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懸 杜冰玉
學生在班級里,通過集體的共同學習與生活,養成行為規范,積累社會經驗,逐步培養個人在集體中的角色意識、責任意識、平等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班級可以成為學生個體發展的場所,同時班級也是學生個體與群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重要陣地,學生在班級的各種教育活動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為今后轉換社會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們在班級管理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他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成為學生成長的家園,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班級中成長”。本文從以下幾點簡單談談如何全力以赴抓好班級文化建設。
一、班級組織建構應當努力建成更好的狀態
在班級建設中,我們會選拔和培養班干部,充分發揮他們在自我管理和班級建設中的帶頭作用,其中常見的有中隊長、小隊長;有班長、學習委員。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班集體的組織機構可以有新的調整或增設。如設置工作坊制或者社團制:根據每期學生們的全面發展目標,由學生推選、毛遂自薦、民主選舉等方式選出每期的閱讀坊主(團長)、藝術坊主(團長)、運動坊主(團長)、科創坊主(團長)等。各坊主或團長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組建線上和線下團隊,做好人員分工,安排好線上和線下的活動。有了這樣的班級組織建構,就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搭好了支架,使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了組織的依靠和督促,有了共同學習和進步的團隊支撐。
二、班級環境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力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說過:“用環境,用學生創造的周圍情景,用豐富的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一個微妙的領域。”班級環境就是這樣一個微妙的領域。
(一)班級教室環境的打造。班主任要利用好教室的每一個物理空間,實現班級物質文化的育人功能。可以發揮各工作坊(社團)的力量,讓他們參與到教室的布置中,并提出凸顯自己工作坊(社團)特色的設計。比如,生物工作坊(社團)可以推薦選擇適合室內栽培的綠植;經典誦讀工作坊(社團)可以推薦古語座右銘;美術工作坊(社團)可以推薦教室美化方案;閱讀工作坊(社團)可以設計教室書吧等等。教室的每一面墻、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學生因全面發展而帶來的生活和學習的趣味,定然會滋養他們不斷成長。
(二)班級網絡環境的建設。我們要緊跟智能化時代,不能忽略網絡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因此,班主任要制訂班級網絡規范,對學生進行文明上網的引導和教育,以凈化班級的網絡環境。學生的微信群、QQ 群、博客、各工作坊的線上群等要設置專門的安全文明員,班主任要有意識地推送正能量的網絡信息,引導學生積極做適應未來社會全面發展的人才,讓班級網絡環境安全健康,蓬勃向上。[1]
三、學校、家庭、社會資源是班級健康成長的堅實后盾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學生成長的三個重要領域,而班主任的重要管理職能就是要凝聚這樣的教育合力。
(一)任課老師的聯盟教育。班級任課老師是最專業的教育資源。班主任要挖掘并團結他們的力量,為學生全面發展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專業指導。
(二)家長群體的聯動教育。家長是最重要的教育伙伴。班主任要通過家長會,班級微信群,家教沙龍等方式和家長達成全面育人共識,并開展“家庭日”“家長課堂”等線上線下活動,讓家長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支持者、參與者。
(三)社會資源的聯展教育。過去——書本是孩子的世界,現在——世界也是孩子的書本。班主任要倡導孩子們走出學校、家庭,走向社會,讓社會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共同體。如參加半程馬拉松比賽;“書店時光”的閱讀打卡;藝術之旅的研學活動等。在這個良好的班級生態圈里,每一位老師、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社會教育的因素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助推力量。
四、努力保障班級全面發展
學校現有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地方課程,但班級特色課程的開展不甚普遍。班主任可以根據班級學生全面發展目標, 開展班級特色課程。班級特色課程的內容,可以一學期一特色,也可以根據學生每期全面發展目標,開展多類型課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輸送營養。[2]
(一)線下課程。利用班會、課程輔助課,住讀的孩子還可以利用晚上的選修課等時間,整合老師為學生進行線下的特色課程的教授。如:書法、音樂、文學鑒賞、陶藝等。
(二)線上課程。線上的課程主要安排在節假日,尤其是寒暑假時間。線上課程因為不受空間的限制,而且互動性強,所以在形式和內容上可以更加靈活多樣。比如:網絡微課、線上主題沙龍、影視欣賞、專題講座等等。
總之,只有實現班級文化建設的科學化、民主化,學生的身心才能健康發展,才能實現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從而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魏忠.智能時代的教育智慧[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