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字化正在廣泛深入變革著個體和社會的發展模式與成就。全民數字素養為創新、全納、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支撐。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加速了世界各地的數字變革,也警示了提升社會韌性有賴于數字素養、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數字公共服務以及數字基礎設施的協同建設。本研究圍繞歐盟在2022年發布的2.2版《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的創新特征展開討論,以點面結合的方式比較分析該框架與歐洲數字素養框架體系中各項框架以及與歐洲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框架體系中多項框架的關聯配合,進而研討歐洲數字素養框架建設的經驗。
關鍵詞:數字素養;核心素養;數字變革;終身學習;歐盟
中圖分類號:G511?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1.07
一、作為歐洲終身學習核心素養的數字素養
提升全民數字素養是歐盟發展戰略的一項優先目標,核心是通過提升數字素養促進社會經濟的整體性數字變革,從而建設一個更具可持續性競爭力的歐洲。歐盟在2013年發布了第1.0版《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1],繼而發布了2016年2.0版、2017年2.1版和2022年2.2版《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2]。2.2版《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融匯了十多年來歐盟有關數字素養及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框架構建的諸多創新,堪稱當今世界數字素養框架的典范。值得關注的是,歐盟在2007年發布了第1版《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歐洲參考框架》,將“素養”界定為知識、能力、態度的融合體,并將“核心素養”界定為“全部個體都需要的、為了實現個體發展和成就、積極地行使公民責任和權力以及促進社會凝聚和就業的素養”[3]。該框架將數字素養設為八項核心素養中的第四項,緊跟母語溝通、外語溝通以及數學素養和基礎性科技素養之后,位列學會學習、社會和公民、主動性和創業以及文化意識和表達四項素養之前,由此顯示了數字素養的基礎性和關鍵性地位。歐盟在2019年發布的第2版《歐洲終身學習核心素養》為“數字素養”增加了責任、安全、健康、合作、問題解決、批判性思維等通用性要素,并且沿用歐盟核心素養通用的知識、能力、態度三維模式細化了數字素養的界定[4](見表1和表2),突顯了無處不在的數字社會環境與個體學習與發展的緊密關聯。
2013年以來,歐盟為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構建了豐富的核心素養理念和素養框架體系,主要包括數字素養、語言素養、文化素養、創業素養、生命素養、綠色素養等。在各類歐盟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框架中,研發起步最早、版本迭代最多、框架內容最為豐富的是數字素養框架體系(見表3)。歐盟數字素養框架體系的開發者社會網絡涵蓋教育和培訓領域、勞動與就業領域以及其他各類經濟、社會、文化、安全等多元領域,并且該框架在教育與培訓、就業、創業、消費、終身學習等多元領域獲得廣泛應用。
我國一直積極關注歐盟數字素養框架,已有成果主要關注教育者素養框架[5][6][7]和公民素養框架[8][9]。但是中國知網期刊論文數據顯示,尚未有公開發表的對歐洲數字素養框架體系建設的整體研討或對2022年2.2版《歐盟公民數字素養框架》的研討。鑒于當前歐盟在數字素養框架以及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框架建設中已經取得了豐富成果。本研究倡導超越單一時點與單一文本的數字素養框架分析,而從數字變革戰略視角出發,以點面結合的方式系統探討公民數字素養框架與其他多種數字素養框架及核心素養框架的體系化建設。
二、2.2版《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的主要內容和突出創新
歐盟在2013年發布的1.0版《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中創新提出了“五步法”素養框架構建模式:主要素、子要素、對每項子要素的水平分類說明、要素應用的行為表現舉例、要素在學習和工作場景中的應用舉例。歐盟在2016—2022年發布的三個版本數字素養框架中基本保持了1.0版提出的“五步法”素養框架構建模式(見表4)。本節介紹2022年2.2版《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的主要內容并討論該框架在要素結構、水平分類以及舉例和應用三方面的突出創新。
