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教育屬于啟蒙教育。游戲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形式,對幼兒的成長影響深遠。幼兒園不僅需要傳授幼兒一定的知識,同時還應重視幼兒智力開發、自我認識培育及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區域游戲是幼兒日常活動、教育教學的重要方式,而游戲離不開各種材料的投放。低結構材料因具有原料易得、操作性強、安全環保等優勢,近年來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得到廣泛應用。鑒于此,文章從分析低結構材料在區域游戲中的應用優勢出發,圍繞“選取貼近生活的材料”“根據主題選擇材料”“選取高操作性材料”“鼓勵幼兒收集材料”“分層次投放材料”五個方面入手,探索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應用低結構材料的策略,引導幼兒通過區域游戲不斷成長,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游戲;低結構材料;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3-0092-03
引? 言
近年來,幼兒園教育質量不斷獲得社會各界的重視,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進。要想促進幼兒各方面和諧發展,滿足幼兒個性需求,教師有必要組織多種多樣的區域游戲。因此,近年來各幼兒園對區域游戲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1]。在經費足夠的情況下,許多幼兒園熱衷于購買大量高結構材料,以供幼兒操作,但在區域游戲中,高結構材料有幼兒感興趣時間短、玩法固定單一、提升空間有限等弊端。在這一背景下,幼兒園對低結構材料的應用越發重視,并且展開了一系列探索。
一、低結構材料及其在區域游戲中的應用優勢
低結構材料這一概念是和高結構材料相對應的,指的是利用率高、操作方便、可以一物多用的簡單基本材料。換言之,低結構材料就是幼兒熟悉的原生態物品材料,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多的線團、紙盒、竹筒、瓶子等。低結構材料可操作性強,操作簡單,結構簡單,來源途徑廣泛,環保安全,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頗受歡迎[2]。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運用低結構材料主要有如下優勢。
(一)對幼兒身心發展有利
幼兒玩具和低結構材料存在差異。幼兒玩具會限制幼兒的思維,對其智力開發有局限作用;而低結構材料可以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幼兒可以自由自在地應用這些材料,并且可以隨意組合,這對幼兒智力開發有積極作用。同時,低結構材料能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十分有利。
(二)材料獲取難度小
低結構材料在市場上隨處可見,甚至有很多是我們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總體來看,低結構材料獲取難度較小,價格相對較低,可選擇空間較大,種類也更豐富。更重要的是,低結構材料大部分安全、環保,有些甚至是我們日常用過的一些物品(如廢舊塑料制品、紙板制品、棉布制品等),這些材料不僅易取,而且對于幼兒更熟悉,將之用于區域游戲,能夠消除幼兒的陌生感,使之積極參與到游戲中。
(三)降低教師制作教具的工作量
在部分幼兒園中,一些教具和幼兒的玩具,需要教師自行制作,這可能是因為幼兒園要落實獨特的教學理念[3]。幼兒園教師本身工作量較大,再加上教具及玩具的制作,難免會分散精力,導致教學進度受影響。低結構材料近年來越發受到幼兒的喜愛,且有取代傳統笨重材料的趨勢,將之應用到幼兒園區域游戲中,可以大大減輕教師制作教具、玩具的工作量,讓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觀察幼兒、引導幼兒、幫助幼兒等方面,對提升教學效率有積極作用。
二、低結構材料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的應用策略
(一)選取貼近生活的材料,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幼兒年齡較小,認知意識相對薄弱,以形象思維為主。在選取低結構材料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盡可能貼近幼兒實際生活,選擇幼兒熟悉、接觸較多的低結構材料,讓幼兒在區域游戲中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自在、靈活多樣地應用這些低結構材料。在具體投放過程中,教師可以盡量選擇一些色彩豐富又貼近生活的材料;還可以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嘗試低結構材料新的應用方法。這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其應用材料參與區域游戲的興趣。
