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彬
【摘要】高中語文教師若想改善議論文寫作教學的效果,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開展授課活動,以此來幫助學生快速梳理論點和論據,促使他們寫出邏輯性更強的論證內容,進而提升其議論文寫作質量。本文結合思維導圖優勢,從論點提煉、論據選擇、合理論證三方面視角出發,闡述高中語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確定議論文主題、科學構建文章分支架構來明確文章的寫作方向;通過分析與探索確定新穎、典型的議論論據,豐富文章內容;運用逐層遞進、多維分析等方式開展論點論證等方式,使思維導圖教學發揮出應有的效果,讓學生扎實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技巧,改善他們寫作質量的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 高中語文? 寫作教學? 議論文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4-0106-03
思維導圖是一種具有較強可視化特點的教學工具,它能夠對抽象的、復雜的、混亂的知識進行科學梳理。語文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開展議論文寫作教學活動,能夠將議論文的各項要素清晰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其能夠對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以及背后的邏輯關系一目了然。同時,也能使學生通過內容梳理和信息關聯形成較強的多維思維能力,掌握議論文的正確寫作技巧,從而有效提高其議論文的創作水平,改善寫作的質量。
一、活用思維導圖,提煉議論文論點
(一)研究材料,確立議論主題
在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所出的議論文題型主要包括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和根據材料寫議論文三種類型。對于話題作文,學生可以直接引用話題中的關鍵詞作為議論主題;對于命題作文,他們可以選用命題信息中的關鍵題眼作為議論主題進行文章創作。而根據材料內容進行議論文創作對于學生來說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他們需要通過細致閱讀材料、認真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用意,才能找出更為精準的議論主題。對此,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降低根據材料寫議論文的難度,可以開展思維導圖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通過梳理材料內容找出其中的關鍵詞語或句子,并根據材料寓意提煉出議論主題,并進行相應的論點闡述[1]。
以《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課程為例,教師可以選用文章中“持續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渾蓋之爭……將永載中華文明發展的史冊?!边@一段文字作為議論文的材料,讓學生結合材料內容創作一篇議論文。對此,教師需要先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找到材料中的關鍵語句或中心詞,以此來確定論文的主題,然后再進行文章內容的創作。例如,學生需要先細致閱讀此段內容,提取出其中的關鍵性詞語,如“渾蓋之爭、中國古代天文學、重要成就、《太初歷》、直接產物、‘兩小兒辯日、‘勾股定理、測高望遠、天文大地測量、天文儀器、重要命題”等。通過研究上述關鍵信息,學生可以意識到此段文字主要講述的是中國古代學者對天文學方面的討論與研究。對此,他們可以從渾蓋之爭角度出發進行審題立意;也可以從天文學成就視角出發對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重大發現或探索成就進行議論與分析;還可以從古人的科學態度視角出發對中國古代天文學爭論行為進行客觀評論。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細致分析議論文材料,能夠使他們更加快速地找到議論文的寫作主題,確立出與材料寓意相符的中心詞,從而為之后的論據設計和內容補充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探索因果,確定主題分支
在明確議論文的寫作主題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想象思維、聯想思維對文章論點進行發散性思考,捕捉在大腦中出現過的相關內容,并運用邏輯思維將這些內容填充在相應的思維導圖分支之中。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繪制議論文思維導圖時,需要合理應用因果思維和邏輯思維,要確定各分支內容與議論主題的本質聯系,考慮到各分支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確保寫作分支不會偏離主題。同時,也能借此使學生真正認清事件的發展過程,探究出其內在的因果關系,使所創作的議論文能夠有效揭示出事件的本質內涵和內在聯系,進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質量[2]。
