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關露
摘 要:近兩年,針對《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活動任務的設計與開發非常豐富。指導學生精讀的活動任務有“繪制章節思維導圖”等,驅動學生拓展閱讀的活動任務有“家鄉采風活動”與“鄉土文學作品聯讀”等,針對讀寫聯合訓練而設計的任務有“鄉土中國視野下的當代問題剖析寫作”等,不同類型的活動任務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上的效果各有不同,而在評價方式上也各有優劣。
關鍵詞: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活動任務;類型
《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是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對于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需要通過閱讀整本書獲得閱讀該類型書目的經驗的要求,并且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設置問題情景的方式進行任務驅動,以達到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習效果。下面是三種常見的活動任務設計方式,以及它們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方面的效果分析。
一、針對概念與論證條理梳理的活動任務設計
溫儒敏先生在《鄉土中國》導讀中指出,在讀《鄉土中國》時,“要緊的是抓概念”和“厘清其論證理路”。根據溫儒敏先生的指引,教師們在指導學生初讀《鄉土中國》時,常設計的閱讀活動任務就是根據章節的邏輯線索,針對文中的重點概念創作思維導圖;又或者根據論證的金字塔原理,對論點與論據進行層級劃分。
制作章節思維導圖的任務設置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圖文轉化的手段,快速把握章節主線,厘清概念間的邏輯關系,區別論點與論據,掌握學術類文本的核心閱讀方法。繪制章節金字塔則更側重于讓學生抓住文本的頂層觀點,并能學會分析觀點與觀點之間的層級關系。
在教學實踐中,這是在導讀與初讀文本時,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活動任務類型。學生需要調動圖文轉換思維,具備基本的議論文知識,分清文本的層次結構,才可完成。由于文本中概念關系固定,邏輯較為清晰,此活動任務的評價一般是反饋性評價。其中主要培養了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這一語文核心素養。這種類型的活動任務是基礎型任務,幫助學生提綱挈領把握文本,是必不可少的任務。所以,在閱讀的第一階段,此類型的活動任務被廣泛使用。
二、針對閱讀拓展的活動任務設計
拓展閱讀的活動任務分為兩種,分別是田野調查型閱讀拓展和相關文本聯讀型的閱讀拓展。田野調查型拓展閱讀,閱讀材料取材于生活。比如,對家鄉宗祠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姓氏楹聯的采集研究、對族譜關系的探源等等。這是一種綜合型的問題情景驅動任務設計,教師提供拓展方向,學生作為資料收集者,進行田野調查等活動,最后進行資料的解讀與匯報,解決問題需運用語文綜合素養。此活動任務的評價側重于過程性評價,互動性強。
而相關文本聯讀,是教師整合閱讀資源,提供適合的閱讀文本,讓學生進行對照或補充閱讀的活動任務。選取的文本或與費孝通《鄉土中國》的觀點是一致的,或是對照對比的,或是互為補充解釋的,或是發展延伸的。文本類型可以包括學術類與文學類的文本。此任務的教學目的有三:第一,在大量學術類文本的閱讀中,提高學生對學術類文本的審美鑒賞能力,讓學生感受學術類文本的嚴謹美、科學理性思維美,或加深對鄉土文學作品的認識與理解;第二,在對照閱讀或補充閱讀中,提升學生閱讀學術類文本的思辨能力,錘煉學生的思維品質;第三,在大量的閱讀中,提升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有助于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增強。所以,這一活動任務的設置屬于拓深型的任務,此活動任務的成果體現形式一般是口頭討論或形成書面報告,評價維度多樣,可生生互評,可師生互評。其中培養的語文核心素養也較為多樣。
三、針對讀寫聯合訓練而設置的活動任務設計
余黨緒在《理解<鄉土中國>的三個維度》中指出,我們需要在社會發展的浪潮中,理解《鄉土中國》的當下意義。“要始終保持理性的思辨精神,辨析鄉土社會與顯示社會的關系的復雜性。”這也是讀寫聯合訓練活動任務設置的宗旨。
讀寫聯合的任務與相關文本聯讀型的任務都需要進行拓展閱讀,但二者的不同點主要在于,讀寫聯合的任務設計目的是“以寫促讀”,寫作任務是先行任務,在此基礎上,學生作為閱讀材料的搜集者,進行課外拓展閱讀。常見的任務設置方式有讀書筆記撰寫、小論文寫作。撰寫讀書筆記是在閱讀《鄉土中國》的基礎上,發散思考,聯系生活現象或文學文本中的問題來進行評論寫作。因為寫作任務先行,閱讀變成了完成寫作任務不可或缺的一環,大大提升了學生的閱讀《鄉土中國》的主動性。
而小論文的任務設置,則與統編版必修上冊的議論文單元相融合,學生在學習議論文寫作后,結合《鄉土中國》這本學術類文本,可以進行小論文的寫作嘗試。針對《鄉土中國》的十四章內容,教師給出部分論題,如,“以《鄉土中國》的視野看待《紅樓夢》中賈家選擇寶釵而非黛玉成為寶玉妻子的決定”、“以《鄉土中國》的視野看潮汕地區的姓氏楹聯的文化內涵”等等。這一驅動任務難度大,調動的綜合能力多,既培養了學生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在評價過程中,生生之間還可以對論文進行升格討論,完善論述的嚴謹度,這就成為一種生成性的評價,其評價方式也是多維的。
結論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指導學術性書目閱讀時指出,“通讀全書,勾畫圈點,爭取讀懂;梳理全書大綱小目及其關聯,做出全書內容提要;把握書中的重要觀點和作者的價值取向。閱讀與本書相關的資料,了解本書的學術思想及學術價值。通過反復閱讀和思考,探究本書的語言特點和論述邏輯。”以上三種《鄉土中國》活動任務顯然都是圍繞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來設置的。
在導讀與初讀階段,教師需要學生掌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與梳理論證思路,因此往往會采用繪制思維導圖與金字塔圖的活動任務來達到教學目標。在精讀與拓展階段,拓展閱讀與讀寫聯合訓練的驅動任務則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錘煉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成為教師在閱讀指導后一階段常用的活動任務設計方式。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費孝通:鄉土中國修訂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 溫儒敏:《年輕時有意識讀些“深”一點的書——<鄉土中國>導讀》[J]名作欣賞,2019,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