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海濤
[摘?要]?本文探討了初中音樂教師如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采用多元化評價的實踐方法,強調了音樂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傳統的評價方法往往存在問題,如過度強調審美感知和難以反映多元化特質。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四個關鍵的評價方法,即教師評價、學生對教師評價、學生之間評價,以及增添教學評價趣味性。本文旨在探討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音樂教學評價的意義,并分析目前音樂學科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初中音樂核心素養多元化評價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核心素養;多元化評價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3)12-0189-03
音樂教學作為一門藝術教育學科,旨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但如何有效地評價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挑戰。合理地解決該問題,有助于更全面地評估學生的音樂素養,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并培養協作精神和創造力。多元化的評價方法為音樂教育提供了更全面、更有效的工具,以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
一、核心素養下音樂教學評價的意義
(一)學科教學目標是學科核心素養,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評價策略
音樂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這不僅包括傳統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還包括音樂的創造性和表現性特質,以及深刻的音樂欣賞能力。然而,傳統的評價方法通常過于強調記憶和技能方面的考核,往往忽視了音樂教育更深層次的價值。因此,音樂教師需要積極改變教學評價策略,將學科核心素養視為評價的關鍵指標,以更全面、多維度地實現音樂教育的目標。
在音樂教育中,學科核心素養不僅包括學生對音樂的基本理解和技能掌握,還強調他們在音樂創作和表演中的個性發展,以及對不同音樂形式和文化的欣賞。這意味著評價應該關注學生在音樂學科中的多元成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是音樂理論與知識。?評估學生對音樂理論和歷史的理解,包括音樂的起源、發展和不同音樂流派的特點。
二是音樂技能。這包括演奏技能、聲樂技巧、作曲和編曲的能力,以及音樂制作和錄音等方面的技能。
三是音樂表現力。考查學生的音樂表演技巧,如音樂表達、情感傳達和演奏技巧,以及創造性的音樂表演能力。
四是音樂欣賞與文化理解。評價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包括世界各地的音樂傳統和文化,以及對音樂作品的深入欣賞能力。
傳統評價方法往往無法全面衡量這些方面,因此需要音樂教師重新思考評價的方式和標準,以確保評價策略能夠促進學生在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發展。這一轉變不僅有助于提高音樂教育的質量,還能夠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潛力,為他們未來的音樂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基于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特質,需要教師探索相應的教學評價策略
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豐富多彩性要求我們重新審視教學評價方法,并積極尋求與每個素養維度相適應的評價策略。這種積極探索不僅有助于確保評價的全面性,還能夠精確地反映學生在音樂學科不同方面的成長,從而更好地促進他們音樂素養的綜合提升。
一是音樂理論與知識評價。音樂教育的一個關鍵方面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理論和知識的深刻理解。為此,教師可以采用課堂測試、作業、項目報告和獨立研究等方式來評估學生的音樂知識掌握情況。這樣的評價方法有助于確定學生是否理解了音樂的基本概念,如音符、音階、調式和節奏,以及對不同音樂流派和時期的了解。
二是音樂技能評價。音樂技能是學生在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全面評估學生的音樂技能,教師可以采用實際演奏和表演評價,包括個別演奏評估、音樂會演出、錄音和視頻記錄等方式。這種評價方法有助于確定學生的演奏水平、聲樂技巧、樂器掌握和音樂表現能力。
三是音樂創作能力評價。音樂創作是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之一,評價學生的創作能力需要教師采用創作作業、作曲項目評估、作品展示和反饋等方法。這有助于了解學生是否能夠創造獨特的音樂作品,表達自己的音樂觀點和情感,并通過創作表現出獨創性和創造力。
四是音樂欣賞評價。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音樂情感和審美理解的關鍵環節。為了評價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教師可以采用組織聽音樂會、討論音樂作品、撰寫音樂評論和參與音樂欣賞項目等方式。這種評價方法有助于確定學生是否能夠深入欣賞不同音樂作品,并用音樂語言準確描述和表達他們的聽覺體驗。
總之,音樂教育需要教師積極探索多樣化的評價策略,以適應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多元特質。這樣的評價方法不僅有助于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音樂素養,也能夠激勵學生在音樂領域不斷進步,擁有更豐富的音樂體驗和素養。通過這種積極的評價方法,音樂教育可以更好地實現其培養音樂人才和音樂欣賞者的使命。
二、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現狀