例如,在表演區域中,教師可以放置一些五顏六色的紐扣、夾子等。這兩種材料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幼兒可以將這兩種材料和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創造性地展開表演類游戲。當看到這些圓形的、色彩鮮艷、大小不一的紐扣后,幼兒十分感興趣。同時,幼兒發現自己衣服上也有很多相同或不同的紐扣。通過對比,幼兒可以發現紐扣最基礎的應用方法。這時,有的幼兒會在區域游戲中,幫助布娃娃穿衣服,扣紐扣。通過這樣的游戲,幼兒能夠鍛煉自己扣紐扣、穿衣及脫衣的能力。教師可以在紐扣旁放置一條條紅色、黃色的細繩,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用細繩將紐扣一個個串起來。這時,有的幼兒會串成手鏈的長度,有的幼兒會串成項鏈的長度……幼兒在實踐中還會發現:將一些紐扣按照不同顏色規律排列,在視覺上會更漂亮。最后,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紙盤、膠水,讓幼兒借助這些紐扣組成美麗的“紐扣畫”。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用紐扣、夾子這些常見的、漂亮的材料進行自由組合,不僅主動參與到游戲中,還鍛煉了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促進了發散思維、邏輯思維的發展。
(二)根據主題選擇材料,增強幼兒的認知能力
在幼兒園區域游戲規劃中,教師經常會按照不同主題進行活動區域的設計。這是因為不同的主題背景,有助于幼兒盡快融入游戲情境,提升幼兒的參與興趣。在投放低結構材料時,教師應充分考慮活動區域的游戲主題,投放和主題相關、相符的材料,這樣才能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興趣,便于區域游戲和主題活動內容保持同步,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獲得良好的體驗。由于幼兒園的區域游戲主題需要滿足豐富性、趣味性的特點。所以,教師要及時根據游戲主題更新、更換低結構材料,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
例如,在秋意漸濃的季節中,很多幼兒園會組織“在秋天里做游戲”的主題活動。在這一主題游戲中,教師可以預設“樹葉貼畫”小游戲,提前選擇一些常見的樹葉,也可以鼓勵幼兒自己收集一些落葉,讓幼兒展開樹葉拓印、樹葉貼畫的游戲。在運用這些低結構材料時,幼兒的思維相對局限,教師可以適當引導,讓游戲內容變得更豐富,更富趣味性。如教師可以提示幼兒,運用這些樹葉拼貼出小猴子、小花、小兔子的形象;或者在幼兒園的墻上畫出一棵大樹,讓幼兒在大樹上拓印樹葉,并且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這樣的教學,不僅能讓區域游戲更豐富多樣,還能增強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增強幼兒的認知能力。
(三)選取高操作性材料,拓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低結構材料種類繁多,如塑料瓶、泡沫盒、一次性紙杯、雪花片、軟泥等都屬于這一范疇。這些材料多數以其本來的形態展示。幼兒思維有多元化特征,想象力豐富,不同幼兒對同一物品的應用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應用低結構材料時,教師應盡可能選取操作性、可塑性強,能夠一物多用的高操作性材料(如橡皮泥、軟陶土等)。教師通過這些材料,可以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在低結構材料投放中,教師還應對不同材料彼此是否能夠搭配、組合加以考慮,盡可能提升材料應用的科學性、多維性,讓幼兒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和操作空間。
例如,在為幼兒準備軟陶土材料時,教師可以將不同顏色的軟陶土合理擺放在區域內,應注意便于幼兒取拿。幼兒在區域游戲中,可以通過對這些軟陶土的不同組合,了解不同顏色的搭配方法及效果。教師還可在美工區為幼兒準備不同顏色的液體,讓幼兒觀察液體顏色,嘗試將不同顏色的液體混合在一起,并觀察混合之后的色彩變化情況,使之了解不同顏色液體的生成過程、搭配方法。
膠泥是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應用較多的低結構材料,便于幼兒通過動手實踐制作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小物件。這類材料同樣是高操作性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僅需要為幼兒選取高操作性材料,還應對幼兒進行積極、多方位的引導,引領幼兒主動思考,探索如何對一種材料進行多種應用。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必須注重對幼兒的啟發,鼓勵幼兒和其他小朋友加強交流,讓幼兒通過思維碰撞,使高操作性的低結構材料充分發揮作用,有效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
