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勞動教育是以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養成良好勞動素養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加拿大為適應世界迅速變化帶來的挑戰,改變人才培養與企業要求脫軌的情況,積極探索勞動教育的有效路徑,依托課程實踐,協調校外資源并貫穿職業導向,努力構建具有平衡個性與共性、綜合多種勞動教育形式、指向就業能力與職業規劃、強調公民教育與社會素養等特點的勞動教育體系。
關鍵詞:加拿大;勞動教育;勞動價值;勞動課程;職業教育;就業
中圖分類號:G51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3.03.005
勞動教育是指以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包括確立正確的勞動觀點、積極的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等)和養成良好勞動素養(包括形成勞動習慣、有一定勞動知識與技能、有能力開展創造性勞動等)為目的的教育活動[1]。因此,勞動教育具有強烈的價值教育屬性,不同于僅有勞動形式和勞動技術的、以發展基礎技術能力為核心目標的“通用技術教育”概念。
加拿大本土并沒有“勞動教育”這一詞語,但加拿大教育關注實踐對于知識轉化和社會改造的重要性,通過“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課程”等有意識地創設實踐環境,并以可持續發展、全球能力、公民教育等為切入點提出品質能力要求,強調價值觀的塑造。因此,在加拿大教育語境下,“活動”和“實踐”是勞動教育的表現形式,代表了通過充分發揮能動性進行實踐改造并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這一教育過程。
一、加拿大勞動教育的宏觀背景
加拿大在國際教育中以高質量的教育服務、豐富多元的教育環境、多樣化的職業機會和便于獲取永久居留權而聞名[2]。加拿大沒有聯邦教育部,也沒有綜合的國家教育系統。在共享權力的聯邦制度下,1867年的《加拿大憲法法案》(Canadas Constitution Act)規定,13個司法管轄區(10個省和3個地區)的立法機關有權制定與教育有關的法律,根據其地理、歷史、文化等條件,因地制宜地負責小學和中學教育、技術和職業教育以及中學后教育的組織、實施和評估,各省間的教育工作協調管理由加拿大教育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Ministers of Education, Canada,CMEC)完成[3],因此各司法管轄區在課程、評估和責任政策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加拿大教育系統呈現出全面、多樣、廣泛的特點[4]。
1993年的《CMEC未來方向聯合聲明》(Joint Statement-Future Orientations of the CMEC, September 1993)中提出“我們必須認識到快速變化的世界給教育系統帶來的挑戰:經濟全球化、青年失業、多元文化開放、技術進步、對熟練勞動力的迫切需求等。這些變化要求我們不斷調整教育,不能再墨守成規,以確保高質量、無障礙性地向社會傳輸人才”[5]。這說明加拿大已經意識到傳統教學的局限并試圖探尋新的突破。2000年發布的《1999加拿大教育指標》(Education Indicators in Canada 1999)中顯示,1995年人文社科專業畢業生兩年后全職雇用率為61%,同一時期所有專業畢業生的平均全職雇用率為67%。時任CMEC主席保羅·凱龐(Pual Cappon)指出,“加拿大并不缺少人才,而是人才與企業的要求脫軌”[6]。2008年,CMEC頒布《學習型加拿大:2020》(Learn Canada 2020),強調終身學習,認為掌握技能并實踐是知識與社會接軌的重要部分,將“成人學習與技能發展”(Adult Learning and Skills Development)定為終身學習的四大支柱之一,并以建立一個方便、多樣和綜合的成人學習和技能發展系統為宏偉目標[7]。2013年7月5日,CMEC在努納武特(Nunavut)舉行第101次教育部長會議,認為當前的教育要對未來5至10年的教育發展起到引領作用。由此,各省紛紛開始課程改革,探尋教育實現社會改造的途徑。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以下簡稱BC省)教育部于2017年6月發布了《不列顛哥倫比亞省10至12年級的課程改革介紹》(Introduction to British Columbias Redesigned Curriculum:10-12)[3],嘗試建構一個兼具“核心”與“靈活”的KUD(Know-Do-Understand)課程模式,將實踐作為知識吸納的一個必須途徑,從關注“學業成就”轉為關注“學生未來工作與生活”[8],通過實踐環節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現實聯結的能力。西北地區(Northwest Territories)和育康地區(Yukon)均采納了BC省的新課程方案[9],聚焦能力驅動,關注職業教育和生活技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和個性化學習的機會。阿爾伯塔省(Alberta)建立了持續的課程反饋與修訂系統,結合社會各界的建議對K1-12年級的課程不斷更新,其最新課程草案強調,要整合科學方法和實踐活動,強調與自然的聯系,并解決數字素養和倫理問題[10]。