在要素結構方面,1.0和2.0兩版《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保持了5項主要素和21項子要素的要素結構,2.0版框架更新了部分主要素和子要素的名稱以及全部子要素的界定并保持到2.2版(見表5)。在主要素方面,2.0版《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更新了5大要素中前三項要素的表述方式,即信息拓展為信息與數據、溝通拓展為溝通和合作、內容制作細化為數字內容制作。[10]這三項主要素主要代表了數字素養相關的具體活動和用途。對這些主要素名稱的更新顯示了相關活動與用途日益豐富。而后兩項主要素的名稱在兩版框架中保持穩定,安全與問題解決均為通識性、可轉移性素養,涵蓋各類數字化活動。歐盟特別提出,問題解決是各類素養都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在數字素養框架中單列這項要素旨在突顯以技術和數字化模式解決現實問題的戰略性發展需求。
在子要素方面,第2版框架更新了三項子要素的名稱,由此反映了數字化功能的拓展以及數字技術的整體性:在“安全”主要素中,4.2“保護個人信息私”擴展為“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并且4.3“保護健康”擴展為“保護身心健康”;在“問題解決”主要素中,5.3“創新與創造性的使用技術”改為“創造性地使用數字技術”。在子要素的界定方面,第2版框架更新了大部分子要素的定義,使表述更加豐富、清晰和嚴謹(見表6)。
在素養水平分類方面,第2版框架實現了突破性創新。2013年發布的1.0版數字素養框架設置了基礎、中等、高級分類;2018年發布的2.1版框架則在高級水平之上增設了專業級分類,并且每級又細分為兩個子級,由此形成四級八段的細化分類(見表7)。2.1版框架實現了兩項重要創新。一方面,四級八段細化分類有益于系統評價和持續激發學習者的數字素養在行為表現、自主性、任務復雜性、社會影響力方面均不斷提升。該框架專門使用一個游泳者的圖像比喻來做出具象說明:小腿對應初級水平,并圖解說明只能下腳淌水和站在水中;大腿對應中級,掌握了蛙泳和自由泳技術;胸腰對應高級,能夠指導他人學習游泳和救護溺水者;頭部則對應專業級別,能夠沖浪探險并能設計船和制作船的模型。[11]另一方面,2.1版框架基于描述行為動作的關鍵詞將水平與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中的六類認知水平相關聯,并且與歐盟在“博洛尼亞進程”中推行的八層教育資格框架相關聯,由此增強了數字素養框架的透明性、可比性與兼容性,并且增強了該框架在教育、培訓和就業中的應用性。
在素養的舉例和應用方面,2.2版框架通過豐富和細致的行為動作描述緊密關聯起素養的要素、水平、行為與場景。該框架為21項數字素養子要素的每一項都提供了在四級八段水平分類上的動作表現描述,進而按照知識、能力和態度分類的素養表現舉例,并且按照學習和工作場景分類的素養應用舉例。在水平方面,每段描述均包括兩個完整句子,每句均采用“我能+動詞+賓語”結構,從而用336句說明構建了數字素養框架的水平分類標準。對應四級素養水平,該框架為每一項子要素選取一個特定水平級別提供按照知識、能力和態度分類的行為表現舉例以及在學習場景和工作場景的應用舉例。2.2版框架總共包括行為表現舉例259條,場景舉例21組(見表8)。
這些標準便于支持學習者進行自我評價,從而提升個體對提升素養的自我意識與自我指導,同時也便于個體為他人指導和評價。這種水平分類設置方式正符合該框架提出的子要素“5.4 識別有待發展的技術素養”,即“了解自身需要發展和更新的數字素養。能夠支持他人提升數字素養。在數字化演進中與時俱進,尋找機會不斷提升自我”[12]。
三、歐洲數字素養框架體系內部以及與其他核心素養框架的關聯配合
截至2022年,歐盟已經開發了六套相互支持的數字素養框架。歐盟在2007年發布第1版《歐洲終身學習核心素養》,繼而在2008—2012年連續發布了三版《歐洲e素養框架》(European e-Competence Framework),并在2019年發布了第4版框架。該素養框架為各個行業中的信息通信技術從業者設計,旨在通過構建規范化的技能標準和術語體系來支持“歐盟數字技能倡議”(European Digital Skill Initiative)。該框架由大量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參與開發,由歐洲標準化委員會發布,并在歐洲社會全面推廣。歐盟基本整體沿用該框架的構建模式開發公民數字素養框架和其他相關數字素養框架。因此,可用“高屋建瓴”來形容歐盟對公民數字素養框架的開發與推廣。
