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葉棟芳(1986~),女,漢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市余杭區西溪華東園幼兒園,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摘 要:文章研究的重點在于中班幼兒游戲中自主意識與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將針對幼兒園自主游戲的概念與特征、在游戲中培養自主意識與能力對中班幼兒的意義,以及通過游戲培養中班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的舉措展開重點分析,同時,也對利用游戲培養中班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時的注意事項進行探討,旨在為教師引導中班幼兒在游戲中強化自身自主意識與能力提供幫助與支撐。
關鍵詞:中班幼兒;幼兒游戲;自主意識;自主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2-0163-04
在素質教育理念愈發深入滲透于我國教育領域的大背景下,幼兒園與一線教師對幼兒自主游戲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但從目前的效果與水平來看,依然有極大的進步空間。教師想要使中班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能夠自主、有效地參與游戲,并能夠使幼兒自身能力得到鍛煉,將明確教師自身在日常教育中作為引導者與支持者等角色定位作為前提,從各方面對游戲教學活動展開調整與優化就非常有必要了,這樣才能在為幼兒提供更好游戲體驗的同時,為他們的綜合發展奠定牢固基礎。
一、 幼兒園自主游戲的概念與特征
幼兒園自主游戲簡單來講,就是引導幼兒將真正感興趣的事物與需求作為根據,對游戲形式、內容及開展方法進行自由的選擇,游戲中的絕大部分交流互動是自發形成的。另外,在自主游戲設計與開展中教師還需注意,幼兒游戲環境需由幼兒園搭建且需位于幼兒園內,且游戲的首要目的必須是讓幼兒感到滿足和快樂,讓他們在自由開展過程中充分體現自身意愿。幼兒園自主游戲的特征,則可主要總結為材料樣式豐富、形式多樣以及內容靈活這幾種,幼兒可自由選擇感興趣的游戲類型,且可以自主選擇材料、玩法和玩伴等進行無窮的探索。在幼兒進行自主游戲的同時,教師則應在一旁起到看護與輔助作用,例如在兒童需要時為他們提供游戲的場所與材料等;在必要情況下,教師也應進行適當的引導,或者是作為共同的游戲探索合作者,幫助幼兒在游戲中收獲更多的知識、技能與快樂。
二、 在游戲中培養自主意識與能力對中班幼兒的意義
(一)有利于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中班幼兒正處于世界觀與價值觀建立的初期,而自主游戲則正與這部分有著直接的緊密聯系。從以往幼兒園的日常教育中其實不難觀察到,大部分幼兒都存在不自信的現象,這主要是其本身所掌握的信息量較小導致的,在外界事務基本上都由家長直接處理的情況下,他們對外界信息的了解也極少,所以處于此成長階段的幼兒,總是潛意識地認為自身與外界事物之間有著厚厚的屏障。另外,考慮到每個個體都有特殊性與差異性,如較為自卑的幼兒在游戲中很容易因為覺得自己能力差,而抗拒參與到游戲中,再比如有些幼兒在和他人溝通上比較恐懼,所以常常封閉自己,不愿意與同學或者是教師交流。此時自主游戲設計與組織的靈活優勢就凸顯出來了,教師可以以游戲環境的歡快與安全為前提,給予幼兒積極的鼓勵,幫助他們努力克服困難與恐懼。在經過幾次自主游戲之后,很多幼兒都會發現在與玩伴不斷交流與探討后,獨立解決問題其實并不困難,并且會在問題處理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身具備良好應對外界事物的能力,從而變得越來越自信。
(二)有利于幼兒的綜合發展
首先,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與能力,除能有效強化他們對社會的認知,提高他們對問題認識、分析與處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之外,對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創造力的發揮也很有利,在掌握更多社會技能的基礎上,促進自我意識與社會道德感獲得有效提升。其次,自主游戲還可以為幼兒提供科學啟蒙。具體來講,教師在設計時可以將科學元素融入游戲當中,如陀螺的旋轉原理和沙子的特性等,這樣既不會使游戲的難度過大,也能切實增加幼兒的知識量,培養他們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能力,為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推動力。
