學生借助網絡去了解化肥使用的“功”與“過”。在學生充分參與的過程中,教師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正確認識化肥對于農作物生長的促進作用,引導學生用科學知識糾正農民對化肥使用的一些錯誤觀念,充分發揮化肥對農作物生長的積極作用,同時避免化肥的濫用、誤用、過度使用產生的一些環境污染問題。這樣,不僅更好地彰顯了化學學習的探究性特色,而且促進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念,提升學生基本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化學學習的主動性顯著提升。
總之,在“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引導下,教師要為學生的“做”提供更多有效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無定法,以“做”促“學”,以“學”定“教”,讓學生愛上化學、學好化學,讓初中化學教學更具探究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來龍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