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朱斌(1989~),男,漢族,貴州興仁人,興仁市回龍鎮回龍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數學。
摘 要:自素質教育理念在教學滲透以來,課程理念、方法、評價等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數學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注重實踐性、應用性,但數學本身的抽象性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學生產生了疲于應對的現象。在此基礎上,文章首先概述了任務教學法,其次提出了利用任務驅動法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價值,最后結合案例對其在課堂教學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期望在任務驅動法推動下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技能的提升以及推動初中數學教學的持續開展。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初中數學;實際應用;基本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0-0105-04
任務教學法即一種為學生布置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理運用知識并以任務完成結果為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教學模式。啟動任務法開展數學教學,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推動初中數學教學的有序開展。而且任務驅動法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這與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學習規律相符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強對任務法在數學課堂應用的探討與研究刻不容緩。
一、 任務教學法概述
(一)內涵
所謂的任務教學法即以具體的任務為線索,將要達成的目標落實到每一個任務中,通過學生思考、操作、小組交流等全面把握數學知識。任務教學法是一種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通過對問題的探索喚醒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也就是說,教與學都要以目標為基礎,通過將所學內容滲透于任務之中,指導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和討論,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任務,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建構。同樣,任務教學法符合新課標倡導的探究式教學,以任務為驅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進而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任務教學法的基本特征
任務教學法最初被應用于操作、實驗課程中,在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下,任務教學法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寬。在數學課程的實際應用中,有如下的特征:第一,以學生為主導,以教師為指導。任務驅動法以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力為目的,通過學生自身能動性的發揮,自主探索知識。在任務法引領下的數學課堂中,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指導,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第二,注重學生實踐力、創新力的提升。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任務法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都得到了應用,任務法立足學生視角,通過學生參與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被打開,創新力、實踐力都會得到提升,進而推動新課標理念的落實。第三,活躍課堂氛圍。在任務法引導下的數學課堂中,學生會針對教師提出的任務開展分析與討論,而且全程師生全部參與其中,這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弊端,實現了課堂的有效交流與互動,而且對保持學生探究的熱情有著積極的作用。第四,以小組合作為主要的形式。一般情況下,任務法以小組為單位,即教師布置任務,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集思廣益共同完成任務,以讓學生獲得強烈的體驗感、成就感,并在大家的互相幫助下得到正確的答案,實現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
任務驅動法的應用改變了當前的教學理念與形式,可以從教師灌輸逐漸地轉向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中來。在學生參與任務解決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發散,可以深化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進而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起系統的知識體系。
(三)任務驅動法的應用原則
初中數學知識點眾多且與大家熟悉的生活緊密相關。因此在教學課堂的開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數學教學過程。一般情況下,教師要遵循如下幾點原則:第一,針對性原則。任務設計要具備針對性,因為任務驅動法的目的在于在任務的驅動下,指導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獲得良好的體驗,因此任務設計要針對某個課時,找準基點,合理設計,且任務要符合學生的現實情況,鼓勵學生主動探索,而不是教師將知識和盤托出,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第二,開放性原則。任務的設計以多樣性為基礎,避免同質任務的設計影響學生探究的主動性。一方面,教師要注重任務形式的多樣化,比如自主思考、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并根據內容做出合理化的選擇;另一方面,教師要提前規劃與布置,為學生提供學習與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并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利用任務驅動法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價值
任務驅動法是一種符合當今教學理念的教學手段,可以使教師實現“灌輸式”教學向探究式教學的轉變。在數學課堂教學開展中,教師可以利用任務驅動法構建數學課堂,以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創建充滿活力與生機的課堂。
(一)轉變數學教學理念
應試體制下的教學理念以教師為中心,而且此理念以分數作為對學生評價的標準,教學方法為“灌輸式”,即以學生背誦或做大量的習題為主,長期處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會被消磨殆盡。任務驅動法即立足學生視角,通過設置問題、鼓勵學生完成,轉變了課堂的角色,這可以很好地調動起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推動著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是確保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前提條件,如若課堂沉悶、枯燥,學生的興趣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學習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所以轉變理念、探尋新的教學方法非常重要。任務法的應用不僅消除了“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學習”的弊端,而且為數學課堂注入了更多的趣味元素,可以讓小組在合作探究中開展學習,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且任務驅動法與核心素養要求相一致,能通過教與學的結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與空間。
(三)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
文章通過對初中生數學學習情況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學生的思維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這主要是受到單一模式的影響,即在課堂中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全程沒有思考、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難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進度,難以在學習中滿足自己的需要。任務驅動法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自己認知、能力范圍內開展探索,同時根據當前的認知在小組交流中開展互動與交流,以實現學生思維的拓展。在整個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查找、搜集資料、合作交流,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
(四)推動初中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在任務驅動法引領下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高高在上的講臺中走下來,走到學生身邊,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思維的疑惑處給予相應的指導,而且對任務的設計、問題的答案不設統一的標準,也不能輕易否定學生的探究,而是引導學生在做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思考、小組合作、動手能力、創新思維都會得到提升,為學生日后更好的提升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 任務驅動法在初中數學教學應用的基本路徑
