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融入德育教學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德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初中階段正是學生道德觀念逐漸形成和樹立的關鍵時期,因此,如何在信息技術課程中融入德育,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已經成為教育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本文將探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如何融入德育教學。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德育教學;理論;實踐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課程在初中教育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然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僅是技術本身的進步,還需要伴隨著德育的深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
一、德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滲透德育可以滿足新課程標準理念的需求
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道德素養、創新思維、團隊協作等。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僅是傳授技術知識,更是培養學生的信息倫理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平臺。通過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滿足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培養具備高尚道德品質的新一代公民。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學生接觸互聯網和數字設備的機會越來越多。然而,如何正確使用這些技術工具,避免其負面影響,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德育教育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教育他們如何對待信息、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如何避免沉迷網絡等,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加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為自己和社會做出積極貢獻[1]。此外,信息技術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工具,可以用來解決社會問題和提高生活質量。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學生可以了解到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包括醫療、環保、教育等。德育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鼓勵他們運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中,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培養學生健康的網絡思想
培養學生健康的網絡思想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網絡世界的規則和準則,教育他們如何文明、負責任地使用互聯網資源[2]。學生需要明白言論自由和網絡道德之間的平衡,理解言論自由并不等同于發布虛假信息或進行網絡暴力。通過深入學習網絡倫理和道德,學生將能夠建立正確的網絡行為準則,避免涉足不法之地。互聯網上存在大量的虛假信息和謠言,容易誤導學生。信息技術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鑒別能力,讓他們學會辨別真偽信息,不輕信、不傳播虛假信息。通過學習信息檢索、信息驗證等知識和技能,學生將更有抵抗力,不容易受到虛假信息的影響。
(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交方式,它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高效的溝通工具和便捷的服務平臺。在這個背景下,學生需要理解信息技術對于個人、社會和全球發展的積極影響。他們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促進科學研究、改善醫療保健、推動創新和提高生活質量。這種正確的認知有助于學生珍惜并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不濫用、不誤導他人。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倫理和社會責任問題也日益凸顯。學生需要明白在信息社會中,道德和責任是不可或缺的,他們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傳播虛假信息和惡意言論[3]。同時,學生應該意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可能涉及倫理和法律問題,要懂得遵守法律法規,履行社會責任。這種倫理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成為有道德、有擔當的信息技術使用者。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重技術講授,輕習慣養成
教師通常傾向于將重點放在技術操作上,以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各種軟件工具和應用程序的使用。他們可能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傳授技術操作的細節,如何使用特定的軟件、如何編寫代碼或如何進行數據分析等實例。雖然這些技術性的知識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單純強調技術操作會導致學生只關注表面的技術細節,而缺乏對信息技術背后原理和概念的深刻理解。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僅僅是技術操作的問題,還涉及如何有效地管理信息、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如何判斷信息的真實性等一系列重要的習慣和素養[4]。然而,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培養學生這些方面的習慣和素養。這樣,學生可能會在信息技術使用中養成不良的習慣,如沉迷于虛擬世界、不懂得信息的合理篩選和利用、缺乏信息安全意識等問題。
(二)教師重技術實踐,輕德育滲透教育
教師通常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教授技術應用和實踐操作上,以確保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各種軟件和工具。他們可能會側重于如何編寫程序、設計網頁、處理數據等技術性的知識和技能。雖然這些技術性的內容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但如果過于強調技術實踐,學生可能會陷入對技術的追求,而忽略了德育素養的培養。信息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技能,它還具有深刻的社會和倫理影響。然而,在課堂上,教師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引導學生思考信息技術使用中的倫理和價值問題。這會導致學生缺乏對信息倫理、隱私保護、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使他們在信息技術應用中缺乏道德約束和責任感。[5]
(三)教師重單一評價,缺乏與學生交流互動
教師常常采用傳統的考試和測驗方式來評價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主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忽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可能會因為追求分數而機械地記憶知識,而忽略了實際應用和深層次的思考。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通常扮演著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學生缺乏機會分享想法、討論問題、合作解決難題,容易導致學習形式的單一和呆板。
三、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融入德育的措施
