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林永春 駱李靜
摘要:農業經營管理人才是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力軍。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從職業教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價值出發,詳細分析農業經營管理人才以及職業教育該類人才培養的現狀,提出特色化、實效性和開放性的職業教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總體思路,并從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資源平臺等方面探索職業教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路徑,以期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鄉村振興;職業教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3)03-0005-06
作者簡介:李慧(1973—),女,碩士,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林永春(1964—),女,碩士,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駱李靜(1982—),女,博士,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管理。
基金項目:2021年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天津市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與實現路徑研究”(項目編號:CJE210212)
鄉村振興是我國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重要戰略部署,其順利實施的保障在于各級各類鄉村實用人才。根據2021年6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鄉村實用人才具體包括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社會工作人才、文化人才等。其中,農業經營管理人才是指懂農業、愛農村、惠農民且具有現代大農業經營管理觀念,具備相關經營管理知識以及持續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者、規模經營戶、農業相關新興產業管理人才、返鄉創業人才等[1],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生力軍。作為與社會經濟發展關系密切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其應有的擔當。
一、鄉村振興視閾下職業教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價值
(一)農業經營管理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源
隨著扶貧攻堅工程的勝利收官,我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逐漸從傳統的單家獨戶向協同發展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轉型升級,從傳統的單一農業向農業與生物技術、電子商務、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領域滲透融合,商品化、專業化、數字化的現代大農業全產業鏈初現端倪。鄉村文化事業呈現勃勃生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組織治理逐步健全。在大力鞏固脫貧成果、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的歷史時刻,如何發掘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源泉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現實問題。
在生產力諸要素中,勞動力能夠有效整合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表現最為活躍。鄉村要振興,人才必先行。在鄉村振興急需的各類人才中,現代大農業全產業鏈的系統性、農業經營管理范圍的廣泛性以及農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普遍性等因素共同決定了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具有關鍵作用。截至2022年3月末,全國范圍內的家庭農場已超過380萬個,農民合作社為222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95.5萬個,2021年底返鄉入鄉創業者則達到1120萬人[2]。在上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擁有具備市場信息獲取、數據預測與分析、農業生產決策、農產品營銷、成本核算與管理、售后服務等知識和技能的農業經營管理人才通過發揮自身優勢,精準對接市場需求,有效實現農產品及相關服務的價值增值,充分共享現代大農業全產業鏈的增值收益,有力促進農業及相關產業的升級轉型,為實現鄉村產業振興賦能助力。此外,農業經營管理人才通過不斷創新農業相關產業商業模式,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為鄉村文化繁榮、生態環境優化、基礎設施升級、社會治理完善等鄉村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農業經營管理人才不僅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不竭的動力,還在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的鄉村全面振興中肩負著內生動力源這一重大使命。
(二)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
目前,我國共有職業院校1.13萬所,在校生3088萬人,每年培養各級各類技能人才約1000萬人,職業教育規模居全球首位[3]。從職業院校的進出兩個端口來看,其生源70%以上來源于農村,而在制造業、服務業等產業就業的畢業生占到產業新增員工的70%以上[4]。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僅大大拓寬了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場域,也為職業教育在農業現代化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領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指明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而職業教育培養的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在農業產業升級、鄉村文化繁榮、農村社會服務、生態重構、組織建設等領域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作用將愈加凸顯。職業教育農林牧漁大類相關經營管理專業以及財經商貿大類、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旅游大類、文化藝術大類中的經營管理系列專業是培養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主力軍。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回應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實現產教交互耦合的現實需求,借助豐富的農業農村創業、就業資源培養大量高素質的農業經營管理人才,服務于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農村職業教育、社區教育乃至終身教育的協同發展,職業院校任重而道遠。