綜上,隨著社會環境與經濟形態的不斷變化,簡單的知識型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要,還要具備更多具體的能力和實踐經驗。為此,各省的課程改革開始發生轉變,將實踐的機會和效果作為知識與現實世界聯結的重要方式,以期實現以下目標。
(一)促進學生的社會化
加拿大認為,教育和人才能帶來社會的發展和改變,也一直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但同時也意識到,教育方式的局限會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弱,學生的社會化水平亟待提升。因此,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BC省將“社會及個人責任”(Personal and Social)作為學生三大核心素養之一進行培養,包括思維與實踐兩個層面。其中的實踐過程涉及以下方面:一是使學生能夠轉換思考視角,關注社會全局變化并承擔相應責任,培養基于不同觀點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幫助學生樹立服務社會的意識,調查發現社會真實存在的問題,并嘗試用學到的知識進行解決;三是創造學生與社會建立聯系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意識到他人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感受,并以適當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需求和感受[11]。
(二)提升公民素養
“培養受良好教育的高素質公民”是加拿大教育的核心目標,其具體內容包括智力發展、人類和社會發展、職業發展三個方向[12]。如BC省認為,在KUD課程模式中,實踐(Do)是了解知識的有效方法,更是深入理解的有效途徑,因此是智力發展的重要一環;同時,勞動實踐圍繞的主題通常涉及人類和社會發展領域,有利于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許多勞動實踐則以就業為導向,工作嘗試可為實現職業目標做準備,有利于職業發展,因此推行勞動教育也是培養高素質公民的有效實踐。
(三)提升未來競爭力
加拿大的大部分勞動教育都依托職業教育,即使在志愿活動中也有一定的職業傾向。這種培養思路以職業發展和技能掌握為準線,既可增加學生與各類職業接觸了解的機會以便做出職業選擇,也可使學生提前熟悉不同行業的工作模式并積累經驗,為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硬實力。
二、加拿大勞動教育的主要做法
(一)依托課程實踐多維培養勞動品質
實踐是各省近年來課程改革強調的重點,主要基于以下兩方面的考慮。一是作為深入理解知識的有效途徑。例如,BC省鼓勵學生通過互動實踐參與自己的教育,在開發、識別、解決、構建、應用過程中培養課程所要求的能力。二是作為知識最終轉化的有效方式。例如,阿爾伯塔省在1985年的中等教育政策中就已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個人的知識、技能和積極態度,使學生自信、有能力并致力于制定目標、做出正確的選擇和采取行動,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社區的生活[13]。課程改革也正是從這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諸多層面增添了勞動實踐環節,以知識的轉入和輸出為載體培養勞動品質。
1. 家政與生活教育中的勞動教育
加拿大許多地區都開設家政、烹飪、健康學等課程,因其與生活日常非常貼近,所以能輕松獲得廣闊的實踐空間。例如,BC省的“家政學與烹飪藝術”(Home Economics and Culinary Arts)是“應用設計、技能和技術”(Explore Applied Design, Skills, and Technologies curriculum)課程下的一門選修課,側重于關注個人、家庭、社區和社會在變化和充滿挑戰的世界中的基本需求,并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和經驗積累獲得必要的生活知識和能力[14]。阿爾伯塔省開設的“健康和生活技能”(Health and Life Skills)課程以健康為主題。一方面,通過實驗和實踐讓學生認識自己的行為如何對健康產生影響;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研究、評估和綜合信息,為他人做出負責任和健康的選擇[15]。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開設家庭研究(Family Study)課程則為不同階段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學習內容[16]。例如,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提供紡織藝術與設計、食品和營養、兒童研究三大主題,高中階段則增加了住房設計、酒店管理、公共服務等。不同主題下的學習內容具有一定差異,但都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勞動實踐場景,以任務和能力驅動,綜合培養學生獨立生活、健康生活的習慣。
