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倩
摘 要: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快樂學習,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而游戲化數學將教育與游戲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輕松愉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游戲化教學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尤其是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對此,現研究將游戲化教學理念引入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中,探索符合一年級小學生認知特點的游戲化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游戲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5-0179-04
一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環境與自身天性的影響,難以長時間集中精力在課堂學習上,導致學習效果降低,甚至會失去學習興趣,這不利于學生長遠的成長與發展。而游戲有天然的社會性,能刺激學生大腦前額葉活動,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保持專注,全身心投入游戲化教學活動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在教學中應用游戲,順應教學形勢,結合低年級小學生的特征和游戲化教學理念及形式,在數學課堂中積極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
1.游戲化教學概述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應用游戲,實際效果較為可觀。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游戲是娛樂的途徑也是學習的途徑,充分契合兒童好玩的天性,教師設計合理的游戲教學活動,可以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尊重兒童學習認知規律和學習需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切實提升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有效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設計有吸引力的數學游戲,其效果遠遠高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部分學生也傾向于在游戲中學習知識,享受這樣的學習樂趣。
低年級學生正處于游戲學習朝著學習為主的過渡階段,由于小學入學后學習環境發生變化,加之有一定程度上的考試壓力,致使學生短時間內難以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歸屬。同時,低年級學生貪玩好動,自主約束和控制能力較弱,容易被外界事物分散精力,未能較好地適應課堂學習,若長期受到課堂教學中較多的學習壓力,可能會導致原本活潑天真的天性受到遏制,失去學習熱情。而數學游戲是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豐富課堂趣味性和活力的催化劑,將數學內容與游戲有機整合,對教與學均有著積極作用。而且通過數學游戲可以改善幼小銜接的阻礙,促使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小學學習,高效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情感態度和素質能力。結合實踐證明,數學游戲的巧妙運用,可以帶給學生積極情感,促使大腦激活,讓學生始終保持高度學習熱情,便于加深游戲中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夯實基礎,達成數學教學目標。
2.一年級數學游戲化教學活動設計原則
(1)游戲與教學相平衡
目前,大部分游戲化教學都出現“學”“游”不平衡的現象。一是因過于重視教育性,而使游戲變了味,學生在游戲化教學中難以獲得滿足感與愉悅感,學習積極性也難以提升,久而久之心生厭煩;二是因過于偏重游戲,雖能暫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但沒有高效地在游戲中傳輸知識,難以完成學習目標,還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因此,將教學與游戲平衡融合是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基本要求。在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注重游戲與教育相平衡的原則,設計的教學活動不能只為了學習而忽略可玩性,也不能讓學生只為了玩而忽略學習,要使學生在教學有游戲的娛樂性,在游戲中有學習知識的欲望,實現寓教于樂。
(2)教學內容生活化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認為將生活融入教學內容,可以拉近教學與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更輕松、容易、深入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滿足一年級學生學習需求。因此,教學數學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已有知識與認知特點,緊扣學生喜歡追根問底、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激發其學習欲望。對此,游戲化教學活動的設計要能正好符合教學內容生活化的要求。游戲化教學活動要觸及學生愛玩的精神需求,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讓學生在帶有生活元素的學習活動中探索數學知識,完成知識內化,促使其更積極地學習,增強學習效果。
(3)教學目標整合化
學習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終點。教師設計的一系列教學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明確能做到什么或達到什么標準。新課標對小學數學學習提出三維目標,即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價值觀相互融合和彼此滲透,需要家搜通過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將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相統一。但是考慮到小學數學教學課程的主題對象是小學生,其具有獵奇心理、認知水平有限等特點,所以教師要采用游戲化教學方式激勵學生內在需求,教學目標的設置也要體現教學內容的整體性,確保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具有可檢測性、明顯性與可操作性。
3.游戲化教學策略
(1)應用游戲導入新知