(一)創設典型,展現智慧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融入德育的措施之一是創設典型事例,以展現智慧和德育的融合。通過選取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主題和事例,以生動的方式呈現在課堂上,旨在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并在其中滲透德育成分,使學生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例如,在學習“使用搜索引擎獲取信息”相關內容時,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列舉他們所知道的搜索引擎,其中包括“百度”。通過介紹百度創始人的成長經歷、努力和成功故事,還有其他知名搜索引擎公司的創始人背后的堅持和努力,讓學生感受到這些成功人士的智慧和勤奮。這種正面的典型事例不僅豐富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還突顯了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信心[6]。此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互聯網的正確使用方式以及潛在的風險,教師還需要列舉一些反面事例,如沉迷網絡、癡迷游戲,最終導致墮落的案例。通過正反事例的對比,學生可以更直觀、深刻地認識到互聯網的利與弊,培養他們的判斷和決策能力,使他們能夠在信息化社會大潮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通過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讓他們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了解國家的發展和變化,增強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豪感。例如,在學習與數據處理相關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選擇使用我國各個省份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作為教材內容,引導學生使用Excel等數據處理工具,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可視化呈現。學生可以將各省份的GDP數據記錄、處理,并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排序和分析,然后使用這些數據制作統計圖表[7]。這個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還可以讓他們深入了解我國各個省份的經濟發展情況。通過這種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了解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狀況。可以看到我國各個地區的巨大變化,感受到國家的發展成就,培養了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豪感。此外,中國作為全球信息技術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教師可以介紹中國在5G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以及中國科技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實力。通過分享這些成功故事,學生可以深刻理解中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崛起,培養對國家科技實力的自豪感。其次,通過參觀科技企業和科技創新基地來加深學生的愛國情感,組織學生參觀國內知名的信息技術企業或科技園區,讓他們親身感受到現代科技產業的發展和創新活力。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最新的科技產品和技術,了解科技企業的發展歷程,這將激發他們對科技產業的興趣,同時也增強對國家科技實力的認同感[8]。
(三)教會學生甄別信息,提升信息道德素養
通過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引導學生正確甄別信息、培養信息道德素養,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增強網絡安全意識,避免違法行為的發生,以及將所學的知識用于積極的社會服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用多種有關網絡倫理和信息道德的事例,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教師還可以結合一位因網絡暴力受害而導致悲劇的案例,強調網絡暴力行為的嚴重后果,教育學生要避免在網絡上惡意攻擊他人,分享一些網絡詐騙事件,告誡學生不要輕信陌生人的信息,保護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通過這些實際案例,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信息道德養成問題的現實影響。教師可以以案例為基礎,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信息和分享習慣。在學習關于數據處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分享一個案例,描述某個組織因濫用個人數據而遭受法律制裁的情況。這樣的案例可以讓學生明白合法和合乎道德的數據處理原則,強調保護隱私和合法使用信息的重要性[9]。此外,教師還可以分享有關信息安全的案例,以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討論一些大規模的網絡數據泄露事件,強調保護個人信息和密碼安全的必要性。這有助于學生認識信息安全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并教育他們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自己。
(四)培養學生的法律與安全意識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法律與安全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數字時代,信息安全和遵守法律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責任義務。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可能會接觸到軟件、網站、應用程序等具有知識產權的內容。教師可以介紹知識產權的概念,解釋專利、版權和商標等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并強調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作品的法律后果。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了解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嚴重性,培養尊重知識產權的觀念,以及合法使用信息的意識。其次,教師可以教育學生網絡安全的基本原則,包括保護個人隱私、創建強密碼、防范網絡釣魚攻擊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模擬網絡攻擊和防御演練,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和應對策略。教師還可以介紹網絡犯罪的類型,如網絡詐騙、網絡欺凌和數據泄露,從而提高學生對潛在風險的警覺性,培養自我保護的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倫理和數字公民教育資源,探討倫理道德和法律問題。如教師可以組織課堂討論,讓學生思考虛假信息的后果、網絡欺凌的倫理問題以及言論自由的法律限制[10]。通過討論和辯論,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法律與倫理的關系,培養審慎的言行并成為習慣。學校可以邀請專業人士或法律專家來進行信息安全和法律意識的專題講座。專家可以分享實際案例,介紹法律法規的最新變化,以及應對網絡威脅的最佳實踐。這樣的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深入的法律和安全知識,激發他們的興趣,鼓勵他們主動學習和遵守法律法規。
綜上所述,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融入德育是一項挑戰性的任務,但也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通過本文的理論探討和實踐案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德育與信息技術教育的融合是可行的,有助于培養具備全面素質的學生。德育不僅僅是灌輸道德知識,更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道德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在未來,我們需要繼續深化研究,不斷探索德育與信息技術的緊密融合,開發更多創新的教學方法和選用相應的教材,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德育。只有在德育與技術教育的有機結合下,我們才能培養出更多品德高尚、具備創新能力的新一代學生,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靜靜.摭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22(08):96-98.
[2]楊學林.初中政治教學運用信息技術發揮德育優勢的對策思考[J].學周刊,2022,33(33):129-131.
[3]翟許博.潤物細無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讀與寫,2022(11):132-134.
[4]李雁弟.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與德育的融合[J].新課程,2020(10):229.
[5]黃志海.基于德育視域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探究[J].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20(05):128.
[6]扈常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淺述[J].魅力中國,2020(27):101.
[7]劉艷瓊.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的滲透探析[J].中外交流,2019,26(42):187.
[8]劉哲滿.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策略[J].中外交流,2019(05):268.
[9]歐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J].文淵(中學版),2019(09):286.
[10]羅莉.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的滲透[J].俏麗·教師,2023(01):4-6.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