總體上,家政與生活類的教育課程從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入手,提供便于學生理解接納的豐富的勞動場景和廣闊的勞動場所,給予學生自我施展從而體驗勞動幸福感和獲得感的空間。其次,許多課程的設計理念深厚,不僅落實到具體日常生活技能,而且關注學生的責任感、健康意識、人際聯結等,潛移默化地為公民意識培養和全人發展奠定基石。
2. 技術教育中的勞動教育
加拿大技術教育(Technology Education)通常開設在初中階段,通常包括物質產品、人類進程和環境系統三大領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17]。與職業教育不同的是,技術教育不僅教授工具的操作方法,更強調讓學生在掌握工具后發揮自主性進行產品的創新制作。
以BC省的“學校花園澆水系統”(Watering System for School Garden)[18]項目為例。在學生學過基礎技術知識后,教師會提出“為維持暑期植物的生存需要,設計一款自動化澆水系統”的任務,并以此為導向,將設計過程拆分為訪談相關利益群體的需求、繪制草圖、動手制作、成果展示與反饋等環節,最終要求學生應用跨學科知識創新解決現實問題。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教師只負責維持秩序及解答疑問,學生則需完成從走訪調查到成品展示的整個過程。
技術教育以重動手更重思考的勞動教育理念,通過設計真實的勞動情境促進學生獲得基本動手能力,同時發展創造性勞動能力。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基礎,使學生能看到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直接聯系,同時聯結真實的現實問題,培養學生對廣義社會問題的思考范式和行動解決意識,也理解了不同社會背景下勞動所能發揮的價值。
3. 戶外教育中的勞動教育
加拿大的戶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倡導“探索、學習、理解、關懷、好奇、想象、自信、尊重、自然”的理念,并在創新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19]。各省各校利用自然環境,結合季節變換,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成長規律,設計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活動。
阿爾伯塔省設有環境與戶外教育(Environmental and Outdoor Education)課程,從年輕人與他人、環境互動建立自我意識的需求出發,強調團隊協作與戶外體驗,為學生提供將個人體驗和正式學習相結合的實踐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社會歸屬感,以及對個人身份和完整性的追求[13]。BC省則將戶外勞動教育與科學學習緊密結合,如在科學和技術領域開設“生物多樣性研究”主題活動,教師帶領學生通過水樣調查、生態調查等方式搜集河流水域的生物特征數據,觀察河流生態的變化,然后在課堂上展示研究成果,讓學生充分利用所學分析驗證自己的研究結論,提高科學研究能力,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及對自然的認識,拓展學生的戶外生存技能,形成安全勞動、規范勞動的意識。
總體上,加拿大的戶外勞動教育有兩大特點。一是綜合性。勞動教育并不是完全放任的開放式探索,而是融合了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全球意識、用具體的戶外經驗補充生態知識等課程設計理念,具有綜合的思考背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參與真實問題的解決,并有能力通過勞動進行改造世界。二是自主性。課程中對關鍵步驟的思考和操作都由學生自主完成,鼓勵學生天馬行空地想象,給學生提供發揮創造力的舞臺,也自然地讓他們意識到個人力量的有限,從而尋求團隊合作,對勞動能力形成更加立體的認知。
(二)協調校外資源有意形成勞動習慣
1. 志愿組織與社區實踐中的勞動教育
2014年,聯合國世界志愿者報告提出:“志愿服務通過有目的地創造公民參與的機會,于社會和個人而言,都會受益,因為在服務過程中人們增強了信任、團建和互惠。”加拿大社會普遍重視志愿服務,并于1937年建立了第一個志愿者服務中心。目前,這樣的志愿服務中心已發展到200個,不僅給國家帶來了社會效益,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使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成為全民共識。