(一)評價內容過度重視審美感知,忽視學生的文化理解程度和藝術表現
當前,音樂教學評價存在一個顯著的問題,即評價內容往往過于偏重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感知,而相對忽視了他們對音樂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音樂藝術表現方面的潛力。這種偏向導致學生的音樂認知變得狹隘,難以真正體驗音樂的豐富性和多元性。
在傳統音樂教育中,評價往往以學生的音樂演奏或作品呈現的美感和技巧水平為主要標準。這種單一性的評價方法雖然對于音樂技能的培養有一定的幫助,但忽略了以下幾個關鍵方面:
一是音樂文化理解。音樂是一門承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藝術形式。評價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包括不同國家、地區和歷史時期的音樂風格。這有助于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使他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音樂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二是音樂創作和表現。音樂教育不僅應該培養學生成為出色的聽眾,還應該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表現欲望。評價應該包括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以及在音樂表演方面的才華。這樣的評價方法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創作和表演活動,發揮他們的潛力,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音樂表現技能。
三是音樂綜合素養。評價不應僅僅關注學生的音樂技能水平,還應該綜合考查他們的音樂素養,包括音樂歷史、音樂理論、音樂欣賞和音樂技巧等方面。這有助于形成更全面的音樂教育,培養具備廣泛知識背景的音樂愛好者和專業從業者。
(二)評價方式無法體現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多元性特質
傳統的音樂評價方式主要包括考試、測驗和演奏評分等,這些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評估學生的音樂技能和知識掌握情況,但存在一個顯著問題,即難以全面反映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多元性特質。音樂是一門極具多樣性的藝術,它融合了理論、實踐、情感和文化等多個維度。因此,我們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更準確地考查學生在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綜合表現。
傳統的評價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習成績和考試評估。音樂教育中常見的考試和測驗往往側重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如音樂理論的考核和音樂歷史的測驗。
二是演奏評分。學生的演奏技能通常通過評分和比賽來評估。雖然演奏是音樂學科的關鍵組成部分,但僅僅通過演奏技巧來評價學生無法全面衡量他們的音樂素養。
三、初中音樂核心素養多元化評價的實踐策略
(一)教師評價
教師在音樂教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不僅是知識傳授者,更是學生音樂素養發展的引導者和評價者。為了促進學生在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全面提升,教師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音樂素養發展情況,并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反饋。
第一,教師可以通過定期的音樂作品展示來評價學生。通這種方式鼓勵學生在音樂會演、音樂劇或錄音等形式中展示他們的音樂才華。通過觀察學生的音樂表現,教師能夠更準確地評估他們的音樂技巧、表現力和創造性。
第二,教師可以提供個性化的評價反饋。不同學生在音樂學科中的強項和需改進之處各不相同,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這可以包括針對學生音樂作品的詳細評審,以及針對演奏技巧、音樂理論知識或音樂表現的個性化建議。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克服困難,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第三,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音樂作業來評價學生。這些作業可以涵蓋音樂理論、創作、演奏和欣賞等多個方面,以確保全面評估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音樂作業可以包括音樂分析、創作樂曲、演奏獨奏或合奏、音樂歷史研究等。通過不同類型的音樂作業,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音樂才能和知識水平。
(二)學生對教師評價
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反饋是音樂教育評價中的另一個關鍵元素。鼓勵學生參與評價過程,讓他們分享自己對音樂素養的認識和成長感受,可以極大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第一,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音樂素養。通過自我反思和評價,學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音樂技能、知識水平和藝術表現,明確自己的強項和需要改進之處。這種自我認知有助于學生更有針對性地制訂學習目標,并采取措施改進自己的音樂表現。
第二,學生的反饋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和反饋了解他們對音樂課程的期望,以便更好地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這種師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了更富有參與性的音樂教育環境的建立,使學生更有動力地投入學習。