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法時,教師要注重游戲在新課導入環節所發揮的重要性,通過游戲導入新知識,幫助學生更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沉浸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要考慮學生學習能力和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游戲素材,充分發揮游戲的作用。一年級學生通常對趣味性較強的游戲感興趣,對此教師要采用該類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其引入新課教學活動中,使其保持較高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滿足其身心發展特點的需求,并用游戲簡化數學知識,讓其在課堂中輕松自由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8、9的知識”新知識中,教師可以先出示一張九宮圖,發布游戲人物,要求每名學生動手涂一涂和算一算,觀察每涂一個格子,還剩幾個空白格子,并各列出加減法算式。如小紅同學涂了一格,還剩8個格子,減法算式為9-1=8,加法算式為1+8=9。以此導入數字8、9的新知識,帶領學生認識數字8、9。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同桌兩人為一組,每個小組有一張九點圖,小組中一名同學用彩紙遮蓋若干個點,另一名同學根據顯示點數,算一算遮住幾個點。要求每個小組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能夠又快又準確地算出。通過開展游戲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有說、有笑的游戲中,實現心、眼、腦并用,加深對數字的認識,培養快速反應能力,鍛煉合作能力。
又如,“20以內加減法”導入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搭建木塔”游戲導入教學,復雜、刺激的“搭建木塔游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產生對加減混合計算知識的好奇心,從而促進后續教學活動進一步開展。通過新穎的教具導入教學,還可以將乏味枯燥的計算練習轉變為學生喜歡嘗試的游戲活動,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搭建木塔”游戲規則設計:由兩位學生合作搭建木塔,準備3個骰子、18根標有1-18數字的木條和2根游戲棒,3根木條并攏排放為一層,每層木條橫豎交替疊放,用石頭剪刀布的方式決定誰先開始,并采用三個骰子,擲出的數做加減法計算,找出且抽出相應的木條,手只能碰要抽取的木條,可適當采用游戲棒輔助,并將抽出的木條疊放在頂層,直至木塔倒塌。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自己制定游戲規則,如增加骰子或增加木條進行游戲。通過開展“搭建木塔”游戲活動,將加減混合計算知識融入游戲規則中,可以鍛煉學生靈活計算能力,還能激發其對數學運算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2)應用游戲探索新知識
除了在導入新知環節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要在課堂中增強其探索欲望,培養其探索能力,使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或自主探索,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體會,從而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在一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若教師簡單傳授數學知識讓學生學習新知識,很難讓學生集中精力認真聽課,而基于一年級學生愛玩和好奇心重的天性,應用游戲進行新課教學,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動學習數學知識,保持學習熱情,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
例如,在“認識圖形”課堂教學中,要想讓學生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和學習熱情,就要采用競賽游戲激發其勝負欲,讓每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在競賽游戲中獲得自信心,提高其學習熱情,發揮最優的游戲化教學作用。這需要教師設計簡單易懂的游戲,基于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情況,應用具體參照物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先將全班學生分為5個小組進行競賽,看哪個小組答對最多,獲得的分數就越高。再預備一個箱子,將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等教學用具放進箱子里,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逐個上臺將手伸進箱子里,親身感受圖形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同組的學生根據其描述的特征進行搶答,描述時間限時3分鐘,搶答時間限時10秒鐘。這樣一來,可以營造緊張、刺激的競賽氛圍,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更感興趣。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看到類似的圖形,也會將課堂知識類比應用,進而準確區分每個圖形之間的差別,激發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
又如,在“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教學中,數量關系是一年級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可以采用“你畫我猜”數學游戲,讓兩名學生合作,一名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密信”,畫出數字之間的數量關系,不能出現任何文字提醒,并標出問題,讓另一名同學猜出數字之間的數量關系,并解決標出的問題。通過數字游戲,引導學生將抽象數量關系躍于紙上,使其形象化,可以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逐漸理解“比多或比少”的數量關系,也滲透了用畫圖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使學生學會應用畫圖的方式理清數量關系,使游戲活動充滿“教學味”。
(3)應用游戲鞏固知識
數學學習需要循環往復地復習,才能有效鞏固知識。教師要善于發揮課后復習與知識鞏固的作用,通過有效的復習實現知識鞏固,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的知識的理解,并促使學生在發揮自主性過程中應用課堂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實現教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高效結合。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課堂練習的方式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知識,通過課堂練習檢驗學生學習成果與教學效果,但是課堂練習枯燥乏味,學生參與積極性較低。對此,教師要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通過游戲化教學方式開展課堂練習,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數學知識,培養數學學習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認識圖形”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游戲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進行深度體驗,完成知識內化,實現有效鞏固知識的目的。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中,可以設計自由拼圖形的游戲任務,讓學生先商量拼什么圖形,再小組合作,拼出自己設計的圖形,思考拼出的圖形是否與自己所想的一致。在自由拼圖形游戲中,要強調小組溝通,明確拼接目標,調動學生想象能力,使其在腦海中生成相應的事物圖形,緊接著抽象出該圖形的幾何特征,將積木與幾何特征相聯系起來,選擇不同積木種類與數量,拼出不同造型的圖形。最后,要引導學生展示自由拼成的圖形,并加以描述。如此一來,學生在自由拼圖形游戲中可以加強空間觀念,有效鞏固了抽象圖形的知識,也培養其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