教育部和學校鼓勵學生以義工即志愿者(Volunteer)身份進入社區參與社會生活、體驗社會勞動。BC省發布的政策文件從社會公民責任、關注弱勢群體、服務建設社會三個方面,提供社區、鄰居、學校層面義工活動的建議范圍,如幫助老年人或其他離家困難的人、協助鄰居照看寵物、參與民主政治進程等,旨在促進學生社會參與,形成勤勞的品格與正確價值觀。義工活動主題包括環境保護,例如常青樹(Evergreen)等組織主辦的植樹、公園保護等;結合未來職業規劃培養實際生活技能,如進入企業的相應部門參與勞動,在社區進行相應能力鍛煉等。社會各界組織也在積極為中小學生提供機會和幫助,如培訓義工等。學校則開設相應課程,如阿爾伯塔省在初等教育的K1-9階段設置了“健康與生活技能”(Health and Life Skills)課程,其中就涉及探索服務學習/志愿服務等能力的培養。
加拿大已將志愿服務納入學生考核。大部分高中會將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志愿服務情況作為一項畢業標準,認為這是學生自我完善、培養健康人格的重要過程,要求學生從事義工的經歷達到一定時長。很多大學和企業也將志愿服務納入了考量機制,除了時長以外,志愿服務的經歷和收獲也可以作為亮點寫入簡歷。政府也會頒發“經驗增值”(Experience Plus,EXP+)證書,向潛在雇主肯定和展示志愿者的經驗與價值,以幫助志愿者為未來職業自薦做好準備。
2. 家庭教育中的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的開展并不局限于學校和社區,也需要家庭的助力。家庭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擁有巨大的教育效能。加拿大對家庭勞動教育沒有強制規定,而是通過社會宣傳,鼓勵家長自主采取措施塑造或影響孩子的勞動價值觀。通常家長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直接教導。教育部鼓勵家庭培養孩子獨立、自律、自理的品質,鼓勵家長讓孩子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日常內務、照顧兄弟姐妹等;鼓勵家長利用家庭團聚和戶外活動,依托衣食住行等日常勞動實踐傳授生活知識和勞動常識,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二是間接影響。教育部鼓勵家長積極參加義工活動,在生活中敬業愛家,樹立良好榜樣,形成良好的家庭勞動氛圍,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樂于助人并發現勞動的價值。
3. 校外教育中的勞動教育
校外教育在加拿大的勞動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學校聯合企業或社團等校外資源,為學生提供調查各種職業的機會,以獲得和應用各種與生活 / 工作角色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并形成良好的勞動態度。以阿爾伯塔省為例,該省設置校外教育(Off-campus Education)課程,在2019年更新的校外教育手冊(Off-campus Education Handbook ,2019 edition)[20]中規劃了多個學習項目。例如,工作學習項目(Work Study Programming),讓學生進入真實工作環境進行體驗式學習。知識和實地就業準備(Knowledge and Employability Workplace Readiness)項目,將學生興趣能力和相關單位資源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或多個課程,提供活動和實際應用程序,幫助學生完成日常任務,培養就業技能。工作經驗15、25和35(Work Experience 15, 25, 35)是三門難度遞升的課程,其中數字代表單獨工作的總課時,每門課都有對應的課程學習計劃和可評量的目標,由認證教師和雇主現場代表(通常是現場主管)共同合作監督完成。職業實習10(Career Internship 10)面向15歲或以上的高中生,是學生在申請成為學徒前職業選擇的重要環節。注冊學徒計劃(Registered Apprenticeship Program)是企業與學校針對高中生的聯合人才培養計劃,學生兼具高中生和學徒兩個身份,并于《阿爾伯塔省學徒和行業培訓》(Alberta Apprenticeship and Industry Training, AIT)記錄簿上記錄所學技能和任務,完成一定學時并獲得學分后方可畢業。綠色證書計劃(The Green Certificate Program)由阿爾伯塔省教育部(Alberta Education)和阿爾伯塔省農業和林業部(Alberta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聯合推出,于2000年6月正式成為阿爾伯塔省高中的學習計劃。該計劃通過有經驗的農場人員(培訓師)對學生(受訓者)進行學徒式教學以保障學習質量,學生在按照規定標準完成某一專業所有課程后,將獲得該專業的阿爾伯塔省農林一級(技術員)綠色證書(Alberta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Level I (Technician) Green Certificate)。
(三)貫穿職業導向綜合發展勞動能力