二、鄉村振興視閾下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現狀
(一)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嚴重匱乏
我國最新的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總數為31 422萬人。從年齡結構看,36~54歲人員占比最高,為47.3%,55歲及以上占33.6%,兩者合計占比達到80.9%;從文化程度看,未上過學的人員占比為6.4%,小學文化程度人員占比37.0%,初中文化程度人員占比48.4%,三者合計占比高達91.8%,且只有10.3%的農民接受過農業相關培訓。特別是作為農業生產經營者主體的農民家庭戶主,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人數比例僅為13% [5]。可見,現有農業生產經營者的高齡和低文化程度問題較為突出,不能滿足鄉村全面振興對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現實需求。而通過選拔成為大學生村官的高校畢業生或派駐鄉村的扶貧干部,雖擁有一定的現代經營管理理論知識,但對當地農業、農村缺乏足夠了解,且穩定性不足,難以做到運用相關理論指導解決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經營管理實際問題。加之與城市相比,農村工作、生活條件較為艱苦,精神文化活動尚不豐富,難以吸引經營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前來創業就業,即使是農村生源畢業生也更愿意選擇在城市發展。
以天津市為例。“十三五”期間,天津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達146家,家庭農場總數超過1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3萬家[6]。按照相關政策要求,每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的最低數量為500戶,再加上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現有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在96 000戶以上。若每個主體配備1名經營管理者,那么全市對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就在10萬人左右。但在天津市現有農村實用人才中,經營管理型人才占比僅為24%,嚴重制約了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職業教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供需失衡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職業教育的使命和責任。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規模已居世界首位,處在由大到強、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精準對接社會經濟需求的轉型關口。面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需求,目前我國現有農林類高職院校僅54所,占高職院校總數的3.68%;涉農中高職在校生占比僅在2%左右,并且20年間一路走低[7]。“十三五”期間位居農林類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排名前位的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在全國高職院校同期平均排名分別為13位、24位和30位。天津市即使作為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在現有的26所高等職業院校中,也無一所院校在名稱中出現與“農業”相關的詞語;中等職業學校共計73所,2020年度畢業生為25 803人,在第一產業就業的學生為73人[8],僅占畢業生總數的0.283%。
聚焦到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2021年全國開設有相關專業的農林類高職院校數量如表1所示。
可見,全國范圍內開設農業經營管理相關專業的職業院校數量較少。其中,現代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是根據教育部《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由農業經濟管理、畜牧業經濟管理、漁業經濟管理等三個專業合并而來。2021年,該專業招生人數最多的院校是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招生290人,而其他18所院校的招生人數均在百人以下。即使是開設了農業經營管理相關專業的部分院校,多數也缺乏為農服務的特色,往往把培養目標定位于對口升學,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模式傳統,教學資源匱乏,普遍存在招生難、就業難等問題。例如,在極具農業色彩的種子生產與經營專業,2021年在農業領域的就業率僅為31.68%,畢業生入農少,普遍存在輕農、去農、離農傾向。
另一方面,其他經營管理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定位于城市。根據《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非農經營管理專業散見于財經商貿、公共管理與服務、旅游以及文化藝術等大類專業中,人才培養目標單一,主要面向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第二、三產業。多數職業院校經營管理系列專業的培養模式大同小異,缺少特色。近年來,由于城市中對應崗位的需求日漸飽和,經營管理相關專業的就業率、就業質量逐年下滑,曾經的熱門專業不斷降溫,市場營銷專業更是被10所高校撤銷。
三、鄉村振興視閾下職業教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總體思路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強調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作為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主要供給方,職業院校要全方位、全過程地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在現有農林牧漁、財經商貿、公共管理與服務等大類相關專業基礎上,圍繞現代大農業全產業鏈重新設計特色化兼具實效性與開放性的農業經營管理專業鏈、人才鏈,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重構教學內容,精選教學模式,搭建資源平臺,并根據需求變化進行動態調整,促進職業教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與鄉村全面振興的協同發展。
1.特色化
鄉村是集自然、經濟、社會、文化等特征為一體的地域概念,不同的鄉村具有不同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地理位置、歷史傳統等多方面差異亦造成農業及其相關產業具有突出的地域特征。面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需求,各地職業院校要加強與相關行業協會以及本地區農民合作組織、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體的交流合作,細致梳理當地農業經營管理人才所需要的理論知識點和關鍵技能點,遷移自身農林牧漁大類、財經商貿大類、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等現有經營管理相關專業的優勢,優化職業教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與鄉村全面振興相協同的交互耦合關系,打造與當地農業及相關產業鏈“產—教—產”精準對接的嵌入式人才培養鏈,彰顯地方特色、農業特色、產品特色、服務特色,從而打破職業教育人才同質培養、目標定位城市的發展困局,走上特色發展的道路。
