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善祥
[摘 ? ?要]從當前的中小學學校管理現狀來看,大部分中小學學校所應用的管理模式大多是依靠學校的規章制度,極少根據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變通。這也導致教師和學生在某些時候會產生一定的不滿心理,這樣的管理制度不夠人性化。長此以往,很容易導致教師、學生、學校之間的關系僵化,為管理工作帶來許多不必要的負擔。針對這個問題,中小學學校的管理方式應當從人文關懷的視角加以滲透。通過“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讓教師和學生能在管理過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教師、學生、學校三方之間的緊密程度。對此,本文結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從學生和教師兩個角度論述人文關懷視角下中小學學校管理的優化策略,為教師和學生構建高效、和諧、穩定、溫馨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關鍵詞]人文;關懷;視角;中小學;學校;管理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新學校、新教師、新教育”的思想,告誡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當學會一同生活,感化彼此的情感。他還提出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愛滿天下”等各種教育觀點。陶行知先生認為,學校的領導、教師、學生應當在整個管理體系中處于平等的地位,管理的互動不應以命令的形式進行,而是要強化溝通的和諧程度。他的教育思想中處處蘊含著民主的內涵,體現了鮮明的“人本”特色。以此作為啟示,中小學學校的管理工作需要側重于人文關懷視角,認真、全面地考慮教師和學生的實際訴求,鼓勵多方參與,避免出現“獨裁化”“矛盾化”等不和睦的管理現象。
一、基于人文關懷視角,中小學學校對教師的優化管理對策
(一)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
由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幼小,中小學教師除了要負責基本的教學工作以外,還要在管理層面拓展照顧好學生的學習生活。這也意味著中小學教師需要承受著較重的教育壓力,會讓教師的心理源源不斷地產生負擔感。從人性化角度思考,中小學學校應當意識到這個問題,并應該嘗試通過合理的管理措施,為教師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環境,以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與管理壓力。比如,在周末的時間適當組織一些有關書法、唱歌、舞蹈等類型的娛樂活動,讓教師能在載歌載舞的活動中舒緩教育過程中積累的壓抑感。再如,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躺椅、茶水間等相關設施,讓教師在勞累時能有一個良好的休憩地點。總之,學校可以在能力范疇內適當地給予教師人性化的管理服務,讓教師能對學校產生“居家”的感受,有效幫助教師調整好自身的工作狀態。
(二)為教師營造和諧的輿論環境
當前的媒體輿論環境對中小學學校的教師比較不利,有許多非專業的自媒體為了博人眼球,用一種不正當的心態來專門關注中小學的教育情況,并針對教師的某些教學行為或管理措施進行斷章取義的報道。有些教師經常在不知不覺中被扣上“不作為”“體罰”等莫須有的罪名,這不僅對教師的名譽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也干擾到了學校正常的管理運行。因此,學校需要為教師營造和諧的輿論環境,全面做好公關工作。假如網絡中對某個教師發布了什么污蔑性的謠言,學校要第一時間加以取證,及時地予以反駁并追究不良文章的法律責任,肅正輿論新風,為教師免除各種無妄之災。同時,學校也可以借助輿論作為管理教師的監督工具,通過社會群眾的目光來督促教師的教育行為,做到不冤枉任何一個無辜者,也不無視任何一個違規者。
(三)為教師賦予充足的管教信心
以人為本的思想雖然可以提高學校管理的質量,但也在無形之中變成了一柄“雙刃劍”。許多教師很難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把握好“人本”的尺度,若管教尺度過輕,則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若管教尺度稍重,又怕戴上“體罰”“苛刻”的帽子,這也導致了許多教師畏首畏尾,在管理學生方面信心不足。對此,學校可以專門為教師規定管理的力度。比如,教師在某些時候有必要對頑劣的學生進行一定的懲罰,那么什么措施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什么懲罰力度屬于允許的范疇?學校都可以明言在先,讓教師心中有底氣、有參考地去落實管理工作。為教師賦予管教信心是學校貫徹人文關懷的有效策略,這可以幫助教師擺脫茫然的管理狀態,有效提升班級管理效率。
(四)為教師保障基本的福利待遇
縱觀中小學學校的管理體系,教師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與學校、學生共同串聯成一個整體。因此,學校應當尊重教師的教育管理價值,為教師保障基本的福利待遇,讓教師能全身心地投入協調學校和學生的管理工作當中。比如,學校可以通過從政府、企業家、教育志愿者、畢業校友處籌集資金,用于設置優秀教師的獎勵基金。再如,定期為教師安排學習交流活動,讓教師能去發達城市的學校或國外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全面關注教師的個人發展。除此之外,學校也要合理分配教師的工作時間,不要讓教師長時間加班加點地勞累。尤其是對年齡較高的教師,節假日應當貼心地發送祝福,在各個時節保障蔬果的發放等等,讓教師能在學校貼心的人文管理中感受到春天的溫暖,進一步迸發教育管理的積極性。
