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柳丁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和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打造高效課堂、抓牢課堂、向課堂要效率對教師來說勢在必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富有趣味性的真實情境已然成為一種新的主流教學模式。在此模式下英語課件的設計應依據英語教學的特點,遵循一定的理念和原則。課件設計作為媒介,能激活課堂氣氛,使英語教學直觀立體,使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
【關鍵詞】高效課堂 課件設計 真實情境 情境教學
隨著“雙減”政策的切實落地,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努力打造高效英語課堂,創設富有趣味性的真實情境組織教學已成為教育熱門話題。大部分教師注重情境創設,在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呈現豐富多彩的圖片,播放有趣的動畫小視頻及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韻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語言表達與交流。但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創設的情境僵化死板,缺乏實用性;情境創設多變又缺乏聯系;情境整體性不強,缺乏連貫性;情境缺乏真實性,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差甚遠;情境不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語言學習負擔。
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這樣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五官來切身感受課堂內容,用語言、圖片、動畫、實物和環境渲染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熱情與積極性;采用動靜結合的教學方法,設置合適的教學難度,把握有密有疏的教學節奏,通過學生反饋來調控教學深度和廣度,使學習富有趣味性,使學生樂在其中。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利用多媒體英語課件進行教學已成為教育改革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摒棄了陳舊的黑板板書式上課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使用電腦進行幻燈片演示;教師不再是站在講臺上一字一頓講課本的教書匠形象,取而代之的是親切幽默講課生動的良師益友形象。多媒體教學優點眾多,比如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培養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樹立學生個人自信心,提升教學效率,等等。然而,能夠正確地、科學地、藝術地設計英語多媒體課件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基于此,筆者根據個人教學實踐經驗談談自己在課堂真實情境創設教學模式下設計英語課件應遵循的幾項原則。
一、目標性原則
在充分熟悉教材和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明確英語教學目標。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制作英語課件的目的是優化教學結構和步驟,既有助于教師授課,又有益于學生聽課,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因此,要制作出一份有效的多媒體英語課件,教師要對所使用的教材資料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總體把握課件制作的方向。例如,可以根據單元教學內容Animals(動物)的難易度和側重點,將課件設計成In the sky、On the farm、In the forest、In the sea四個板塊,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種類、不同生活習性的動物。也可以根據每個單元三維目標的不同,把課件設計成聽、說、讀、寫、練、演六個部分。
二、拓展性原則
在鞏固學生已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拓展教學內容,增加學習深度。課件并不是教材的復制,也不是各教學欄目的簡單集合,它是教材內容的延伸和補充,能幫助學生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更好地學習教材內容及其相關拓展延伸的知識。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文化的學習,因此課件中可以適時加入Culture Corner(文化角)欄目,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與教材內容關聯緊密的拓展知識可以通過展示圖片、幻燈片或播放視頻的形式,也可以通過超鏈接相關網頁的形式呈現。布置給學生課外完成的個性化定制作業也可以挑選部分插入課件中作為補充材料,使教學內容的延伸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具有感染力和真實性。例如,教學完My day第一課時有關日常活動動詞短語的內容,讓學生回家設計寫畫練筆作業“My _____ (happy/sad/tired/busy/boring...)day”,在第二課時就能用課件展示部分作業并讓學生轉述同學或朋友的一天(Presentation:Retell sb.s day)。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勤于收集、整理、改編、優化或制作可供使用的各類資料。
三、交互性原則
在傳遞教學內容和信息的基礎上注重多媒體與學生的交互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多媒體設備和學生信息的傳遞并不是單向的,多媒體可以輸出信息給學生,也可以接受來自學生的指令并做出反應。例如,教師在課件制作時可在練習環節設置配對(Match)、選擇(Choose)、分類(Classify)、判斷(Judge)、排序(Number)、調查(Survey)等子任務,學生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白板)立刻做出反應,課件也會及時顯示答案,即當回答正確時會響起掌聲或評價音“Good job!”“Excellent!”“Well done!”“Very good!”等。學生還可以在課件上進行雙人競賽、筆記涂鴉、標注重難點等操作。交互性良好的課件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計劃、進度和內容,還有助于學生利用課件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
四、趣味性原則
在夯實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注重知識呈現方式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設計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設計多媒體課件。小學生對形式新穎、色彩豐富、生動有趣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教師在設計課件時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例如,字體大小和顏色的變化,文字可搭配或動態或靜態的圖片,穿插必要的聲音特效等。這樣能緩解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疲勞,同時突出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對學習充滿好奇或新鮮感,最終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例如,教學Can you hear a train?時,教師首先給學生展示不同交通工具的圖片,有飛行中的飛機(plane),有疾馳的火車(train),有遠航的輪船(ship),有前進中的自行車(bike),有等待中的巴士(bus)等,然后播放一段有關熱鬧的城市的音樂,它融入了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此起彼伏,相互重疊。學生之后要使用核心句型“I can hear a...”說出自己聽到的各種聲音,這一設計快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仿佛有身處“交通城”的感覺。教師還可以穿插一些耳熟能詳的兒歌,讓學生在這樣層層遞進的教學過程中感受英語語言的靈動,體會英語學習的魅力。
五、情境性原則
英語知識的習得和運用最終都得回歸真實生活,教師要善于創設英語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習英語。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得知,認知系統操控著學習者的學習,情感系統則為學習者提供內驅動力。教學情境的創設能促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走向具體,由僵化走向生動,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在教授Music第一課時時,筆者設計了知識目標:(1)學習Look and learn部分的單詞guitar、piano、violin;(2)掌握Sing a song部分的拓展詞匯triangle和drum;(3)回顧已學句型“What can you play?I can play the...”;(4)操練核心句型“Whose... is it?Its sb.s...”。在設計課件時,筆者創設了校園藝術節前夕樂團排練的真實場景,播放提前錄制好的合奏音樂,讓學生仔細聆聽音樂并辨別音樂中包含了哪些樂器的聲音,問學生:“What can you hear?”學生回答:“I can hear the piano/violin/drum.”筆者又問學生:“Whats this?”學生回答:“Its a guitar/triangle.”具體的圖片加上生動的音樂,視聽結合,搭配自然拼讀單詞教學法,學生能熟練掌握并運用生詞。隨后創設“偵探眼找樂器”的情境,提前拍下一張學生中場休息時音樂室里擺滿各種樂器的照片,讓學生來尋找樂器的主人并用句型“Whose...is it?”。由于樂器上的標簽太小看不見主人姓名,“小小偵探們”需要拿出自己的放大鏡來觀察,設計課件時添加放大鏡功能,隨著放大鏡移動并停留在某一標簽處,標簽瞬間被放大,姓名牌清晰可見,學生順勢回答“Its sb.s...”。在這一真實有效的情境中,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重難點,更自然地進行語言輸出,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英語課件的設計是在一定的教學原則的指導下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摸索總結出來的。在創設富有趣味性的真實情境成為當今新型主流教學形式的背景下,課件設計作為教學媒介,能營造課堂氣氛,使英語教學直觀立體,使教學質量大幅提升。科學合理的課件設計又能為課堂真實情境的創設開辟廣闊的天地,給教學插上高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陸海曼.英語課件的設計與課堂趣味情境的創設[J].廣西教育,2014(19).
[2]蘇苗苗.小學英語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及策略[J].英語教師,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