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鋒
摘 要:閱讀過程是語文知識教學的關鍵,但閱讀不僅于此,閱讀也是影響人生旅程的重要因素。“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終身閱讀者”,也就是說,閱讀是能夠影響人一生的行為。而小學階段就是夯實閱讀根基的關鍵時期,學生在良好的閱讀體驗中收獲情感思想,提升思維能力。因此,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關鍵形式。教師應當從閱讀的價值著手,通過探索多樣的閱讀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素養。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3-0206-03
閱讀是語文課堂的核心教學環節,它是學生獲取語言知識和文化的直接途徑。而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閱讀是他們接近語文知識的主要方式,他們在閱讀中獲取切身的體驗,感受知識的遼闊,更加能夠促進文學素養,由此,開展閱讀教學是小學階段語文課堂必然需要重視和落實的環節。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閱讀視野要求更為開闊,人才在成長過程中不僅要積累知識,更要積蓄思想和能力。因此,閱讀教學就成為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人才需求和成長的角度出發,積極落實開展閱讀教學,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提升。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價值
古語有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句話同樣適用于閱讀的價值。自古以來,閱讀都是人才進步的依托,是人才成長過程中的立足點。通過閱讀,不僅能夠有滿腹經綸的學識,更加能夠有獨特的閱讀視野,能夠從時代潮流中看到成長和進步的契機。所以說,閱讀的過程就像大海容納百川的過程,讀得越多,積累得越多,心中就猶如海潮般澎湃昂揚,而也正是有了這樣的閱讀視野,他們所看到的就更加高遠、更加深邃,繼而能夠擁有廣闊的胸襟和情懷,能夠獲取遼闊的情感和思想,繼而漸漸成長為擁有豐厚思想的人才。由此可見,閱讀對學生成長的價值不可估量。小學階段是學生情感體驗和觀念建立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學生如果能夠拓展更多的閱讀形式,體驗更多的閱讀內容,將對他們的思想有著極強的引導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念,引導他們正確地看待事物、探尋世界,也能夠為他們塑造出陽光的內心,促進他們看到更加美好、積極的生活,并使他們擁有積極向上的正向能量。因此,借助閱讀,小學語文課堂將更加生動精彩,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體驗也會更加豐富深厚,繼而也就能夠促進學生語言文化素養的精進。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
(1)開展趣味引導,活化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閱讀能力提升的鑰匙。閱讀是一個最為考驗堅持與耐力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多樣的知識,開啟獨特的文學體驗,而其核心在于是否能夠保持持續不斷的熱情,這就需要興趣作為有效的引導。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趣味的課堂教學形式能夠讓他們更好地融入課堂,開展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因此,將課堂變為趣味十足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在其中快樂地體驗,是活化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者載體,如通過故事、視頻、音樂等多樣元素的結合模式,讓學生體驗精彩的閱讀內容,這樣也就能夠更好地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樂于閱讀、勤于閱讀。
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聽聽,秋的聲音》教學為例,該篇是一首別具一格的現代詩,用詩性的語言描繪了美麗的秋天,用獨特的聲音展示了另一幅靜謐的秋景。這首詩是很好的閱讀作品,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韻律之美,同時能夠在閱讀中體驗到聲音的魅力,感受不同于其他文體的情感表達方法。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只注重朗讀或者默讀,學生就無法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更加無法深入理解詩歌中的情感元素。因此,教師應當采取趣味引導的方式,可以借助音樂元素,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韻律的閱讀世界。比如,利用音頻設備播放輕柔的旋律,在落葉聲、風聲、雨聲的滴答合奏聲中,放大學生對聲音的感受,讓學生在輕快的環境中開展閱讀。學生在這樣的旋律伴奏下,能夠體會到秋天空靈的音律,感受到詩歌中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在作者的眼中,秋天的聲音都是動聽的旋律。通過音樂元素的融入,教師能夠將作者的情感很好地傳遞給學生,這就使學生在閱讀時更加有深切真實的體驗,能夠感受到閱讀的別樣樂趣,繼而使學生的閱讀過程更加生動靈活,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對閱讀抱有更靈動的熱情,使他們在興趣中逐步提升閱讀能力。
(2)創設多樣情境,細化學生的閱讀方式
閱讀是知識的全新體驗過程,它不同于傳統的課堂知識教學,新時代背景下的閱讀更加傾向于一種個性化的體驗。在這樣的體驗環節中,學生能夠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和品味,繼而也就能夠獲得屬于自己的獨特認知,從文本中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涵養。因此,引導學生體驗是促進閱讀的關鍵環節。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通過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開展知識體驗,促進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去理解,不斷細化學生的閱讀方法,使他們的閱讀更具個性化水平。
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為例,該篇課文是充滿兒童天真色彩的文章,用獨特的思想展現了“英英”變成一棵樹后的經歷,這是極具童趣色彩的,在引導學生閱讀時也是能夠吸引學生閱讀專注力的內容。為了細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開展精讀、細讀等閱讀活動,還可以創設閱讀情境,用真實而又切身的情境體驗,引導學生感知文本內容,體驗其中的趣味與天真,繼而激發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方法。比如教師可以開展演繹情境,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后,選擇不同的角色進行扮演,用課堂情境再現文本中的情節和過程。通過這樣的情境演繹,學生會更加深入地研究和體會故事中的角色,也能夠更加清晰地梳理故事發生的脈絡,并且用心去體會文本中的趣味元素,繼而在情境演繹中激活自己的思想,學生可以沿用課文內容,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演繹出更多精彩的后續故事。在情境中,學生不僅體會到“英英”的豐富想象力,也使自己的思想有所豐盈,讓他們能夠承載著文本內容,發揮出更具個性化色彩的想象力。繼而,學生在情境體驗中能夠發現更多的閱讀方式,從而不斷地探索和挖掘,逐漸形成自己的細化閱讀能力。
(3)利用合作探究,強化學生的閱讀思維