為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經營管理相關專業可考慮的特色化建設思路如表2所示。
此外,針對當地“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需求,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直播電商服務、全媒體電商運營、民宿管理與運營、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等2021年職業教育新增專業的建設,構建當地特色農業專業群,進一步提升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與鄉村“五大振興”的契合度。
2.實效性
針對現代大農業全產業鏈涉及的經營主體數量多、差異大等特征以及職業教育涉農專業招生困難、畢業生離農傾向顯著等問題,職業院校要注重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實效性。第一,充分發揮鄉村文化潛移默化的塑造作用,從當地“三農”特色提煉思政元素,開發體現地域農林牧漁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俗傳統文化等校本課程,從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兩個維度培養學生的“三農”情懷,引導學生真正熱愛農村,心系農民,熱愛農業經營管理工作;第二,通過在財經商貿大類、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旅游大類、文化藝術大類等相關專業針對性地設置農業經營管理相關的選修課或增加涉農教學內容,靈活采用適配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相關人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第三,針對當地農業相關產業發展和鄉村創新創業的需求,設計諸如特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養殖、品牌管理、營銷推廣、售后服務等系列課程,形成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專業課程群,促進職業教育農業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就近就地就業。
3.開放性
隨著現代大農業全產業鏈的逐步建構和鄉村文化旅游、健康養老、休閑農業、公共基礎設施管護等新業態的不斷涌現,農業經營管理人才需要持續關注業內動態、更新知識、升級技能。這就要求職業教育不僅要關注農業經營管理相關專業學生的學歷教育,還要致力于現有農業經營管理者的技能培訓、繼續教育乃至兩者的終身教育。職業院校可以借助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建設資源豐富的教學平臺,通過學校教育、在線教育、社區教育等多種形式,大力推動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學歷教育、技能培訓、技能鑒定與就業服務一體化進程,漸次構建開放的職業教育體系,推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持續壯大。
(二)具體對策
1.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現代大農業全產業鏈的復雜性與經營管理范圍的廣泛性共同決定了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應是高素質的復合型、實踐型人才。基于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求,職業院校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掌握農業經營管理理論知識,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實踐能力,適應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需求的思想素質佳、理論知識足、實踐能力強的農業經營管理專業人才。
具體而言,職業教育培養的農業經營管理人才應具備以下特征。第一,過硬的思想素質。農業經營管理人才要真正懂農業、愛農村、惠農民,在鄉村文化的浸潤中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愛農業經營管理工作。第二,復合型的知識結構。現代農業經營管理人才不但要廣泛學習管理學、財務管理、電子商務、營銷和物流等多個領域的經營管理理論知識,具備相關學科的知識,更要能夠把握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特點,追蹤時事動態、現代農業發展動態,準確把握農地政策、農村金融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惠農政策,了解現代農業技術知識與技能。第三,持續發展的實踐能力。除了要具備相關理論知識外,農業經營管理人才更要具備相關專業技能,并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精神等,且能夠隨著崗位工作的要求變化不斷更新和持續發展。
2.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根據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目標,職業院校以突出地域特色、農業特色,知識夠用,技能全面為標準,精選有關現代農業及相關產業教學內容,充實到農林牧漁大類、財經商貿大類、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等相關專業的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創新創業教育等模塊中,為當地培養學歷提升與能力提高并重的農業經營管理人才,有效延伸職業教育專業鏈,提高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
各模塊具體內容包括:第一,職業知識。職業院校應緊密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深度挖掘當地“三農”發展特色并凝練為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勞動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職業生涯規劃等通識課程中,傳播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激發學生投身“三農”事業,樹立在廣大鄉村立業創業的理想。在相關專業課程中,適度增加農業政策與法規、互聯網+農業、農業經營管理、財務管理、品牌建設、農產品物流管理、農村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管理、國際貿易等教學內容,積極開發“三農”校本課程[9]。第二,職業技能。職業院校要依托農業、科技等政府部門資源,廣泛建立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園區等實訓教學基地,與鄉村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建設聯系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引導學生深入分析當地農村及農業相關產業現狀、智能技術和互聯網應用現狀,開展新零售背景下的農產品營銷、農產品經紀人實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經營管理、智慧農業與創意農業管理、休閑農莊經營管理等實習實訓項目,將經營管理職業技能培養與地域特色、“三農”問題相結合,促進專業鏈、人才鏈與現代大農業全產業鏈的有機銜接。第三,創新創業教育。職業院校應廣泛宣傳鄉村振興戰略及相關配套政策,圍繞當地特色種植養殖業、農副產品深加工、綠色農產品餐飲、家庭手工業、鄉村旅游等領域,開展以當地特色農產品、特色農業為對象的營銷策劃、品牌推廣、電商平臺搭建、直播帶貨、直供直銷、售后服務等自主創業項目訓練以及農業經營管理技能大賽、三農創業項目大賽、鄉村創業案例大賽,激發學生返鄉創業意識,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培養提高學生服務于鄉村振興的創新創業能力。
3.精確匹配教學模式
