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
摘? 要:“雙減”政策的推行,要求教師亟須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手段,順應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開展教學。文章分析了“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特征,并從找準切入角度、完善教學評價、營造開放環境三個方面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旨在保障學生學習效果的基礎上減輕其學習負擔,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個性化學習
小學生正處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信息接受能力較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掌握語言學習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在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成長,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需求,構建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課堂,從而推動減負增效目標的實現。
一、“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特征
1. 激勵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教師應當認識到“雙減”政策的目標和意義,即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需要同時落實。從育人的角度來看,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思路。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的不同特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有意識地激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培養其學習的自主性,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方面更加高效,獲得長遠發展的能力基礎。
2. 建立人文性的教學評價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經常會以學生的考試成績和作業完成情況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忽視了學生在其他能力和素養上的表現,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容易產生倦怠。具體表現為學生課上與教師主動互動的意愿較低;課后形式化地完成作業,缺乏自主探究的動力;等等,影響語文預期教學效果的實現。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成長,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學習潛能,促進其全面成長。在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建立人文性的教學評價機制,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重點呈現學生的進步情況,并督促學生反思學習的不足,以此充實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收獲更多成長。
3. 營造開放性的育人環境
教育應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以個人獨斷的標準約束學生。《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強調了“三提”,即提高教育質量、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因此,教師要營造開放性的育人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而不是被排斥的,從而讓學生樂于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互動,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喜悅。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支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尋求外界的幫助,進而促進學生團結協作良好品質的形成。最后,教師要注重挖掘學生自身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尋找學習中的樂趣,讓學生可以自發地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能力,進而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構建策略
1. 找準切入角度,優化教學設計
在傳統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慣用逐字逐句分析課文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而且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教師應當對學生抱有信心,善于挖掘學生的潛能,通過問題引導等方式探尋最佳的教學切入角度,使學生的思維自主地轉移到重點內容的學習上,即通過優化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喝水能有什么困難呢?烏鴉喝水使用了什么方法?還有其他方法能讓烏鴉喝到水嗎?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提取出來,建立完整的故事主線。“喝水能有什么困難呢?”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去深入思考烏鴉的機智。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對這篇課文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會形成深刻的理解。
2. 完善教學評價,增強綜合素質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還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是只關注學生記住了哪些知識。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改進,建立過程化的、全面化的評價體系,用有效的教學評價指出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及存在的不足,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并且促使學生養成反思習慣,進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花鐘》這篇課文時,除了讓學生掌握課文的重點字、詞外,教師還要注重評價學生在“使用提取關鍵字、詞的方式來總結段落大意”上的表現。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小測試,檢驗學生對這篇課文中信息的掌握情況,對學生的基礎水平進行簡單的評價。然后,教師給學生提供其他文章,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閱讀,并且討論使用提取關鍵字、詞的方式來概括一段話的大意的方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再讓各個小組展示學習成果,對學生進行進一步評價。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評,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識。
3. 營造開放環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過去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師要給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來。教師也要注重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釋放自己的學習潛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火燒云》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火燒云形狀的創意設計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合作思考火燒云還有可能會形成怎樣的形狀,會讓人產生怎樣的感受。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將云朵想象成小狗,想象成大樹,還可以想象這些云朵之間發生了怎樣的奇妙故事,動筆將想象的內容畫出來,在課堂上展示。接著,教師再讓各個小組介紹想象的成果。如此,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獲得發展,而且還能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獲得成長,促使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課堂參與態度,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需要教師對“雙減”政策的目標和要求形成正確的理解,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成長特點,采用適合的教學手段,在不斷的教學優化中打造出更加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應用,塑造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從而逐漸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教師要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豐富教學細節,帶給學生更好的語文學習體驗;注重對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改善,關注學生各方面的成長需要;注重創造更加開放的語文課堂環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如此,才能夠真正滿足“雙減”政策提出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徐穎. 減負增效? 作業創新:論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優化與創新[J]. 考試周刊,2021(4).
[2]吳雪婷.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減負增效的作業設計研究[D]. 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16.
[3]楊蒙. 減負背景下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創新性布置[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4]周俐彤. 淺談“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輕負高質”教學策略[J]. 甘肅教育研究,2022(10).
[5]林瑜. 優化作業設計? 實現減負增效:“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探索[J]. 天津教育,2022(33).
[6]張明明.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知識文庫,2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