歐盟在2013年實施《歐洲教育和培訓2020戰略》并啟動了“歐盟開放教育項目”(European Opening Up Education Initiative)。歐盟提出,歐洲教育尚未跟上數字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而開放和創新的學習環境則能為教育組織、教師和學習者的創新發展提供獨特機會,依靠技術和開放教育資源能夠重塑歐洲教育與培訓體系。[13]2013年發布《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之后,歐盟于2015—2017年持續發布三套數字素養框架,旨在促進歐洲各國各界數字素養的透明性和可比性,從而規模化與可持續性地促進教育系統通過開發數字技術和內容來促進創新性的自身能力建設。
歐盟2015年發布《促進有效的數字時代學習:歐洲勝任數字環境的教育組織框架》,旨在促進歐洲教育組織在推進數字教育教學與學習方面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并且促進政策制定者設計、實施和評估有效的數字學習技術。該框架提出了涵蓋教學法、技術和組織三個領域包含領導力與治理和實踐、教學和學習實踐、職業發展、評價實踐、內容和課程、合作與網絡協作、基礎設施共7項主要素、15項子要素和74項指標的教育組織數字素養[14](見表9)。該框架突破性地將“素養”概念從“人”拓展到“組織”,將數字素養的個體的、微觀的視角拓展到群體的、中觀和宏觀的視角,由此也突顯了各級各類教育組織在培養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方面共同的責任擔當和能力建設需求。
歐盟2016年發布《歐洲高校開放教育數字化框架》。這一框架重點闡述了數字技術為創新“開放教育”理念與模式提供的獨特機遇,倡導“開放”理念本身具有開放的意涵,不僅在于開放入學機會,也在于創新教育的各個方面以及整合正規、非正規、非正式的教育,從而讓更多人都能獲得具有豐富性、個性化、高質量的教育和學習。該框架創新提出了6×4矩陣式要素結構,即包含6項數字化主要素(機會、內容、教學法、認證、合作、研究)以及4項組織管理主要素(領導力、戰略、質量、技術)[15](見表10)。該框架為十項主要素的每一項都提供了界定、理由和子要素說明,此外還在每項核心主要素中討論了與各項通約性要素的關聯。
歐盟2017年發布《教育者數字素養:歐洲教育者數字素養框架》以及2.1版《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該框架包含專業性活動、數字資源、教與學、評價、賦能學習者、提升學習者數字素養6項主要素與22項子要素[16](見表11)。為清晰說明6項主要素的復雜關聯,該框架突破了之前列表式或圓盤式的描述方式,創新采用了一圓分別左右兩邊的兩圓部分重疊的三圓串聯圖解:教育者的教學素養包含“數字資源、教與學、評價、賦能學習者”4項主要素,主要通過“數字資源”與教育者專業素養中的“專業性活動”緊密關聯,并且主要通過“賦能學習者”與學習者素養中的“提升學習者數字素養”緊密關聯,而“教與學”和“評價”則整體聯結著教育者的教學素養和專業素養以及學習者素養。此外,盡管歐盟沒有對教育組織或高校的數字素養設置水平分類,歐盟保持公民數字素養的構建模式為教育者數字素養設置了從初學者、探索者到整合者、專家再到領導者和先鋒共三級六段水平分類并提供了細致的水平說明(見表12)。由此,該框架刻畫出一位具有最高水平數字素養的教育者是“先鋒型”教育者,從事創新性的教育教學和評價實踐,積極推廣數字資源,并且創新性地支持學習者參與教學并提升數字素養。
多年來,歐盟大力倡導“以素養為導向的學習模式”(Competence-oriented approaches to learning),并且倡導數字技術對于素養學習的促進作用。歐盟在其他核心素養框架中也討論了數字素養的重要性(見表13)。歐盟在2019年提出,優化使用數字技術與體驗性學習、跨學科學習、個人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探究式和項目式學習等學習模式都是能夠有效支持核心素養培養的學習模式;數字技術能夠挑戰和重塑教育者與學習者以及學習者與學習過程和內容之間的關系,從而變革教育的范式[18]。這一理念與歐盟在2013年提出的基于數字技術和內容的開放教育理念一脈相承。整體而言,歐盟數字素養框架體系在數字技術與以素養為導向的學習之間建立了直接且緊密關聯,從而在互動和聯動中支持各類核心素養培養,并且支持從學習者、教育者到教育機構乃至整個教育與培訓體系各個方面的數字變革。
四、討論與啟示
歐盟在過去十多年中持續開發建設的數字素養框架體系是關于素養及其框架構建理論與實踐的一項典范。該框架體系推動政府基于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以實現數字時代的協同共治,激發社會對于素養概念形成靈活開放的創新性理解,也引導社會緊密聯結技能與就業、教育與工作,從而實現數字化變革與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人盡其才、相輔相成的可持續發展。歐盟數字素養框架體系建設具有三項突出特征,尤其值得我國借鑒。
第一,歐盟數字素養框架體系的持續建設與成功推廣有賴于創新性的戰略整合。因此,理解、設計、實施和運行數字素養框架有賴于從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視角進行統籌,而不只是教育視角。