職業教育通常是一個多年計劃或一系列課程,提供技能方面的專門指導,旨在引導學生直接進入基于該技能的職業或項目。加拿大對職業教育十分重視,早期職業教育只關注勞動技能的訓練和培養。但社會變革及信息產業、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的興起,對過去主要基于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所構建的勞動形態格局產生了猛烈沖擊,促使加拿大在職業教育內容不斷充實的同時,不斷增強勞動的德育屬性。
1. 職業發展教育中的勞動教育
職業教育正在不斷普及,有些省已經開始在低年級提供職業教育,主要是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初步的職業探索,通過勞動實踐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如BC省的中小學開設了“職業發展”(Career Development)等課程,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自我分析和多種職業嘗試,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行業進行深入探索。職業教育的形式也在不斷充實,不僅開設知識層面的職業介紹與安全意識培養課程,還提供能力導向的真實工作環境下的簡單實操。如學校提供豐富的職業教育環境和與職業相關的實踐機會,學生可以選擇相關技能的課程、參加合作社、實地考察、大專院校旅程等,進入感興趣的部門動手實踐;學校與社區之間形成探索網絡,學生可以在熟悉的場景中開展體驗式學習,在真實生活場景下探索多種職業角色,深入了解職業環境并進行開放式討論,強調與生活的聯系和自我實踐能動性。
2. 專項項目中的勞動教育
此外,還有許多職業教育項目,如青年學徒制(Youth Apprenticeship)是正在啟動的一項青年學徒計劃,該計劃以學徒概念為基礎,為青年提供機會,獲得與其職業興趣、能力和職業抱負直接相關的技能培訓和工作經驗。這項倡議建議制定一種應對勞動力市場挑戰和技能短缺的新方法,讓那些工作經驗有限或沒有工作經驗的人有機會持續就業,并讓私營部門的合作伙伴參與這一過程[5]。
3. 聯合培養中的勞動教育
實踐表明,合作教育是與就業關聯最密切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經過合作教育訓練后的畢業生動手能力強,且就業率比較高,因此許多學校會選擇與企業聯合培養。例如,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省學生投資和機會公司(The 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 Student Investment and Opportunity Corporation)為畢業生創造就業機會,為學校提供財政資源,并與青年服務和中學后教育部(Department of Youth Services an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一起,在學生就業計劃、提升就業機會以及優化青年相關計劃和服務方面充當協調機構。聯合培養具有不同的模式,有些課程采用傳統模式進行,即個人在學校接受第一年培訓,然后在職業崗位培訓約1800小時,再加上每年6至8周的學徒期,對于大多數職業來說,學徒期為4年。此外還有旨在提供質量、準入和可轉移性的其他交付模式,包括實習、合作教育、針對新入職者的集體培訓、針對職業時間相當于1200小時的個人的集體培訓,以及針對中學生的青年學徒制,等等。
三、加拿大勞動教育的特征分析
(一)平衡學生個性與學科共性
加拿大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認識、理解、實踐過程中會有不一樣的學習速度、學習環境及方式方法。因此大部分省都開設了豐富的選修課程,允許學校自己設計課表,不為教師設置限制,并調整評價方式鼓勵學生關注個人成長。勞動教育也是如此,既要考慮勞動教育對于個體的工具性價值,教授技能手段解決謀生問題,也要平衡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注個體本有的存在性內在價值。比如個人自我價值實現,可通過勞動獲得存在的價值感和意義感;自主性的發揮,可在社會活動中體會自己的力量并進行創造性改變;豐富關系屬性,可通過勞動實踐引導學生與不同行業的人員構建相互協作的合作關系,產生社會聯系和社會關系;提升審美人格,自我價值感的獲得、關系豐富性的重構本質上指向的就是一種審美的人生境界的達成,通過對勞動對象的觀察模仿,理解勞動在創造物質世界和人類歷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感知人類行動與文明的可貴,自我在人類偉大實踐成就前的渺小,可以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7,13]。因此加拿大的勞動教育并不是簡單的體力鍛煉,更是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對勞動價值觀的積極引導。