三、 通過游戲培養中班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的舉措
(一)注重營造自由、輕松的游戲氛圍
幼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在鼓勵、愉悅與自主的心理環境下更容易被激發,因此,教師在設計與組織展開自主游戲之前,應先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心理環境,再通過團結、互助與合作的玩伴關系,以及關心、平等與友善的師生關系,讓幼兒能在自由、輕松、開放的氛圍里實現自主意識與能力的鍛煉,并獲取更多知識,獲得難忘的有趣體驗。此外,為確保游戲氛圍的合理營造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其在積極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提升,教師也要重視去體會幼兒在游戲中的喜怒哀樂,從理解幼兒情感需求出發,讓幼兒能真正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力量,進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自主意識與能力鍛煉游戲當中。
(二)幫助幼兒找好自主游戲的切入點
“切入點”絕對是增強中班幼兒游戲中自主意識與能力培養效果的重中之重,教師也要注重對幼兒自主意識和游戲規則間切入點的挖掘。以角色游戲為例,教師一方面要知道游戲設計中不能缺少規則,另一方面也要明確意識到若想保證角色游戲的有序開展,協調好自主意識與游戲規則是非常關鍵的。基于此,教師可以在組織開展自主游戲的時候,先根據具體情況擬定一些基礎規則,避免因為出現不必要的混亂而導致游戲被中斷或起不到自主能力培養的作用;游戲中所涉及的角色,必須具有創造性與獨立性的特征,從而為幼兒自主意識的激發和鞏固創造更好的環境。
如果設計的規則也無法完全杜絕幼兒在進入游戲區域后發生混亂,那么教師則應冷靜地尋找下一個“切入點”,即將學生原本無處發泄的想法與意愿,向新方向的討論與交流轉變。此過程中教師需結合《綱要》的要求,在與幼兒交流時始終保持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耐心傾聽并努力理解他們的感受與想法,為他們勇敢的探索與表達給予支持。另外,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發現,在游戲中出現問題時,幼兒更愿意遵守自主制定或參與制定的規則,所以如果幼兒因為想玩的角色與材料等不同而出現分歧,教師就可以這樣說:“先從小美開始,說說你想玩什么?還有沒有其他小朋友和小美一樣的?”再繼續提問:“小明想玩什么呢?有哪些同學贊成小明的想法?”
在根據幼兒意愿將他們劃分成幾組后,教師應引導幼兒思考如何解決目前的糾紛問題,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再采用合理的想法將其融合到一起。舉個例子,教師可以讓小朋友先討論設計制作可代表小組的卡片,如一組畫的是花束,二組畫的是小貓等,再用繩子將卡片串起來;幼兒需排隊進入游戲區域,在教師發布行動指令后,即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規則,將卡片掛在相應游戲區域的掛鉤上,再搬過來一把小椅子坐好;隨后教師應強調“不可以相互搶奪游戲材料,如果真的有需求可以求助老師哦!”的規則,在給予適當引導的情況下,由各組學生按照自己想法在討論與磨合中確定游戲模式、內容與對材料的使用。總的來講,在利用游戲培養中班幼兒自主性時,各種問題是難以避免的,教師只有隨時保持冷靜,理清思路,才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以挖掘自主游戲與規則的切入點為導向,讓小朋友能自覺管理自身的一言一行,并且調動他們自主思考的積極性。
(三)選擇合適的游戲指導方式