開發與應用推廣數字素養框架體系既是歐盟的歐洲數字戰略(Europe Digital Strategy)與歐洲技能戰略(Europe Skill Strategy)的關鍵舉措,也構成了兩類戰略持續實施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歐盟將數字戰略與綠色戰略緊密關聯,將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視為“綠色數字化轉型”(Green digital transition)新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一項關鍵支撐。[22]歐盟2021年發布《歐洲2030數字十年》戰略愿景,以羅盤的比喻將技能、公共服務、商業、基礎設施設置為指引歐洲數字變革的十字指針四角,即“數字歐洲”的四項支柱。[23]歐盟在2021年一份對抗擊新冠疫情經驗與教訓的反思報告中顯示,歐洲社會對于突發公共危機面臨諸多結構性風險,其中包括歐洲社會大眾的數字素養整體無法跟上數字時代變革需求,并且歐洲在關鍵性和新興數字技術方面仍然對歐洲之外的世界過度依賴。[24]在此背景下,歐盟2030戰略在數字素養提升戰略中設置了“抓兩頭”型優先目標:使80%的歐盟公民在2030年具有基礎數字素養,并且將歐盟信息通信技術專業人員規模從2019年的780萬提升到2030年的2000萬。[25]為此,歐盟《歐洲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提出“繼續為數字變革提升數字技能和素養”和“建設高質量的數字教育生態系統”。[26]
第二,歐盟數字素養框架體系良好秉承了歐盟技能戰略一直倡導的“教育—就業”緊密關聯,具體表現為將素養水平的評判標準設置為識別個體是否表現出勝任特定情景化的任務和問題解的行為動作。這體現了緊密關聯“素養”與“勝任力”概念的融會貫通理解,尤其值得借鑒。
《歐洲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框架》和《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的英文版政策文件表達“素養”的術語是單數形式“competence”和復數形式“competences”。這一英文術語的詞根來自拉丁語competere,意指相遇、適合、達成一致,后衍生出英文動詞compete,意指競爭,以及英文形容詞competent,意指在競爭中獲勝,泛指有足夠的能力達到需求,即勝任。值得關注的是,中文對competence的翻譯則通常采用了兩種反映中華文化傳統的詞語:素養和勝任力。
“素養”是指平日的修養。“素”是指本性、本色、本來、天然不加修飾之意。“養”是指撫育、教導、陶冶、鍛煉、學習以逐漸增強完善。“素養”是指由訓練和實踐而習得的能力,內化成個體的品質特征。例如,《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任”是指信賴、負重、擔當、承受,引申為委任、職務。“勝”是指能承受、超過、優美。“勝任”是指力所能及、足以擔當。例如,《莊子·秋水》:“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由此可見,在中文語境中,“素養”與“勝任”體現了能所關系、體用關系,是行動的主體與對象的關系。勝任是外在的行為表現,內因是主體通過學習和實踐而獲得了應對特定情境需求的素養,由此實現了知行合一。
同樣需要關注的還有源自心理學和管理學的現代勝任力理論。勝任力的經典定義由美國心理學家懷特(White)和麥克里蘭(McClelland)分別在1959年和1973年提出,前者認為勝任力是“獲得的能力”并包含一種個體主動和有效適應環境的“動機”[27],后者認為勝任力是“與工作或工作績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聯系的知識、技能、能力、特質或動機”。[28]20世紀80-90年代以來,勝任力理論在管理學特別是人力資源領域領域獲得了蓬勃發展,并積極影響了教育領域。例如,美國學者斯賓塞(Spencer)將勝任力定義為“能可靠測量并能把高績效員工區分出來的潛在的深層次特征”。[29]挪威學者諾德豪格(Nordhaug)根據崗位和情境需求區分了一個組織所需的三種勝任力:通用勝任力(組織全體成員需要具備的、反映核心價值觀和文化的勝任力)、可遷移勝任力(特定性質和層級崗位所需的、在不同類型的勝任力,如管理者勝任力、領導勝任力)及專業勝任力(按照專業崗位具體細分的、具有獨特性的勝任力。[30]整體而言,當代勝任力理論對勝任力的性質、分類和形成機制以及勝任力與行為表現的關聯機制存在多元闡釋。[31]就勝任力理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而言,人們主要關注如何在具體社會情境特別是工作崗位中有效解決問題,既通過具體的行為表現洞悉人的內在品質特征及其發展機制,也通過對個體品質特征的系統分類來引導和規范行為表現。[32]
