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旭
摘 要:色彩是美術創作的主要元素,在美術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色彩的豐富性、趣味性、多變性以及融合性能讓美術課堂更加靈動,富有創意。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美術課堂已經成為熏陶學生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的關鍵途徑,而色彩教學融合了色彩的特性,強調學生感官能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可以作為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有效方式。本文探討了色彩教學的價值,并論述了小學美術課堂色彩教學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6-0169-03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通過線條、色彩等元素,有效詮釋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術課程已經成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引導學生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的重要途徑。在2022年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課程中學生應當激發創意、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性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倍适敲佬g課程中最具震撼力的基本元素,不僅具有觀賞性,也具有直擊心靈、激活大腦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美術教學中色彩應用的價值,靈活有效地開展色彩教學,以推動學生想象與創造能力的突破,實現個性化的色彩創作風格,提升美術素養。
1.色彩教學的價值
色彩是繪畫藝術的重要元素,是學生學習美術課程必不可少的載體。色彩的豐富性、多變性以及融合性使繪畫的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色彩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對色彩的敏銳程度,讓他們能從色彩中汲取美學理念,學會色彩的應用,利用色彩創造美。對小學生來說,色彩是他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也是他們極其感興趣的元素,在小學美術課堂開展色彩教學既符合新課程標準目標,也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因此在小學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首先,色彩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色彩觀察力和創造力。視覺系統是人體的主要感知系統,人的情感和思想都依賴感知系統傳遞。而色彩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性,能給學生帶來直觀的視覺體驗,并通過視覺傳遞,產生直擊心靈的震撼效果。利用色彩教學,學生就能沉浸于色彩的世界,在練習與創作中不斷激活色彩的觀察力,了解色彩作品的意義,從而實現色彩創造力的提升。
其次,色彩教學有助于推動學生的繪畫技法和繪畫思維。色彩是一種無形的創作元素,可以勾勒出不同形狀的事物,還能展現出無法直觀感受的情緒。所以色彩的運用是繪畫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技法。借助色彩教學,學生就能逐步學會運用色彩表達情緒、思想,能透過色彩詮釋美學理念,而用色彩構造富有意義的作品時,學生的思維也會獲得有效的發展。
最后,色彩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審美感知和審美情趣。小學生對色彩的敏感程度往往高于線條,本身就趨向于富有色彩的元素。而色彩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他們進一步研究色彩、感受色彩、運用色彩,由此就能促進學生的審美體驗,讓他們感受豐富多彩的世界,體會色彩的勾勒與描繪過程,然后就能有效幫助他們建立審美認知,提升審美情趣,更好地在生活中追求美、創造美。
2.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感官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他們想象力、創造力提升的關鍵階段,此時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融入豐富的色彩,將大大滿足他們的感官需求,推動他們思維的靈活發展。因此,教師應積極實施色彩教學,有效利用色彩推動學生的認知、審美能力發展,在美術課堂充分發揮色彩教學的育人價值。
(1)組織色彩鑒賞,培養色彩觀察能力