教師在游戲中鍛煉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時,首先應嚴格遵循的就是指導性原則,即在實際游戲中教師無須全程帶領幼兒,而是要與游戲的進程相結合,在適當的節點提供引導或和幼兒合作完成。換句話講,教師在游戲中要做到少干預、多支持、適當參與和仔細觀察,這樣才能使幼兒對自主游戲的興趣與信心從根本上得到提升。其次,啟發式指導也是強化幼兒自主性的有力手段,教師一方面應讓自己的游戲心態與行為盡可能與幼兒貼合,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一定的領導力與權威性,從而在有效喚醒幼兒體驗的基礎上,為他們的探索與創造提供更強、更有力的依據和支撐,并將隱性指導深入滲透到游戲的全過程中。啟發式指導還要求教師在觀察到幼兒有所發現時,采取開放的或點撥啟發的提問與指導方法,以引發幼兒的深度思考和探索;如果幼兒主動向教師提出疑問,給幼兒適當、滿意的答復也是教師必須保證做到的。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沙子喝水”的戶外自主游戲活動,并在游戲區內準備好沙堆、幾瓶水和小鏟子等。在幼兒探索到將水灑入沙子里后,教師就可以適時提醒:“小朋友們發現了嗎,灑進沙堆里的水去哪了呢?”這時幼兒就會繼續向沙子里灑水,發現沙子總是能迅速地把水吸干,此時幼兒的興趣已經被完全激發了。但是隨著倒入的水量越來越多,小朋友們就會發現水不再被沙子吸收,那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教師應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的下一個問題。這時候幼兒再將沙坑繼續挖深,就會發現原本積留的水又被吸收掉了,如此一來,幼兒在能明白并記住沙子特性的同時,也能通過倒水、挖坑、再倒水的反復操作,獲得良好的體驗,并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下次的游戲中。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更應注重保護幼兒的安全,除確保游戲場地的安全性外,在游戲開始前與過程中也要適時給予幼兒安全提示,確保其能遵守相應的安全規則,將一切會使幼兒遭受危險的因素扼殺于萌芽中。
(四)合理投放自主游戲的材料
目前仍有部分幼兒園對幼兒自主游戲材料的投放不夠重視或存在認知誤區,如果不能及時正確地予以糾正,游戲在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培養中的效果必然也會受到影響。從實踐中教師可以觀察到,中班幼兒在使用游戲材料時會有意識地將其分類,例如會將外形相同的瓶子分為調料瓶、牛奶瓶或者儲物瓶等,這代表著此階段的幼兒已經具備基于材料展開想象的能力,雖然并未能突破瓶子原本的性質和用途,但已經開始建立起分類和歸納的思維。因此,教師在針對中班幼兒全面投放游戲材料的時候,也應將各類材料的性質、用途與特點作為根據來整理歸類。這雖然對幼兒來講是隱性的,并不會影響到他們在最初接觸到材料時的選擇,但他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究與摸索后就會發現規律,并試著借助自身對規律的理解來混搭不同的材料,進而增強游戲中材料應用的創新性與創造性。舉個例子,在以往的“招待客人”的小游戲中,使用的材料都是仿真水果與水杯等,但即使教師在某次將這些材料撤走,幼兒也會根據規律找到最合適的替代物繼續游戲。
(五)注重鍛煉幼兒的思考與操作能力
中班幼兒能自主進行的游戲形式已經十分豐富,教師也應注重“大自然”元素在游戲里的融入,為幼兒創設更多樣有趣的游戲環境,在順利實現幼兒獨立思考與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目標的同時,為幼兒自主能力的增強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具體來講,教師可組織幼兒展開徒手游戲,這種游戲相對比較簡單,只用四肢或身體上的一些部位即可完成,教師也可以使用天然的游戲材料,例如用樹葉拼成一幅畫、用小木棍做手工、用石子拼圖等,讓幼兒在充分體會到大自然神奇魔力的基礎上,自主能力與創造力也能獲得提升。除此之外,中班幼兒正處于對一切外界事物探索欲極強的時期,所以泥土和花草等由自然賦予的植物,都可以作為激發他們興趣和靈感的工具。教師在實際游戲的過程中,還應向幼兒提出“小朋友們知道花在哪個季節才會盛開嗎?”或者是“為什么冬天開的只有梅花呢?”等問題,從而在鍛煉幼兒思考能力的同時,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自主觀察周圍的事物,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與綜合能力。
(六)確保介入引導的及時性與合理性
首先,教師在自主游戲中若想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使其自主意識和能力得到鞏固和鍛煉,就必須要給他們預留出足夠的自主空間,一方面做到對游戲過程密切關注,另一方面也要確保介入引導的實時性和及時性,在正常游戲不會被干擾的情況下,使介入引導的效果最大化。例如,在玩醫院救護游戲的時候,中班幼兒基本上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角色扮演中,但依依對此興致明顯不足,甚至表現出害怕與恐懼的情緒,此時教師應及時去關心詢問依依,明確了解其是否是因為害怕打針而不愿意玩這種游戲,或者是有其他問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引導依依解開心結,與小伙伴們一起感受游戲的樂趣。
