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君
摘? ?要:小學數學教育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具有重大意義。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數學教學,并采取多樣化的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教學質量。此外,教師還要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 ?教學模式
小學階段是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起點,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能夠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乃至社會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問題
(一)缺乏對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
小學數學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該貫穿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在此期間會形成自己獨有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在核心素養培養的背景下,學校應注重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核心素養的融入。然而,部分數學教師對核心素養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透徹,未將核心素養和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有機融合,教學目標與內容處于割裂狀態。
(二)教學方式單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因材施教,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教學調整。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往往照本宣科,鮮有創新。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認為只要把課本知識講透了,就達到教學目標了,沒有關注學生的感受,也沒有拓展相關知識,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知識,導致學生的思維和聯想能力受到限制。同時,有的教師沒有與時俱進,未關注本領域的新知識,忽略了知識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的特點,所教的知識沒有加入新時代元素。如果教師使用單一、枯燥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可能會產生厭學心理。
(三)教學過程沉悶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按部就班,照搬以往的上課流程,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對于學生的知識面、學習能力及心理狀態等都不了解,也沒有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隨機應變,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此外,還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得比較嚴格,沒有親和力和幽默感。小學生正處于啟蒙階段,面對教師會產生懼怕心理,進而很容易對學習產生抵制情緒,不利于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探究
(一)轉化教學觀念,重視核心素養培養
核心素養的引入,是我國教學、育人思想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體現,代表著教學思想已由對知識、能力的重視轉化為對“人本”的關注。教師要轉變觀念,將“學科教學”轉變為“學科教育”。首先,小學數學教師要將“教師是主角”轉變為“學生是主角”。目前,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教學要以學生為“主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保證每個學生都有任務可做。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制訂一個能夠滿足大部分學生學習需求的課堂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于好的見解,教師應該夸贊;而對于不準確的見解,教師應該秉持鼓勵的態度,要和顏悅色地點評,并贊揚該學生的勇氣,以增強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其次,教師要將“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問題式教學”。雖然“灌輸式教學”可以提高考試正確率,但是學生不能在這個過程中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問題式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創造力的提升,而不是答題的正確率。教師要先明確“問題式教學”的具體內涵,明白該教學方式不是單純的問題設置,而要具有引導性、創新性和情境性。在設置問題時,教師要深度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生活情境等,來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此外,教師還要明確“問題式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學會答題,而是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問題鏈來推進“問題式教學”,結合生活圈、學習區和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置一系列專項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二)通過多元路徑,開展多樣化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學會使用新媒體信息技術,通過圖文和視頻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幫助學生進行數學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一些影視內容,通過有趣的視頻來向學生展示數學的魅力。教師還可以在幻燈片制作過程中增加一些動態效果或動畫,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愛看動畫片,這樣能大大增加學生對數學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選取一些冬奧會開幕式等具有震撼力的材料,來引發學生的共鳴和愛國情懷,從而促使他們在數學學習中融入愛國熱情。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合作的方式開展多樣化教學,不應局限于“老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應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例如,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預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互相討論問題,其中,課堂問題可以是教師提出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互相討論、查閱資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探索欲望,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首先,教師要認真備課,創設學習情境,了解教材知識及其拓展知識,確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重難點。然后,根據書本內容、課堂重難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基于學生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善于將日常生活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將算數與購物付款結合起來,讓他們想象去超市買東西的場景。將生活場景與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還可以通過創造和設計相關的小游戲,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活潑愛玩的階段,為了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與游戲相結合,一邊帶領學生做游戲,一邊講解數學知識,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此外,教師應該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多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目前的情感狀態和學習情況,培養師生之間濃厚的情感。尤其是面對“后進”的學生,教師一定不能一味地批評,而應耐心引導,并基于學生的情況給予相應的幫助。這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也就更愿意參與課堂互動。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開展科學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是至關重要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并且注重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此外,創設教學情境,對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范睿.讓數學融入生活——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分析[J].教育界,2022(20):23-25.
◆(作者單位:江西省萬年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