第三,學生的反饋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當學生感到他們的聲音被聽到和尊重時,他們更有可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種互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信心,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
為了促進學生對教師評價的參與,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定期舉行學生評價會議。定期舉行學生評價會議,鼓勵他們分享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感受和看法。這可以是小組討論、個別會談或在線調查的形式。
二是提供自我評價工具。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自我評價工具,幫助他們系統地反思自己的音樂學科發展。這可以包括自我評估表格、寫作任務或錄音自我評價。
三是積極回應學生反饋。教師應積極回應學生的反饋,表現出對他們意見的重視。這有助于建立信任和開放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評價過程。
(三)學生之間評價
音樂教育不僅僅是個體努力的過程,還涉及團隊協作和交流。學生之間的評價和互助在音樂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促進彼此的學習和進步,培養協作精神和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第一,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鼓勵了集體學習和協作。在合作項目中,學生可以互相評價和反饋彼此的音樂作品、表演或創作。這種評價不僅有助于發現每個團隊成員的優勢和不足,還能夠促進團隊合作,共同努力達到共同的音樂目標。
第二,學生之間的評價和意見交流可以促進思維碰撞和創新。當學生分享自己的音樂見解和建議時,他們可以啟發彼此,激發新的音樂思維和創意。這種積極的交流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概念和技巧,并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第三,學生之間的評價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反饋來源。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音樂經驗和觀點,因此他們的評價能夠提供豐富的視角和建議。這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音樂發展需求,并改進他們的音樂表現。
為了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組織團隊項目。安排學生參與團隊項目,如合唱團、樂隊等,鼓勵他們在合作中相互評價和協助。
二是設立評價標準。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以確保評價是客觀和有針對性的。
三是鼓勵開放性討論。促進學生之間的開放性音樂討論,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音樂見解和體驗。
(四)增添教學評價趣味性
音樂教學評價的趣味性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他們的參與度至關重要。創意性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使評價過程更具吸引力,還能更全面地評估學生的音樂素養。
第一,音樂比賽是一種增添趣味性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組織音樂比賽,讓學生展示他們的音樂才華和技能。這可以包括獨奏比賽、合唱比賽、樂隊對抗賽等。音樂比賽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夠評估他們在不同音樂領域的表現。
第二,音樂會演是另一種增添趣味性的評價方式。學生可以在音樂會上展示自己的音樂作品,與同學和家長分享音樂的樂趣。這種公開表演不僅有助于學生鍛煉音樂表現能力,還能夠評價他們的舞臺表現和音樂交流能力。
第三,音樂故事創作也可以成為評價過程中的有趣元素。學生可以創作音樂故事,將音樂與敘事相結合,通過音樂表達情感和故事情節。這種評價方式不僅能夠評估學生的創造性,還可以培養他們的音樂故事敘述能力。
為了增添教學評價的趣味性,教師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一是開展主題活動。設計有趣的評價活動,如以音樂為主題的派對、音樂藝術展示或音樂電影之夜等,讓學生積極參與。
二是引入技術元素。利用技術工具,如音樂制作軟件或在線音樂合成工具,讓學生參與創造性的音樂項目,增強評價的創意性。
三是鼓勵學生選擇評價方式。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評價方式,以增強他們的主動性和參與度。
總之,增添音樂教學評價的趣味性不僅可以使評價過程更富有吸引力,還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創造力。這種創意性的評價方式有助于實現音樂教育的目標,培養更具音樂素養的學生,同時也豐富了音樂教育的體驗。
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關鍵,而評價在這一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著重強調了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音樂教育評價的意義和必要性,同時也提出了解決當前評價方法存在問題的多元化實踐策略。
參考文獻:
[1]陸雯.核心素養下初中音樂教師多元化評價的實踐方法[J].讀寫算,2023(16):116-118.
[2]王小卉.初中音樂核心素養多元化評價的實踐探究[J].知識文庫,2022(13):124-126.
[3]盛淑嫻.初中音樂核心素養多元化評價工作的有效實施[J].天津教育,2021(27):139-140.
[4]夏顯東.初中音樂核心素養多元化評價的實踐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21):61-62.
(責任編輯:宋倪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