還是以《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課程為例,學生在確定議論主題之后,教師需要引導他們對主題進行多視角、多維度的因果分析,將所剖析出的信息作為主題的分支議題,然后再針對這些議題進行細致研究,探索出更加深刻、更有價值的內容作為議題的論點,同時,確保每個分論點和論據與主題之間具有極強的關聯關系。例如,有的學生將“中國古代的渾蓋之爭”作為議論文的主題,分支出了“直接產物”和“間接產物”兩個分論點,這兩個論點與主題的邏輯關系是:因為中國古人對天文現象進行了長期的討論與研究,所以在各個時期出現了具有不同價值的天文學研究成就。而兩個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是:中國古人通過研究天體文學,不僅撰寫出了很多與天文學有關的學術論著,也因此探索出了各種比較實用的測量技術,解決了很多與天文學有關的現實問題。比如,在“直接產物”中,學生可以分支出《太初歷》《天文志》《難蓋天八事》《安天論》《穹天論》等天文學論著和天文大地測量技術、天文儀器等。在“間接產物”中可以分支出“勾股定理”、測高望遠之術等內容。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制定的議論主題繪制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明確寫作的方向,使議論文主題與各分論點之間具有極強的關聯性,還能借此鍛煉他們的發散思維、聯想思維、邏輯思維、因果思維等多維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其議論文的寫作水平。
二、基于思維導圖,選擇議論文論據
如果說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和骨架,那么論據就是議論文的血肉。語文教師若想提升學生議論文的寫作效果,還需要借助思維導圖對其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要讓他們掌握正確選擇議論文論據的方法,使每條論據都能夠直接點明主題,且具有較強的說服性,從而提高議論文的閱讀價值,使其更具有說服力。
(一)探索新穎的論據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用內容更為鮮活新穎的事件或案例作為論據。在以往的議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通常會使用一些知名度高的歷史事件或名人故事作為文章論據,如司馬遷、諸葛亮、屈原、蘇東坡、李白等中國著名的歷史人物;這類信息作為論據雖然具有極強的典型性特點,能夠引起人們在思維或情感上的共鳴,但是卻缺乏較強的新穎性和獨特性,很難使學生創新出更為新穎的論點或觀點,從而降低了議論文的吸引力。對此,教師需要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引導他們多觀察生活,利用身邊發生的真實事件作為議論內容,從而使論據展現出時代性和新穎性特點,并借此增強議論文的說服力。
以《自然選擇的證明》課程為例,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以“自然選擇”為主題的議論文創作任務。在文章創作之前,學生需要先進行議論文思維導圖繪制,要明確此議論文的中心論點為“自然選擇”,而分論點則需要結合課文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如溫度選擇、地勢選擇、環境選擇等。以溫度選擇為例,此分論點還可以分成“高寒地區”和“炎熱地區”兩個部分,在論據選擇時,學生需要運用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進行探索,盡量不使用仙人掌、藏羚羊這種被人們經常提到的生物,可以選擇附生蘭、鳥巢蕨、呂氏狐、撒哈拉銀蟻、白唇鹿、盤羊、三色堇、針茅等植物或動物作為文章論據。學生通過運用新穎的論據進行議論文創作,不僅可以快速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還能強化論據的針對性、新穎性和獨特性,在增強文章說服力的同時,提高議論文的可讀性。
(二)找尋典型的論據
語文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特征的事件或案例作為文章論據。典型論據的特點是以揭示事件的本質為基礎,能夠充分展現出議論主題的本質內涵。學生在選擇此類論據時需要注重以下三點:一是論據內容要符合現實,二是論據內容要契合文章主旨,三是論據內容要與文章的中心論點具有極強的關聯關系。通常情況下,論據可以分為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兩種類型,道理論據需要運用真理進行觀點討論,以此來增強文章中心論點的可信度;而事實論據則需要運用具體案例進行論點表述,以此來強化論點的真實性,從而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3]。