色彩是一種充滿藝術特性的元素,通過疊加、融合、搭配等不同的形式,呈現出迥異的創作風格。色彩能為美術創作提供重要的靈感,為美術思想提供關鍵的支撐。小學生雖然對色彩有強烈的好奇心,但他們本身思維能力較弱,很難看透色彩中所表達的真正內涵。因此,要想學生能靈活運用色彩,最關鍵的就是要讓學生真正認識色彩、了解色彩,學會觀察色彩表達的內涵和意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積極地組織色彩鑒賞活動,從觀察到理解,引導學生逐步深入了解色彩、感受色彩,從而夯實色彩學習的基礎。
以人美版三年級上冊“黃色和藍色的畫”教學為例,上一節課學生已經學過紅色的畫,這節課所要講的是黃色與藍色的畫,這三種顏色被稱為三原色,是無法調和出來的顏色,是色彩的基本組成部分。了解這三種顏色,學生能從根本上掌握色彩的本質。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極具鑒賞價值的優秀色彩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或東山魁夷的《山湖遠望》,從黃色和藍色的角度去鑒賞這兩幅作品,觀察其中的色彩變化。例如,在《向日葵》作品中,整幅圖以黃色為基調,學生通過觀察,能感受到向日葵的真實色彩,品味出植物的形態特征:豐滿的花盤、凋落的花瓣、生長旺盛的莖稈……與此同時,學生能發現,畫面雖然是黃色調,但突出了明暗變化,將厚重的深色塊與纖細的紋理緊密融合,能真實感受到向日葵的立體效果,色彩對比單純而強烈,使整幅畫充滿著靈氣。在這樣的作品鑒賞過程中,尤其是單一的色調下,學生就能準確地體會黃色帶給人的視覺感受,還能理解色彩的變化對畫面塑造的影響,久而久之,學生對色彩的觀察力將更加全面深入。
(2)創設學習情境,掌握色彩表達技法
色彩是一種藝術語言,能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詮釋不同的情緒、氛圍。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掌握基本的色彩表達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小學生思維發展尚處于基礎階段,此時他們的抽象思維較弱,形象思維相對較好,由此,在學習時學生往往更傾向于形象化、立體化的內容。而色彩雖然直觀可見,但色彩表達或創作時往往會更為抽象,需要學生依據形象化的思維構筑靈感。因此,教師可以創設學習情境,利用真實可見的情境化的場景,引導學生將自己代入其中,構筑形象立體的創意,并從中體驗色彩表達的方式方法,感受構圖和繪畫技法,將色彩與情緒、情感相聯系,以不斷提升色彩表達的能力。
以三年級上冊“拓印樹葉真有趣”教學為例,拓印是小學美術課堂的一種繪畫技巧,它利用色彩與模具融合的特性,引導學生掌握拓印技巧,體會拓印畫的樂趣。拓印這種技法離不開色彩的輔助,學生既要對拓印的畫面有想象,也要能將色彩與樹葉的形狀相配合。因此教師可以創設學習情境,利用多媒體等設備輔助學生的拓印創作,使他們在拓印過程中強化色彩表達技法,提升色彩表達能力。例如,教師以“秋天的景色”為主題,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樹葉和顏色,創作秋天的風景。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秋天的不同景色,如豐收的稻田、五彩的樹林、斑斕的菊花、湛藍的天空等,學生可以依據其中的某一個景色進行拓印。拓印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先進行構圖分析,構思畫面的組成,然后嘗試尋找合適的樹葉形狀,想象顏色如何搭配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指導,學生在拓印時就能更好地詮釋畫面,并逐步掌握色彩表達的一些方法,能靈活地利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思想。
(3)融入深度探究,深化色彩內涵理解
在傳統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為學生直接講解色彩作品中色彩所表達的含義、體現的情感或展示的思想。這種方式下學生雖然能對色彩所表達的含義有所了解,但都處于淺表層面。色彩是最千變萬化的元素,同樣的色彩用不同方式表現出來或者呈現出不同層次,那么其所表示出的含義就會大不相同,這樣的具體內涵是需要學生去領悟的,不能僅僅依靠教師的講授。由此,拓展學生的深度思維就成為色彩教學的又一重要任務。教師應有效融入深度探究活動,以色彩為主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發現色彩的異同,了解色彩的變化,由此幫助他們理解色彩內涵,掌握色彩表達技能。
以四年級上冊“多姿多彩的靠墊”教學為例,靠墊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物品,靠墊的顏色多種多樣,上面的圖案更是豐富多彩。在生活中有的學生喜愛純色的靠墊,而有的學生則喜歡圖案豐富、形象趣味的靠墊。那么靠墊的設計和制作在色彩的幫助下會有怎樣的不同呢?教師可以以“我來設計靠墊”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深度探究,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分別設計不同的靠墊,附上不同的顏色或圖案,利用色彩裝飾設計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的色彩搭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對同一個圖案或者形狀可能會嘗試不同的顏色,并且逐步發現在不同顏色下,同一圖案呈現的效果有著天壤之別。同時,學生還能發現,顏色的明暗變化、深淺變化也會使設計出的靠墊的視覺效果產生差異。據此,學生就能從自主性的活動中深化對色彩內涵的理解,能更好地運用色彩的變化詮釋不同的事物。