(二)構建整合性勞動教育實踐體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單一形態的勞動教育實踐已經難以承載當代勞動教育功能的實現,只有實現在課程、活動等方面資源的有機整合,才能完成其豐富的育人目標[21]。加拿大勞動教育在實踐過程中整合了直接勞動和間接勞動、學科勞動教育和活動勞動教育、個人勞動教育和集體勞動教育、校內勞動教育和校外勞動教育等眾多勞動教育形態,重視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課程知識的有機結合,構建起整合性的勞動教育實踐體系。例如,加拿大沒有單獨開設的勞動教育課程,而是更多地將勞動作為其他課程(比如社會研究課程、公民教育、職業教育)的載體與目標,在完成其他課程素養培養的過程中實現勞動品質的多維度培養,極大地整合了各個課程的資源背景與核心能力;同時有個人志愿活動和小組實踐合作,通過戶外生態、社區生活、世界命題等不同背景的勞動課題,豐富學生對勞動對象與勞動格局的認識;聯合社區與家庭力量提供多樣化的勞動實踐場所,發揮學生自主創造能力。通過構建整合性勞動教育實踐體系,加拿大的勞動教育融入學生生活學習的點滴,對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產生了深刻影響。
(三)指向就業能力與職業規劃
不同國家的勞動素養具有多維性,雖然前文提到加拿大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念,但其勞動素養培養更偏向于能力取向,強調生活實踐能力和工作就業能力對于個人生活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這種勞動素養培養主要蘊含于技術的學習和運用中,關注具體技能的獲得與發展,而對勞動歷史或勞動者權利方面關注不足。比如技術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實踐操作環節都是對學生未來就業能力的引導與培養,包括志愿服務也作為個人能力的認證為職業做準備,將學生作為勞動力資源,強調社會融入與社會貢獻。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還應認識到“生產勞動給每個人提供全面發展和變現自己全部的即體力和腦力能力的機會,這樣,生產勞動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機會”[22]。這種為職業準備的勞動教育通過學習階段在學生心中形成積極的勞動觀念,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更能意識到自己對工作場所和社會的價值,從而意識到個人的價值,完成服務社會的正循環。其核心在于勞動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的培育,使學生以健全的心態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游刃有余。
(四)強調公民教育與社會素養
加拿大的教育圍繞“培養受教育的良好素質公民”這一總目標開展[23],具體包括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考、社會及個人責任三大核心競爭力,加拿大的勞動教育也在此指導下,從智力發展、人類和社會發展、職業發展三方面提供深層教育。智力方面,通過腦力勞動,激發勞動熱情,促進認知發展,提高實踐能力,養成良好個性;人類和社會方面,既關注人與人之間相互協作的合作關系,也注重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共生關系;職業方面,增強學校教育的實踐性,提高學生的生產勞動技能,為未來職業做準備。三管齊下,構成了加拿大整合、開放性的勞動教育實踐體系,為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勞動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19,310(02):82-84.
[2]Goverment of Canada.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 Key Driver of Canadas Future Prosperity[EB/OL].(2012-08)[2022-05-27].https://www.international.gc.ca/education/assets/pdfs/ies_report-rapport_sei-eng.pdf.
[3]Council of Ministers of Education, Canada(CMEC)[EB/OL].[2023-02-10].https://www.cmec.ca/11/About_Us.html.
[4]加拿大教育部長理事會.Elementary-Secondary Education/Overview[EB/OL].[2023-02-10].https://www.cmec.ca/680/Elementary-Secondary_Education.html.
[5]加拿大教育部長理事會.Learning content and strategies for Living Together in the 21st Century[EB/OL].(2001-09-01)[2023-2-10].https://www.cmec.ca/Publications/Lists/Publications/Attachments/33/ice46-ca.en.pdf.
[6]和學新,楊靜.新世紀以來加拿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及其啟示[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3,5(06):36-45.
