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霞
【摘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而大單元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就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對教材中性質相似或有內在聯系的內容進行整合,再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進行課程重構,設定具有挑戰性且又切實可行的大單元教學目標,設計與之相匹配的大單元作業,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從而提高數學課程教學效果.基于此,文章以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為主題展開研究,在分析其應用價值的基礎上結合實踐案例提出一些大單元教學策略,以期為一線教師提供參考,推動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
引 言
為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稱“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強調學習活動的探究性與自主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還要注意強化學生的知識遷移與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不斷促進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大單元教學打破了傳統的課時與知識點的局限,整合課本中相關的教學內容,形成更為廣泛和深入的學習單元,能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引導學生在探究和自主學習中主動建構一個更為完善和系統的知識體系,不斷提高數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新課標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價值
(一)有利于加強知識間的系統性聯系
傳統教學方法往往片段化呈現知識點,學生難以看到不同主題之間的聯系.而大單元教學則與之不同,強調知識之間的系統性聯系,通過整合相關的數學概念和技能,學生能夠在更廣闊的范圍內看到數學的全貌.因此,通過大單元教學,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孤立的知識或技能,且能夠理解這些知識是如何相互關聯的.例如將分數、小數和百分數這些看似獨立的主題結合起來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這些概念之間的轉換和應用,從而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個更加堅實和連貫的數學知識基礎,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大單元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實踐中,教師不僅可以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獨立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提問和解決實際問題,強調學生的參與和探索,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逐步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模式,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例如,教師在大單元背景下開展項目化教學,讓學生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在實踐中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這樣的學習經歷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培養了他們自主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三)有利于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往往“一刀切”,忽略學生在認知水平、學習風格和興趣愛好上的差異.而大單元教學則與之不同,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例如,教師可以為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任務和活動,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挑戰和發展.同時,這種教學方法也鼓勵教師利用多樣的教學資源和活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風格,如視覺、聽覺和動手操作等.通過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所有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節奏和方式中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興趣.
(四)有利于促進數學知識的學以致用
大單元教學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數學不再是抽象和難以觸及的概念,而是變成了學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工具.教師將把數學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引導學生嘗試將所學的數學概念應用于解決現實問題.例如,通過設計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數學問題,如購物預算、家庭裝修的面積估算等,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并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技能.因此,大單元教學不僅使數學學習更具吸引力和實用性,還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
(一)全面分析學情,設計大單元教學目標
大單元教學的實施,教師首先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程度、解題技巧的掌握、思維習慣的形成以及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和態度.為此,教師需要通過課堂觀察、階段測試和日常互動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優勢與不足,從而為設計符合學生需求和發展水平的教學目標奠定基礎.接著,教師需精心分析教材內容,挖掘與新課標核心素養緊密相關的關鍵知識點和能力培養方向,確保教學活動不僅覆蓋課程標準要求,而且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后,基于上述深入的學情分析和教材研究,教師應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設計出具體而全面的大單元教學計劃,確保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教學活動的安排應多樣化,教師可創設各種學習情境,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偏好和能力水平,如通過討論交流、合作學習、問題探究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總之,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核心在于通過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精細的教材研究,設計出既符合學生實際,又能推動其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和計劃,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圓”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學生的學情.考慮到六年級學生之前已經接觸過有關圓的基本概念,如在一年級時認識圓,在三年級學習圓周長的測量,學生已具備初步的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因此,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進一步深化這些概念,重點教授如何分析圓的幾何特性,并將其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在設置教學目標時,教師應圍繞引導學生形成轉化思想、度量思想、空間觀念及推理意識.具體來說,可以通過觀察、實驗和猜測等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推理,例如探索如何將圓轉化為其他已知圖形以推導其面積,或者測量圓的周長.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鞏固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還能夠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于新的情境中.綜合而論,教師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已有知識的深化和新知識的探索,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基礎,再結合實際操作和探究活動,有效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發展他們的幾何直觀、空間觀念和數學推理能力.
