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熠雯



[摘? 要] 有序思維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十分關鍵,教師要通過有序操作、有序觀察、表格整理、有序表達等策略對學生進行有序思維的訓練和培養,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 有序思維;動手操作;觀察;培養
有序思維是指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思維。事實上,在小學第一學段的教學中,并沒有“有條理地思考”這一教學目標。那么是否就表示教師不需要訓練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呢?低學段學生好動活潑、思維活躍,而其身心特征決定了他們無法有次序地合理猜想、推理和思維,使得他們的猜想常常雜亂無章、毫無頭緒。在低學段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還能優化他們的思維品質[1]。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深入了解當前學段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學習習慣等,有目的、有意識地設計教學計劃和教學過程,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使其在有序思維的引導下體驗數學的價值,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核心素養。
既然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有序思維能力如此重要,又該如何著手訓練呢?教師應基于對低段學生具體學情的挖掘和對數學教材的深度鉆研,通過有序操作、有序觀察、表格整理、有序表達等對學生進行有序思維的訓練。
一、通過有序操作來培養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需要動作與表象來引領思維。因此,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習得知識、培養能力是低年級教學的有效手段。然而低學段學生的操作往往是無序的,教師要用有序的操作程序來引導學生邏輯思維的順序,讓學生逐步掌握有序思維的方法,促進有序思維能力的發展。
案例1? 認識100以內的數
問題情境:在計數器上撥動3顆珠子,可以表示的兩位數有哪些?其中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又是多少?
本題具有較強的思維性和探究性,對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要求較高。因此,筆者在拋出問題后沒有直接讓學生解答,而是設計動手操作的活動來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入。
師:請大家自由操作進行嘗試,找一找符合條件的兩位數到底有多少。(學生操作活動氣氛熱烈,很快大部分學生就探尋到了所有符合條件的兩位數)
師:你們真厲害,這么快就解決了問題。那么,現在撥動4顆珠子,可以表示的兩位數又有哪些呢?5顆珠子呢?(學生又一次自主開展操作活動,顯然隨著珠子的增加,隨意撥珠已經無法快速集齊全部答案了)
生1:我發現沒辦法找到所有的答案。
生2:我覺得需要按照某種順序來撥珠。
師:生2提出了一個好建議,如何有序地撥數珠才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到所有的兩位數呢?下面請大家分別嘗試有序撥3顆珠子、4顆珠子和5顆珠子的方法。(這一次,學生再也不是毫無章法地撥動數珠了,而是試著按照某種順序進行操作,頓時思維變得有了條理)
生3:撥4顆珠,首先在十位上撥1顆珠,個位上需要撥3顆珠,得出13;然后,在十位上撥2顆珠,個位上需要撥2顆珠,得出22;接著……(邊操作邊闡述)
師:根據剛才大家的操作思路,得出了黑板上三種操作過程,請大家看一看。(板書操作過程,見圖1)
師(追問):觀察圖1,你發現了什么?
生4:這些兩位數,十位上的數從1開始,每次加1,個位上的數則每次減1,直至減少到0。
生5:一共撥幾顆珠子,十位上最大就是幾。
生6:一共撥幾顆珠子,兩個數位上的數的和就是幾。
生7:一共需要撥幾顆珠子,就能寫出幾個兩位數。
師(拾級而上):那么現在需要在計數器上撥出6個珠子,你可以寫出哪些兩位數嗎?其中最小的數是多少?最大的呢?7顆珠呢?你能不撥動珠子,直接按順序說出符合條件的所有兩位數嗎?
……
上例中,經過一系列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生經歷了從無序操作到有序操作的過程,充分感受到有序操作可以讓結果無重復、無遺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經歷了最清楚、最重要的有序思維的過程,不僅掌握了有序思維的方法,同時也明晰了知識本質,并實現了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初步過渡。
二、在有序觀察中培養
小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生命個體,他們的思維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自然也有著不同的觀察方向和角度,對于問題的思考也會有所偏差。觀察是思維的“眼睛”,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觀察就是他們認知的關鍵所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就可以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進而獲得有序思維的方向[2]。當然,有序思維的方向并不具有單一性,教師可以從其多樣性出發,想方設法地利用好學生思維的差異性,引導學生在有序觀察中形成獨特的有序思維方法,在有序思維中形成對數學知識更深層次的領悟,更好地培養數學思維。
案例2?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問題:觀察表1,從中找出兩個數,使得它們的和等于32。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表1,其中的數據有何特點?(學生開始觀察與思考,很快就有了想法)
生1:我是橫著觀察的,發現數據是從第一排開始依次加2。
生2:我是豎著觀察的,發現其中數據的規律是每一列個位上的數字相同,分別是3、5、7、9,十位上的數字則是每個依次加1。
師:那你們是如何讓兩個數的和等于32的呢?
