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根 宋港 鐘志玲 鄺濤 廖懷章







[關鍵詞]神經根型頸椎??;項痹??;配伍規律;國家專利
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改變為基礎的疾病,多由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外傷或長期勞損等原因繼發病理改變而累計周圍組織,繼而引起疼痛、活動受限等臨床癥狀[1-2]。神經根型頸椎?。╟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是最常見的頸椎病類型,占70%以上[3],目前CSR的常規治療包括藥物、理療及手術等[4],而口服非甾體類消炎藥對癥治療可改善近八成患者的臨床癥狀,但長期使用易造成惡心、嘔吐甚至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5-6]。中醫藥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治療CSR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相對較少,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古方思路論治CSR恐難以滿足當代中醫臨床需求,故擬運用數據挖掘技術探尋國家專利數據庫中治療CSR的中藥復方及其配伍規律,以期為臨床防治或新藥研發提供思路借鑒。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來源
登錄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以檢索式“發明名稱=(神經根型頸椎病or項痹or頸痛)AND摘要=(中藥or中成藥or方劑or湯劑)”進行高級檢索,并限定專利申請時間為2000年1月至2022年5月。
1.2 復方數據篩選
1.2.1 納入標準 ①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內服藥物;②具有明確的藥物組成。
1.2.2 排除標準 ①復方主治病癥不唯一;②劑型不同但藥物相同;③藥酒、飲品及保健品等。
1.3 數據規范及統計學處理
①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7]及《中藥學》[8]對中藥名稱進行規范,并記錄性味歸經等屬性,后統計其頻數并利用Python可視化;②通過SPSSStatistics26.0與SPSSModeler18.0分別進行基于Pearson相關性的組間鏈接系統聚類和基于Apriori算法的關聯規則分析,得出關鍵聚類組合及對藥、角藥;③最后利用Cytoscape3.7.2進行中藥網絡構建,并以MCODE算法[9]挖掘潛在中藥集群。
2 結果
得到符合標準的中藥復方數據306條,具體分析見下。
2.1 專利復方主治證候分布
專利復方治療CSR以肝腎不足證為主,瘀血阻絡證、風寒濕阻證等次之,見圖1。
2.2 專利復方藥物頻數分析
2.2.1 單味中藥使用情況 共納入598味中藥,葛根(144次,47.1%)使用頻率最高,川芎(142次,46.4%)、當歸(137次,44.8%)、桂枝(113次,36.9%)等次之,詞云示意見圖2。
2.2.2 高頻中藥類別分布 ?;鶊D展示藥物功效類別數據流(圖3),高頻藥物類別以活血化瘀藥(33.2%)、解表藥(23.5%)及補虛藥(21.9%)為主,其中分別以活血止痛藥(17.2%),發散風寒藥(16.7%),補血藥(10.7%)常見。
2.2.3 單味中藥屬性頻次 所納入中藥的用藥頻次共計4164次,藥性多見溫、平(1760、799次),藥味多見辛、甘(2052、1607次),多入肝、腎兩經(2474、1428次),見圖4。
2.3 專利復方藥物關聯規則分析
關聯分析所得結果按置信度排列(表1),桃仁-川芎-當歸置信度最高,為89.19;桃仁-川芎-紅花提升度最高,為2.64;桂枝-葛根-威靈仙共現次數最多,為42次。
2.4 專利復方藥物聚類分析
專利復方高頻藥物聚類分析(圖5),當組間距離為20時可得到6類含2味中藥以上的聚類組合。
2.5 專利復方核心中藥網絡構建及潛在集群挖掘
原始中藥網絡由275個節點、9024條邊組成,后根據其拓撲屬性度值(Degree)、介數中心性(BC)及緊密中心性(CC)進行篩選,篩選流程及核心中藥網絡(圖6~7),節點越大度值越高,連線越粗聯系越強。潛在集群挖掘得到密集子網絡(圖8),分值越高關聯越強,最高為游草-走馬風-馬尾伸筋草-珍珠露水草-百眼藤。
3 討論
CSR以肩頸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癥狀,主要與頸椎退變造成神經受壓相關[10],屬中醫“項痹”范疇[11]?!吨T病源候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靈樞·百病始生篇》又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表棻圆C不外虛實兩端,虛者筋骨不榮,實者氣血不暢,相互交織,本虛標實[12]。
3.1 祛風散邪勿妄補,益氣活血以消瘀
專利復方治療CSR雖肝腎不足、瘀血阻絡證為主,但總體來看或以外邪為先,有如風、寒、濕等,占39.54%。關于本病證候的文獻研究不盡相同,但結果大多以風寒濕等外邪證候為首[13-14],說明外邪侵襲或是CSR的基本證候。實于外淫、痰瘀,虛于肝腎、氣血,治則虛虛實實,祛風散邪,益氣活血是也。如葛根、桂枝、羌活主治外邪頭項痛,能有效緩解神經病理性疼痛[15-17],增大疼痛閾值[18],葛根更能修復受損神經并延緩頸椎間盤細胞進程[19-20]。又如甘草、黃芪、川芎,甘草瀉而不驟,補而不速,緩急止痛療效確切[21];黃芪入脾土行三焦而暢周身氣血,驅衛外邪氣,而黃芪多糖亦有延遲椎間盤退變之功[22];川芎上行頭目,下調經水,內開郁結,旁達肌膚,亦可修復受損神經并緩解根性疼痛[23]。另外,關鍵角藥桃仁-川芎-當歸、桃仁-川芎-紅花、桂枝-葛根-威靈仙,前二者均含桃紅四物行氣通絡,活血消瘀止痛之意,而后者調達營衛而解傳陽明,共以祛風散邪,通絡止痛之功。
3.2 治血治氣別久暫,補肝益腎共相宜
初病在經以治氣,如C3(桂枝、秦艽、葛根、甘草、白芍、黃芪)與C5(白芷、細辛、羌活、防風、獨活)分別為桂枝加葛根湯和九味羌活湯加減,均以祛風散邪,通痹止痛。中期入絡以治血,如C1(沒藥、乳香、三七)與C2(雞血藤、丹參)二者均為活血化淤組合,前者辛散苦泄,相須為用,后者涼開溫補,相反相成;C4(紅花、桃仁、川芎、當歸)取之桃紅四物,筋脈得通,氣血得暢,瘀血得去,新血得生,痹痛自安。后期臟腑治肝腎,如C6(牛膝、杜仲、骨碎補)共寓補肝腎,強筋骨,引血下行,活血通絡。
3.3 潛方當需辨陰陽,治痹猶不離通絡
陰平陽秘,百病自除。甘溫祛內寒而溫經通絡,辛溫散外寒而氣血得行,痹痛自寧。痹痛久及肝腎真陰,血脈澀滯,加之剛燥風藥,暗耗陰液,則痹痛更甚,正如景岳所言:“治痹之法,只宜峻補真陰,宣通脈絡,使氣血得以流行。”發現“游草-走馬風-馬尾伸筋草-珍珠露水草-百眼藤”子網絡互聯得分最高。雖上述潛在藥物組合的現代研究較少,但其中藥屬性及其相關功能主治與CSR的病因病機及論治特點異曲同工。性平如游草解表散寒、馬尾伸筋草祛風除濕;辛溫如走馬風、珍珠露水草利濕消腫,四者通絡止痛之效兼備。百眼藤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研究發現其抗炎鎮痛作用顯著[24]。
綜上,本研究揭示了國家專利復方治療CSR的配伍規律,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后期將針對具體地域及各藥物用量,并結合當地名老中醫臨床經驗進行深入探討,以期成為臨床實踐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