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核心素養和語文學習任務群兩個重要概念。依托前置作業的精心設計,通過明確情境與任務、提供支架、關注生成與評價三個方面,可以更好地實踐“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理念,落實核心素養中“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要求。
關鍵詞:前置作業;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的核心素養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并以“語文學習任務群”重構語文課程?!罢Z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理念之一是“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因此,筆者嘗試依托前置作業的精心設計,更好地實踐“語文學習任務群”理念,落實核心素養中“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要求。
前置作業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前,教師基于學生以往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主體內容而設計的學習任務。筆者布置的前置作業常以紙質的學習任務單形式呈現,由學生在課前通過自主學習完成。
前置作業不同于傳統的預習:其一,內容不同。預習的要求相對簡單,比如通讀文章、了解大意等,不直接涉及具體的教學流程;前置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提前開始,與課堂學習密切關聯,完成前置作業是有計劃、有目標的自主學習。其二,評價角度不同。預習通常布置零碎的學習任務,評價常止于知識層面;前置作業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著眼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需從多方位進行。
以《赤子之心,剛毅堅卓》為主題,選擇汪曾祺的《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金岳霖先生》《聞一多先生上課》組成“群文閱讀”展開教學實踐,談談前置作業設計的原則與策略。
一、明確“是什么”:情境與任務
前置作業一般提前一兩天下發給學生,具體時間視文章長短、難易程度、學生能力而定,需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閱讀與分析文本,并完成相應任務。前置作業必須清晰明確、有針對性。其中創設情境和設計任務是核心。
例如,根據《赤子之心,剛毅堅卓》一課設計情境和任務如下:
【學習情境】
高一(4)班的學生,研讀了汪曾祺回憶西南聯大沈從文、金岳霖、聞一多三位教授的文章,深有感觸。為了方便大家交流研讀后的體會,準備舉辦一場讀書交流會,并邀請全年級的同學參加,讓同學們了解西南聯大,領略西南聯大老師的風采,請為本次讀書交流會策劃活動方案。
【任務設置】
見圖1:
任務一:設計海報
1.請認真閱讀三篇文章,為每位大師撰寫人物贊語(或人物簡介),突顯人物的經歷和品質,80字左右即可。
2.請撰寫一副對聯或一句話,集中展現三位大師的治學風范和師者風貌,作為會場大屏幕海報的標題。
任務二:籌辦沙龍
1.本次沙龍活動計劃邀請一位嘉賓來參加,現有四類嘉賓可供選擇,你最希望邀請哪一類,小組討論,并說說理由。
A.西南聯大的校友,如楊振寧、李政道等。
B.紀錄片《西南聯大》的總導演徐蓓、電影《無問西東》的演員王力宏(飾演聯大學生沈光耀,沈光耀加入空軍抗日,壯烈犧牲)。
C.研究西南聯大的專家學者,如《西南聯大行思錄》的作者張曼菱,《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的作者易社強。
D.西南聯大博物館負責人。
2.如果你有機會向這位嘉賓提一個問題,你最想問什么?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圍繞學習任務群創設引導學生廣泛、深度參與的學習情境”,并要求“情境”具有“真實”“交際”“社會”“具體”“特定”“富有挑戰性”“綜合性學習”等特征。基于“情境”這個載體,布置符合“情境”的特定“任務”。
本課創設的情境真實而具體,任務依托情景且可操作性強。前置作業中將本課的設計提前展示給學生,學生仔細閱讀三篇文章后,結合前置作業,即可提前知曉課堂的教學流程,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學生直接進入“讀書交流會”這個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其求知欲和主動性?;I備一場“讀書交流會”至少需要完成“海報設計”與“沙龍籌辦”兩個分任務。圍繞“海報設計”的“撰寫人物贊語”與“錘煉海報標題”兩個具體要求,學生需要在任務單上寫出他們的思考成果。圍繞“沙龍籌辦”的“邀請嘉賓”和“設計話題”,學生可在課前搜集相關的資料,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做好充分準備。
二、指導“怎么做”:提供支架
新課標強調:“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凸顯學生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鼻爸米鳂I的布置,正是基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并為學生提供完成前置作業的方法和支架。
【范例引領】
前置作業在課堂教學之前布置,其中有些內容是學生陌生的或者難以理解的,在布置任務時,范例和支架尤為重要。比如,“為每位大師撰寫人物贊語”這個任務的完成,離不開以下范例的提示和指導。人物贊語范例:
他講課的聲音,親切如潺潺的小溪,悅耳如叮咚的山泉,激越如奔瀉的江濤。寒來暑往,春夏秋冬,他撒下心血點點。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边@是我們對毛老師由衷的評價。
范例的引領,能在課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人物贊語的基本特征,即突顯人物風貌、飽含撰寫者情感、語句齊整優美等。并以此為例,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學寫大師贊語。
【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是有效對接前置作業和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設組長一名,分配學習任務;記錄員一名,負責收發資料、討論意見記錄及匯總;設發言人一名負責匯報成果。合作探究的具體內容,由前置作業確定。比如,本次前置作業要求討論沙龍邀請的四類嘉賓,分別涉及西南聯大的校友、西南聯大影視片的主創人員和演員、西南聯大的研究專家、西南聯大博物館的負責人。這四類人物都是直接或間接熟悉金岳霖、沈從文、聞一多三位聯大教授的代表,具體邀請哪一類,離不開小組學生的集體智慧。
三、關注“學會什么”:生成與評價
前置作業的效果如何,需要一個標準來衡量,這個標準就是前置作業是否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了語文素養。
筆者在本課前置作業的設置中,著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撰寫人物贊語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提升其“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能力。在討論“邀請嘉賓”和“設計話題”時,探究教授群體所展現的時代精神,體悟其在抗戰中堅守文化陣地,潛心治學和教學,為延續中華文脈所做的不懈努力,落實核心素養中“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要求。
關于學生前置作業的生成情況需要在語文核心素養的范疇內評價。比如,一名學生撰寫的人物贊語如下:
尼帽之下,遮不住你淵博的學識;病眼之中,擋不住你智慧的目光。夾克、尼帽、眼鏡,是你的符號!聲聲、問問、我們,是邏輯的學問。透過那雙眼睛,你看到了嗎?你的孩子,你的學生,你的我們。
天真的心,是頑童的你。永遠不消沉沮喪,無心機、少俗慮,和孩子們的比賽,永遠是笑語彌漫。那只斗雞安在焉?坐在三輪車上,你可在王府井認出了我?
這段贊語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征,緊貼人物的品性,語言優美流暢。但也存在明顯不足,如“聲聲、問問、我們,是邏輯的學問”,這些句子令人費解。教師在批閱前置作業后,就能大致了解學生的學情。
在課堂上,完成的第一個任務是“按照突顯人物風貌、飽含撰者情感、語句齊整優美的要求,結合文本修改人物贊語,體現修改的過程”,然后“每小組推選一名代表上臺展示修改后的人物贊語”。修改的過程就是學生加深對人物理解的過程,是提升語言的組織和表達水平的過程,是落實“語言建構與運用”核心素養的過程。學生在展示修改后的人物贊語時,教師適時進行引導和評價,學生也能相互比較各小組合作的成果,學習和借鑒優秀的人物贊語,進而更好地達到預期設計目標。倘若沒有前置作業,那么學生以上的生成會大打折扣。當然,有的前置作業學生獨自完成難度較大,教師需要及時調整教學設計,不斷優化課堂結構。
恰切的前置作業可以引導學生有效提升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促進教師更好地“以學定教”,充分提高課堂的效率和品質,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者簡介:顧春勇(1987— ),男,江蘇省天一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