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蕊
摘 要:為了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操作系統課程教學需要進行改革:首先,強調實踐性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實驗、案例分析和項目實踐等方式提供實際操作系統的應用經驗;其次,注重問題驅動式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和理解操作系統的原理和技術;再次,推動跨學科合作,將操作系統與其他相關領域(如網絡通信、數據管理)相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跨學科思維;最后,加強與行業合作,與企業密切合作開展實踐項目,使學生能夠接觸和了解實際的操作系統應用,并提前適應職業環境。這些改革策略旨在進一步提升操作系統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和應用價值,為培養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人才培養 操作系統 教學改革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教育領域必須與時俱進,深化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操作系統課程作為軟件工程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其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通過改革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首先,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提出問題、探索解決方案。其次,教師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此外,學校還應完善教學計劃和專業化建設,根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和內容,提供更加貼近實際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全面的應用軟件工程能力。[1-3]這些教學改革策略的實施將有助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能夠自主應用所學知識,滿足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為了提高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質量和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學校還可以引入實踐驗證和持續改進的教學方式,通過定期進行實踐驗證及時評估改革效果,針對不足之處做出調整和改進,以確保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的
提高。[4]
綜上所述,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是必要的。引入實踐驗證和持續改進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優秀的軟件工程專業人才。[5]
一、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
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操作系統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基礎課程,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和素質至關重要。教學改革的目標在于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課程內容以及建立評估反饋機制等方面的改進,提升學生在操作系統領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
(一)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傳統的操作系統課程注重理論知識和抽象概念的教學,學生可能會感到其與實際場景的聯系不夠緊密,缺乏對操作系統在實踐中具體應用的理解。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可以引入案例學習法和項目實踐,使學生能夠親自動手進行操作系統的實際操作和應用。通過案例學習法,教師可以將真實的操作系統應用案例引入課堂中,讓學生從案例中了解操作系統的實際運行過程和面臨的問題。學生被要求分析、評估和解決這些案例中的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案例學習法不僅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操作系統的原理和功能,還能培養他們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此外,引入項目實踐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通過設計和實施操作系統相關的項目,如開發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模塊或參與實際系統的優化工作,學生能夠親身經歷操作系統的實際開發和應用過程。他們可以直接面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挑戰和困難,從中獲取寶貴的實踐經驗,并能夠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統的設計原理、性能優化和適應實際需求的能力。[6-7]
(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
在教學改革中,引入團隊合作項目和互動式課堂教學形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綜合和全面的學習體驗。通過與同伴組成團隊并合作完成操作系統領域的實踐活動,學生們可以共同面對挑戰、解決問題,并共享學習經驗和知識。
團隊合作項目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操作系統課程中,學生們可能需要共同完成一項復雜的任務或項目,例如設計和實現一個多線程調度算法或開發一個虛擬化系統模塊。通過與團隊成員密切合作、分工合作以及有效溝通,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各自的專長,共同完成任務并取得良好的結果。互動式課堂教學形式在教學改革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往往是教師單向傳授知識,而互動式課堂則能夠更加促進學生參與和思考。在操作系統課堂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提問、發表觀點,引導他們進行小組討論和解決問題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團隊合作項目和互動式課堂教學形式,學生們能夠在操作系統領域的實踐中培養出眾的團隊協作、溝通和領導能力。這不僅對他們的學習有益,還對他們將來在實際工作環境中的適應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學生們也能夠從合作中學習不同觀點和思路,拓寬視野,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三)強化操作系統的實際應用理解
傳統的操作系統課程著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但往往缺乏與真實應用場景的聯系,難以讓學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統的實際應用和意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學改革可以引入實際案例和應用示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統在真實場景中的運行和應用。通過引入實際案例,教師可以將現實中的應用場景與操作系統的原理和功能相結合,讓學生體會操作系統的實際運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介紹操作系統在物流管理系統中的應用,讓學生了解如何利用操作系統進行倉庫物流和訂單處理,從而提高效率和減少錯誤。通過分析這些案例,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操作系統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它對現代社會的影響。此外,應用示例也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展示和演示操作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的具體操作和效果,學生能夠親自體驗和感受操作系統的優勢和功能。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一個模擬的操作系統界面,通過完成一系列任務來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和功能。這種實際應用的示例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并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通過引入實際案例和應用示例,教學改革可以增強學生對操作系統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學生能夠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看到操作系統的作用和意義,更好地理解其原理和功能,并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靈活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四)促進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操作系統的設計和優化是一個需要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領域。傳統的操作系統課程往往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教學改革可以通過開展創新項目和設計任務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