[7]加拿大教育部長理事會.Learn Canada 2020[EB/OL].(2008-04-15)[2023-02-10].https://www.cmec.ca/Publications/Lists/Publications/Attachments/187/CMEC-2020-DECLARATION.en.pdf.
[8]莫玉婉.為學生未來做準備:加拿大全球素養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以安大略省為例[J/OL].現代教育管理:1-11[2023-02-14].https://doi.org/10.16697/j.1674-5485.2023.02.012.
[9]育康教育部. Learn about curriculum changes[EB/OL].[2023-02-14].https://yukon.ca/en/curriculum-changes.
[10]阿爾伯塔省教育部.Updated draft K-6 curriculum ready for piloting[EB/OL].(2022-05-17)[2023-02-14].https://www.alberta.ca/release.cfm?xID=825893C8853E3-0355-30D9-750B7C57482625B7.
[11]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教育和兒童保育部.Curriculum Orientation Guide[EB/OL].[2023-2-14].https://curriculum.gov.bc.ca/sites/curriculum.gov.bc.ca/files/pdf/supports/curriculum_brochure.pdf.
[12]Vision for Student Success - Province of British Columbia (gov.bc.ca)[EB/OL].(1990-02-01)[2022-12-10].https://www2.gov.bc.ca/gov/content/education-training/k-12/administration/program-management/vision-for-student-success.
[13]阿爾伯塔省教育部.Environmental and outdoor education[EB/OL].[2022-12-10].https://open.alberta.ca/dataset/16c0974c-4ffa-406c-8e77-4278df6324ab/resource/217bb717-e236-4742-bb72-4cae8022b0b1/download/5356675-1990-eoed.pdf.
[14]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教育和兒童保育部.應用設計,技能和技術-目標和基本原理[EB/OL].[2022-12-10].https://curriculum.gov.bc.ca/curriculum/adst/goals-and-rationale.
[15]阿爾伯塔省教育部.Health and Life Skills Kindergarten to Grade9[EB/OL].(2015-10-13)[2023-02-10].https://education.alberta.ca/media/160196/health.pdf.
[16]新斯科舍省教育和幼兒發展部.Family Study[EB/OL].[2022-12-10].https://curriculum.novascotia.ca/english-programs/family-studies.
[17]劉淑杰.加拿大技術教育課程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01:39-42.
[18]Designing a Watering System for a School Garden[EB/OL].[2022-12-10].https://curriculum.gov.bc.ca/instructional-samples?field_subject_range_value=Applied+Design%2C+Skills+and+Technologies.
[19]何樹彬.加拿大戶外教育管窺[J].上海教育,2012(S1):89.
[20]阿爾伯塔省教育部.Off-campus Education Handbook (2019 edition)[EB/OL].(2019-09-01)[2023-02-14].https://open.alberta.ca/dataset/582efb88-bdf8-4939-912e-a3ce848b854a/resource/13cd9991-b54f-445a-89da-bafb7d05d4a6/download/edc-off-campus-education-handbook-2019-en.pdf.
[21]班建武.“新”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征與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2019,40(01):21-26.
[2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18.
[23]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教育和兒童保育部.Introduction to British Columbia's Redesigned Curriculum: 10-12[EB/OL].[2023-02-11] .https://curriculum.gov.bc.ca/sites/curriculum.gov.bc.ca/files/pdf/supports/curriculum_brochure.pdf.
Major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in Labor Education in Canada
YUE Yu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activity aimed at promoting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labor values and develop good labor accomplishment. To comply with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rapid changes in the world and change the situation that staff training and enterprise requirements are derailed, Canada actively explores effective ways to carry out labor education in Canada, that is, relying on curriculum practice, coordinating off-campus resources and running through the career orientation, to build a balanced personality and commonality, comprehensive multiple labor education formation and oriented to employability and career planning, whose labor education system emphas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vic education and social accomplishment.
Keywords: Canada; Labor education; Labor values; Labor course;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loyment
(責任編輯 郭向和 ? 校對 姚力寧)
作者簡介:岳俞,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杭州,310058)
基金項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國家教育管理決策支撐服務項目2022年度委托課題“國際教育戰略行動研究及其數據庫建設”(編號:EMIC-YJC-20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