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愷
摘要:小學是學習的基礎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剛開始發展,所以,這也是培養他們核心素養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學科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了現代教育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思維、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等方面的內容,培養學科素養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這就需要老師改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提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科素養? 自主性
前言: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培養學科素養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品質和能力。現代社會的發展不再是只關注學生的分數成績,而是注重綜合能力的發展。小學是學習的基礎階段,小學數學作為主要學科之一,培養學科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小學數學的學科素養包含了數學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內容。培養數學的學科素養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但是學科素養的培養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需要經歷一個過程,要在一點一滴中逐步建立。需要老師改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科素養的構建和落實。
一、樹立終身發展理念,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落實學科素養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教師的工作。在培養學科素養的過程中,老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老師只有具備相關的教學觀念和專業素養,才能對學生進行學科素養的培養,如果老師的思維和能力始終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那么想要落實學科素質就很難。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多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思維,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其次,要建立綜合學習的理念,不要把自己的思維局限在數學一門課程上,學會打破學科的界限,拓展自己的綜合能力,只有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才能真正把學科素養落實到位。
二、構建知識體系網絡,實現學科內和學科間的融合
老師要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把教學內容整合起來,建立知識體系,同時在學科內整合的基礎上,把學科與學科之間聯系起來,實現學科內和學科間的融合,促進整個知識體系的構建。小學數學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根據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進行整合。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老師可以把小數的加減法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整數的加減法聯系起來,比較一下兩者的加減法運算有什么不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通過思維導圖的方法展示出來,讓學生對比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印象,再比如,教學“年、月、日”這一課時,可以把自然科學中的“地球的運動”結合起來,帶領學生了解地球的運動規律和晝夜交替現象與年月日的關系,把數學和自然學科相結合,實現學科和學科之間的融合,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三、組織實踐活動,激活學生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除了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實踐活動對于學科素養的構建也有重要的作用。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的身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學生可以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方法,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和解決。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面積”這一課時,老師可以設計一個實踐活動:要在一面墻上鋪設墻磚,有白色、黑色和藍色三種顏色的正方形磚,怎樣設計才能把這些磚都用完,并且要用墻磚拼出圖案,讓整個墻面看起來美觀大方。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圖案,自己計算面積,可以分小組進行,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會比較感興趣,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鞏固學習面積計算公式,還可以激活學生思維,大膽發揮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四、探索多元評價方式,不斷修正和完善個性化教學
落實學科素養還要注意評價方式的改變。老師要探索完善教學評價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給不同情況的學生提供更加合適的教學方法,要關注學生的能力和優點,因材施教,特別是學困生,可以利用一對一幫扶等措施來輔導他們,幫助他們學習知識,還可以把教學過程制成小視頻,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什么時候學習,選擇哪些內容學習,或者是采用小班教學,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所提升,從而完善個性化教學。
總而言之,培養學科素養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要提高自身素質,改變教學理念,構建知識體系,組織實踐活動,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真正落實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