通過開展創新項目,學生有機會自主設計和實現一個操作系統的特定功能或模塊,并通過創新的思維和方法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例如,學生可以嘗試設計一個高效的調度算法,提高操作系統的性能,或者設計一個安全的文件系統保護用戶的數據。這些創新項目將使學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統原理和技術,并培養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此外,設計任務也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布置一系列設計任務,要求學生以創新的視角來解決操作系統領域的實際問題。這些設計任務可以包括編寫一個全新的系統調用,優化某個關鍵組件的性能,或者針對特殊硬件環境設計和實現一個定制的操作系統。通過這些任務,學生將面臨實際問題的挑戰,需要運用創造性思維和技術能力進行解決。通過開展創新項目和設計任務,教學改革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和探索欲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環境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動力,提高他們在操作系統領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有助于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并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旨在通過實踐操作、團隊合作、實際應用理解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提升學生在操作系統領域的實際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需求,為社會和行業發展做出貢獻。
二、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優化課程教學體系
為了滿足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操作系統課程需要進行一系列改進和調整。首先,緊密結合實際應用場景,引入實際案例和應用示例,讓學生了解操作系統在真實場景中的應用和意義。其次,開展創新項目和設計任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并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驗課程和實操環節,提升學生的實踐經驗和操作能力。同時,學校可與行業導師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接觸真實的工作場景和問題,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還應注重培養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鼓勵學生參與實際工程實踐和實習活動,以全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些改進和調整,操作系統課程能夠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幫助學生適應實際工作挑戰,并為他們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豐富教學手段
為了培養面向應用型人才,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改革應按照理論到應用、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安排教學內容。實踐環節和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強調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的培養,注重實踐操作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核。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幫助學生逐步深入理解操作系統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些改革措施,操作系統課程能夠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這些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推動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質量不斷提升。不僅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深入理解操作系統的原理和概念,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8]
(三)建立完整的人才培養規劃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學校需要引進專業的教學經驗,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創造能力;引進計算機輔助教學設備,讓學生能夠通過結合自身學習情況自主選擇輔修課程,盡最大可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培養環境,完善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制度,建立完整的人才培養規劃,創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學校應將創新過程和能力培養過程相結合,對學生進行相關條件的評價;在學生和教師中開展激勵機制,舉辦實踐成果比賽,通過評價教學方式來增加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學生的創新教育改革為主體,提升學校課程與社會實踐融合進程,加強學生掌握技術的能力,形成不同層面聯動的教育教學新局面,共同建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加油站。此外,學校需要定期對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操作系統課程學生進行考核,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結合多方式、多階段的考評,使得學生能夠發揮自身作用,不斷努力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增強實踐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操作系統原理課程的課程體系,通過定期進行交流與解答的方式,提升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效果。
三、結語
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主體作用,并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與行業合作的項目實踐,幫助學生提升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以滿足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時,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如板書教學、多媒體教學和互聯網平臺等,可以增加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改變了考核評價模式,更加關注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旨在提高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更多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時代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費志勇.應用型高校雙創教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4):51-53.
[2] 趙來平,黎杰,單小洋,等.新工科背景下產學合作的云計算課程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6):111-115.
[3] 劉夢非.基于人工智能特色的法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22(11):53-55.
[4] 于航,郭亞輝,成玉梁,等.基于CDIO現代工程教育理念“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食品與發酵工業,2021(18):315-320.
[5] 謝亞琴,宦海,王超.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衛星通信與導航課程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104-107,168.
[6] 趙義來,康志強,錢建平,等.《基礎地質學》課程教學改革及實踐成效:以桂林理工大學為例[J].高校地質學報,2022(3):357-363.
[7] 夏明哲,程宏飛,楊興科,等.一流本科建設中《地球科學概論》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高校地質學報,2022(3):364-367.
[8] 魏俊儒.“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中國畫課程教學改革路徑[J].包裝工程,2022(S1):413-415.
基金項目:中原工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面向中俄合作辦學質量評估的操作系統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2023ZGJGLX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