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路生
摘? ?要:為全面支撐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網絡教學資源與學科教學工作的有機融合已然成為新時期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難以適應新時期的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主動融合素質教育理念,結合新課程改革內容,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切實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能。本文主要研究了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影視資源? ?應用策略
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點學科,語文學科具備人文性與實用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運用科學的教學模式,構建良好的語文課堂,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漢字、文化與語文知識內容。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側重于“填鴨式”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為了消除傳統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教師要堅持以信息化教育手段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影視資源是信息化教學的常態化內容,具有高度的直觀性、綜合性與實用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影視資源,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一、影視資源的概念
影視資源是指以電影、電視等形式呈現的一種資源,在形式表達上強調與多種藝術形式的融合,如音樂、文學和美術等,以新聞報道、紀錄片、電影、電視劇為主要代表。影視資源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藝術性特征。在學科教學領域,所涉及的影視資源主要是教育影視資源,即以教育教學為基本內容與目標的各類教學視頻,主要包括電影、電視和教學動畫等。結合實踐應用情況來看,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合理配置與應用教育影視資源,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影視資源的策略
目前,雖然影視資源已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從實際成效來看,部分教師并未深刻認識到影視資源的重要性,或選用的影視資源不合理,與教學目標不符,導致影視資源利用率不高,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基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實現對影視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應用。
(一)挖掘教材內容,高質量應用影視資源
影視資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輔助資源,教師通過合理選擇與科學應用影視資源,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效。在使用影視資源前,教師應該深度挖掘語文教材內容,確保選用的影視資源貼合課文內容,從而實現影視資源的高質量應用,避免出現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或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結合教材內容,定位影視資源與語文教材內容的結合點,做好銜接教學工作;其次,應該正確認識影視資源的作用,將其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輔助部分,避免對影視資源的過度使用,偏離課堂主要教學內容;最后,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結合影視資源,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分享,從而促進學生對本節課知識內容的理解,并將其延伸至生活中,使影視資源的使用價值最大化。
(二)結合課堂教學目標,提高影視資源利用率
為持續提高影視資源的教學利用率,教師應該結合課堂教學目標及相關內容,對當前選擇的影視資源的可行性與科學性進行準確的判斷與分析。在判斷與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影視資源的內容、形式與畫面,在確定其符合教學要求后,還要根據影視資源的具體特點,統籌安排教學環節,將影視資源適當納入教學環節,提高影視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父愛之舟》時,考慮到本單元的主題是“舐犢情深”,閱讀要素是“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習作要素是“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對此,在課堂導入環節中,筆者給學生播放了《海底總動員》的電影片段。這部動畫電影以簡單且溫情的故事情節講述了父愛,既符合課文的教學目標,又不會因為情節過多而分散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學生觀看電影片段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關注細節,從中感受父愛的偉大與深沉,并由此延伸到課文內容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質效。
(三)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科學選擇影視資源
在應用影視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應重點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狀態,對影視資源進行合理的篩選與高效的應用。一般來說,小學生的身心尚未發展成熟,活潑好動且好奇心較強。因此,在選取影視資源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注意力,增強影視資源的針對性與趣味性,讓學生主動學習、深度思考,發展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時,考慮到學生與課文所處時代相去甚遠,可能無法切身感受五壯士身上不畏犧牲的崇高精神。對此,筆者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將近幾年的愛國主義電影組合起來,剪輯成了一段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真切感受五壯士的愛國精神和英雄氣魄。在觀看視頻后,鼓勵學生結合文章內容,與同伴進行討論,闡述個人的觀后感,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的印象。在此基礎上,筆者還引導學生延伸學習,將狼牙山五壯士身上所具備的優秀品質轉化成現代社會應具備的優秀品質與精神,進而指導學生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根據教學需求,精準把握影視資源的運用時間
從客觀上來講,影視資源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結合以往的教學實踐經驗來看,如果影視資源占用教學時間過長,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容易偏向影視資源,從而忽略課堂教學內容,對正常教育教學會產生滯后性影響;如果影視資源占用教學時間過短,學生又難以從文字內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效率會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學中引入影視資源時,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安排和教學進度,對影視資源的運用時間進行合理的控制,避免課堂教學偏離教學主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首先,教師應結合班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學習情況和學習狀態,對學生當前的情緒狀態、感知記憶能力、興趣偏好等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影視資源融入課堂教學。其次,應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合理安排影視資源的運用時間。最后,在使用影視資源前,應讓學生提前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致的了解,進一步增強影視資源教學的輔助性優勢,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應結合影視資源的教學優勢,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在此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熱情,深化影視資源的實用價值,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何麗珍. 小學寫作教學中微電影資源運用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0.
[2]莊硯芹.淺談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5):67-68.
[3]胡美霞.基于影視資源的小學語文教學效用分析與實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12):71-72.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蓉江新區潭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