(二)整合教材內容,梳理大單元教學框架
設定目標后,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梳理出大單元教學的基本框架.為此,教師首先需要深入研讀教材,全面理解各個單元內容的內在聯系和教學目標,分析單元內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構建起一個合理的教學框架,確保教學內容既系統又全面,且能覆蓋所有必要的學習點.在這個框架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在宏觀和微觀層面上實現教學內容的整合.在宏觀層面,重點是確保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能夠達成,同時符合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的需求.在微觀層面,教師應注重教學細節的設計,包括教學活動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應用以及評估標準的制訂,確保這些都與學生的發展水平相符.此外,教師還需要提供機會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整合中,指導他們有效梳理和整合所學知識.例如教授學生如何使用思維導圖等工具整理和鞏固知識,幫助他們理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還能學會如何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指導和自我提升.
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應深入分析單元內各個知識點,包括比的意義、讀寫方法、與分數及除法的關系、比的基本性質以及求比值等,并考慮如何將這些知識點有機地串聯起來.在梳理教學框架時,教師可以將這些知識點分為幾個層次,如初步認識比、深入理解比的基本性質、利用比解決實際問題等,每個層次都應該圍繞著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和應用進行設計.例如,教師可以設計烹飪教學活動,討論食材的比例,如糖和水的比例對制作飲品的影響.這些實例能夠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比的概念,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比”的意義和用法.通過這樣的實際應用,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數學知識,還能夠形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數學思維.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制作思維導圖,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知識整合,通過思維導圖鞏固已學的知識點,同時清晰看到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構建出一個更加完整和系統的數學知識結構.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結合實際生活,創設大單元教學情境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強化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大單元教學還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創設貼近現實的教學情境,將數學概念和原理轉化為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和理解的內容.首先,教師需要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創造性地設計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教學場景.例如設計與購物、旅行、家庭預算管理等實際活動相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用數學知識,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解決,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和實施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百分數(二)”的教學為例,考慮到百分數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數學概念,教師可以設計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例如創建與購物打折、食品營養標簽分析、體育運動中的數據統計等生活場景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計算方法,還能幫助他們認識到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比如構建一個具體的超市購物場景,設想學生在超市看到一款原價100元的玩具現在打八折出售.在此情境中,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先計算出打折后的價格,即100元的80%,然后計算出節省的金額,也就是原價與打折價之間的差額.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計算這個差額占原價的百分比,從而讓學生了解折扣的實際意義.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練習了百分數的計算方法,還能直觀地看到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被應用,比如在判斷優惠力度和節省開支方面,使得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增強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四)補充教學資源,拓展大單元教學價值
在大單元教學中,為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補充更多教學資源,積極尋找和整合各類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額外資源,如網絡教育平臺、互動軟件、視頻教程、實際案例研究等,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理解數學知識.課后,教師還可以為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提供拓展性學習資料,鼓勵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主題進行主動探索和深度思考,比如為基礎層次學生提供簡單的識別練習,為中等能力學生提供涉及復雜計算的練習題,為高層次學生提供探索性的學習資料等,分層次的拓展資料既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又能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進而在多樣化的學習環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提高整體學習效果.
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補充教學資源,以拓展大單元教學的價值.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如視頻和動畫展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比如在建筑設計和工藝品中的使用,視覺呈現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圖形的實際意義和用途.其次,教師可以引入互動軟件或在線平臺,通過虛擬實驗室讓學生自己操作和探索這些圖形的屬性,如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此外,教師還可以整合打印資料,如工作表和游戲卡片,豐富課堂活動,讓學生在互動中深化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概念的理解.通過這些補充資源,教師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他們在多種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從而增強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整體認識.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活動,需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安排教學內容,以確保教學活動能夠全面覆蓋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大單元教學就是一種將課程內容按照內在聯系和邏輯結構進行整合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以章節或單個知識點為教學單位的方法不同,其聚焦于將性質相似或相互關聯的教學內容組織成一個更大的學習單元,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連貫和綜合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深入學習.因此,教師應重視大單元教學的應用,積極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和應用場景,幫助學生建立起更全面和深入的知識體系,實現對知識的整體理解和長期記憶,不斷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玉.小學數學第二學段大單元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中旬),2023(9):70-72.
[2]孫文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探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10):114-116.
[3]陳燕茹.基于“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J].學周刊,2023(32):85-87.
[4]周安凡.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界,2023(33):89-91.
[5]馬佳樂.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1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