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霞
摘 要:“雙減”政策的落實,要求教育教學不僅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更要提高學生的學業質量,達到“提質減負”教學目標。素質教育教學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既要重視學生文學基礎的提升,又要明確閱讀和寫作教學的重要性。尤其是語文閱讀,不但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新和優化閱讀課堂活動方式。本文就立足“雙減”,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分層教學法進行了策略分析。
關鍵詞:雙減背景;分層教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5-0210-03
分層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在“雙減”政策下的合理應用能夠很好地落實“減負不減質”教學目標,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小學語文作為一門人文類學科,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學重點,更是教學難點,需要教師合理進行分層閱讀教學指導。分層教學法的實施下,教師能夠基于學生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進步。學生在教師分層閱讀教學指導下,閱讀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既能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又能培養學生閱讀熱情。因此,教師要重視“雙減”下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價值,合理應用分層閱讀教學指導方法,實現閱讀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高效性。
1.“雙減”背景下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興趣
“雙減”背景下,教育部要求學校減輕學生作業壓力,要求學校教師要優化課程教學質量,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下得到發展和進步。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板塊可以說是重點內容,教師采取分層教學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分層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很有必要,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更是讓學生養成學習習慣的重要措舉。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中,能夠采取分層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合理分配,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造出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空間環境。學生能基于這一空間環境進行有目的的閱讀訓練活動,由于閱讀內容的難易程度較為符合學生基礎情況,因此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就不會感到很大的學習壓力。相比于傳統化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教師采取分層閱讀教學指導更具針對性、科學性以及合理性,語文教師能夠基于學生學情進行教學指導,不管是優生還是學困生,能夠在學生能力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進步,這種教學形式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促進學生能力均衡發展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育觀認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思想上要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重視全體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并能重視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評判一個班級的標準不是班級總成績,而是班級平均成績,這體現了班級每個人都很重要。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由于每個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理解能力不同,語文閱讀水平就存在差異性,而難易程度不同的閱讀內容對不同的學生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實施分層閱讀教學指導是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根據小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習慣以及自身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等設計分層教學活動,可以給小學生創造出個性化的閱讀學習空間,確保全體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同時更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個性化發展。小學語文教師采取分層教學體現了個性化教學的必要性,既能讓學生在分層閱讀環境下進行個性化學習,更能準確掌握學習內容。久而久之,班級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會逐漸縮小,最終促進全體學生的能力均衡發展。
(3)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意識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要求教師要注重“以人為本”開展教學活動,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學習自信心的培養。小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性的,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更好地認識自我,提高學習自信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采取分層教學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學生在教師的分層閱讀指導下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更好地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促進學生閱讀個性化的發展,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分層教學法可以讓處于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產生自己的閱讀思維模式和閱讀習慣,強有力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增強語文閱讀興趣并且可以刺激學生理解和學習所閱讀內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成就感,學習積極性才會得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2.“雙減”背景下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根據學生閱讀能力設計分層閱讀預習內容
傳統化教育教學形式下,教師采取預習教學往往是對語文基礎知識,比如要求學生對課堂所學習的生字詞、課文內容等理解記憶并能夠背誦,這種籠統化的語文預習形式不具針對性。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進行預習時,學生閱讀目標不明確,會影響后期閱讀課堂學習效率。尤其是“雙減”政策下,教學目標的合理制定很有必要,這是提高學生預習效率的重要措舉。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預習教學活動中,要基于學生閱讀水平制定分層次的閱讀預習目標,讓學生在清晰的目標導向下完成閱讀預習任務。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搖籃歌》的閱讀課堂上,語文教師在布置閱讀預習任務時,可以根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設計預習目標。比如,學生在預習詩歌內容之前,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不同的預習任務。預習任務一:了解作者生平事跡,閱讀并大致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預習任務二:了解作者生平事跡,閱讀并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并大致分析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預習任務三:了解作者生平事跡,閱讀并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分析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結合詩歌內容和創作背景體會詩人所表達情感。教師在預習任務的難度上逐漸升級,讓學生基于自己的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預習任務并完成。在學生完成預習內容以后,教師對預習內容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提高語文閱讀預習教學任務的效率。