農業因時而動,鄉村振興因地制宜,職業教育因需而變。職業院校要積極回應鄉村振興對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現實需求,根據農業農村情境教學、田間地頭實踐教學、創業能手演示教學等活動的特點,靈活采用翻轉課堂、混合教學、SPOC等不同的線下、線上教學模式,引入“XR+智慧農業”等元宇宙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方式。通過運用大數據、互動軟件、可視化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全程記錄學習者的學習成長軌跡,并施以針對性指導,以直觀形象、互動分享的方式激發在校學生的學習興趣,扎實培養其農業經營管理能力;以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幫助現有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切實提升其經濟管理水平。
4.精巧搭建資源平臺
基于現有農業經營管理者群體的分散性、流動性以及學習時間的有限性等特征,職業院校可依托全國農業科教平臺——“云上智農”和各地學習平臺,從智慧職教、中國大學慕課、慕課網等引入優質通識資源,自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優質文字教材、微視頻等教學資源庫,并不斷優化、更新教學資源,創設傳統教室、線上云平臺、實踐實訓基地相結合的跨時空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平臺。通過量身打造“本土化”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學習、培訓、實訓、創業孵化于一體的終身學習服務平臺,建立有利于農業經營管理人才乃至全體勞動者接受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的開放學習體系。以天津市為例,借助本市全民智慧學習平臺以及149個鄉鎮和915個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僅2020年就服務農民超過50萬人次,充分發揮了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10]。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推進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經營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基于此,必須充分認識職業教育對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價值, 圍繞現代大農業全產業鏈構建特色化兼具實效性與開放性的專業鏈、人才鏈,明確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精選教學內容,匹配教學模式,搭建資源平臺,從而為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輸送更多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為實現農村美、農業強和農民富的美好愿景賦能助力。
參考文獻:
[1]王柱國,尹向毅.鄉村振興人才培育的類型、定位與模式創新——基于農村職業教育的視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6):57-61.
[2]國務院新聞辦就2022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EB/OL].(2022-04-21)[2022-04-25].http://www.gov.cn/xinwen/2022-04/21/content_5686547.htm.
[3]新華社.人人出彩,技能強國——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就綜述[EB/OL].(2021-04-11)[2022-01-05].http://education.news.cn/2021-04/11/c_1127317680.htm.
[4]湯霓.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當有更大作為[EB/OL].(2021-04-21)[2022-05-05].https://m.gmw.cn/baijia/2021-04/21/34779846.html.
[5]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2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33.
[6]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天津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的通知[EB/OL].(2021-06-02)[2022-04-25]. http://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bgt/202106/t20210602_5468631.html.
[7]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讓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大有可為”——全國政協“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調研綜述[EB/OL].(2022-08-03)[2022-08-25].http://www.cppcc.gov.cn/zxww/2022/08/03/ARTI1659496597138226.shtml.
[8]天津市教育委員會.2021年度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質量年度報告[EB/OL].(2022-04-14)[2022-04-25].http://jy.tj.gov.cn/ZTZL_52246/ZTZL7482/ZDZYJYZLNDBG3237/202204/t20220414_5857360.html.
[9]易遠宏,李貴妃.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22(6):42-46.
[10]天津教育報刊社.我市不斷深化繼續教育改革,實現“六個全國率先”[EB/OL].(2020-10-30)[2022-01-05].http://jy.tj.gov.cn/JYXW/TJJY/202010/t20201030_40
34185.html.
(責任編輯:楊在良)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alen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Valu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LI Hui, LIN Yong-chun, LUO Li-j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alent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dri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valu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alent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alents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proposes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alents with characteristics, effectiveness and openness. From the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resource platform and so 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path, in order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alent