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英
摘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需要教師推動音樂課堂提質增效的實現,提升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而唱奏教學作為一種將演唱與演奏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在促進學生感知力、表現力以及實踐力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其應用到音樂教學中意義重大。基于此,本文將探究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應用唱奏教學模式的有效路徑,以期為相關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 ?音樂課堂 ?唱奏教學
一、學唱歌曲,初步感知
歌曲演唱結合了語言與音樂,在培育學生音樂感知力、審美力以及表現力上均發生著重要的作用。唱奏教學的開展首先應組織學生學唱歌曲,讓學生在歌曲演唱過程中初步感知音樂的氛圍、情緒與內涵等等,讓學生體會歌曲演唱中的力度變化、氣息變化以及情感變化等等,使學生能夠切實沉浸在具體情境中初步感知音樂,激活學生參與唱奏教學的積極性,保障唱奏教學實效。因此,教師要提升歌曲學唱的高效性,為唱奏結合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組織學生學唱《青春舞曲》這一歌曲的過程中,要注重借助構建情境、視聽聯覺以及動聽聯覺等形式激活學生情感、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帶來愉悅、輕快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歌唱中體會樂曲的節奏感,以便學生能夠運用口風琴這一樂器表現樂曲情緒,提升學生的音樂實踐力。[1]
二、器樂吹奏,以唱帶吹
器樂吹奏是開展唱奏教學的關鍵環節。學生應通過歌曲學唱對歌曲的情緒、內涵等進行了初步感知,教師要立足學唱基礎開展器樂吹奏教學,開展指法練習、調式音節練習等等,使學生在口風琴吹奏的過程中感知音樂的旋律變化與節奏變化,深刻感悟音樂內涵。依舊以《青春舞曲》的唱奏教學為例,《青春舞曲》節奏歡快、情緒飽滿,充滿著青春的氣息。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器樂吹奏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維吾爾族服裝與舞蹈動作,為學生帶來沉浸式吹奏體驗,在準確把握音樂曲調、節奏、速度與情緒的基礎上吹奏樂器,有效突出學生在音樂唱奏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以主動認真的態度、飽滿高昂的情緒參與到口風琴演奏中,在演奏過程中得到識譜能力與口風琴吹奏能力的提升。
三、唱奏合一,唱奏互動
歌曲演唱教學與器樂吹奏教學的高效開展為唱奏合一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師在組織唱奏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根據學生的歌唱水平、吹奏能力以及興趣方向進行音樂學習任務的合理分配,實現口風琴吹奏、歌曲演唱、打擊樂演奏等工作的有效協調,讓學生通過協作分工共同演奏出美妙的音樂,激活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獲得感與成就感,激活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2]以《小鳥,小鳥》一曲的唱奏教學為例,《小鳥,小鳥》一曲輕快活潑,注重讓學生對6/8拍的強弱規律進行準確把握,教師在組織本課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口風琴演奏任務、唱歌任務以及打擊器樂演奏任務的具體分配,并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畫面與音頻進行演奏情境的創建,讓學生在具體、真實的情境中合作唱奏歌曲《小鳥,小鳥》,有效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與小動物的情感,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學生能夠應用音樂優化現實生活,主動去發現自然美、生活美與社會美,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與幸福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教學的高效開展影響著學生的審美、情操與心靈。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音樂教學也面臨著激發創造活力、發展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任務,而唱奏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教師要組織學生參與到歌曲學唱、器樂吹奏以及唱奏互動中,激活學生的音樂學習動能,使學生能夠切實具備全面發展與幸福生活必備的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朱怡.唱奏互助提升音樂教學有效性研究[J].成才之路,019(12):93.
[2]薛金. 口風琴輔助教學提升初中生音樂素養的問題與策略[J]. 中國音樂教育,2020(1):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