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君 李先山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職業選擇的自主性越來越強,求職環境也日益復雜多變,而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個人價值的實現有著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以促進高職生職業發展為目的,采取文獻分析等方法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進行研究,并從如何提高教育實效性的角度提出如下參考建議:明確課程目標,提高學生思想認識;著眼階段培養,實現全程教育指導;重視師資建設,保障教育實際效果;整合優質資源,完善協同育人體系。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0?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1.043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這一新的定位,為職業院校學生開啟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此背景下,職業院校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學生還沒有對自己的興趣、專長、性格和價值觀形成清晰的認識,也沒有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作出明確規劃,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就業形勢和職業領域了解不夠。同時,學校職業規劃和生涯輔導研究的重心在學生就業問題,對學生的綜合發展不夠重視,導致教育工作缺乏實效性。針對此,在職業教育發展新時期,高職院校應提高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的重視,對學生做好自我價值、升學方向、就業選擇等方面的指導,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明確課程目標,提高學生思想認識
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是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旨在激發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從生涯建構、制定計劃、付諸實踐的角度出發,將生涯規劃理論與實踐行動相結合,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掌握合理的生涯規劃方法,提升職業發展的適應力與競爭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未來努力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高職院校在課程教學指導中,應根據各專業特色、學生特點、社會需求,進行規劃,將專業學習實踐與職業發展實際需求相結合,采用多種教學形式開展,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指導,讓學生基于已有理論較為清晰地認識自己,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理清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一要明確自身實際情況。這是一個自我分析的過程,分析的內容包括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身體狀況、教育及家庭背景、能力、專長、志向、價值取向、經歷等。學生經過這樣的自我剖析能夠對自己形成全面的了解。二要明確自身需求。這是目標展望的過程,展望的內容包括學習目標、職業目標、收入目標、名望期望和成就感。通過展望學生能夠勾畫自己的未來圖景。三要明確自身特長。學生應回答好“我能做什么或適合做什么?”“我的專業技能以及職業技能何在?”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認識到學以致用,并不斷積累自己的專業相關知識技能以及社會實踐經驗,通過對自己的評估,判斷出自己能做什么以及適合做什么。四要找準職業支撐點,明確自己具備哪些職業優勢及競爭能力,并從優勢入手,找到合適的職業,讓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五要明確自己能夠選擇的職業。在職業生涯中,期待和現實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學生不僅要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還要能夠根據客觀條件回答好“我能夠選擇什么?”這一問題,并靈活調整,以更加合適的方式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目標。
通過這樣的課程指導,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專業學習、就業前景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形成更加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在校期間夯實專業基礎、提高綜合素質,并加強自我認知、挖掘自身優勢、科學制定生涯規劃,將個人才華與家國需要融于生涯規劃之中,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1]。
二、著眼階段培養,實現全程教育指導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存在形式化的弊端,如教師只是根據學校要求在開學之初展開了職業規劃教育,之后就將其拋擲腦后,在學生即將畢業時則“臨時抱佛腳”,指導學生做出職業選擇。這樣的教育指導缺乏過程和細節,既無法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也難以全面把握就業形勢,從而在擇業中處處蓬勃。針對此,高職院校應結合教育改革要求,探索構建全過程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讓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時刻都能接觸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并循序漸進為未來的擇業、就業做好準備。
具體來看,學校應根據不同學年明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的目標,并按計劃落實:首先,在新生入學階段做好職業引導,引起學生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視。這一階段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重點:一是認識的轉變,即通過入學教育、專業教育、新老生交流等方式幫助學生迅速轉變角色,初步確定自己在校學習期間所要達到的目標;二是夯實專業基礎,即通過專業教育促使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專業意識的形成、學習習慣的養成,為將來職業生涯奠定基礎。其次,在高年級階段做好職業規劃的落實與調整,讓學生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進一步科學規劃職業發展。這一階段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重點:一是加強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輔導,引導廣泛了解相關行業的現狀與前景及社會需求,讓學生逐漸走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職業規劃,準確定位,適當加壓,強化學生專業學習熱情,從情感層面促使學生對未來做好準備;二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扎實學生的專業知識,促使學生熟練專業技能,提高學生上崗條件,同時也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職業規劃的調整。最后,在畢業前期做好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落實,幫助學生實現規劃目標。隨著畢業臨近,大多數學生或參與到企業實習,或參加各種校招、社招,或者選擇考研考公,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學生都是在踐行之前所制定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難免面臨種種難題、陷入各種困境。針對此,學校、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輔助,幫助學生度過擇業、就業的沖刺階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掌握必要的擇業策略,鼓勵做好經受挫折的心理準備,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狀態走向職場、走向社會[2]。
三、重視師資建設,保障教育實際效果
