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斐斐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拓展,德育、核心素養教學也日漸成為各學段教師重視的教育任務。小學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在立德樹人教育上有著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優勢,因此為進一步將立德樹人教學思想融入至語文教育中,那么教師就需要深挖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基于此,對于“立德樹人”思想融入小學語文教育的方式,筆者做了如下闡述。
關鍵詞:立德樹人? 小學語文? 策略
引言:小學生處于道德價值、能力、思維形成的初級階段,對于他們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奠基作用,因此教師可利用小學生積極性高、思維活躍的特征,通過針對性的指導以及理論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深挖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并且將其納入日常課堂各個環節中,從而確保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德育教育能夠被充分展現,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挖掘課本中的德育資源
將立德樹人教育思想融入到小學語文教育中,首先教師需要在教材中挖掘、探索其中的德育教學資源,從而將這些資源充分運用起來,并且可以適當融入課外的德育資源。充分的德育資源是教師教學以及活動開展的依據,也是學生能力提升、品質培養的根本。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學要求,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從而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落實德育工作的開展。[1]
以《黃繼光》(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四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就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為教育引導者的身份,帶領學生積極學習教材中所富含的德育知識。這一課中描述了愛國英雄、戰斗烈士黃繼光的故事,其中包含了愛國主義、思想品質方面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首先通過播放教學視頻讓學生充分了解抗美援朝以及烈士黃繼光犧牲的原因,然后再結合文章內容讓學生體會是革命先烈的英勇就義才換來了當今穩定、繁榮、安寧、幸福的生活,從而將本課內容充分利用起來,促使小學生的愛國思想、愛國品質、愛國精神能夠得到有效培養。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內容,能夠滿足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對于小學語文所提出的教學要求,也是提升語文教學效果、落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2]
二、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方式
為有效將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就是教師首要的工作目標。首先教師可以整合課本內容,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育人效果,將德育融入課堂教學中。其次,教師可以針對于不同課文進行有效拓展、延伸,讓學生在學習文章內容的同時能夠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以及文章所處時代背景,以此增加學生認知、擴充他們的知識視野。
例如,在《媽媽睡了》(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2第四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融入生活化內容,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的媽媽在家庭中都是如何照顧自己的,從而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媽媽對于自己的關愛,以此啟發學生關愛母親、孝順母親信念。同時在這一課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適時的引入我國古代“二十四孝”的內容,從而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思想。此外,在部編教材中也編排了很多古詩內容,教師也可以將立德樹人滲透進古詩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分析古詩內容、探究古詩內涵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自身的德育素養。
三、開展實踐性的德育活動
語文具有實踐性強的特征,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也會借助教學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效果。因此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思想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辯論、演講、手工制作、詩詞朗誦、口語交際等多樣化的實踐活動,進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中,學生也能夠感受到語文所富含的豐富知識,促使學生能產生不同的看法和認知,從而助力于學生思想、品質、素養的培養。
例如,在《宇宙生命之謎》(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設計了“宇宙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辯論主題,正方是宇宙中有生命存在,反方宇宙中沒有有生命存在,學生可根據自己認知選擇陣營,教師也預留了五分鐘的準備時間,然后一場精彩的辯論比賽就開展了。辯論比賽能訓練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此外,在課后教師也同步設計了“了解宇宙生命的奧秘”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搜集資料,從而進一步擴展自身的知識體系。課上實踐活動和課后實踐活動的結合,能夠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果。
結語
綜上所述,將立德樹人思想融入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首先可挖掘課本中的德育資源,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同時需要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完善自身思維,培養自身的德育素養。最后要借助實踐性德育活動開展,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品質、思想。
參考文獻:
[1]胡月娟.“雙減”背景下將“立德樹人”思想有效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2(43):4-5.
[2]陳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J].江西教育,2022(4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