其次,為使游戲的整體效果更好,教師還應在中班幼兒自主完成游戲之后,對幼兒的表現與游戲過程進行評價,這種介入引導既有利于他們在下次游戲中發揮長處并糾正錯誤,也能讓幼兒明白自主游戲不是單純的玩樂,在游戲中學習知識、獲得成長也很重要,進一步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后續的游戲中。
四、 利用游戲培養中班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時的注意事項
首先,教師在觀察到中班幼兒積極性較差的現象后,應在第一時間采取措施介入干預,只有確保幼兒的注意力能始終集中在游戲上,才能更順利高效地實現培養他們自主意識與能力的目標。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對這段時間內教學的各方面進行反思,如是否因為與幼兒間的交流方式不當,才導致沒有調動起幼兒的游戲興趣;介入指導流于形式的問題或干預方向錯誤的情況也要盡可能規避。
其次,教師應重點觀察較為自我與任性的幼兒,從而避免其在游戲中過于以自我為中心而致使其他學生的游戲體驗受到嚴重影響;若是出現某位學生主導能力過強的情況,教師也應及時適當地給予糾正與指導,需要通過協調來保證每位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培養環境、材料等使用的公平性。
最后,由于在游戲中培養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的關鍵前提,就是調動起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與游戲熱情,所以教師應積極更新指導策略,確保指導始終具有趣味性。另外,教師還應注意游戲進程絕不能被頻繁地打斷,這樣在游戲再次開始之后,幼兒參與的興趣也會大打折扣,進一步導致幼兒自主游戲完全喪失原本的價值,甚至使幼兒養成不良的游戲習慣。
五、 結語
綜上所述,中班幼兒在日常進行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將幼兒放在主體位置上,自身則應充分發揮應有的幫助、引導、調節等作用,但這對教師觀察的細致性與分析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否則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的培養目標自然無法達成。新時期教育領域與社會對人才的衡量標準已然發生變化,如果在幼兒園時期就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等,那么不僅對他們后續的學習及未來發展非常有幫助,也能使新一代幼兒的成才率獲得大幅度的提升,從而為國家與社會和諧穩步地發展提供更高程度的保證。
參考文獻:
[1]蔡越蘭.中班幼兒游戲中自主意識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展望,2016,26(9):348.
[2]柴瑩瑩.樂學,樂玩,樂創造:淺談幼兒游戲活動中自主意識的體現[J].散文百家,2019(12):117.
[3]周燕紅.幼兒園游戲中的“自主”意識培養研究[J].頌雅風,2020(9):132.
[4]顧蓓蕊.在區域游戲中培養中班幼兒合作能力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教研版),2016(11):252.
[5]項娟.“面條棍”變“圈圈”:中班幼兒自主探究游戲的觀察與記錄[J].動漫界:幼教365,2017(16):46-47.
[6]王秋.中班幼兒游戲中自主意識培養的策略微探[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9(1):252.
[7]徐善麗.中班幼兒自主游戲中原生態低結構材料運用的研究[J].家庭·育兒,2020(9):22.
[8]陳潔.主題角色游戲下觸發幼兒的自主意識[J].家長,2020(14):133-134.
[9]丁利芳.自由游戲分享環節中師幼互動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10]王松梅.探中班幼兒自主角色游戲中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J].新一代(下半月),2018(2):21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