學生若想快速梳理出議論文的寫作思路,使典型論據具有較強的說服性,可以采用思維導圖寫作方法,先繪制出文章的結構框架,然后再根據框架進行具體內容的填充與完善,從而確保典型論據與中心論點具有極強的關聯關系。以《宇宙的邊疆》課程為例,此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與宇宙有關的知識,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加深對宇宙的了解,同時,能夠對人類的未來進行科學思考。對此,教師可以以“宇宙”為主題開展議論文寫作活動。在寫作之前,學生需要運用思維導圖繪制出文章的創作框架,研究出典型的、有說服性的論點論據。例如,有的學生在梳理“介紹宇宙”這部分內容時,選用了古今中外科學家或天文學家的相關著作作為文章論據,如哥白尼的《天體運行》、史蒂芬·霍金的《宇宙簡史》、康德的《宇宙發展概論》、力強的《果殼中的宇宙》等;在介紹“宇宙探測方法”時,選用了天體測量學、光度學、光譜學等天文學技術作為文章論據。學生通過科學選用典型論據,能夠有效提高文章的科學性、可信性、真實性和說服性,從而使議論文展現出應有的價值。
三、運用思維導圖,開啟議論文論證
在確定議論文的論點之后,學生需要研究如何對論點進行有效論證,探索應當選用哪種論證方式對論點進行闡述。通常情況下,議論文可以分為“總分總”“總分”“分總”三種類型,但無論是哪種類型,在進行論點論證時都可以采用并列式、遞進式方式進行內容論述。下文探究學生如何用思維導圖對上述論證方式合理規劃,從而有效改善其議論文的寫作質量。
(一)逐層遞進,論證邏輯嚴謹
逐層遞進論證思路指的是學生需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層深入地對論點進行科學論證。在遞進式議論文結構中,段落與段落、論點與論點、論據與論據之間需要具有一定的層次關系,要有主次順序或遞進順序,這樣才能使文章展現出逐層深入的特點,同時,增強論證內容的科學性和說服性。
以《自然選擇的證明》課程為例,從學術角度來說,任何科學理論的證實都會經過一個漫長探索的階段,需要人們對所探知的內容進行反復思考、反復推敲、反復驗證。由此可見,學生在設計與“自然選擇”有關的論證內容時,可以結合科學家的論證過程進行逐層遞進式文章結構規劃。比如,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學生需要以“自然選擇”為中心論點,然后分支出物種起源和物種進化兩個分論點,先通過物種起源學說證明地球生物的來源,然后再運用物種進化學說進一步說明生物與地球之間的關系,解釋生物進化的規律,以此來展示出自然選擇的本質內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設計逐層遞進式論證架構,不僅可以清晰表達出各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強化論據的科學性,還能使議論文內容更具有層次性特點,能夠突出論據的遞進順序,使論證內容更具有說服性。同時,也使學生快速找到寫作的方向,進而改善其議論文創作的效率。
(二)多維分析,豐富論證內容
在進行論點論證時,學生還可以采用并列式寫作思路進行論據描述。并列式指的是每個論點之間的關系是平行并列的,不分主次順序,也沒有遞進順序,都是圍繞中心論點開展描述的,只不過是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對論點進行分析與論證。
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課程為例,此篇課文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講述了實踐在理論論證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實踐的意義。對此,教師可以以“用實踐檢驗文學理論”為主題開展議論文創作活動。學生在繪制議論文思維導圖時,可以采用并列式寫作思路,從多角度出發對中心論點進行多維分析,用多個真實案例促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并借此提高語文綜合能力。比如,有的學生在論證“實踐能夠提高語言組織能力”時,可以從多個視角出發,選用多個不同層次案例進行論點論證。如“演講比賽”“主題辯論”“情境交流”等,雖然實踐的方式不同,但是每個活動的作用是相同的,都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學生運用并列式寫作思路繪制思維導圖,不僅可以豐富文章的論據,增強論據的說服性,還能直觀展現出文章內容的多元化、全面化特點。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若想提高議論文寫作教學的質量,需要合理創新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要巧妙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確定議論文的架構,科學規劃議論文的論點、論據和論證,進而提高他們的創作效率,改善其議論文的寫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周燁.關于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作文,2021(Z4):69-71.
[2]李琴.思維導圖在高中寫作中的應用探討[J].才智,2021(14):59-61.
[3]朱燕.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