(2)根據學生閱讀興趣制定小組分層閱讀任務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所學習內容的多樣性,要求教師要基于內容設計多元化閱讀活動。由于學生差異性特征,每個學生閱讀興趣和學習方式是不同的,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有相似之處,所以語文教師要抓住這一特征設置小組分層閱讀任務,讓有相似閱讀興趣的學生合作閱讀,一起完成語文課堂閱讀任務。“雙減”下,優化語文閱讀課堂質量,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活動形式,比如將課堂個體化學習形式轉向集體化學習形式,采取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在集體互助的環境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閱讀課堂教學中,《慈母情深》課文的閱讀和學習過程中,語文教師就可以根據閱讀內容目標分為三個批次,而每個批次又可以根據學生閱讀興趣等讓學生進行自由分組。學生可以在小組內根據閱讀目標進行分析和探討,共同分析某一問題,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比如,教師根據文章內容的主題和內容等設置三個批次的學習任務,第一批次讓學生著重分析文章中“哪些事情、場景體現了慈母情深?”第二個批次讓學生著重分析“課文中反復出現‘我的母親‘立刻有何表達效果?”第三個批次是讓學生“分析這篇文章體現了作者對母親的什么情感?文章中有何體現?”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任務,根據閱讀目標的不同組成不同的小組團隊,共同閱讀文章并從中找出答案。
(3)根據學生閱讀基礎情況進行分層引導教學
“雙減”政策下,教師設計教學活動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情況,這是教學活動實施關鍵,更是實現“以人為本”教學標準。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分層教學活動要考慮到課程教學目標,更要考慮到學生的語文閱讀基礎水平,能夠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合理設計分層教學任務,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促進學生能力提升和發展,問題引導作為教師常用教學方法能很好地適用于分層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更好地發現自己,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少年閏土》課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課文主旨,用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找出主旨。比如,問題一:“從文章找出初次相識的閏土是什么形象?”問題二:“作者是在書中怎么樣描述閏土這一形象的?”問題三:“作者的這篇課文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考慮到班級學生基礎情況不同,教師可以從問題一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共同解析課文語句一步一步完成從問題一到問題三的任務。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問題引導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先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也可以讓優等生幫助學困生解決問題。通過這種形式促進學生能力的均衡發展,達到共同進步的教學效果。
(4)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層閱讀教學評價
“雙減”政策下,教育教學要創新和優化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教學評價本就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教學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對自我更好的認識,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進步的關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評價的實施必要性,合理科學地制定分層次課堂評價,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自信心,開發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對教學評價形式的選擇,教師要根據學生閱讀課堂表現形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標準的教學評價,確保每一層次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進步。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在完成第二單元閱讀教學后,對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評價,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優勢。比如,“重溫革命歲月,把歷史的聲音留在心中”主題閱讀活動中,語文教師在完成閱讀內容以后,可以讓學生對《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以及課文《燈光》進行分析總結,考查學生的單元學習情況。對掌握情況好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對掌握情況差的學生,教師不能批評,而是要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分析問題。通過讓學生找出自己的問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開展分層次評價教學,要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出自己的學習問題并解決,培養全體學生學習信心。
(5)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布置分層閱讀作業內容
課后作業是考查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標準。雖然“雙減”政策要求教育教學要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但并不代表不準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有必要根據課堂所學內容,合理化設計課后閱讀作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學習重點設計分層次作業內容,通過課后回顧和訓練加深學生學習印象。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課后作業設計中,可以根據作業難易程度并結合學生文化基礎水平等,布置分層次作業形式,更好地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閱讀教學中,在學生完成第八單元閱讀教學活動以后,對《古人談讀書》《憶讀書》《我的長生果》這幾篇課文,教師要保證學生的閱讀理解程度。學生能夠通過這單元內容的學習,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明確發展自己的語文閱讀道路。語文教師就可以結合這幾篇課文的難易程度布置作業任務,布置分層次閱讀作業內容和目標。比如對閱讀能力差的學生,教師能給學生布置較為簡單的語文閱讀訓練任務,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積極性,讓學生通過這部分內容的鞏固和思考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通過教師的作業布置找回學習信心。對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和進步,可以給學生布置開放性思考任務,讓學生更深一步思考和探索所學內容的主題,拓展學生的思維。
3.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落實要求教師既要減輕學生作業壓力,又要提高學生課后服務質量,優化課堂教學內容,達到“提質減負”教學目標。小學語文閱讀作為課程重要教學板塊,語文教師更要重視并提高教學手段的創新性,通過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提高閱讀教學質量。通過分層教學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全面發展,達到“雙減”政策下的高質量語文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阮芳燕.基于“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2(07).
[2]鄧彩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分層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10).
[3]譚優生.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18).
[4]戴樹琴.梯度設計分層規劃——談梯度性設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使用[J].名師在線,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