在有效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不斷建立,閱讀能力可以有效攀升,由此,教師還應當注重學生的閱讀思維培養。而合作探究模式是強化閱讀思維的利器,在合作中有思維的碰撞,在探究中有思想的探秘,這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和深邃。因此,教師應當有效利用合作探究形式,有效開展閱讀教學,讓學生在合作中激發出更強大的思維能量。
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題西林壁》教學為例,古詩詞是小學語文知識集錦中的重點內容,它具有獨特的形式,豐富的韻律,還有深刻的思想,是集聚智慧和力量的文化載體。因此,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古詩詞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閱讀古詩詞,學生能夠增進更加深厚的文學涵養,理解深厚的古文化,體驗古人的情懷,對學生的思想情感大有幫助。因此,教師可以啟發學生以“山”為主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比如鼓勵學生去閱讀各類詩篇,尋找其中有關“山”描寫的詩句,如《題西林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峰”描寫的是廬山,《望岳》中“造化鐘神秀”描寫的是巍峨的泰山,《獨坐敬亭山》中“眾鳥高飛盡”描寫的是敬亭山,等等。不同的山在不同的作者筆下具有不同的神韻,而詩句中體現出來的山的風貌很大程度上與詩人的心情與經歷相關。由此,學生在合作探究時,可以結合自己所閱讀的內容,討論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并結合相應的詩句,去佐證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經過激烈的討論,會產生不同的見解,更會激發出合作的能力,讓他們通過分工合作,探索更加廣闊的知識奧秘。由此,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斷強化自己的閱讀思維,在多角度觀念的激發下,產生了更加立體和綜合的思維能力,能夠考慮到更全面的內容,能夠從更綜合的角度去評判閱讀文本,這也就逐步提升了學生閱讀水平。
(4)結合實踐活動,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
文本知識在閱讀中了解,在實踐中深化。實踐是促成閱讀能力的關鍵途徑,是深化語文知識的有效方式。語文學科雖然是文學類學科,但仍然是強調實踐的課程,它與生活息息相關,是生活凝練的結果,更是作用于生活的元素。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踐是必不可少的體驗環節。教師應當帶領學生深入閱讀實踐活動中,通過不同的實踐形式,體驗和感悟不同的閱讀情節,促進學生獲得更加多樣的閱讀感知力,繼而不斷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激發深層的思想情感,提升閱讀能力水平。
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紀昌學射》教學為例,紀昌用驚人的意志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獲得了令人稱贊的射箭能力,這是他辛苦付出與刻苦練習所得來的,這個故事對學生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文化寶庫中的滄海一粟,在世間廣為流傳的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寓言或者故事。在閱讀這些故事后,學生會有怎樣的啟發?他們能夠體會到什么?如果僅僅引導學生閱讀,而不從實踐的角度去深化思想,那么閱讀將成為無效付出,也就無法實現閱讀的價值。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增強他們的閱讀體驗。比如,在閱讀文本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從現實中找到一個相似的例子進行描寫,寫出生活中人物的行為和思想,表達出他們經過刻苦的練習所達到的成果。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的閱讀體驗與思想能力相結合,在寫作時就能夠更加有感觸,也能夠促進他們深入思考,去體會故事所帶來的警示或者寓意。而讓他們將閱讀與生活相聯系,也能促進學生去反思生活中的行為,繼而也就將閱讀活動與真實生活聯系在一起,深化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提升了他們閱讀的效果。
(5)實施有效評價,內化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閱讀是需要內驅力的,而他們的內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外界積極的、合理的評價。也就是說,推動學生閱讀的關鍵方式離不開有效的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實施積極有效的評價,關注結果的同時還要關注過程性評價,讓學生能夠收獲更加全面的閱讀能力,促使他們及時改善,繼而內化更加深厚及完善的閱讀能力。
以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蘆花鞋》教學為例,該篇課文寫的是主人公青銅編織和售賣蘆花鞋的故事,反映了青銅經歷苦難仍然淳樸善良、意志堅定的獨特人格魅力。而在現在的學生看來,他們沒有真切地體驗過,所以無法體會青銅這個年紀的孩子編織售賣蘆花鞋的心情,也無法體會主人公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堅定毅力。然而該篇是極具現實意義的文章,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引導,激活學生心中的共情能力,引導他們理解和吸收其中飽含的情感和思想。教師可以從閱讀評價的角度引導學生內化文本思想,吸收其中的情感和價值觀念。在學生開展閱讀時,教師首先要從學生閱讀的過程入手,從科學的角度評價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思維等,并在細節之處尋找學生閱讀能力的閃光點,階段性地給予鼓勵。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就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改善自己的閱讀方法,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此外,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品位能力,引導他們開展閱讀思考,關注閱讀輸出。在這樣的過程與結果的綜合評價方式下,學生改善了閱讀方法,增強了閱讀動力,同時清晰地實現了閱讀思想的輸出,在進行自主反思的前提下,更好地吸收閱讀內容,實現閱讀能力的有效內化。
3.結語
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語文教學一直立于關鍵地位,而閱讀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不僅是閱讀的意義,更是為人的價值。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靜心閱讀是非常難得的,而正是這份難得,才能夠鑄就堅強的品格和優秀的德行,學生才能夠在其中獲得堅定的力量和決心。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樹立明確的教育目標,充分吸收先進的時代思想,通過探索和創新,用更加積極趣味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有效閱讀,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素養,引導他們穩步走向廣闊的未來。
參考文獻
[1]王明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2020(02).
[2]王一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問題分析與思考[J].科教文匯,2020(32).
[3]尕讓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
[4]張詠望.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與實踐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