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明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進步,體育學科終于得到關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身體素質與心理飛速發展的關鍵階段,體育學科是其獲得正當鍛煉與運動力的重要場所,因此,體育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有效引導所有學生個共同參與,在參與中幫助學生養成恰當的與運動習慣,持續的運動興趣以及完備的運動知識。但是就目前教育情況來說,在體育應試背景下,很多教師都將體育課變成了學生既定能力培養場所,通過枯燥的反復訓練,以求可以讓學生取得高分,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對體育學科產生抵觸心理,認為體育學習是一種負擔,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十分不利。因此,對學科興趣教學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
關鍵詞:興趣教學;中學體育;課堂教學;實踐
引言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內在動力。基于興趣的學習,不但能培養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而且能點燃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興趣教學法在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主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圍繞以強化學生身心健康為宗旨,激發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促使體育教學充分發揮其作用、體現其教育意義。
1初中體育興趣教學意義
1.1調動學生內驅力
良好且高效的教學應該具有鮮明的針對性與自主性,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和學生被動參與學習,最終所產生的學習成果必然不同,而從現有教育研究結果來看,前者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明顯。但初中生正處于發展與成長的初級階段,讓其主動參與學習并不容易,經過長時間的飲食教育影響,讓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是極盡枯燥的事情,所以教師耳提面命的被動教學成為一種常態。通過分析初中生心理狀態與實際學習行為后我們發現,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更加容易投入更多經歷,同時在參與中并不會將其看做是第一種負擔。那么回歸到體育學科教育中來看,之所以一再強調體育教育的興趣教學與學生興趣培養問題,其根本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內驅力,促使學生可以在興趣的基礎下,主動參與與思考,不將體育學習當做一種負擔,從而高效參與,快樂學習。
1.2凸顯學生主體性
一切的教育活動都應該以學生為主,但是從目前教育活動基本開展情況而言,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將教育歸還給學生,雖然體育教育從形式上來講,是需要學生自己進行實踐演練,但此種情況并不能稱之為“歸還主體”,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教育。而興趣教學則不同,教師在思考學生如何獲得興趣時,便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育思考,那么之后的任何教育設計與活動都一定會圍繞學生展開,從而真正突出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地位,這樣,學生便從新將成為教育的主人公,在活動與學習中更加準確與恰當的思考知識,參與鍛煉。
2初中體育教學面臨的現狀
初中教育干洗到學生知識能力等多方面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認知與觀念等形成的重要時期。初中體育教學在學生整體發展的角度來看,正處于一個成長的重要過渡時期,是小學至高中的體能培養的銜接環節,也是身心鍛煉提升的基礎階段,是不容忽視的。與其他學科不同,體育教學的趣味性非常高。隨著教學制度改革,體育的考試比重也在不斷提高,體現了對學生體育發展培養的重視。體育教學旨在確保良好的理解,減少身體健康問題出現概率并促進良好的教學。根據研究,我國的初中生經常出現坐姿不端正和缺乏運動問題。這與學生的生活方式是不可分割的。我們國家的大多數人都將運動視為一種退休后的生活方式,大多數年輕人對娛樂方式上更重視。此外,課業負擔也是影響學生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死板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都呈現出一種“高分低能”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扭轉這種局勢,并從改變教育的概念開始。這對于發展文化課程和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很重要。
3興趣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3.1改革體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重視,改革和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明確自身學習職責,幫助學生擺脫被動學習困境,進而讓學生獲得學習主動權。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發揮學生自身的優勢,全面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
3.2尊重學生差異性,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
體育教學在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還需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教師應以學生的身體因素和發展需求為依據,對不同學生分層次開展針對性教學。大部分體育活動對學生的身體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師在課前需圍繞學生展開相關調查工作,綜合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結合學生的性別、身高等條件,為學生設計符合學生身體發育的體育項目,幫助學生更好地度過中學時期身體發育關鍵期,進而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知識傳承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加大體育宣傳力度,提高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
3.3采用多種體育教學項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教師除了要以活動的形式呈現體育教學內容外,還應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前提,借助多樣化的體育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選擇。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從多角度認知體育,而且可以有效解決現階段體育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內容匱乏以及教學方式過于簡單的問題。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體育教學往往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核心目標,而在此過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運動作為教學基礎,致使部分學生因身體因素以及學習層面的問題,體育活動參與意愿降低,對體育教學漸漸不再抱以期待?;诖?,為了提高體育教學效果,教師應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選取多樣化的活動項目,基于趣味教學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在幫助學生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結語
體育教育與興趣教學的有效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學的改革進程。興趣教學極富創新性的教學理念,不但提升了體育教學趣味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對體育精神形成深刻的認知,進一步推動學生體育素養的全方位提升。因此,教師應科學利用趣味教學,并將其融入日常教學中,充分發揮趣味教學的作用,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推動素質教育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歲平.探析在初中體育課程中運用興趣教學法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2):119-120.
[2]朱坤.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研究[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三).2021: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