綜上所述,綜合考慮中西文化背景與現代學術理論并結合本文的全文研討,《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中的英文competence一詞兼有“素養”和“勝任力”的雙重意涵。盡管中文翻譯中不能兩詞并用,并且關聯《歐洲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框架》,中文譯法中側重“學習”情境而非“工作”情境的“數字素養”確實優于“數字勝任力”。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對學習與工作、教育與就業的緊密關聯正是歐盟建設和推廣數字素養框架乃至核心素養理念的應有之義。歐盟在2013年1.0版《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中就并列設置了學習和工作兩種素養的應用場景舉例說明。歐盟還在2017年特別設立了“數字技能和數字工作聯盟”(Digital Skills and Jobs Coalition)來建設由政府、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各領域代表廣泛參與的“統一戰線”來廣泛、深入地協同推動全民、勞動者、信息通信技術從業者、教育系統師生員工四類群體的數字技能,從而提升他們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機會并保障他們的社會權益。因此,在基于中文理解和反思教育戰略、技能戰略和數字戰略的關聯配合與集成創新之時,我們尤其需要關注“素養”與“勝任力”一體兩面的豐富內涵。
第三,歐盟數字素養框架體系為“素養”框架構建了系統嚴謹又多元開放的素養維度分類與素養框架的受眾分類,不僅服務學習者個體,服務教育者及教育組織,由此兼顧實現了前瞻性、系統性、標準化與靈活性。
歐盟根據素養的性質采用了三維或四維的不同分類,從而靈活地選擇整合或突顯態度與價值在不同素養中的關系。2007和2019年兩版《歐洲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框架》都對“素養”采用了知識、能力、態度的三分法建構方式,態度包括了價值,而非將態度與價值并列。各版《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都沿用了這種三維結構的素養概念。這種三維結構比較簡潔,避免了對素養所包含的態度和價值做出清晰區分。相比之下,歐盟在2018年發布的《歐洲文化素養框架》則明確使用了知識、能力、態度、價值的四維結構[33],目標整是突出“價值”維度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在“文化”素養框架中強調宏觀的人性共同價值,以區別于微觀的、與社會生活相關的態度。綜上所述,歐盟在核心素養概念及其框架構建方面具有良好的靈活性,在數字素養框架中突出“問題解決”這一通用素養,而在文化素養框架中突出文化共性“價值”的素養構建,從而通過素養框架引導教育以及全社會的關注并促進協同努力。
近年來,數字技術發展迅猛、社會數字變革廣泛深入,特別是疫情加速推動了全球社會、經濟與教育體系的數字轉型。與時俱進中的《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則為素養框架構建提供著范式創新和案例更新,并且早在2013年提出的5項主要素與21項子要素結構保持到2022年的最新版框架中仍然具有良好的要素適用性。該框架在研發中積極融匯了歐盟各成員國以及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有關數字素養的理念和經驗,同時也支持和啟發了很多歐盟成員國以及其他各國各界的數字素養理論和實踐。
相比之下,出于戰略選擇、經費競爭、疫情沖擊等多重原因,歐盟在2015—2017年發布的有關數字消費者、教育組織、高校和教育者的四套數字素養框架至今未曾發布更新版。在2022年的當今視角看來,這些框架已在一些具體內容上難以反映現實需求。但是,歐盟數字素養框架體系作為一整套核心素養框架在內部各子框架之間仍然具有良好的相互配合,并且就整體而言仍然具有良好的系統性和實用性。歐盟在2013年以后陸續開發的其他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框架都基本都沿用了《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的素養框架構建范式,包括素養的通用理念、框架研發方法以及包含主要素和子要素、水平分類、行為舉例和場景應用的框架主體結構。這種范式所帶來的啟發借鑒意義超越了數字素養框架具體內容在時空、主題、受眾上的應用范圍。
參考文獻:
[1]European Commission. DIGCOMP: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nd understanding digital competence[EB/OL]. (2013)[2022-09-02]. https://ec.europa.eu/futurium/en/content/digcomp-framework-developing-and-understanding-digital-competence-europe.html.