(四)鼓勵幼兒收集材料,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市面上可采購的玩具類低結構材料種類相對簡單,用途也比較單一,將其應用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經過一段時間后,難免會使幼兒產生厭倦情緒。在實際生活中,樹葉、塑料瓶、紙箱、木板、各種包裝盒子、報紙、包裝紙、茶葉罐、奶粉罐、玻璃瓶等材料隨處可見,容易獲得。一些幼兒已經能夠自主觀察身邊事物,發現一些常見廢舊物品的“其他功用”。因此,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教師可根據活動區域設置情況、游戲主題等,鼓勵幼兒通過觀察生活,自行發現一些可以為游戲所用的廢舊物品,并帶到幼兒園。教師要對材料的安全性把關,確保材料不會對幼兒造成危害,然后將之投放到活動區域中。
例如,在“愛心廚房”主題游戲中,教師可以提前給幼兒留一個“思考題”,讓幼兒自行觀察家里廚房中有哪些物品,思考、尋找生活中有哪些廢舊用品可以供“愛心廚房”使用。在尋找過程中,有的幼兒會發現廚房中需要有餐具和廚具,一次性紙杯、紙張、枯枝等均可用到“愛心廚房”中。在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將這些物品帶入自己的“愛心廚房”中,鼓勵幼兒說一說哪一種材料用途最多。教師還可將幼兒分成若干組展開這一游戲,讓幼兒通過相互交流、彼此合作,共同搭建一個“愛心廚房”。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嘗試應用其他幼兒的材料。這樣的方式可以促使幼兒學會觀察生活,多思多想;可讓幼兒形成團結協作、分享共贏的意識,對幼兒的成長形成積極影響。
(五)分層次投放材料,提高幼兒的活動能力
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應用低結構材料時,教師要重視分層次投放材料,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加強橫向分層次投放工作。橫向分層次指的是同一階段的幼兒,在實際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不同,這是由個體差異決定的。相同階段的不同幼兒,在心理發展、學習能力及認知能力上存在一定差異;再加上生長環境、遺傳因素、教育過程的不同,每個幼兒的需求也就不同。在區域游戲應用低結構材料時,教師需要考慮幼兒的差異性,讓每個層次的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游戲,找到適合自己的低結構材料。另外,在應用低結構材料時,教師還需考慮幼兒的縱向層次性問題。幼兒處于不同年齡、不同發展階段,對游戲的需求也存在差異,這是幼兒成長學習的必然特征。因此,在應用低結構材料時,教師應該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和成長階段的需求,做到低結構材料的分層次投放,促進幼兒成長。
例如,在“豆貼畫”主題游戲中,教師往往會準備大豆、木膠和紙盤等。幼兒通過觀察,基本能明白游戲的實施方法,并能很快動手操作。一些動手能力一般的幼兒,可能會沉浸其中;另一些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幼兒,可能很快就會對這種簡單的游戲失去興趣。這時,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種類不同、大小不一的豆子,為幼兒的豆子拼貼游戲帶來更多挑戰。這樣,游戲就更具有挑戰性,也能讓更多幼兒積極參與。教師也可以提供空紙盤,讓幼兒自己畫,自己貼,自己撒,提升“豆貼畫”的難度。教師還可以設置一個額外的“工作崗位”,提供碗、盤、碟,讓能力強的幼兒對豆子進行分類、整理。這樣,其他幼兒在做豆貼畫時,取材會更加方便,參與整理的幼兒也能體驗到助人的愉悅。
在分層次投放低結構材料時,教師還需注意,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游戲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小班幼兒更喜歡結構游戲和體育游戲,而大班幼兒更傾向于創造性的角色游戲和表演游戲。在投放材料時,教師要結合這一差異,有選擇性地提供各種低結構材料,以滿足各年齡段幼兒的游戲需求、探索欲望。
結? 語
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低結構材料有明顯的應用優勢:來源廣泛、安全環保、操作簡單、應用價值不可小覷。教師應在考慮幼兒年齡特征、游戲需求、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積極、靈活地投放適當的低結構材料,給予幼兒有效啟發與引導,讓幼兒運用這些材料快樂游戲,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增強幼兒的認知能力,拓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提高幼兒的活動能力,促進幼兒全面、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陳莉華.幼兒園小班自主游戲中低結構材料應用現狀調查報告:以廣漢市城區幼兒園為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5):4-6.
蔡麗霞.緣起“生活”:區域活動中“低結構”材料的投放與運用[J].啟迪與智慧,2021(6):19.
丁穎.巧用低結構材料促進幼兒園美術區域活動的開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5):149-150.
作者簡介:林小嵐(1970.12-),女,福建福清人,任教于福清市龍江中心幼兒園,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