(五)為教師展開勞動成果的評價
如果說保障福利是從物質角度對教師進行人文關懷,那么評價勞動成果就是從精神方面對教師完成人文關懷的目的。學校可以在各季度、各學年的末期開展評優活動,對表現優秀、專業能力出色、教學成績不菲的教師加以表彰,從中樹立典范,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自信,并以此作為榜樣,帶動其他教師也能積極主動地探索更為高效的教學管理策略,從而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主動聯系期刊社,鼓勵教師將自己的教學經驗與科研成果撰寫成論文發表到期刊上,為更多的人提供教學幫助,將教師的教育價值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二、基于人文關懷視角,中小學學校對學生的優化管理對策
(一)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
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十分重要。無論學校還是教師,都需要在管理工作中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假如學生犯了錯誤,教師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訓斥學生,盡量用私聊的方式在私下里與學生談心,為學生認真剖析自己的行為在哪些方面存在過錯,應當如何進行改正。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用鼓勵、尊重、信任的語氣來與學生交流,讓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的真心,從而痛定思痛地反思自己的過錯。對此,教師可以閱讀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故事,作為管理的教育參考,力求讓教育管理工作能消弭學生心理層面的負面因素,將自負、傲慢、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一一加以糾正,充分提高中小學生的耐挫能力,有效健全學生的思想品質。
在處理學生的遲到問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準時上學的好習慣,而不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批評。中小學生的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加之其正處于青春期特殊生理階段,大部分學生對外界的批評或贊揚都十分敏感,因此,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反應,盡量避免傷害學生心理健康的行為。在與遲到的學生進行溝通時,教師可以首先詢問學生遲到的原因,尤其是對于習慣性遲到的學生,就需要分辨其遲到原因中的主客觀因素,如學生因為前一天晚上總是晚睡而早上無法按時起床,教師就要向學生介紹晚睡的危害,讓學生明白在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充足的睡眠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為了讓學生對保持規律且充足的睡眠產生強烈的熱情,教師應該使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闡述,如充足的睡眠可以促使身高、智商的發育等,或是借用學生喜愛的某個名人的故事講述睡眠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這也是學校管理中貫徹人本精神的基礎要求。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在處理學生的問題時,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問題的解決上,與學生一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方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避免學生受到過多的負面情緒影響,另一方面也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重要幫助,使學校管理在人文關懷視角下不斷提高效率。
(二)營造溫馨的情感氛圍
中小學學校管理體系的重要環節為“教師—學生”,維持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能顯著影響到學校的管理效率。教師需要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體現自身的專業魅力,用微笑的表情、溫柔的情緒來引導學生進入輕松、樂觀的學習狀態,緩解學生在學習和被管理過程中的緊張感、不安感。學校也應當積極支持教師的情感管理工作,在國家規定的中學生守則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管理的規章制度,盡量讓其中的規則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學生因身體不適而遲到,不要刻板地按照制度來進行懲罰,而是從人文關懷視角入手,允許學生先休整好身體,再參與學習中,讓學生能感受到學校對他們人性化的關愛。