[2][12]European Commission. DigComp 2.2, the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 with new examples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EB/OL]. (2022)[2022-09-02].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50c53c01-abeb-11ec-83e1-01aa75ed71a1/language-en/format-PDF/source-268854425.
[3]European Commissi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EB/OL]. (2007)[2022-09-02].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5719a044-b659-46de-b58b-606bc5b084c1/language-en/format-PDF/source-262349883.
[4]European Commissi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EB/OL]. (2019)[2022-09-02].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297a33c8-a1f3-11e9-9d01-01aa75ed71a1/language-en.
[5]閆廣芬,劉麗.教師數字素養及其培育路徑研究——基于歐盟七個教師數字素養框架的比較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22,44(3):10-18.
[6]郭瑞.歐盟教育者數字素養框架下我國圖書館員數字素養培育研究[J].圖書館,2022(3):56-62.
[7]蘭國帥,郭倩,張怡,等.歐盟教育者數字素養框架:要點解讀與啟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32(6):23-32.
[8]任友群,隨曉筱,劉新陽.歐盟數字素養框架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5):3-12.
[9]商憲麗,張俊.歐盟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育實踐要素及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22(5):67-76.
[10]European Commission. EU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EB/OL]. (2016)[2022-09-02].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3977d1a3-b8a0-475f-a8f1-d827be2fc3d5/language-en.
[11]European Commission. DigComp 2.1: the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 with eight proficiency levels and examples of use: 14-15[EB/OL]. (2018)[2022-09-02].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3c5e7879-308f-11e7-9412-01aa75ed71a1.
[13]European Commission. Opening up education: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all through new technologies and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EB/OL]. (2015)[2022-09-02].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cd97428e-ab60-4e5f-b9c2-68232274522e
[14]European Commission. Promoting effective digital-age learning-A European framework for digitally-competent educational organisations[EB/OL]. (2015)[2022-09-02].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f2fb1b15-a2f8-11e5-b528-01aa75ed71a1/language-en.
