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湘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育越來越重視核心素養培養,不僅要求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此,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將數學化思想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數學方法和思想,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 計算教學? 數學思想
計算作為數學的基本內容,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提升學生數學水平的關鍵因素。計算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數學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教授計算知識,并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到實踐中,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而數學化思想就是用數學的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具體的現象,用數學的眼光將生活現象進行整理,挖掘其中的數學元素,并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對數學教育和學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數學化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數學知識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性,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發現各種數學知識之間看似沒有關聯,但在應用過程中會歸到一處,將分散的知識點歸結一處的過程就是數學化思想的體現,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如果采用傳統灌輸式教學,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較為淺顯,很快就會將知識遺忘,而應用數學化思想,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將知識學以致用,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問題,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問具體,從而形成正確的數學觀,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1]
二、常見的數學化思想
(一)歸納思想
歸納就是通過對事物的一小部分的研究和推理,總結出事物的整體結構,是從特殊到一般、從個別到整體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這種思想通常應用于總結規律類題目,如常見的“按規律填一填”計算題,在面對這類問題時,可以先分析前幾個數字的排列組合,總結出規律,再推理出后面的數字,這類找規律的題目中也蘊含了計算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只要掌握規律,就能夠通過推理和運算找到答案,因此,掌握歸納思想,就能夠推理出這類題目的規律,從而掌握學習方法,更好地解決這類問題。
(二)數形結合思想
數形結合是指通過將數字與圖形之間相互轉化,將抽象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直觀化,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問題,數形結合有借助圖形解數和借助數解形兩種方式,在數學計算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式。[2]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嚴密性,而小學生思維能力有限,對事物的認知以形象思維為主,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能夠彌補數與形之間的短板,助力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幫助他們運算,提高數學計算能力。
三、數學化思想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明確教學目標,在實際情境中實現數學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需要長期堅持努力,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熟練掌握各種數學化思想,才能夠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為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把握數學難度,訓練學生運用數學化思想解決計算問題,發展數學思維。同時,教師要根據數學計算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識。數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構建主義認為,學習與社會生活是相互聯系的,將學習置于實際情境中,有利于知識體系的構建。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的計算教學側重技巧化與形式化,計算訓練單調,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因此,教師要將計算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計算知識來源于生產實踐中,是生動的數學活動,將計算置于現實情境中,能夠使教學更加生動,將計算方法的探究與實際問題的解決融為一體,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究計算知識,主動探究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滲透數學化思想,掌握數學的本質。將計算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能夠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理解運算的意義,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應用計算知識解題,淡化程序化的法則和公式敘述,強化學生在計算過程的經歷,從而加深學生對算理和算法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強化對計算知識和數學本質的掌握,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二)計算教學生活化,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生活化教學是指以現實生活為原型,以生活案例、現實情境等方式呈現抽象的知識,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探究知識,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提高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計算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體會到數學計算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明白和數學的學習價值,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把握生活化的度,尋找數學化與生活化之間的平衡點,不能片面地追求生活化,如果過于注重教學“生活化”,會削弱“數學化”,使學生對數學的探索停留在生活感知階段,缺少對抽象化數學知識的提煉,影響教育效果。如果過于注重“數學化”,會使教學單調枯燥,讓學生產生抵觸和畏懼情緒,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必須意識到,生活化是計算教學數學化的重要途徑,實現生活化與數學化和諧統一,是滲透數學化思想的關鍵,這要求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從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構建生活化數學內容和數學問題,將理論融入到實踐中,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讓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掌握計算知識。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在計算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地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要在學生已有的經驗上構建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獲得新的知識,使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例如,在“加減法的簡便計算”的教學中,學生對“多加要減去、多減要加上”內容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創設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將數學問題生活化,從生活常識中提煉數學知識,將抽象的算法算理簡單直觀化,讓學生快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教師還可以設計相似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計算,觀察這些問題的解法,歸納出簡算方法,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構建更高層次的數學模型,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使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挖掘數學問題、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
(三)在活動中滲透數學化思想,促進互動交流
動手實踐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小學生在學習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設計直觀性強的動手操作活動,將數學化思想滲透其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數學知識,探究算理,豐富感性認識,獲得深刻的體驗,從而掌握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例如,在分數除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將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是整張紙的幾分之幾?讓學生根據以往所學的知識進行猜想,再動手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倡算法多樣化,注重互動交流,讓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探究,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如有的學生認為將4/5分成兩份,就是將4個1/5分成兩份,每份就是2/5;有的學生認為將4/5分成兩份就是將這個整體再分成兩份,每份是4/5的1/2,也就是4/10,簡化后為2/5。不同學生思考的角度不同,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并進行討論交流,能夠拓展思維空間,讓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實現對數學化的不同需求。由于小學生自身能力有限,在學生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運用數學化思想解決問題。
此外,教師要重視知識間的遷移,在遷移中實現縱向數學化,引導學生在數學內部探究,發現數學規律,從中得出新的知識和方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掌握數學本質。縱向數學化是依靠邏輯和思維對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將各個數學知識相互聯系,從而實現知識遷移,使學生獲得新的認知,并將新舊知識相結合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例如,在“小數除以小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列舉整數除以整數、整數除以小數的題目,讓學生分析計算,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和算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進行探究,以圖形助數,直觀地呈現算法問題,從中發現除法的運算規律,并將舊知識遷移到新的問題中,解決小數除以小數的問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正霞.計算教學如何體現數學化思想[J].新課程,2022(24):200-201.
[2]趙艷紅.計算教學如何體現數學化思想[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0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