在日常管理環節中,學校教師可適當增加學生的自由度,組織多元化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具體的管理行為中,從而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營造溫馨的管理氛圍。在設計具體的活動時,學校教師應將關注點放在學生在意的問題上,比如,許多學生渴望擁有新的校服款式,學校就可以組織校服設計大賽的活動,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校服的樣式,畫出設計圖,積極投稿。學校收到學生的校服設計投稿后,篩選出其中可行的部分,將通過初賽的稿件發布在學校網站或公眾號上,由全體學生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稿件。活動結束后,學校在下一次定制校服時,就可以采用學生的設計定制新校服,或將學生設計作品中的某些元素加入新校服中。通過這種方式,學校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吸收學生的建議,學生感到了被尊重,自然也就更加愿意配合學校的管理。
(三)豐富學生的娛樂生活
在中小學階段,學生們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對網絡、球類、圖書等各類娛樂活動天然地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欲望宜疏不宜堵,如果學校和教師一味地制止,學生很容易偷偷地逃課來到網吧、游戲廳、小說書店等地方,接觸到一些不健康的游戲活動。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學校需要定期開放圖書館、體育館、電腦教室等地方,為學生提供閱讀、運動、上網的空間,指導學生閱讀有教育意義的書籍,瀏覽健康陽光的網站,這不僅能豐富孩子們課余時間的娛樂生活,還能把控好學生娛樂活動的來源。由此,既能體現學校人文關懷的管理目的,也能預防學生走向歪路,保護學生的身心茁壯成長。為了滿足中小學生對娛樂的需求,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中小學教師應盡力挖掘健康的娛樂活動,打造多元化的娛樂環境,多用體育鍛煉如網球、排球、籃球等替代網絡游戲與短視頻娛樂,在校園內規劃各類體育活動的場所,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盡情地釋放活力。
(四)尋求家長的教育輔助
用人文關懷的形式管理學生,并不意味著學校、教師只能一味地對學生妥協,無底線地照顧學生。溫和的天氣中需要適當地添加風雨,才能讓樹根扎得更深。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口舌之爭,中小學學校和教師應當尋求家長的教育輔助,如果有哪些管理項目涉及懲罰措施,需要及時告知家長,得到家長的同意。家庭與學校是中小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兩大主要場所,中小學教師如果想充分貫徹人文關懷的管理理念,就不僅要關注學生在學校內的表現,還要對學生家長進行適當的家庭教育指導,使家庭與學校在管理上實現理念上的統一。同時,也可以詢問家長的看法,從家長的視角挖掘出不合理的教育管理措施,然后加以針對性地修正,這樣可以將學校營造的管理氛圍拓展到家庭當中,構建家校合作體系,讓學生能在始終如一的優秀環境中成長。
(五)強化師生的團隊合作
在傳統的中小學學校管理模式中,管理主導者多為學校領導和教師,學生屬于被管理者,只能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指示來完成學習活動。但從人文關懷視角進行剖析,這種模式弊病重重,明顯將學生向學校管理的體系之外推離。想要改正這個弊端,需要吸納一些學生參與管理中,有效強化師生的團隊合作。比如,提高學生會的管理職能,建立學生管理巡查小隊等,將一些重要的管理任務進行分化,由學生負責完成相應的工作,這不僅能幫助教師節約管理精力,還對學校管理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小學生在自我管理方面的經驗較少,能力也尚不成熟,學校教師需要通過合理的制度輔助學生推進日常管理。
在一所學校的管理中,如果要讓教師和學生對所在學校產生認同感、歸屬感,讓教師能在管理制度中挖掘出自身的專業潛力,讓學生能在管理過程中體會到成長的快樂,這就需要學校管理者能全面、細致地與教師和學生加以交流,多進行換位思考。也就是學校管理者能從教師的方向來思考問題,從學生的角度總結需求,從而通過人性化的管理幫助教師煥發工作的熱情,提高學校的授課效率,讓學生在人文關懷的管理過程中一展所長,積累學習自信,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一言以蔽之,中小學學校管理應當基于人文關懷的視角下,對教師和學生給予全面的關注,為教師和學生構建高效、和諧、穩定、溫馨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陳炯瀅.“人為根本”——淺析中小學學校管理中的人文理念[J].智力,2022(1):10-12.
[2]顧引新.人文關懷用于初中學校管理的模式[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20):160-161.
[3]方東升.人文關懷視角下中學學校管理模式創新分析[J].教師博覽,2021(18):25-26.
[4]虞家翔.人文關懷視角下的小學管理模式探究[J].教育觀察,2020,9(48):120-122.
[5]王旭彤.人本管理理念在中小學學校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2):178-179.
[6]扎西.激勵機制在中小學學校管理中的實踐策略[J].華夏教師,2019(29):5-6.
[7]章魁立.中小學學校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分析[J].新課程(下),2019(7):278-279.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