又如,在“分類和整理”教學中,這一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標準正確分類,讓其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產生比較觀念,培養其判斷能力與分析能力。在教學結束后,學生已經掌握了分類的方法,此時教師應通過游戲的方式進一步促使學生鞏固知識,強化對學生所學知識的理解,發揮其判斷和分析能力。如可以出示桃子、蘋果、香蕉、荔枝、甘蔗等水果圖片,開展看圖競答游戲,根據卡片上的分類提示語(需要清洗的水果、需要剝皮的水果等;橢圓形的水果、圓柱形的碩果、心形的水果等),快速說出答案。通過采用游戲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可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下復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習主動性,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4)創設游戲教學情境
游戲化教學法作為創新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善于應用游戲化教學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學習場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創設游戲化教學情境是指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和配合,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理解數學思想和數學觀念,掌握學習數學的方式,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目標,合理設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游戲教學情境,與學生積極互動,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融入數學學習中,
例如,在“找規律”教學中,該教學目標是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最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并根據規律找到下一個物體,以提高其觀察、動手操作和推理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用多媒體展示學校的“六一”兒童節主題樂園圖片,共有古風園、動物園、體育園、宇宙園四個主題樂園,讓學生欣賞每個主題的裝扮,帶領其游覽主題樂園,并在每個樂園中設置問題,學生回答正確后才能拿到下一個樂園的門票參觀下一個樂園。首先,展示古風園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該主題樂園的裝扮都有什么特點。學生發現教室里有書法畫、盆栽、燈籠。這時教師提問:“為什么這些書法畫、盆栽和燈籠能布置得那么漂亮?他們是亂擺亂放的嗎?”學生回答:“它們擺放是有規律的。”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說出這些物品有哪些規律,答對即可獲得動物園門票。其次,來到動物園,教師再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和說出其中裝扮的規律,回答正確后,才可進入下一個主題樂園。以此類推,讓學生可以經歷發現規律的規程,感受生活中的美和數學中的樂趣。
又如,在“20以內的退位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中的片段,并提出問題,創設角色扮演游戲情境:聰明的喜羊羊,能否告訴我,村長的表哥、表姐、表弟住進羊村,而美羊羊的姐姐搬出羊村之后,羊村現在總共幾只羊?讓學生扮演喜洋洋角色,將教室當作羊村,以此激發其學習熱情,能讓其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大大提高其學習效率與教學效率。
(5)合理穿插教學游戲
在小學一年級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通常不超過15分鐘,需要教師穿插具有趣味性的小游戲,吸引其注意力,使其保持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合理將具有益智、有趣的游戲穿插到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幫助學生更輕松地解決學習難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發揮游戲作用,如從課前準備中穿插游戲、課堂問答環節中穿插游戲等,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或內容,將數學知識與游戲相結合,實現寓教于樂。
例如,在“小小商店——‘元角分’”教學前,教師可以模擬商店,扮演商店老板,將橡皮擦、筆、本子等文具放在講臺上進行售賣,讓學生準備好紙幣道具,開展商店買賣交易游戲。學生拿著紙幣購買商店中的商品,教師再根據其購買的商品和支付的紙幣,用計算機結算。通過開展商店買賣交易游戲,可以讓學生認識紙幣,更好地了解元、角、分相關知識,學會使用錢幣。
又如,在“10的認識”課堂教學過程中,當發現學生開始走神或開小差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設計游戲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如拿出1~10的撲克牌各10張,洗牌后發放給每一桌學生,兩人一組,將牌面朝下,每個學生翻兩張牌,牌大的一方,如果說對幾大于幾或幾小于幾,則兩張牌歸他;說錯了,則各拿自己的牌,隨意插入原先的牌,再翻其他的牌進行新游戲。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學生認識1~10數字,從實物向符號、由形象到抽象的過渡,提高學生的認數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結語
綜上所述,一年級小學生正處于對外界世界充滿求知欲望的階段,同時也處于邏輯思維培養的黃金時期。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其邏輯思維,保證教學效果。若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不利于其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進而影響往后的數學學習情況。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特征,采用游戲化教學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通過將游戲活動與數學教學相結合,讓課堂教學具有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土胡.寓教于樂,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J].教育,2021(06).
[2]尹靜,王丹.巧用游戲化教學,引發學生有效思考——以“小數的意義(一)”一課為例[J].小學教學,2021(02).
[3]劉月艷,張雨蒙.設計游戲化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做個百數表”教學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2020(18).
[4]周曉華.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探究[J].遼寧教育,2022(23).
[5]鄭永寧.數學低年級游戲化教學策略——以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有多少點子”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