[15]European Commission. Opening up education: support frame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EB/OL]. (2015)[2022-09-02].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c52b6cab-a82c-4e75-8420-d2431196d11d/language-en.
[16][17]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competence of educators: DigCompEdu[EB/OL]. (2017)[2022-09-02].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fcc33b68-d581-11e7-a5b9-01aa75ed71a1/language-en/format-PDF/source-76732626.
[18]European Commission. Supporting key competence development: learning approaches and environments in school education: 12[EB/OL]. (2020)[2022-09-02].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2a2b6e34-4c82-11ea-b8b7-01aa75ed71a1/language-en.
[19]European Commission. EntreComp: the entrepreneurship competence framework[EB/OL]. (2016)[2022-09-02].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5e633083-27c8-11e6-914b-01aa75ed71a1/language-en.
[20]European Commission. LifeComp: the european framework for personal, social and learning to learn key competence: 32-34[EB/OL]. (2020)[2022-09-02]. https://data.europa.eu/doi/10.2760/302967.
[21]European Commission. GreenComp: the European sustainability competence framework,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7[EB/OL]. (2020)[2022-09-10]. https://data.europa.eu/doi/10.2760/13286.
[22]European Commission. How to bridge digital and green policy objectives?[EB/OL].(2021)[2022-09-10]. https://data.europa.eu/doi/10.2826/6920.
[23][25]European Commission. Proposal for a decis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establishing the 2030 Policy Programme “Path to the Digital Decade”[EB/OL]. (2021)[2022-09-02]. https://eur-lex.europa.eu/resource.html?uri=cellar:6785f365-1627-11ec-b4fe-01aa75ed71a1.0001.02/DOC_1&format=PDF.
[24]European Commission. Towards a more resilient Europe post-coronavirus: options to enhance the EU’s resilience to structural risks[EB/OL]. (2021)[2022-09-10].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5eeb595d-5261-11ec-91ac-01aa75ed71a1/language-en.
[26]European Commission. 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 2021-2027[EB/OL]. (2020)[2022-09-02]. https://education.ec.europa.eu/focus-topics/digital-education/action-plan.
[27]WHITE R W. Motivation reconsidered: the concept of competence[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59(66): 297-333.
[28]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ies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 psychol.1973,28(1):1-14.
[29]SPECNCER S M. Competence at work[M]. New York: Wiley,1993:9.
[30]NORDHAUG O. Competence specificities in organizations[J].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1998(28):8.
[31]CHANDLER? M. Alternative readings of the competence-performance relation[M].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1991:1-5.
[32]ILLERIS? K. Competence, learning and education: how can competences be learned, and how can they be developed in formal education?[M]. London: Routledge, 2009:83-98.
[33]Council of Europe. Reference framework of competences for democratic culture(Vol.2): descriptors[EB/OL]. (2018)[2022-09-10]. https://rm.coe.int/prems-008418-gbr-2508-reference-framework-of-competences-vol-2-8573-co/16807bc66d.
Competence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 Study of European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s
ZHONG 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Digitalisation has been widely and deeply transforming the modes and achievements of both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development. Digital competence for all is a key pillar for innovative, inclusive, green, and sustainabl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2020 has accelerate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globally. Meanwhile, it also alerts the world that a resilient society today relies on the concerted and holistic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ompetence,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economy, digital public service, and digital infrastructur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key innovations of DigComp 2.2, The European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 which was published in 2022. This is combined wit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ts connections with three early versions of The European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and discussions on the connections of DigComp 2.2 with several other European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s and other key competence frameworks. The study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digit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Keywords: Digital competence; Key competence; Lifelong learn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uropean Union
編輯 王亭亭? ?校對 朱婷婷
作者簡介:鐘周,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北京 100084)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雙一流”建設與高等教育國際化專項課題“‘雙一流’建設的人才國際戰略研究”(編號:2019SYLZG03);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管理與決策研究服務專項2022年度委托課題“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創新:國際比較研究”(編號:EMIC-YJC-202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