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摘 要 韓愈《師說》中體現的教育思想對于我國現代化教育改革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具有現代價值。本文分別從教學目的觀、教學內容觀、學習觀、教師觀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等多個角度探討其教育思想的內涵與現代價值。
關鍵詞 《師說》 教育思想 現代價值
韓愈生活在唐朝中后期,唐朝初期的繁華已呈現出衰敗態勢,儒家師道觀開始動搖,不再以尊師為榮。在這一背景下,韓愈寫下《師說》一文,展現了韓愈深髓的教育思想,具有現代價值。
一、《師說》的教學目的觀
“傳道授業解惑”是《師說》中教學目的觀的切實體現。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傳道,向學生講授儒家的核心思想;其次是授業,系統講授儒家經典著作;其三是解惑,要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師說》對教師職責的重要性作出了明確闡述,授業解惑是為傳道服務的。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講授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技能教育,深化學生的讀寫能力和學習思維。總之,《師說》的教學目的觀,要求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優先于文化知識教育,為學生的長遠穩定發展服務,是以人為本教育觀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所以,要平衡好傳道、授業以及解惑三者之間的關系。新時期的教師要做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啟蒙者,對學生的潛質進行深層次挖掘,合理啟蒙學生思維,促使其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學內容,達成教學目標。
二、《師說》的教學內容觀
縱觀韓愈的政治思想,他希望國家能從藩鎮割據的混亂狀態中解脫出來,實現國家統一。所以韓愈對儒學復興十分支持,而對佛老思想持反對態度,他希望用儒家的道統取締法統。《師說》中的道,是指儒家的仁義道德,極大地肯定道的作用。這也就從教學內容層面表明了教師的角色。《師說》中開篇就點明了教師的傳承者身份。每一位優秀的學者智人都有自己的老師,知識與學問都是從老師那里獲取得到的。人不是生而就含有知識學問的,都是通過后天的學習所得到的。知識的延續不能局限于某一個人,而是要通過一代一代的傳承,教師就是肩負傳承使命的責任人。由此能夠看出教師的職業價值和文化傳承高度是一致的。就《師說》的現代價值來說,教師要正確看待自身的傳承者角色,要深化落實傳承職責,履行相應的義務,不斷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拓寬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為現代教育工作所服務。同時,教師還要扮演好傳授者角色,將學生從有惑狀態向無惑狀態轉變,合理應用傳授方法,以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素養水平為基礎,做到因材施教。
三、《師說》的學習觀
韓愈在《師說》中分析了教學活動的性質,認為教學是教師與學生構建雙向積極互動關系的活動形式。韓愈的學習觀體現了絕對的超前性,是思想解放的重要標志。貫穿《師說》全文的“解惑”不僅僅是對于教師“教”的要求,也同樣是對學生“學”的要求。學生在向老師求教的過程中,要善于思考,對問題進行深層次分析,勇于向教師表達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認識。同時對教師不要盲從,要敢于向教師提出質疑,以更好地理解吸收知識,能夠將其轉化為自身所用。韓愈認為,讀書學習最為重要的就是掌握知識的深層含義,而不只是簡單地集中于知識表面,附和于大多數人。當學生真正領會了知識的內涵,才能提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向教師請教。長期以往,學生的道業才會更加精進。《師說》中深刻體現了學生有惑與教師解惑的學習過程。韓愈認為,那種不懂得斷句等基礎知識向教師請教,遇到真正疑難問題反而不向教師請教的學生,是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其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采取盲目被動的學習方式,這是不可取的。這一觀念完美契合于我國現代教育中的理解學習教育觀念。“圣人無常師”是韓愈表明學習沒有年齡界限和社會界限的重要體現。學習應該是終身的事,那么必然不會只有一位老師。韓愈的這一觀念在唐代具有絕對的超前性,能夠引領我國現代教育中的學習觀。一次受教,終身受教的學習觀已經呈現出了一定的落后態勢,與時代的發展需求相違背,要進一步深化落實終身學習及終身教育觀。
四、《師說》的教師觀
韓愈寫《師說》的背景是儒道傳統被挑戰,人們不再重視師道。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就要明確教師的從業標準,對稱職的教師標準資格加以評定,進一步思考教師觀。在《師說》中,韓愈將教師的標準設定為“道”,擁有“道”的人就可以被稱之為教師。教師不局限于年齡和社會地位,有道就可為師,“道”是衡量教師的根本條件。由此看出,在《師說》中,韓愈對教師選擇的價值取向已經從原本的功利性范圍中跳脫出來,更加強調道的重要性及對學生的負責態度。一位合格的教師該具有何種條件呢?韓愈認為,只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而不對其講授道理,未幫助其解決困難的教師不能稱之為是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具備切實的傳道資格。一位合格優秀的教師,要對儒道十分精通,能夠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帶領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與方法技巧。韓愈在《師說》中對于教師觀的表述,放在現代教育工作中仍然適用,具有十分突出的指導意義。他明確表示,教師應在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以學生為主體,及時給予學生正向反饋,耐心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平衡好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之間的關系。韓愈還強調教師對學習方法的講授,對教師的地位作用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教師對維護社會文明能發揮積極作用。
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韓愈在《師說》中論述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他的師生觀具有十分深刻的內涵。他明確提出人生在世,誰能沒有疑惑的一觀點,認為若有困難、問題而不去向教師尋求幫助,那么問題將一直存在,終身難以解決。韓愈進一步解釋說,人不是生下來就能了解所有的知識,從側面強調了后天學習與教師講解輔導的重要性,號召學子都要勇于向老師學習,積極求學。因為人對知識的渴望,都是為了滿足謀求自身發展的根本需要,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就一定要有教師對其進行指導。教師地社會中是不可取代的,全社會都要創造條件,使教師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不僅每一位學子要十分尊重教師,全社會都要形成尊師氛圍。韓愈用兩個“不必”,更深層次地探討教師與學生雙方之間的關系,老師不是一定就比學生賢良,學生也不是一定就比不上老師,表明雙方之間的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是處于相對狀態之下的。同時,他表達的觀點在于,正因為教師不是一定賢能于學生,所以教師不能滿足于現狀,要不斷地學習,繼續精于某一方面的知識,才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韓愈在《師說》中,更多強調教師與學生間的民主關系,雙方處于同等地位之下,共同構建良好互動的正向關系,教師不是極端權威,但是師道尊嚴不可動搖。這對于我國現代化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師生關系,具有良好的示范意義。
綜上所述,我國現代化教育持續改革的背景下,要積極吸收我國優秀傳統的教育思想,要能夠積極挖掘、正確看待韓愈《師說》中所論述的師道思想,在繼承中促使其進一步發展。要切實傳承韓愈《師說》中的教學目的觀、教學內容觀、學習觀、教師觀,正確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以更好地服務我國現代教育發展,推動教育事業長遠穩定健康發展。
[作者通聯:福建仙游縣度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