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凡 雷鳳儀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不斷變化,特別是對高考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打破常規的課堂教學模式,運用新的課堂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貫徹實施新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既要強化對基本的認識,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運用新型的教育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優化
引言
為促進高中生對高中階段諸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習,發揮數學的奠基作用,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理應改革數學教學模式。教師為使學生更加自如地應對日益變化的新高考數學,應進一步提高教學改革力度,提高教學整體水平。
1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原則
1.1核心素養原則
在以往的傳統高考模式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通常將學生的學習成績放在首位,用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評定該學生是否努力,而這種以偏概全的認知,否定了學生的學習成果。然而新高考政策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放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從根本入手,快速定位學生的學習層次,培養其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教師在鍛煉學生學習能力時,要先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其解題能力,為學生留下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供其獨立思考,從而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綜合能力素養的提升。
1.2學生為本原則
在以往的傳統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課程任務重,教師為加快講課速度,提高教學效率,通常采取統一的教學方式,將知識強制性“灌輸”給每個同學,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有些學生很難聽懂教師的教學內容,甚至上一個疑問還沒有解決,下一個疑問又到來,學生卻只能被動地去適應,從而使整個班形成了差距——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越學越好,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開始“厭學”,知識遺留的問題積少成多。這種“一把抓”的教學方式與新高考理念背道而馳。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當從學生的視角思考如何更好地進行教學,改變以往教師的主導地位,將學生的主導地位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以學生作為教學的根本,針對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增強教學的完善性,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新高考。
2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2.1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新課程改標準規定,高中數學教師要進行數學探究、試驗等實際活動,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和求解能力。但要想實現此目標老師一定要通過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把計算機技術和數學課堂相結合,力爭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同時,又能擴大課堂,從而更好地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要求。所以,老師一定要意識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把微課堂、翻轉課堂等新方法帶到實際課堂中,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實效。比如,在教學"正弦定理"時,老師可利用微課視頻進行教育,并利用電腦的繪圖功能畫出一個圓形和一個三角形,然后請學生用鼠標拖動三角形的任何一個點,并引導它得到正確結果:不管三角形的位置、外形和尺寸如何改變,其邊與它所對應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圓半徑的2倍。
2.2科學落實差異化教學,因材施教,促進分層發展
即便在高中數學學習階段接受相同的指導,由于認知結構與基礎經驗不同,學生也會在高中數學整體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差異。這一差異,既是新高考數學設計多層次試題的原因,也是教師科學落實差異化教學的基點。新高考通過高落差、多層次的題目選拔數學人才,確定高中生在數學綜合素養方面的差異。與新高考相呼應,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改革中,應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前提下,全力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遵循“因材施教”原則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分層基礎上實現更長遠的發展。比如,跟蹤觀察學生在高中數學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表現,了解其學習能力與思維水平,客觀評價其數學綜合素養,將學生分為一般、良好、優秀三個層次,總結他們在學習方法、內容、實踐方面的不同需要。針對一般層次學生的教學,以錘煉基礎能力為主;針對良好層次學生的教學,以錘煉獨立思考能力為主;針對優秀層次學生的教學,以錘煉高階思維為主。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實現進步和發展,都能高質量地完成與自身綜合素養水平相貼合的學習任務。于是,學生將日常學習經驗遷移到新高考中,游刃有余地解決試題中與自身綜合素養水平層級相應的問題,在更高層次上尋求突破,不斷超越自我,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績,達成分層發展。
2.3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個富有邏輯性與抽象性的課程,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如果單純的采取"滿堂灌"的教育手段,老師將永遠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和奧妙。所以,老師在課堂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僅輔佐著學生的學習,并不具備決定力與權威。學生可以自己負責的事情必須要由學生自己負責,并主動傾聽學生的想法與建議,師生之間形成良性的交流關系,如此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此外,由于學生原來就有著活躍好動、充滿活力的特征,所以老師要針對學生的這種特征,來制訂出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激起學生對參與的濃厚興趣。比如把游戲活動和課堂連結為一體,透過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點來進行游玩闖關等方式,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會數學知識,從而引發教學趣味。如此就可以從根本上讓學生形成學習數學的動機。
結語
現代的數學教學應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放棄以往的“題海戰術”,以更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立足于學生這一發展主體,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思維,樹立新的教學思維,將工作重心首先放到學生的全面發展上來,注重對數學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不斷探求探究新型教學方式,注意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新高考理念下,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培養學生變通的能力,做到舉一反三。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與缺陷,需要教師齊心協力,共同研究新高考考察方向,并運用到教學中,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新高考模式,在新高考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常全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原則與策略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12):62-64.
[2]李響.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原則與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1(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