雄厚的師資力量是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實效性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應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機,采取多項措施提升就業指導師資隊伍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指導技能及教師個體咨詢輔導水平,著力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專業化的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師資隊伍,更好地服務高職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
首先,吸收專業人員,提高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高職院校在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課程建設中,應積極吸收授課教師,要求教師長期扎根學生工作一線,具有豐富的就業指導與生涯規劃教育經驗,能夠結合學生求職就業中的具體情境與現實情況,能夠為同學們提供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的生涯規劃建議。同時,學校還應吸收研究型教師,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教育理論,能夠科學地組織與實施課程,為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教育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此外,學校還應通過校企合作吸收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引導他們走進課堂,并通過與學生的面對面溝通,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的建議,以此強化課程教學與社會發展的聯系,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其次,加強教育,做好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和師資培訓。例如,為進一步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增強輔導員就業工作業務能力,做好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指導與管理工作,某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聯合某教育集團針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展師資培訓。在培訓會上,資深專家強調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要性,要求參培教師要認真學習、迅速轉化,切實將所學知識技能運用到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課堂教學和指導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和畢業生就業質量。同時專家立足課程內容與教學設計,根據當前高職學生職業發展實際情況,圍繞生涯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串講,在過程中專家重點講了“生涯規劃是什么”“為什么要上職業生涯規劃課?”“怎么上這門課?”三個部分,用自身教學經驗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上好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多個要素,尤其是對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的分析精辟到位,并結合如何利用職業生涯規劃的工具做好輔導員工作,給出了很多實用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這樣的教育培訓是對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授課教師的一次賦能,能夠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性,并通過教師的力量增加學生對職業生涯的感知和理解、提升學生自我規劃的能力,并切實提高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的實效性。
四、整合優質資源,完善協同育人體系
當下,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提出了愈加嚴苛的要求,高職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高職生求職也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的開展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與政府、社會以及學生家庭密切相關。因此,學校應加強與政府、社會、家庭等主體的聯系,整合利用優質教育資源,構建協同育人模式,以不斷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3]。
具體來講:一是利用政策優勢,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政府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對職業教育進行宏觀指導,而解讀相關政策是學生了解就業形勢、進行職業規劃的重要環節。基于此,在課程教學指導中,教師應及時向學生宣講國家最新政策,幫助學生了解未來就業形勢,以及自身專業發展前景,促使學生將個人職業規劃與國家發展密切結合。例如2023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該文件是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發展的又一份重要指導文件。在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通知內容進行解讀,對學生的專業發展做出引導,幫助學生打開格局,從整體上做出更加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職業生涯規劃。二是通過校企合作,優化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企業中蘊含豐富的教育資源,而校企合作也是實施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應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機,充分利用企業內部的場地、人員、崗位等資源,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有效助力。例如學校可以與企業共建,設立各專業工種模擬招聘,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儲備、個人能力展現、職業發展等等予以指導規劃,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不同崗位需求、了解職場環境,進而在知識與技能不斷更新的同時與社會接軌,形成更加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三是加強家校合作,促進學生有效進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學校應積極構建家校共育機制,發揮家長在教育中的作用,同時及時向學生以及進行行業介紹,明確行業機構設置、行業報酬水平、行業前景等學生和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引導家長的參與,發揮家長的輔助作用,將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課程落于實處。
五、結語
總之,提高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實效性對于高職學生的未來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積極推動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課程的有效落實,促使學生全面認識自身專業的就業前景與發展方向,明確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定位,引導學生切實做好早規劃,早打算,立足學習,以終為始,主動實踐,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莊亞民.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實效性提升研究[J].中關村,2023(5):100-101.
[2]孫飛.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實效性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2,8(11):100-103.
[3]朱仙穎.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教育模式構建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1(9):122-123.
基金項目:2022年國家級和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名稱:籬笆公社助力鄉村振興(項目編號:202213955001S)
作者簡介:
呂淑君(1987.10-),女,漢族,甘肅古浪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高等數學);
李先山(1975.10-),男,漢族,甘肅武威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