任務驅動法的應用可以使學生有持續學習的動力,可以將學生內在的主動性發揮到位,進而實現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以促進初中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一)巧設目標,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
目標是整個活動的方向,同時可以讓學生有持續的學習熱情。一般情況下,目標設定要符合學生當前的學情、認知,過高或過低的目標設計都會讓學生因無法完成任務,失去學習的斗志,導致目標的設定失去意義與價值。因此,教師在數學目標的設定中,必須把握好如下兩點:第一,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主進行設定。目標設計要有據可依,脫離學生現實情況的目標設定無法推動學生的提升與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觀察,了解學生的興趣、思維發展點,然后通過對這些信息的融合分析設定合理的目標。第二,目標設定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通過層次目標的設定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任務中獲得學習的力量,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以實現數學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軸對稱》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就要提前設定教學目標,為后續任務分配以及合理設計明確好方向。教師帶領學生探索軸對稱圖形的形成過程,且需要學生經歷自主分析、驗證的過程,而后進行總結,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力、語言表達力的提升,同時深化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具備軸對稱的特征,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適時地滲透“軸對稱”的歷史故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對人類發展的價值,進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科學、合理地設定數學目標,可以為后續數學任務的合理設計提供依據。
(二)確認整體的學習任務,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學習任務的設定要從學生自身的角度入手,基于差異化、層次性來確認。在任務設計中,教師設置的任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而是立足學生自身的情況設計難易度適當的任務。在任務設計中,教師要把握好本節課的目標、數學內容,提煉出重難點。同時,在任務設計中,教師要篩選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近的任務,以此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同時將學生置身于生活中探索任務,可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一次函數》的時候,便可以以“電話收費”為主題構建數學情境,然后以情境為依托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并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y與x的變量關系,而且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需要特別明確的是,任務設定需要設置如下的層次:探索通話分鐘x和繳費費用y的關系,并用精簡的語言總結與概括;嘗試列出y與x之間的函數表達式;在實踐中驗證函數是否正確,并完成計算。通過層次化任務的設置,可以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圍內思考,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實現學生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變,以及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有效理解。
(三)基于小組合作,助力學習任務的完成
小組合作是推動任務法落實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具體的開展中,教師要明確小組目的并非讓學生單純地掌握知識,而是在把握知識后能夠按照一定的思路開展分析和討論。基于此,教師要發揮小組的力量,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第一,把握學生的特點,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班內學生劃分小組,以發揮能力相對強的學生的帶頭作用。小組長的選擇可以是自我推薦也可以是成員舉薦,以確保合理性、民主性,這樣才能減少小組內出現的問題,為組內任務的解決提供有效的幫助。第二,要制訂彈性合作計劃,讓學生在合作中通過觀察、分析、思考與交流完成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點撥和指導,最后讓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出示如下的例題:“李明同學早上騎自行車上學,中途因為道路施工步行一段距離,到學校共用時15分鐘,已知他騎行自行車的平均速度為250米/分鐘,步行的平均速度是80米/分鐘,他家到學校的距離是2900米,求他騎自行車和步行的路程分別是多少米?”以此為任務,將全班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發揮小組的力量探究問題的解決方式。在小組完成后,派各代表介紹自己的解題思路。在具體的探究中,學生受自身認知差異、思維方式的影響,會產生各種問題,此時教師要加強引導和幫助,幫助學生解決思維的瓶頸,幫助學生抓住重點,順利完成學習。
(四)做好評價反饋,保持學生學習的動力
在任務完成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評價。評價的目的在于把握學生的不足,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做好規劃,進而確保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其中,分享自己在任務完成中獲得的體會與感受,改變以教師為主的評價機制,構建多元評價模式。因任務驅動法本身就是在實踐、思考中探索出來的教學方法,所以評價不能依照以往的指標開展,而是綜合考慮學生的態度、思維能力等多個方面,讓評價指標全面反映學生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制定定性、定量綜合的指標,將學生在做任務完成中取得的成果反映出來,避免評價的片面性。另外,要確保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主要包含小組互評、組內成員評價、教師評價等,且評價不能局限于教師對學生,學生也可以對自身學習情況、教師采取的授課方法開展評價,這樣便于師生的共同反省,以清理教學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并在日后優化與改正。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評價中,要遵循“公證、實事求是”的原則,平衡好自身能力與任務完成情況的關系,切勿掩飾錯誤,以將評價反饋機制的作用發揮到位。同時,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開展評價,教師是數學課堂的指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因學生認知弱、經驗淺的實際情況,在數學學習中難免出現問題,而且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中,深挖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比如觀察學生在任務完成中表現出的態度、品質、合作精神,以此優化方案,為學生綜合能力、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教師要積極采取激勵評價,雖然評價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但需要教師掌控好力度,要在肯定學生努力、優秀之處的同時,給予其精神上的鼓勵,為學生日后探索知識提供動力與支持。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在學生初中階段的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數學的抽象性、邏輯性的特點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樣成了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因此,探尋新的方法開展數學教學非常重要。現如今我國已經形成了系統的教育體系,為教育教學的有序開展提供了便利與可能。任務驅動法便是其中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以學生為中心,以提升學生的實踐力、創新力為目標。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開展中,教師要正視以往教學的不足,通過設定合理的目標、精心設計任務、組織小組活動、做好評價來推動任務教學法的落實,助力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穩步提升,為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卓財.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1(36):87-88.
[2]逯艷秋.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中的實踐應用[J].讀與寫,2017,14(34):154.
[3]顧嘯敏.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A1):67.
[4]吳興榮.任務驅動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20):30.
[5]王小雨.任務驅動法,煥發初中數學課堂新活力[J].新智慧,2018(14):65.
[6]翟秀艷.基于任務驅動建構高效初中數學課堂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0):89-90.
[7]王義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任務驅動法應用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6):32-33.
[8]楊芳艷.任務驅動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究與思考[J].教育界,2016(16):56.
[9]龍運植.任務驅動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組織方略探討[J].速讀(下旬),2017(10):215.
[10]林元溪.任務驅動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