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
摘? ?要:信息技術學科是初中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有效的信息技術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感知信息技術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還可以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篩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基于核心素養培養下的信息技術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征,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 ?信息技術? ?初中教學
當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給我們的生產與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給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初中階段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應用方式和表現形式,并指導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獲取更多信息與知識,發展信息素養。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要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視角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習慣。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現狀
在當前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課堂教學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很少給學生提供實踐練習的機會。此外,信息技術更新速度非常快,但由于課堂教學的限制,信息技術教材和教學內容難以得到及時的更新,存在較為嚴重的滯后性。在這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很難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一)教材與設備無法及時更新
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相應地,知識學習也需要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工作和學習。但就當前信息技術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初中信息技術教材和設備沒有得到及時更新,并且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模式較為陳舊,難以滿足新時期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實際需求,甚至出現學生所學知識已經在實際應用中被淘汰的現象,難以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實用性。
(二)受重視程度低
當前我國很多地區依舊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并沒有把初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被納入中考范圍,因此,很多家長、學生甚至是教師,都將信息技術學科歸類為副科,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在課程設置中,信息技術學科的課時也非常少,從而導致學生忽視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同時,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很少開展相對應的實踐操作課程。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很難得到提升,很多學生甚至連一些簡單的操作都難以獨立完成。
二、信息技術學科基本素養
(一)信息意識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幫助學生發展信息技術高階思維能力。如果學生形成了有效的信息意識,就能根據自身的實際學習需求展開自主學習,從而獲得更多的信息積累,發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引導學生在課前主動收集相關資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從信息技術的角度認識各類信息,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信息意識,為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提供支撐。
(二)信息社會責任
當前信息社會正處于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期,人們每天的生活都被暴露于網絡中,在獲取信息更加便利的同時,也使個人隱私泄露的現象愈演愈烈。這一現象也映射到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信息社會責任,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要想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與積極性,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可以以多樣化的學習材料為切入點,增強課堂趣味性,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例如,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精彩紛呈的Flash動畫作品,以此改變常規的板書教學方式,創設動態、直觀、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學生能將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課堂學習中,進入學習狀態。然后,教師可以適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以學習材料為切入點,深入探究課堂知識。
(二)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各種電子產品,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學會了使用各類電子產品,這為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奠定了基礎。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完成基本操作實踐活動。但是由于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較低,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往往是出于本能,不具備完善的信息意識,難以認識信息技術學習的本質。因此,教師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從而正確指導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行為,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
例如,在教學“制作電子表格”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然后,在課堂上通過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同學們,你們知道如何更換表格中某個單元格的顏色嗎?”通過這樣的方式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掌握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還能形成良性的學習循環,從而使學生在有效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識。
(三)培養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
在信息時代中,每個人在網絡中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網民。在實際生活中,約束我們行為的是法律,以及很多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而在網絡社會中同樣也有規則。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的信息意識與行為,幫助學生了解網絡社會中的規則、道德標準,以及信息社會責任。
例如,在教學“網上購物”時,筆者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模擬實踐活動,讓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模擬網上購物的全過程。在活動中,學生分別需要扮演商家、物流人員、消費者等角色,收獲不同的社會體驗。在學生表演完之后,筆者給學生補充了網上購物存在的風險和常見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清晰地認識網上購物的規則。在課堂教學中借助模擬情境,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網絡社會的利與弊,樹立信息社會責任,學會遵守網絡社會規則。
(四)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初中時期的學生有很強的個性,他們喜歡專注于自身,并不喜歡考慮他人的感受,但學習與工作需要相互協作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工作表的修改、修飾與打印”時,筆者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學生合作制作一張完善的工作表。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可以保證每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師需要打破常規教育理念的束縛,為學生創造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賈建平.學科核心素養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20):93-95.
[2]林燕麗.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信息技術高效教學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2,24(1):107-108.
[3]何雅珺.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2(3):48-50.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新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