(4)結合生活元素,促進色彩領悟能力
色彩不僅是美術創作的一種元素,更是豐富生活、美化生活的重要媒介。生活就如萬花筒,有著五彩斑斕的自然風光,有著紛繁復雜的人文情感,它不僅是色彩創作靈感的來源地,更是色彩創作的應用地。在生活中,色彩的應用極具價值。如果學生能在學習色彩時結合生活理解,就能更好地感悟色彩的意義,理解色彩的價值,從而豐富對色彩的認知,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據此,教師應在色彩教學中積極地融入生活元素,用生活之美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他們能依據生活經歷和生活感悟,進一步體會色彩之美,從而提升色彩領悟能力。
以四年級上冊“降落傘”教學為例,降落傘是天空中綻放的“花朵”,五彩繽紛地飄浮在空中,不僅裝點了天空,也保護了安全。在該課中,學生要了解降落傘的構造,并嘗試設計制作一個漂亮的降落傘。但是在生活中,學生對降落傘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課堂上要借助網絡渠道查詢相應的資料,進行趣味設計與色彩應用。此時,為了進一步拉近學生與色彩的距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裝點天空的元素——風箏,然后從更加親近的風箏元素出發,開展色彩創作。對學生來說,風箏也是裝點天空的事物,他們對風箏色彩的運用更加熟悉、了解,結合這樣的生活元素,學生就能結合生活中的直觀體驗和感受,開展色彩和形象的創作。同時,學生還能發現生活中的色彩之美,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生活中更多的具有色彩特點的事物,隨即他們就能體會色彩在生活中的價值,領悟色彩的意義。
(5)開展色彩實踐,提高色彩運用水平
實踐是推動美術創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實踐往往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尤其是美術活動中,學生能依據自己的想法、靈感,靈活地利用色彩工具進行創作,自由勾勒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實踐在教學中十分受歡迎。教師應重視實踐對色彩應用能力的影響,積極組織學生在課堂開展色彩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真實的生活進行色彩創作,使他們在運用色彩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不同色彩的特點,理解色彩詮釋的內涵,逐步在實際操作中提升色彩運用的水平。
以五年級上冊“繪畫中的透視現象”教學為例,優秀的繪畫作品不僅要有流暢的線條、豐富的色彩,還要有明確的位置關系,能表達透視現象。透視也是色彩運用的一種重要技能,是讓畫面變得更為立體、提升色彩應用水平的方法。這種透視方法的應用需要學生在實踐中才能領悟。由此,學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色彩實踐,例如用色彩“寫生”,畫出一條道路上近景、中景、遠景樹木的區別與變化,還可以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色彩表達事物的層次變化、明暗變化等。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得到了實地應用色彩的契機,他們能通過觀察了解真實事物的色彩基調和色彩變化特點,然后在色彩創作中不斷嘗試、磨煉,繼而找到色彩表達敏感、層次、遠近等關系的透視現象,繪制出一幅立體化的色彩作品。色彩實踐是推動學生色彩應用能力的關鍵步驟,在實踐中學生能有效提升色彩運用的水平,繼而就能更好地理解色彩,掌握色彩技能,從而推動美術綜合素養的發展。
綜上所述,色彩是美術創作過程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豐富了學生的感官,激活了他們的思維,讓學生能進一步調動自身的審美意識,發展出獨特的審美能力。小學生對色彩最具好奇心和敏感性,他們熱愛五彩斑斕的顏色,喜愛探索五顏六色的事物,因此,教師要充分立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正視色彩教學的意義,在美術課堂上積極開展色彩教學,通過色彩鑒賞、情境體驗、深度探究、生活感悟以及色彩實踐,不斷訓練學生的色彩感知力,讓他們能捕捉到色彩的內涵和意義,將其靈活地應用到美術創作中,用色彩詮釋自己真實的內心。
參考文獻
[1]陳曉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03).
[2]周仙.關于小學美術課堂色彩教學的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10).
[3]嚴春.給學生彩色的天地——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01).
[4]唐雯雯.加強色彩教學,賦予美術作品“靈魂”[J].美術教育研究,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