生3:我是這樣思考的,首先從小到大將所有數排成一排;然后從第一個數字3開始依次計算,即3+(29)=32、5+(27)=32、7+(25)=32……最后我發現“比29大的數除外,其余的數首位依次兩兩搭配分別相加的和均為32”(見圖2)。
生4:我是這樣思考的,首先可以將個位上數字是3和9的兩列分為第一組,個位上數字是5和7的兩列分為第二組,這樣個位相加的和就是12;然后將十位上數字是0和2的相結合,十位上數字是1和1的相結合,這樣十位上相加的和就是20;最后再用12加上20的和就是32,即兩數相加的和就是32(見圖3)。
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的口算和筆算加法,具備了一定的計算能力。但他們缺少有序嘗試的方法,一般來說他們嘗試的過程是無序的,僅僅是在漫無目的的嘗試中尋找答案。為了給予學生有序觀察和嘗試的體驗,筆者進行了以上一系列設計,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觀察方式中不斷調適和比較,從而感悟得出分組搭配和兩兩求和的有序選擇策略。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有序地觀察數字的特征,同時思維火花時時得以迸發,使得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
三、在列表整理中培養
數學教學并不是將知識拋給學生的過程,而是讓學生親歷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并從中領悟思想方法和發展思維能力。一些解法多樣的開放性習題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對于培養學生有序思維十分有利。教師該如何巧妙加以利用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列表整理等策略,讓學生切實體驗有序思維的過程和方法,使其在感知、感悟和體驗中感受有序思維的作用和掌握有序思維的方法。
案例3? 元、角、分
問題:芳芳想要買1元2角的郵票,有多少種支付1元2角的方法?
師:這里需要支付多少錢?
生(齊):1元2角。
師:那么會用到哪些面值的人民幣?
生1:1元、5角、1角。
師:每一種面值的需要各取多少呢?我們可以從大面值開始,有順序地發現所有取法,大家先思考,再填寫表2。(學生展開了火熱的思考,很快完善了表2)
師:誰能說一說,你是如何從1元面值開始思考的?
生2:首先,我想到是1元這種情況,即1個1元、2個1角,其實1元也只有這一種取法;接著,就輪到5角,這里可以有2個5角和1個5角這兩種情況;最后,就自然輪到1角這種情況了。
生3:其實后面5角和1角的情況實質上就是將1元換成了2個5角,把5角換成了5個1角罷了。
師:這樣從1元開始想,有什么作用呢?
生4:這樣想就有了順序,就不會遺漏。
……
本題的開放性極強,學生容易出錯。一般情況下,教師在教學中會鼓勵學生盡力想出更多的組合方法,往往會反復追問“還有不同的支付方法嗎”來尋求更多的答案。如此教學,只是機械重復,無法深度開發學生的思維。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以巧妙策略來激起學生的有序思考,自然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具序列性和全面性,讓教學過程精彩紛呈。以上案例中,教師以點撥、提示、啟發來巧妙加工習題,讓學生在表格的幫助下進行有序思考,體驗到表格的價值和意義,使得學生的思維逐步向縱深發展。
四、通過有序表達來培養
如果說思維是素養的內在體現,那么語言就是思維的直接表現。目前低年級的學生心智尚不成熟,在學習中常常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出現了語言混亂、用詞不當、語義割裂的情形。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會日趨成熟,但語言不當卻會影響學生有效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想方設法引導學生有序地表達。教師要通過糾正和指導,讓學生學會溝通數學思維與數學語言,不斷發展自身的表達能力,促進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共同發展[3]。
案例4?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問題:有3籃蘋果,第1籃有10個,第2籃有8個,第3籃有5個,王老師要為班上的13個女生準備蘋果,你覺得取哪2籃比較好?
師:請獨立思考,并說一說你的思路。(學生陷入思考)
師:想必大家已經有了思路,下面請大家通過“先”“再”或者“開始”“然后”“接著”“最后”等連接詞表達你們的解題思路。誰愿意來試一試?
生1:我先用第1籃加上第2籃,即10+8=18(個),發現與條件“班上13個女生”不符;再用第2籃加上第3籃,即8+5=13(個),與條件吻合。所以,應該取第2籃和第3籃。
師:非常棒!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2:首先,我分解13這個數,發現有6種組合方式,即1和12、2和11、3和10、4和9、5和8、6和7;然后,對每籃蘋果的數量進行分析,發現第1籃有10個,那么13個女生分就還需要3個,但是第2籃和第3籃都不是3個,所以排除;接著,我發現第2籃有8個,13個女生分,還需要5個蘋果,而第3籃剛好5個。所以,得出結果應該取第2籃和第3籃。
師:哇,生2不僅語言表達有序,而且方法也具有創意,真棒!還有嗎?
……
由此可見,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連接詞有序表達,可以讓學生快速探尋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強化了語言的邏輯性和準確性,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有序思維。
總之,思維是數學學習的關鍵,有序思維是思維發展的“命脈”。低年級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啟蒙階段,教師需要充分把握契機,通過有效的策略有目的、有針對地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只有讓學生在日常訓練中逐步學會有序觀察、有序整理、有序操作和有效表達,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從無序向有序逐步過渡,最終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筆者相信,對學生進行有序思維的培養,只要方法正確,且一以貫之,定能瓜熟蒂落。
參考文獻:
[1] 洪亮. 小學生數學關鍵能力研究:內涵、要素與培養策略[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01):55-59.
[2] 吳光潮. “模型+題組”,激活學生觀察能力——以“三棱錐外接球問題的模型分析和教學題組設計”為例[J]. 中學數學,2018(11):3-6.
[3] 楊銀旺. 數學直覺思維的教學價值、特質及培養途徑——以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為例[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